多年來,固定電話運營商每月都會向消費者收取一定的基本月租費,即使消費者每月未通話,也照樣收取。在北京市消協近期開展的民意調查中,有91.82%的消費者認為此項收費不合理。今年10月,北京市消協向國家發改委、工信部正式提交了《關于逐步降低固定電話基本月租費的建議》,在社會上引發熱議,已執行10年的21.6元固話月租費標準有望松動。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已對市消協的建議給予書面答復,并提出了兩種固話基本月租費的調整方案。方案一是對通話量較多的用戶,收取較高的固定費用,降低或免除每次通話的費用;方案二是對通話量較少的用戶,執行略高的通話費,相應降低或免除基本月租費。
發改委這兩種方案,與移動話費優惠套餐及歐美一些國家現行的資費方案接近。美國AT&T公司收取固定電話使用費的方式就包括收取少量月租費,但給予“本地通話免費不限量”的補償,這與第一種方案接近。而對通話較少的消費者,可以取消或降低月租費,只收取“通話費”,這和目前各移動通訊公司推出的話費優惠套餐近似。
發改委價格司表示,“將指導電信企業在現有基礎上,根據不同用戶的需求特點,制定更多的靈活的資費方案。”這樣,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需求和消費習慣、承受能力等,自主選擇。
通信業專家、飛象網CEO項立剛認為,目前全國有約1/3的固網是虧損的,完全取消固定電話月租費不現實。更重要的是,固定電話號碼也是一種資源,也是有成本的,如果不收取固定電話月租費,很可能會出現一家安裝幾個電話的情況,占用大量碼號資源。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認為,“世界上90%以上的固定電話都是收取月租費的,因為碼號資源和設備投入、維護都需要成本。”在應對各種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時,固定電話網絡都是必不可少的。
也有專家指出,當前我國移動電話和固定電話的資費已經差不多,如果固定電話運營商不降低相關資費,勢必會造成更多固定電話用戶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