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5:05:21
出版科學最新期刊目錄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出版行業的應用研究——基于出版從業者的調查————作者:王鈺;張心怡;楊淼;
摘要:從使用者視角出發,探究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出版行業中的應用現狀,對出版從業者開展了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共收集346份有效問卷和20份訪談記錄,重點考察了從業者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認知、采納及使用情況。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大多數出版從業者正將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于出版發行的各個環節,其使用驅動力主要源于工具帶來的個體效用。從業者普遍感知到生成式人工智能顯著提升了工作績效,這種提升得益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對內容生成...
閱讀生態系統視域下少兒閱讀現狀、問題及對策————作者:胡苗;亢琪;邊玉芳;
摘要:從閱讀生態的演化角度,探討技術革新、教育改革和社會發展趨勢對少兒閱讀的影響。通過調研,分析我國兒童早期閱讀受到重視但年閱讀量整體偏低,閱讀內容與閱讀形式隨年齡增長而變化、大部分兒童在閱讀方面存在困難、校家社可提供閱讀支持但仍需專業指導并加強聯動等現狀和問題。提出學校、家庭、社會機構、出版界、媒體、政府部門等閱讀生態系統主體在奠定閱讀基礎、樹立閱讀榜樣、提供閱讀資源、篩選閱讀內容、傳播閱讀正能量、保...
出版從業人員人工智能生成內容采納行為影響因素的組態效應研究————作者:鄭漢;肖謙;賀晨;
摘要:基于信息生態理論框架,本文將環境維度的企業支持和社群影響、個體維度的自我效能感和個人創新、內容維度的內容滿意度和感知可信度6個因素納入前因變量,借助分層回歸分析和定性比較分析對1114份針對出版從業人員問卷數據進行數據處理,以驗證不同維度因素的重要程度差異和確定人工智能生成內容采納行為影響因素的組態效應。分層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企業支持、社群影響、自我效能感、個人創新、內容滿意度和感知可信度均對內容...
可供性視角下“中國風”動漫IP的跨媒介敘事與傳播探析————作者:姚琳;廖易馨;
摘要:立足于可供性理論,對“中國風”動漫IP的媒介邏輯進行系統分析,并依據動漫IP跨媒介敘事的內在機制,深入探討跨媒介語境下“中國風”動漫IP的內容敘事、媒介敘事及產業鏈的傳播生態。研究結果表明,在可供性邏輯的指導下,“中國風”動漫IP的內容敘事聚焦于故事世界中的文化建構,通過角色共情、價值觀共享以及參與者社會關系的建構等多維度的敘事策略,共同塑造IP與受眾之間的深層次互動與聯系。此外,“中國風”動漫I...
近代中國譯介童書的情感再造邏輯、策略和效果————作者:萬瀅安;
摘要:將兒童教育、兒童閱讀和啟蒙新民的時代需求作為近代中國譯介童書的情感再造邏輯,從社會行動者如何探索跨語際情感傳播的共融機制,營造全社會“為兒童”的情感氛圍出發,分析近代譯介童書的情感再造策略。譯介童書通過孤女難童、少年英雄、榜樣模范等聚合化主題架設了“既同情兒童又飽含期盼”的情感框架;在鄉國之憂、師生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誼和自然之美等情感元素的挖掘中,探索出了情育和德育的復調徑路;在譯介出版形式中...
兩翼共振 互相賦能——以外研社數字化與國際化的發展策略與實踐探索為例————作者:王芳;
摘要: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簡稱“外研社”)的思考和實踐為抓手,深入探討數字化和國際化在中國出版行業中的應用。首先介紹數字化和國際化作為出版行業的兩大重要發展方向的原因,以及外研社在“十四五”期間將這兩者作為重要戰略的背景和意義。闡述外研社在數字化和國際化方面進行探索和創新,包括開發數字化教育產品、拓展國際合作伙伴、利用數字化手段賦能文化出海等。并進一步提出構建數字化與國際化兩翼共振的保障機制,強調創...
跨越AI浪潮,堅守出版閱讀之光————作者:吳平;
摘要:<正>在AI時代,技術飛速發展,算法迭代升級、多模態融合、算力提升等已成為常態。在此背景下,閱讀的重要性不僅未減弱,反而更加凸顯。閱讀不僅是獲取知識的途徑,更是培養思維能力、提升個人素養的重要方式。在AI時代,閱讀依然如同食物、陽光、水一樣,對每個人尤其是出版人,至關重要
中美韓數字教材建設及應用對比研究————作者:姚又琳;祝智敏;
摘要:分析中美韓3國數字教材建設的背景和現狀、技術應用、平臺建設、教學應用,并比較各自的發展邏輯和具體實踐�;谥袊鴩�,提出包括數字教材建設的育人理念、以人為本的教材設計原則、完善數字教材標準建設和健全相關制度保障等意見建議。旨在借鑒國際經驗,推動中國數字教材高質量發展,以高質量數字教材建設助推教育現代化建設
被“懸置”的想象:當前出版從業者對AIGC的想象可供性研究————作者:謝湖偉;袁志堅;張子航;
摘要:通過對全國15位出版從業者的深度訪談,發現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在內容生成與創造性邏輯、信息整合與知識庫邏輯、自然交互與人性化邏輯方面與出版業存在內在關聯。出版從業者基于自身對技術物質性和中介化體驗的感知,形成了既期待又遲疑的態度:技術驅動下內容生產、組織、服務有望系統升維;出版形態、業務范式發生遷移;人機關系、內容與渠道的關系、成本與收益的關系或將被重構。被“懸置”的想象,成為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可供性的...
關于構建中國出版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幾點思考————作者:魏玉山;
摘要:建構中國出版學自主知識體系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從中國出版業的實際出發,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同時,要廣泛汲取中國優秀出版文化的經驗,使之成為自主知識體系大廈的基石。以當下中國出版實踐為基礎,搭建出版學自主知識體系的骨骼與軀干,構成中國出版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四梁八柱
人工智能知識重構下的出版人才“八芒星培養模式”————作者:周蔚華;劉松巖;
摘要:提出出版人才的“八芒星培養模式”,從素養、知識、能力三個主體維度系統探討人工智能知識重構下的出版人才培養體系。其中,以業務素養、政治素養和職業倫理素養為支撐的良好素養是出版人才的靈魂,圍繞出版內容、出版經營管理和出版技術的必要知識是出版人才的養料;求真求善求美的綜合能力強健出版人才的體魄。這些要素相互貫通相互支撐,需要以實踐為導向共同服務于出版人才的培養
從行動者網絡理論到器道合一:基于人機關系對智能出版流程的再思考————作者:李林容;姜書婷;
摘要:為深入剖析當前智能出版中人機關系之困,首先從歷史溯源中比照行動者網絡理論與器道合一之差異,在證實“人機平等”合理性的前提下,提出我國古代技術哲學中“有機統一”的器道觀念是指導出版事業發展的更高維指向。隨后,結合出版流程中的具體實踐,認為當前生產、審校、分發環節的“人-機”分別呈現出競爭、互補、交織的關系特征,并在實際運作中暴露出種種問題與缺陷。因此,人機關系的調試標準應當回歸“器道合一”的內在遵循...
“工具—階段—效力”框架下我國數字出版產業政策研究————作者:劉玲武;胡海;劉漢森;
摘要:基于“政策工具—政策階段—政策效力”三維框架,采用內容分析法對我國2006—2023年發布的244項數字出版產業政策進行內容計量分析。結果發現:政策工具整體分布失衡,內部結構失調;政策階段主題持續深化,主體合作有待加強;政策效力總體偏低,政策體系有待完善。后續政策調整應當協調三類政策工具使用比例,平衡政策工具內部結構;促進政策主體和治理主體多元化,完善數字出版產業治理體系;提高政策效力,構建“1+...
明清山志編纂出版論析————作者:王俊;王建江;劉金柱;
摘要:明清山志的時空分布具有不平衡性,這與明清時期王朝政治文化環境以及山岳地緣人文條件有密切關系。而在編纂方面,編者既包括官員、地方士人,又包括宗教人員,身份多樣;其以存史資政、表彰山林、導覽臥游、弘教衍脈為旨趣,文本組織形式復雜多元,自成體系。再就山志出版而言,以民間私刻為主,資金來源廣泛,官刻、坊刻系統參與程度低,其主要以私人傳閱、購買、收藏方式在士紳階層與宗教人員之間流通。概言之,明清山志不僅具有...
AI與出版新質生產力的可能性與現實性————作者:于殿利;周楊;
摘要:從數字技術給出版業帶來的矛盾與困惑切入,以人工智能作為通用技術已取得的應用成果及其對出版產業的啟示為基礎,論述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對傳統出版業態進行新質生產力改造,如何創造新型文化企業等,審慎探討人工智能與出版新質生產力的可能性與現實性,冀望引發學界和業界對人工智能與出版新質生產力乃至出版行業管理更多的思考和討論
數智時代,出版何為?—第七屆“數智時代出版產業發展與人才培養國際研討會”綜述————作者:賀晨;
摘要:以“第七屆數智時代出版產業發展與人才培養國際研討會”的專家致辭、主旨報告以及收錄的研究論文為對象,結合國內研究前沿,按照數智時代的出版學科變革、技術賦能出版產業創新、面向融合出版的人才培養三個主題對本次會議內容進行述評,以揭示當前出版學科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出版產業技術應用情況和數字化轉型進程、出版人才培養的現實需求和對策建議,力圖為未來人工智能時代下出版業變革發展的研究與實踐提供借鑒參考
從自在到自為:出版文化主體性的哲學探究————作者:張安超;
摘要:從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出發,分析精神文化生產活動的不平衡性、約束性等特點,闡明出版文化主體性的動力來源。結合黑格爾的“實體即主體”命題,分析出版文化主體的邏輯機理,提出文化與出版具有主客同一性、二者相互轉化。引入“自在-自為”范疇,觀察文化與出版的辯證運動過程。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提出要充分激發文化主體性,以及堅持正確的方向導向、積極培育文化人才隊伍、大力推進出版技術創新三點現實啟示
中外對外出版政策比較研究————作者:裴永剛;甘俊佳;
摘要:從政策視角入手,將權威型政策、激勵型政策、勸告與鼓勵政策、系統變革政策、能力政策作為分析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德國的對外出版政策的指標。研究發現,這些國家對外出版政策呈現以下特征:文化外交政策為基底的權威型政策;取消或減免增值稅的激勵型政策;匯聚多來源出版專項資助的鼓勵型政策;跨部門合作創新渠道推廣的系統變革政策;創設出口學院、學徒制培養對外出版人才的能力政策。基于此,提出文化外交政策與專項出版...
對編輯職業的隱喻性闡釋——基于258篇編輯職業話語文本的語言學分析————作者:謝妍妍;
摘要:基于258篇編輯職業話語文本,借助喬治·萊考夫概念隱喻理論中的基礎理論框架和多語言隱喻分析提供的人工標注方法,對編輯日常話語進行隱喻性分析。揭示編輯思想和行為依據的概念系統本身是以隱喻為基礎的,編輯隱喻無所不在,它存在于編輯的言語中,根植于編輯的概念系統里,建構了編輯在日常工作中的行為模式
教育數字化轉型視域下新形態數字教材的應用場景及建設路徑————作者:趙丙勛;袁華莉;
摘要:從滿足學生“自適應學習”“沉浸式學習”“智能輔導”及教師“學生學情分析”“資源智能推薦”“智能教學助手”等角度出發,闡述教育數字化轉型視域下數字教材的“數據層”“服務層”“應用層”三層架構模型。依托“知識圖譜”“環境感知”“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核心服務,通過“效能類”“信息類”“情景類”“評價類”“認知類”五類功能工具構建數字教材的高內聚松耦合的功能應用體系。使教材數字化從資源富媒體化、信息組織...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