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21:05:14
城市規劃最新期刊目錄
感知山水:多維比較中的古代城市形勝評價————作者:袁琳;姚雨昕;許寧婧;
摘要:山水形勝是理解中國古代城市的重要概念之一,雖然這一概念的使用頗為廣泛,但對何為最優形勝的評判卻并不清晰。以都江堰灌區16座核心城市為研究對象,針對縣志中記錄的形勢評價差異開展研究,通過視域和景感分析反映該地區“形勝之最”的視覺感知特征。研究認為在區域自然資源和軍事防御條件相近的情況下,山水視覺感知對于城市山水形勝優劣的評判起到關鍵作用,兼有城市近景10公里范圍的山岳環繞感和綿延數十至上百公里的山岳...
跨界交通基礎設施的區域競爭與政府博弈——以港珠澳大橋為例————作者:邊防;葉嘉安;周江評;周暢暢;
摘要:港珠澳大橋是“一國兩制”制度框架下建設的重大交通設施走廊,是實現粵港澳大灣區的尺度重構和再地域化的跨界區域基礎設施。本文以跨界區域政府博弈為視角,審視“一國兩制”制度框架下港珠澳大橋規劃過程中的政府博弈動機和行動邏輯。研究發現,跨界政府博弈主要聚焦于大橋的主導行動者、線路設計和收入收益分配。在縱向博弈中,中央政府的權威介入可有效降低大橋供應中的不確定性。在橫向博弈中,強勢政府行動者會采取“尺度上移...
西方現代城市規劃的產生與土地政策之演進——地價單一稅思想的提出、實踐和影響————作者:劉亦師;
摘要:土地所有制和相應的地租問題具有廣泛的政治、經濟、社會意義,是政治經濟學和城市規劃等學科的核心議題。在整個19世紀,西方各國的經濟學家圍繞土地所有權和地租,提出過各種互為補充的土地改革理論,其中尤以美國人亨利·喬治的土地單一稅學說影響為最大。土地國有和土地增值歸公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也促生出田園城市思想和郊區化運動。雖然存在理論不足,土地單一稅理論曾在世界各地進行過不同程度、方式的實踐,并于19世紀...
緬甸古代都城空間形態演化及規劃特征研究————作者:江泓;周妍;
摘要:緬甸歷史都城呈現出獨特而多元的空間形態,是當地古代城市規劃思想、理念和方法的重要載體。基于對都城空間及其形成背景的歷史回顧,分析了緬甸古代都城的發展階段和空間形態,系統總結了都城形態的總體演化特征和規劃內涵。研究指出,緬甸古代都城空間形態經歷了“初始萌芽期”“過渡發展期”與“穩定成熟期”的發展階段,呈現出規劃思想多源融合、都城選址向心集中、功能體系單一發展和形式布局規整成型的演化特征,折射了古代緬...
明清時期地方治所城市的建置要素類型————作者:葉亞樂;武廷海;
摘要:從古代地方治所城市的政治性出發,采用分析與歸納相結合的方法,梳理明清時期的府縣治理職能,挖掘制度規定設立的建置要素;基于地方志記載開展實證并分析建置要素在縣境的分布特征,從而明確城市范圍內的建置要素類型。研究發現:明清制度規定設立的建置要素類型包括10大類41小類,部分類型的具體構成與治所等級相關,從明到清總體上保持穩定,個別類型發生變化;建置要素在空間上呈分類集聚特征,城內和城關范圍一般存在的要...
規劃信息
摘要:<正>2025全國城市規劃學會工作會議成功召開3月1日,2025全國城市規劃學會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以下簡稱“學會”)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副秘書長,學會監事會成員,學會分支機構主任委員、秘書長,地方社團理事長、秘書長,學會地方服務站負責人等參加了會議。本次工作會議圍繞“發揮組織優勢、凝聚創新動力、擁抱城市時代、完善規劃服務”這一主題,安排部署學會2025年重點工作
福建省漳州市陽下村傳統村落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歷史街區調研————作者:姚子剛;方至謀;龐艷;
摘要:<正>1.村落概況陽下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縣莆美鎮東南角,面積約為1.25 km2,村南有連接G288國道的綏陽東路穿過。陽下村坐落于大臣山之南,舊時常有霞光普照,故取“名山之陽,丹霞呈祥”之義,自宋代始稱“陽霞”。后來,簡寫其為“陽下”。陽下村是以“方”為主姓的村落,現今全村常駐人口約6 000人
蘇杭模式:一種經濟繁盛地區理想人居環境營建模式————作者:張瑤;拜筠柯;李小龍;顏培;王樹聲;
摘要:<正>1.何謂“蘇杭模式”中國本土規劃歷來注重城市經濟發展與美好人居環境營造的協調統一,追求含納繁華盛景、山川美景、文化意境的“詩意棲居”境界,在長期實踐中探索形成了諸多理想人居模式。誠如古語所講“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模式”便可謂一種彰顯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之人居理想的營城模式,對后世城市規劃建設具有深遠影響
實現城中村高質量改造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廣州42個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作者:袁定歡;江建華;林文億;周望月;
摘要:以廣州42個城中村改造案例為樣本,從“制度安排-制度環境”的視角探討我國城中村實現高質量改造的“多重并發因果關系”。本文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較法,研究發現兩條促進城中村高質量改造的組態:(1)提升城市形象的村集體主導改造型項目;(2)發展經濟的村企合作改造型項目。另外,研究發現有4條導致城中村非高質量改造的組態,這也進一步驗證了城中村高質量改造的因果非對稱性。研究結果為促進城中村實現高質量改造提供了有...
城市社區生活圈低碳更新模式——基于設施布局形態類型的探討————作者:張曉榮;楊輝;
摘要:建成于不同時期的社區生活圈服務設施布局相對固化且形態差異顯著,折射出設施的類型、數量、密度等方面的時代性特征,并直接影響著居民出行活動及其交通碳排放。研究表明,沿路均質型、局部干路集中型、點狀集中型、散點無序型為4種典型的社區生活圈設施布局形態類型,其設施的密度、可達性、享有度指標值和其所服務社區的出行碳排放量均有著顯著差異,指標值與碳排放量存在負向相關總體趨勢,不同類型特征的成因和現實約束亦有所...
面向實施的重點地區城市設計響應路徑構建——基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地區規劃歷程的思考————作者:趙慶楠;路林;
摘要: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地區以打造站城一體的典范地區為目標,按照定性、定量、定形的路徑逐步深化規劃內容。構建了以“多場景組合分析+多專業協同攻關+多維度設計驗證”為核心的城市空間愿景逐層傳導響應機制,力圖解決站城融合地區面臨的城市文脈傳承、人性化場所塑造、城市地標打造和交通系統重構等一系列難題。通過“開展逐級校驗、打破無形邊界、創新保障機制”等措施,加強了從策劃、規劃、設計到施工的全鏈條融合,削減了前期規...
社會資本、城鄉流動與居民環境治理參與意愿————作者:程志華;許飛鴻;
摘要:在城鄉流動背景下,城市居民社會資本面臨“中斷”及“重建”的過程,并影響其環境治理參與意愿。本文通過構建城鄉流動的調節效應模型,以CGSS2021數據“居委會”類型居民(即城市居民)作為樣本,實證檢驗社會資本對城市居民環境治理參與意愿的影響及城鄉流動對兩者關系的調節作用。研究發現,社會資本中的社會信任能夠顯著提升城市居民環境治理參與意愿;城鄉流動削弱社會網絡、社會信任對城市居民環境治理參與意愿的影響...
當前城鄉規劃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思考——東南大學的演進與探索————作者:段進;陽建強;陳曉東;江泓;王承慧;殷銘;
摘要:東南大學城鄉規劃學科自1998年恢復本科招生以來,其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經歷了從以建筑學為基礎的“設計能力”培養向以空間思維為核心的“空間+”培養體系的轉變。隨著當前我國城鎮化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數智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規劃行業改革的不斷推進,東南大學城鄉規劃學科本科人才培養理念從“以面向職業規劃師為主體的專業教育”向“以面向多元職業場景的城鄉規劃專業通識教育”轉變,并構建了基于學校特點和學生需求的“建...
“智慧”識災與“韌性”承災——基于生態水文調節的雨洪安全格局重構及規劃方法————作者:田健;曾穗平;曾堅;
摘要:我國洪澇災害發生頻次高、影響范圍廣、致災損失大,提升城市承洪韌性勢在必行。針對雨洪調節供給與需求計算的尺度差異性顯著、水文模擬與風險評估的復雜性突出、評估結果與空間規劃的銜接性不足等問題,引入社會生態系統和“流空間”理論,提出支持跨尺度分析的系統協調理論范式;運用多元水文水力模型、神經網絡等智慧技術,建立“供需智慧測算-跨尺度比較-關鍵區劃定”的雨洪安全格局重構路徑和“單元識別-圖斑提取-格局優化...
內蒙古牧區小城鎮空間形態緊湊度測度與功能布局模式識別————作者:李伊彤;榮麗華;張立恒;
摘要:針對牧區小城鎮空間利用方式粗放、土地集約利用程度低等問題,緊湊的空間功能布局成為優化城鎮空間結構的重要手段。以內蒙古30個牧區小城鎮為研究對象,運用多源數據測度牧區小城鎮空間形態緊湊度,評價城鎮空間功能,運用多尺度地理加權回歸模型,探析空間功能對空間形態緊湊度的影響機制,提煉牧區小城鎮空間布局模式,進而提出緊湊發展策略。結果顯示:(1)內蒙古牧區小城鎮空間形態緊湊度“核心-外圍”結構顯著;(2)商...
噪聲地圖在城市規劃研究中的應用與展望————作者:張名鳳;李朦朦;吳遠翔;孟琪;康健;
摘要:噪聲污染嚴重影響城市空間品質的高質量發展,亟需從規劃層面進行有效管控。噪聲地圖作為預測與評估噪聲分布的重要技術工具,為面向噪聲控制的城市管理與規劃提供了有效手段。研究運用系統綜述方法對中國知網、Webof Science核心集和Scopus數據庫進行文獻系統審查,從多規劃尺度、多聲源類型和多問題拓展三個方面系統梳理了噪聲地圖在城市規劃領域中的應用現狀;進一步從城市形態指標和景觀格局指數兩個方面深入...
智慧治理:城市政府回應效率測度與空間格局——基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數據的中國城市實證————作者:王彥開;
摘要:為了能夠實現簡單且可靠地評估城市的政府回應效率,開發了一種能夠同時結合回應時長與回應數量信息的量化方法:回應效率指數(Response Efficiency Index,REI)。基于REI的優越性能,揭示了中國350個城市政府回應效率的空間格局特征。研究表明:REI在衡量政府回應效率方面優于其他常見的指標,可用于支持智慧治理的評估與監測;中國城市政府回應效率的空間分布不均衡,省會城市的政府回應效...
面向市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傳染病風險評估方法及其實踐————作者:王蘭;張鈺彤;賈穎慧;劉曉;
摘要:病媒傳染病是一種控制和預防難度較高的傳染病,由蚊鼠等媒介生物傳播,與城鄉空間關聯緊密,但當前風險評估方法未能充分考慮空間要素。我國正在建構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可以通過調整空間要素來影響媒介生物的活動,從而減少病媒傳染病風險。在此背景下,提出一種基于空間計算、以共邊率為核心指標、融入多元影響因子的病媒傳染病風險評估方法。該方法需明確不同病媒的特點野外棲息地,基于其與建設用地的交互界面長度計算共邊率;同...
歷史城市非常態水體的時空演變研究——以北京老城廣安門內片區為例————作者:楊玉成;劉祎緋;
摘要:在北京老城及其周邊曾分布有數量眾多的常態與非常態水體,但隨著城市開發建設已消失殆盡,非常態水體因為難以長時間存續的特點,更容易被忽視。北京老城豐富的古舊地圖、測繪、文獻等各個時期的歷史資料為歷史非常態水體的精確轉譯與比較分析提供了數據基礎。以北京老城外城的廣安門內片區為例,從總體和個體兩個層面,復原與分析清中期至清末、民國時期、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四個時期非常態水體的形態演變情況,并對其分布與規...
控規單元尺度碳排放測算方法框架與模型研究————作者:劉合林;羅梅;李文濤;李瑩穎;羅文靜;
摘要:準確測定城市控規單元尺度碳排放是建立低碳導向的國土空間控規技術的基礎前提。當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尺度的碳排放測算方法較為成熟,但控規單元尺度的測算方法研究相對缺乏。在梳理全球、區域、城市、控規單元等不同尺度碳排放測算方法的優缺點基礎上,認為控規單元尺度碳排放測算面臨著空間要素規模效應、鄰近效應和流動效應等復雜影響的技術挑戰。基于此,認為控規單元尺度的碳排放測算需要考慮空間、活動和技術三個邏輯以及建造...
城市規劃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10月份初審通過的收到外審消息了嗎
2024-11-18 23:27導師一作,博士生二作兼通訊 投過五次沒中過。
2024-09-25 19:52從投到錄用,一個月時間,從錄用到見刊大概兩個月。城市領域,主題符合期刊要求很重要,選題要新穎,很重要,其他就沒有什么大問題。總體來說,性價比較高的C刊。
2024-08-31 13:56只能通過郵箱投稿,且收不到官網所說的自動回復
2024-08-16 12:01感覺很看運氣,對編輯胃口應該比較容易。從文章上看,水平是層次不齊的,關系稿應該很多。
2024-06-12 13:01第七編 工業技術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