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2 09:05:31
車用發動機
北大核心Vehicle Engine
車用發動機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多健康因子和IPSO-LSTM模型的鋰電池健康估計————作者:李珺;陳小然;徐亮;
摘要:提出了一種基于多健康因子的改進粒子群優化算法(IPSO)優化長短期記憶(LSTM)模型的鋰離子電池健康狀態(SOH)估計方法。從在線測量的電壓、電流、溫度曲線中提取13個備選健康因子,利用皮爾遜相關系數分析最終獲得4個健康因子作為IPSO-LSTM模型的輸入,通過試驗驗證所選健康因子的適應性,實現SOH準確預測。取每個電池樣本的50%,60%,70%數據作為訓練集,其余作為測試集,與PSO-LST...
澆注工藝對重力鑄造鋁硅合金機體組織的影響————作者:毛郭靈;刁占英;王根全;林杰威;王韜;何曉東;
摘要:利用模擬指導大型復雜結構零件的工藝優化能節約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采用模擬的方法研究了澆注工藝(澆注時間和溫度)對重力鑄造鋁硅合金機體組織(二次枝晶間距)的影響。結果表明:材料級階梯樣件和重力鑄造鋁硅合金機體的模擬結果和試驗結果具有較好的對應關系,模擬結果的偏差較小。澆注時間一定時,隨著澆注溫度升高,二次枝晶間距先減小后增大,最佳澆注溫度為695℃;澆注溫度一定時,隨著澆注時間增加,二次枝晶間距先減小...
基于疲勞強度分布的雙過渡P-S-N曲線研究————作者:景國璽;蘇越;陶帥;宋雅麗;屠丹紅;孫騰騰;
摘要:以往研究發現,不同金屬材料的疲勞壽命分布隨著載荷水平的變化往往有不同的分布類型,而不同壽命對應的疲勞強度一般近似服從同一分布。基于“等效疲勞強度”概念可以合并不同疲勞壽命下的數據,在假定總體樣本的疲勞強度服從正態分布的前提下,采用極大似然法進行參數估計。一些經典的模型如Strohmeyer模型,采用上述方法時往往在中周到高周或中周到低周的過渡段擬合效果不佳。對此,構建了一種含兩個過渡段的中高周S-...
一種新的潤滑油黏溫方程及試驗研究————作者:劉忠鑫;王懷光;吳定海;宋立強;楊寶健;
摘要:黏度是潤滑油的重要性質,黏溫特性對開展潤滑油在線監測具有重要意義,選用了6種車輛動力和傳動系統常用潤滑油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潤滑油的黏溫特性研究。首先,通過試驗方法測定了選用油品的黏溫數據,并分析了潤滑油黏度隨溫度變化的特點。然后,利用回歸分析方法,評估了現有黏溫方程對選用油品黏溫數據的擬合精度和預測誤差。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一個新的黏溫方程。試驗結果表明,與現有黏溫方程相比,改進的黏溫方程在描述選用油...
排氣門正時對高比例甲醇-汽油混合燃料燃燒和排放的影響研究————作者:宮艷峰;錢丁超;馬赫陽;劉銘禮;解方喜;孟祥龍;
摘要:采用自行開發的可變氣門機構,在高壓縮比點燃式發動機上進行了試驗,研究了排氣門正時對高甲醇摻燒比甲醇-汽油發動機燃燒和性能的影響。結果發現:提前排氣門正時會使燃燒開始時刻(CA5)滯后,燃燒持續期延長,結合點火正時后,燃燒相位得到改善;在排氣門正時結合最佳點火正時下,等效有效比油耗(be)和NOx排放都得到明顯改善,在最佳點火正時下,排氣門正時前移可以使M...
壓端與渦端旁通對Soot排放差異的影響研究————作者:李宣陶;吳怡;閆妍;左子農;韓志強;王健;
摘要:針對WP12重型柴油機,試驗研究了兩級增壓系統中壓端與渦端旁通引起的滯燃期、峰值缸溫、燃氧當量比差異導致的Soot排放差異。結果表明,兩種不同的旁通方式可以達到近乎相同的進氣壓力,在本試驗工況下,壓端旁通Soot排放要明顯高于渦端旁通Soot排放,其Soot排放差異隨進氣壓力的增大先增加后減少。渦端旁通滯燃期比壓端旁通滯燃期更長,但滯燃期差異變化很小,且與Soot排放差異相關系數較低,為0.35。...
柴油機顆粒捕集器降怠速再生可靠性試驗研究————作者:董光雷;孫楠楠;南征;張秋實;劉海濤;華倫;
摘要:柴油機顆粒捕集器(DPF)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會頻繁怠速再生,這種不正常再生是導致DPF高溫燒裂的主要原因,導致DPF可靠性降低。針對這一問題,通過搭建燃燒器臺架對堇青石DPF進行重復性降怠速(DTI)測試,探究了相同碳載量及再生工況下DPF再生的一致性,通過DPF載體內部的溫度分布、PN排放特性以及最終CT掃描結果,評估了DPF的耐久性及堅固性。結果表明:30次DTI測試中,DPF內部溫度分布不均勻...
基于加工工藝的活塞環質量損失特性預測研究————作者:程桃桃;劉新田;王進鋼;
摘要:針對傳統加工中質量損失檢測延遲的問題,希望通過檢測次品來減少損失,但發現次品時已經產生了損失,難以實現實時質量控制的目標。為解決這一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加工過程的質量特性損失函數模型。以活塞環氮化過程為例,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影響氮化過程的主要因素,然后將其與非對稱質量損失函數進行耦合,得到質量特性損失模型。此外,考慮到加工誤差造成公差范圍內的隱性質量損失,引入隱性質量損失-生產成本來計算并...
利用飛輪瞬時轉速信號評價三缸機缸內做功能力的研究————作者:張志軍;王尚學;陳晉兵;程勇;尹偉;
摘要:快速診斷內燃機各缸均勻性有利于為缸內燃燒過程控制提供信息,進而改善內燃機工作性能。以三缸機為例,對利用飛輪瞬時轉速信號評價內燃機缸內做功能力的方法進行了研究。分析了瞬時轉速信號的獲取及濾波方法,研究了影響缸內做功能力評價的各種因素。通過對實測數據的分析得出:利用飛輪瞬時轉速推求的是內燃機輸出的有效扭矩,其與缸內產生的指示扭矩有一定的偏差,這個偏差隨內燃機工況的不同而不同;在計算中,往復運動部件產生...
基于平均值的柴油機進氣系統故障實時仿真研究————作者:林異鳳;呂慧;陰晉冠;孫詩躍;智海峰;李菲菲;
摘要:為了給柴油機PHM算法的驗證提供虛擬實時仿真環境,基于平均值和等效模型原理對大功率增壓柴油機故障硬件在環實時仿真進行了研究,并以空濾器堵塞故障和中冷器效率下降故障為例驗證了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結果表明,在實時仿真周期為10 ms的情況下,故障實時仿真模型平均誤差低于5%,可以滿足柴油機PHM算法實時仿真驗證的需求
多元燃料低溫噴霧特性預測模型構建及仿真分析————作者:黎一鍇;陳佳森;孫成瀚;楊子明;潘家營;
摘要:為探究低溫工況下醇類摻混對柴油噴霧特性的影響,明晰多元燃料物性與噴霧特性的聯系,利用高速攝影技術進行了柴油與丙醇、己醇混合燃料(醇類摻混比分別為0%,20%,40%)低溫工況噴霧試驗,基于摻混燃料各組分物性進行了Higgins液相貫穿距預測模型修正以及CONVERGE仿真破碎模型參數修正,并進一步通過仿真探究了醇類摻混對柴油噴霧溫度及當量比分布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在低溫工況下,醇類的蒸發性遠好于...
基于余熱循環利用的混合動力汽車發動機-動力電池預熱研究————作者:丁鵬;張美娟;顧驍勇;張鵬博;高粱;
摘要:針對混合動力汽車動力電池低溫性能差、發動機起動困難的問題,提出了基于動力電池和發動機冷卻余熱耦合利用方法。利用發動機廢熱通過相變材料組成的中間換熱器加熱電池冷卻液,動力電池冷卻液流入發動機水套直接預熱發動機。探討了電池和發動機冷卻液傳熱規律,構建了余熱回收模型,搭建了基于廢熱循環利用的雙向預熱模型,利用ANSYS進行了模擬仿真;設計了基于多級串聯換熱器的雙向預熱裝置,實現了余熱雙向自動預熱功能。開...
基于非線性諧波法的離心壓氣機動靜干涉流動特性研究————作者:朱偉;張巖;郭敏;付雪青;曹曉琳;劉欣源;
摘要:針對高負荷、小尺寸離心壓氣機葉輪與擴壓器之間存在強烈的非定常擾動問題,采用Numeca軟件對帶葉片擴壓器的跨聲速離心壓氣機進行數值分析,基于非線性諧波法開展動靜干涉非定常流動特性研究,探討動靜干涉非定常流動機理。通過試驗結果驗證數值設置的合理性,對比定常計算與非線性諧波法計算結果,探討壓氣機內部流場差異,選取典型工況點對壓氣機葉輪和有葉擴壓器的內部流動及動靜干涉非定常流動進行詳細分析。研究結果表明...
基于I-GWO-BP神經網絡的柴油機NOx排放預測模型————作者:張凱強;王勇;翟軍強;江先鋒;王小雷;王寧峰;
摘要:針對高原環境不同海拔地區工程機械柴油發動機NOx排放與實際運行工況之間的復雜非線性關系,提出了一種基于維度學習的狩獵(DLH)搜索策略改進GWO-BP神經網絡的NOx排放預測模型。利用便攜式排放測試系統(PEMS)對高原地區叉車進行不同海拔下的實際運行工況排放試驗,并將試驗數據作為數據集,通過隨機森林算法完成預測模型的輸入特征選擇。結果表明:I-GWO-...
燃料電池發動機用空壓機關鍵指標分析及試驗研究————作者:蘆宇航;馬明輝;郝冬;郭志軍;
摘要:空壓機作為燃料電池空氣供應系統的核心部件,其響應時間、油蒸氣含量和耐振性對燃料電池系統的動態變載、使用壽命以及運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響。以某款氣浮軸承離心式空壓機為研究對象,制定了詳細的試驗方法,旨在深入研究這三個關鍵性能指標。結果表明:在響應時間方面,隨著節氣門開度的減小,壓比增大,排氣阻力增加,導致空壓機啟動響應和動態變載響應時間相應增加,不同背壓條件對空壓機的響應時間具有較大影響。在油蒸氣含量...
某六缸柴油機TCD燃燒系統優化匹配研究————作者:路博陽;李向榮;常江;趙偉華;李全帥;
摘要:以一款六缸發電機組柴油機為研究對象,基于AVL Fire軟件建立該六缸機TCD燃燒系統的三維仿真模型,利用試驗結果對仿真模型進行驗證。基于驗證后的仿真模型,進行TCD燃燒室結構優化及油束夾角匹配。利用靈敏度分析法,以指示功率為評價指標,得出了燃燒室直徑、下室出口直徑等主要結構參數對TCD燃燒系統燃燒性能的影響程度,根據影響程度由大到小依次優化各參數,并在改變結構參數的同時進行油束夾角匹配。燃燒系統...
基于等效電路模型參數辨識的鋰電池SOC非線性組合估計————作者:高延增;王健;徐東輝;
摘要:鋰離子電池屬于剛性系統,呈現出豐富的非線性動力學特性和高度復雜性。其等效電路模型參數及SOC狀態量隨著電池的使用呈現出慢時變特性,利用常規的SOC估計方法通常存在精確度低、時效性差等不足。將電荷控制型憶阻器與一階RC模型結合建立四階混沌系統,利用狀態觀測器在線辨識混沌系統中的未知參數,實時獲取一階RC模型參數值;利用參數在線辨識值建立準確的一階RC模型數學表達式,然后采用AEKF和SVR兩個模型分...
超高壓多次噴射條件下柴油噴霧發展特性研究————作者:徐丹;楊貴春;劉繼林;徐春龍;李華樂;劉永旺;
摘要:為探明超高壓條件下多次噴射燃油噴霧發展特性,利用高速攝影直拍技術,對高背景密度條件下超高壓多次噴射噴霧發展特性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在背景溫度303 K,噴孔直徑0.148 mm,背景密度60~140 kg/m3,噴射壓力200~250 MPa條件下,隨背景密度增加,燃油噴霧縱向發展受阻,燃油堆積后向徑向發展,導致噴霧貫穿距減小(最大減小26%),噴霧錐角增加(最大增加1...
地面無人平臺用柴電混合動力裝置噪聲源識別與降噪研究————作者:孔祥鑫;劉峰春;馮海波;黃旭;曹斯琦;毛玉欣;
摘要:針對某柴電混合動力裝置作為高機動地面無人平臺動力的低噪聲目標特征需求,開展了柴電混合動力裝置噪聲源識別與降噪研究。通過傳聲器直采測試,獲取了原始狀態噪聲水平與各輻射面基本對比;進一步通過基于聲波波束成形原理的非規則聲陣列測試,完成了主要輻射面的噪聲源識別與高貢獻位置定位;在此基礎上,通過聲源包覆遮擋、復合涂層噴涂等降噪措施,最終實現了柴電混合動力裝置表面聲壓級下降2.8~3.0 dB、聲壓下降27...
發動機二沖程減壓制動性能分析及優化————作者:田峰;倪計民;歐成;歐陽裕茹;黃榮;劉勇;
摘要:基于一臺14.8 L六缸增壓柴油機,分析了分別采用CRB1.5和CRB2.0二沖程制動氣門型線的制動性能。結果表明:采用CRB2.0氣門型線且不帶排氣回流(BGR)相位時的制動功率最大。基于DoE方法,分別對CRB1.5和CRB2.0氣門型線進行優化,結果表明不同發動機轉速下存在最優氣門型線,使得制動功率達到最大值。在高轉速下,CRB1.5氣門型線優化后的制動功率更大,在1 600,1 800,2...
第七編 工業技術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