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2 11:05:00
正文格式體例
1.論文題目中盡量不要出現非公知公用的符號、縮寫詞、代號,對于簡單的物質不要使用化學式而應寫出物質名稱;英文題目中每個實詞的首字母應大寫。
2.作者姓名及作者單位的中文和英文要完全一致。作者單位的英文中每個實詞的首字母大寫。單位若是學校,則中、英文單位都必須具體到所在學院。作者單位的中、英文均須使用全稱。
3.關鍵詞不宜使用縮略語和英文縮寫。如“CVD”應分別寫為“化學氣相沉積(CVD)”和“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4.層次標題和序號的設立應使全文內容層次分明。一級標題用0、1、2、3…,二級標題用1.1、2.1、3.1…。各級標題中均不得出現參考文獻標引。
5.縮略語及英文縮寫在正文中首次出現時應給出英文或中文全稱,英文全稱的首字母要大寫,如“碳納米管(Carbon nanotubes, CNTs)”、“CNTs(碳納米管)”或“CNTs(Carbon nanotubes)”。英文縮略語在文中其他位置出現時應統一用英文縮寫或中文全稱,不宜時而用英文縮寫時而用中文。綜述文章中,英文縮寫詞較多的,應盡量改用中文,以方便讀者區分和理解。
6.應使用標準計量單位,避免使用“體積分子濃度”(M,應改為mol/L) 、“千克力”(kgf)、“托”(Torr)、“標準大氣壓”(atm)、“卡”(cal)等已停用或非標準的計量單位。單位一律采用國際符號(如m、kg等)表示,不使用中文符號(如米、千克等)。數字與單位之間要空1/3格,如“3 K/min”。
7.不得使用諸如“PANI:CNTs=1:0.1”或“PANI/CNTs=10/1”之類的表達,必須寫明是質量比、原子比(即物質的量比)還是體積比,并對應寫為“m(A):m(B)= …”“n(A):n(B)= …”“V(A):V(B)=…”,或者“A、B的質量比為……”“A、B的原子比為……”“A、B的體積比為……”等等。在不涉及具體數值時,也可籠統地寫作“A、B的比例”。
8.在正文中(英文內容除外)應盡量避免出現1.5wt%、1.5vol%、3:2(w/w),應改為1.5%(質量分數)、1.5%(體積分數)、3:2(質量比)。
9.圖片和表格中的物理量必須標出其單位(無量綱或單位為1的物理量除外),物理量與單位(百分號)之間用“/”隔開,如“NaOH質量分數/%”“Tensile strength/MPa”,“Thermal conductivity/(W/(m·K))”。
10.代表物理量的符號,其主字母用斜體,下標一般用正體(變動下標如i、j 等用斜體),例如:開路電壓的主字母V 用斜體,下標oc用正體。物質的化學式通常不作下標,要表示某物質的質量/濃度/體積時,應采用m(SiO2)/c(SiO2)/V(SiO2)的形式,其中“m”“c”“V”均用斜體,化學式用正體。
11.數值與單位之間應空一格(百分號除外),例如“0.1MPa”須寫成“0.1 MPa”,“0.1 %”須寫成“0.1%”。并列的多個數值和單位,每個數值后都應該加上單位,例如“1、3、5、7 min”須寫成“1 min、3 min、5 min、7 min”。表示物理量的取值區間時,只保留后一個數值的單位即可,例如“2 s~6 s”請寫成“2~6 s”。
12.關于正文(不包括文末reference list)中人名的著錄格式:a.用中文著錄的人名,例如“張建國”,不能省略名字,即不能寫成“張”;b.用英文或類似文種著錄時,請只寫“姓”,省略“名”,例如:“Prandergast”、“Zhang”、“de Schutter”、“Muller-Buschbaum”等,(關于如何分辨外國人的姓氏和名字,請所有投稿作者自行查閱相關資料學習或請教導師等,切不可隨意判斷);c.請注意本條規定不適用于文末reference list,文末reference list中的人名著錄格式參見投稿寫作模板。
13.正文的其他寫作規范和要求,請參見投稿寫作模板。
第七編 工業技術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