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23:05:49
大地構造與成礦學最新期刊目錄
滇中地區高品位鈷礦點的礦物組成及鈷的賦存狀態研究————作者:程涌;王海鵬;周家喜;周曄;羅開;釧茂山;楊智謀;蹇龍;
摘要:鈷(Co)作為一種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金屬資源,廣泛應用于現代工業領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然而,由于鈷礦床形成條件復雜且其在地殼中的豐度極低,獨立鈷礦床的發現較為罕見。位于華南揚子板塊西南緣的康滇地區,是全球著名的元古宙鐵-銅-鈷多金屬成礦省,但獨立鈷礦化的報道十分有限。近期,筆者在滇中武定觀天廠新發現一處高品位鈷礦點(Co品位為0.03%~0.92%, Co資源潛力接近1×10~4 t)。...
云南馬廠箐富堿斑巖中黑云母的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地質意義————作者:劉志榮;王蝶;薛傳東;
摘要:黑云母是中酸性巖漿巖中常見的暗色礦物,其地球化學特征對揭示巖漿巖的形成環境、成因機制及成礦潛力具有重要的指示意義。本研究以云南三江成礦帶馬廠箐斑巖?矽卡巖型銅(鉬、金)多金屬礦床為研究對象,對與成礦具有時空關聯的富堿斑巖體中的黑云母開展了系統的礦物學和元素地球化學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馬廠箐花崗斑巖和正長斑巖中的黑云母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學特征,均屬于高硅、貧鐵的富鎂黑云母,且偏向金云母端員,指示其為殼...
新疆南天山洋大陸弧巖漿作用:烏瓦門早泥盆世火山巖地球化學及Lu-Hf同位素特征————作者:田昊;劉希軍;劉瀟;劉鵬德;宋宇嘉;肖堯;張治國;
摘要:中天山地塊位于天山造山帶中部,廣泛發育泥盆紀火山巖,記錄了南天山洋的構造演化歷史。本次研究對新疆中天山烏瓦門泥盆紀火山巖中的玄武巖、玄武安山巖和安山巖進行了年代學、地球化學及鋯石Lu-Hf同位素組成研究,以約束新疆天山造山帶構造演化。LA-ICP-MS鋯石U-Pb定年結果顯示,玄武巖的206Pb/238U年齡為398±3 Ma,為早泥盆世�;鹕綆rSi O...
緬甸甘寶錫鎢礦床石榴子石和黑鎢礦LA-SF-ICP-MSU-Pb定年及其地質意義————作者:朱德勇;謝志鵬;李文昌;陳愛兵;張如成;
摘要:緬甸甘寶(Kanbauk)錫鎢礦床是東南亞錫礦帶南部一座具有百年開采歷史的大型錫鎢礦床,其成礦時代及礦床成因研究對理解東南亞錫礦帶的形成過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義。該礦床的成礦類型以矽卡巖型錫礦為主,伴有少量熱液脈型鎢礦。本文通過對矽卡巖中石榴石和熱液脈中黑鎢礦進行LA-SF-ICP-MSU-Pb定年測試,獲得的石榴子石和黑鎢礦年齡分別為65.4±3.7 Ma(MSWD=4.7, n=42)和62.9...
四川紅泥坡銅礦床黃鐵礦中鈷的富集特征及其地質意義————作者:殷桂圓;周家喜;吳夏濤;尹虹霖;左維鐘;陳濤;
摘要:四川紅泥坡銅礦床是近年來在康滇銅鐵鈷成礦帶發現的一處大型銅多金屬礦床,伴生鈷元素。除少量獨立鈷礦物(如輝砷鈷礦)外,鈷主要富集于黃鐵礦中,但其在黃鐵礦中的賦存狀態及富集機制尚不明確。本文基于礦物學觀測,將紅泥坡銅礦床的成礦作用劃分為以下四個階段:(Ⅰ).磁鐵礦階段:浸染狀磁鐵礦與鈦鐵礦廣泛發育,金屬硫化物沿層狀巖石的片理呈平行分布。(Ⅱ).磁鐵礦-硫化物階段:磁鐵礦-硫化物多以細脈狀膠結圍巖角礫,...
南海西北部新生代構造變形與沉積充填響應:以瓊東南盆地西部–中建南盆地北部區域為例————作者:李佳偉;王利杰;姚永堅;路允乾;
摘要:南海西北部陸緣盆地的地層格架與沉積充填特征對理解新生代以來南海的伸展張裂過程及紅河斷裂、南海西緣走滑斷裂的活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瓊東南盆地西部、中建南盆地北部以及兩盆地結合區域為例,通過井震對比和構造–地層解釋,統一了兩盆地的地層系統,并對比分析了新生代主要構造演化階段的斷裂活動與沉積充填特征。結果表明:(1)古近紀–早中新世,多數凹陷沉積中心的延伸方向與NE-NEE走向的伸展斷裂一致。始新世–...
湖南沃溪金銻鎢礦床中鋰綠泥石的發現及其指示意義————作者:徐浩;高劍峰;張世濤;呂翼輝;
摘要:華南陸塊江南造山帶中段分布有大量(變)沉積巖容礦型銻(金鎢)礦床。前人針對該區域銻多金屬礦床的成礦時代與礦床成因等方面開展了廣泛研究并取得諸多進展,但關于銻礦床成礦流體性質及物質來源仍存在爭議,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對江南造山帶銻多金屬礦床成因及其區域成礦規律的深入理解。沃溪金銻鎢礦床是華南銻多金屬礦床的典型代表,其成礦時代已被確定為燕山期。然而,對該礦床熱液/蝕變礦物的研究相對薄弱,導致對其成礦流...
義敦弧晚三疊世MORB型玄武巖的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地質意義————作者:黃盛;王艷軍;李凱旋;陳加杰;莫雷;王乾鑫;冷成彪;
摘要:義敦弧作為三江特提斯構造成礦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揭示古特提斯構造演化及成礦作用方面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其中,關于義敦弧三疊紀晚期構造演化過程中是否存在板片斷離這一關鍵地質事件,學術界仍存在爭議。本文對義敦南部~216 Ma下小柳玄武巖和北部卡尼期(237~227 Ma)措交瑪玄武巖開展了系統的巖相學、主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分析,旨在深入探討義敦弧三疊紀晚期的構造演化過程。分析結果表明,下小柳玄...
黃金口背斜中–新生代多期疊加改造變形特征研究————作者:解松林;楊向陽;馮燕博;熊璨;王翠芳;趙文博;王言;喻林;
摘要:黃金口背斜位于華南板塊北緣,作為川東弧形構造帶與大巴山弧形構造帶共同構成的收斂雙弧形構造帶的構造交匯邊界,發育了典型的多期變形疊加構造樣式。該擠壓構造變形樣式蘊含著華南板塊在古太平洋板塊西向俯沖與青藏高原東向隆升相向夾持作用下的構造演化信息,是揭示華南板塊中–新生代陸內構造變形特征的關鍵窗口。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區域地質資料,通過對黃金口背斜進行詳細的構造解析,認為黃金口背斜自中–新生...
海底古地震定量研究:以新西蘭Wairau Fault為例————作者:孫文;周民婷;代向明;李志剛;
摘要:古地震事件的識別及其復發周期的準確厘定是古地震研究中的核心問題。然而,由于海水覆蓋等原因,發生在海底的地震無法通過探槽等傳統方法直接識別,而只能依賴濁積巖和海嘯沉積等間接手段進行推斷,這使得海底古地震事件的識別存在多解性,并對復發周期的估算帶來不確定性。本研究以新西蘭庫克海峽Wairau Fault活動斷層為例,基于海底高精度地震剖面,結合地震–沉積演化過程、生長指數以及沉積層坡度變化等,嘗試識別...
東天山銅溝熱液脈型銅多金屬礦床綠泥石特征及其地質意義————作者:張雪冰;何固蓁;陳華勇;肖兵;馮雨周;劉瑩廷;
摘要:銅溝熱液脈型銅多金屬礦床位于東天山北緣博格達造山帶內,銅多金屬礦化主要受近東西向斷裂控制,礦體呈層狀、似層狀、脈狀產出,礦體圍巖發育綠泥石、綠簾石、石英、方解石等蝕變礦物。巖相學觀察結果顯示綠泥石是銅溝礦床發育最廣泛的蝕變礦物,且主要發育四種結構類型:即輝綠巖中發育的它形粒狀結構綠泥石(Chla)、礦體附近圍巖中發育的片狀(Chlb)/半自形粒狀結構(Chlc)綠泥石以及礦化遠端圍巖中發育的細粒結...
準噶爾盆地西北緣大侏羅溝走滑斷裂帶分層、分段變形特征及形成演化過程————作者:付永紅;能源;邢向杰;鄧勇;鐘厚財;朱哲;
摘要:大侏羅溝走滑斷裂帶作為準噶爾盆地西北緣典型的走滑斷裂帶之一,在油氣縱向立體成藏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對該斷裂帶的結構特征及形成演化過程的研究仍顯不足。本研究基于地質露頭、三維地震及鉆測井資料,結合區域構造演化背景,通過構造幾何學和運動學解析,并輔以構造物理模擬實驗,系統揭示了斷裂的形成機理。研究結果表明:(1)大侏羅溝走滑斷裂帶具有顯著的縱向分層和平面分段變形特征。根據構造剪切方式和變形...
渤海東部地區新近紀斷層發育機理與油氣封閉性————作者:任健;張如才;姚永強;郭穎;裴小剛;高曦龍;
摘要:渤海新近紀斷裂數量眾多、走向多變,構造樣式極為復雜。長期以來,由于對斷裂發育機理認識不足,嚴重制約了淺層油氣勘探的進展,而斷裂封閉性較弱導致的油氣散失是淺層油氣勘探失利的主要原因�;谌S地震資料及大量油氣成藏實例的統計分析,對渤海東部地區的斷裂發育特征、斷層活動規律以及構造應力控制下的斷層封閉性進行了精細研究。結果表明:渤海東部地區新近紀受近南北向伸展應力體制控制,先存斷裂發生斜向拉伸作用,形成...
天然裂縫穿層性量化評價方法及其地質影響因素————作者:鞠瑋;李超;寧衛科;譚習群;劉俊剛;王元慶;趙習龍;梁孝柏;
摘要:天然裂縫作為多類型油氣儲層的重要儲集空間和主要滲流通道,對油氣富集成藏、分布規律、單井產能及壓裂改造效果具有重要影響。穿層性是天然裂縫量化表征的關鍵參數,直接決定了其油氣垂向溝通能力,但目前尚未形成系統化的天然裂縫穿層性定量評價方法。為此,本研究綜合考慮天然裂縫發育程度、穿層層數及穿層厚度,定義了天然裂縫穿層性評價因子并構建了相應的評價指標,首次提出了一套量化評價天然裂縫穿層性的方法體系。在此基礎...
滇西騰沖明光W-Cu多金屬礦床成因:來自年代學及白鎢礦地球化學的證據————作者:宋文博;趙曉瑜;鄧明國;李文昌;賈禎;李正榮;黎萬波;
摘要:明光W-Cu多金屬礦床是滇西騰沖地塊內新發現的遠端矽卡巖型礦床。該礦床位于騰沖地塊東部早白堊世Fe-CuPb-Zn成礦帶與西部晚白堊世–始新世W-Sn成礦帶的結合部位,但在礦區周緣及已知礦體深部尚未發現隱伏巖體。因此,該礦床究竟與東部成礦帶相關,還是與西部成礦帶有關,亦或是二者的疊加復合,其成因問題亟待解決。本文基于詳細的礦床地質研究,將明光礦床的成礦過程劃分為五個階段:早矽卡巖階段、晚矽卡巖階段...
甘肅北山南帶前紅泉金礦床流體來源及礦床成因:來自流體包裹體和H-O-S同位素證據————作者:李省曄;楊鎮熙;張晶;趙吉昌;陳世明;胡小春;劉釗;張立濤;王振;
摘要:甘肅北山南帶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金屬礦床富集區,前紅泉金礦床是該區新發現的一處大型礦床。該礦床位于塔里木陸塊區的敦煌陸塊基底雜巖隆起帶,其形成與韌性剪切帶及其演化過程中產生的韌–脆性變形帶密切相關。根據脈體穿切關系和礦物共生組合特征,成礦過程可劃分為石英–黃鐵礦階段、石英–多金屬硫化物階段和碳酸鹽–石英階段。為深入探討前紅泉金礦床的成礦流體、成礦物質來源及礦床成因等關鍵問題,本研究開展了詳細的巖相...
短波紅外(SWIR)光譜儀器間系統誤差評價及其在礦物勘查中的應用————作者:趙駿峰;朱亞博;王雪娜;陳華勇;肖兵;楊征坤;杜亮;
摘要:短波紅外(SWIR)光譜技術是蝕變礦物鑒別與光譜參數分析的關鍵手段。然而,不同儀器間潛在的系統誤差嚴重制約了國內外光譜數據的橫向對比與融合。本研究采用國產常用的CSD350A光譜儀與國際通用的ASD TerraSpec 4光譜儀,對西藏甲瑪、河南夜長坪和福建悅洋三個礦床的1628個樣品進行了系統測試,從礦物識別情況、光譜特征參數及空間分布趨勢三個維度開展對比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兩種儀器對礦物大類的...
基于多元數據約束滇西及鄰區活動斷層三維精細構造模型————作者:吳練文;李志剛;孫闖;何驍慧;代向明;吳顯燦;曾凡長;施顯趙;林杰;龍偉旺;孫文;
摘要:活動斷層的三維空間幾何結構對強震破裂行為具有控制作用。精確構建活動斷層的三維精細構造模型是研究地震動力學機制和評估地震危險性的關鍵科學問題。滇西地區地處喜馬拉雅構造結東緣,發育多條大型活動走滑斷裂,構造活動強烈且強震頻發,其復雜的斷層網絡體系為區域地震危險性評估帶來了挑戰。本研究通過整合地表跡線、地質、地球物理以及地震學等多元數據,采用改進的三維斷裂建模工作流程與迭代優化策略,在斷裂V1和V2模型...
膠東招平斷裂帶北段金礦體三維模型及空間展布特征————作者:李宏達;吳志春;王健策;王永鋒;李建峰;馬粉玲;李華亮;李斌;祝一丹;袁凌峰;
摘要:膠東半島作為我國重要的黃金產區,近年來隨著勘查深度的持續增加以及對礦床三維地質特征與斷裂控礦規律的深入研究,已成功探明多個超大型蝕變巖型金礦床。本研究基于Maptek Vulcan三維地質建模軟件,綜合運用多源數據融合與地質體輪廓線重構技術,構建了李家莊–東風–水旺莊礦區內地層、巖體、斷裂、礦體及礦化域等五種實體模型。通過整合地質調查數據并進行實體模型擬合分析,深入探討了金礦化強度與蝕變帶厚度、斷...
東天山帕爾塔格西銅礦床成礦斑巖體年代學、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意義————作者:朱寶彰;柳獻軍;王核;邢春輝;王振宏;高昊;白洪陽;黃亮;王堃宇;
摘要:東天山地區的帕爾塔格西銅礦床位于小熱泉子石炭紀島弧帶上。本次研究對帕爾塔格西銅礦床的成礦巖體花崗閃長斑巖開展了巖石學、地球化學及同位素年代學分析。鋯石U-Pb年代學研究,顯示其形成年齡為338.5±1.6 Ma(MSWD=0.92, n=47),屬晚石炭世。帕爾塔格西花崗閃長斑巖具有高SiO2(69.16%~72.88%)、Al2O3(13.84%~14...
第四編 自然科學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