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23:05:52
淡水漁業最新期刊目錄
高溫脅迫下高水平淀粉飼料對大口黑鱸生長、抗氧化能力、非特異性免疫能力和糖代謝的影響————作者:閻瀚威;杜金星;宋紅梅;李銘;朱濤;雷彩霞;王耀華;李勝杰;
摘要:為探究高溫脅迫下攝食高水平淀粉飼料對大口黑鱸(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長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能力和糖代謝的影響,實驗設置對照組(NC)、高溫組(HT)和高溫高淀粉組(HH),分別投喂10%、10%和15%淀粉含量的等氮等脂配合飼料,養殖溫度為28、32和32℃,選取初始質量為(8.81±0.22) g大口黑鱸隨機分為三組,每組設3個重復,每個重復為40尾,飼養周期為60 d...
放養密度對鱖幼魚HPI軸激素、應激酶活力及呼吸頻率的影響————作者:王大偉;邢盈;蔣成宇;胡淼;趙金良;
摘要:為探討放養密度對鱖(Siniperca chuatsi)幼魚應激反應的影響,比較測定了不同放養密度(20、40、60、80、120和160尾/m3)條件下鱖下丘腦-垂體-腎間組織(HPI)激素、肝臟應激酶活力、呼吸頻率的應答變化。結果顯示,隨著放養密度增加,48 h時皮質醇含量從80尾/m3組開始顯著上升,促腎上腺激素釋放激素(CRH)含量從120尾/m...
草魚Viperin基因的克隆和表達分析————作者:龍鳳;劉金夢;樊含笑;蘇建明;
摘要:草魚(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為鯉科草魚屬的魚類,在我國淡水養殖業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草魚呼腸弧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 GCRV)導致的出血病是養殖業面臨的一大挑戰,因此深入探究GCRV的致病機制及防控手段至關重要。Viperin是一種干擾素誘導的病毒抑制蛋白,主要參與機體天然免疫機制,但其在草魚中的研究尚且不足。為研究草魚Viperin是否...
稻蝦田環溝網箱養殖黃鱔的苗種適宜放養密度探討————作者:呂仲書;賀金輝;李昊;李旺;李為;苑晶;張堂林;
摘要:為了合理利用水體資源,進一步提高稻漁綜合種養效益,本研究在稻蝦田環溝進行了黃鱔(Monopterus albus)網箱養殖的實驗研究,設計了T30(30尾/m2)、T40(40尾/m2)、T50(50尾/m2)、T60(60尾/m2)四個放養密度處理組;實驗魚初始體質量為(34.00±3.54)g/尾,實驗時間...
沼澤紅假單胞菌與浮水植物聯用對模擬養殖水體中氮、磷和微生物群落的影響研究————作者:劉金金;李建忠;劉智俊;
摘要:為探討沼澤紅假單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與浮水植物聯用對養殖水體的影響,將沼澤紅假單胞菌分別與黃花水龍、大薸聯用處理模擬養殖水體,監測水中氮、磷含量變化情況,采用16S rRNA高通量測序技術分析植物根周水體微生物群落特征。結果顯示:沼澤紅假單胞菌與黃花水龍聯用對TN、TP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別為21.55%~83.43%、13.39%~...
硬刺松潘裸鯉消化系統形態與組織學結構特征及其消化酶活性————作者:王歡;路珂;褚志鵬;吳湘香;徐濱;孫銘雪;馬寶珊;
摘要:為了解硬刺松潘裸鯉(Gymnocypris potanini firmispinatus)消化道結構特點與其功能及食性的相關性,采用解剖、切片及酶活檢測對其消化系統形態、組織結構及消化酶活性進行研究。結果顯示,硬刺松潘裸鯉消化系統由口咽腔、食道、腸道、肛門以及肝臟和胰腺等構成。口亞下位,下頜前緣無銳利角質,口裂較大,下咽齒頂端尖而彎曲,鰓耙稀疏,食道和腸道相對較短,腸道指數1.03,前腸粘膜褶皺高...
基于COI基因的黃河河南-山東段鯉群體遺傳結構分析————作者:薛向平;孫朝徽;劉霞;惠筠;李學軍;李秀啟;司飛;
摘要:為了解黃河河南-山東段黃河鯉(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野生和養殖群體的種質資源現狀,本研究基于線粒體COI基因序列,對黃河河南-山東段的6個野生和2個養殖群體,共計204尾黃河鯉樣本進行了遺傳多樣性分析。研究結果表明,204條長度為628 bp的COI基因序列中,堿基A、T、C和G的平均含量分別為26.74%、27.41%、28.01%和17.84%,A+T的含...
外源性雄激素17ɑ-甲基睪酮誘導性逆轉過程中施氏鱘肝臟轉錄組的分析研究————作者:何錚;李禹韜;王若愚;曹頂臣;孫志鵬;王思涵;張依寧;張穎;
摘要:為建立施氏鱘(Acipenser schrencki)單性育種技術,本研究采用組織病理學、生化指標及高通量測序技術探究不同濃度的外源性17ɑ-甲基睪酮(MT)對施氏鱘性腺組織形態、類固醇激素、轉錄組表達模式及性別決定基因表達水平的影響。選取初始體質量為(5.12±0.12) g的3月齡施氏鱘,使用MT對其進行性逆轉誘導。所有試驗魚隨機分為四組:對照組(M0),10 mg/mL MT處理組(M1),...
Cu2+對大口黑鱸幼魚不同組織結構及SOD、AKP酶活性的影響————作者:鞏佳樂;李勝杰;連總強;王旭軍;王彩雯;吳旭東;劉哲;
摘要:為研究用Cu2+對大口黑鱸(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魚消毒所造成其組織結構和抗氧化指標的影響,本研究使用不同Cu2+濃度(0、0.13、0.25、0.50、0.70、1.00 mg/L)的水飼養平均體質量為(3.3±0.2)g大口黑鱸幼魚28 d,再在清水中恢復28 d。通過HE染色觀察恢復前后幼魚的肝、腸、鰓和肌肉組織的結構變化,...
大口黑鱸MyD88基因cDNA克隆及表達分析————作者:黃君;羅天麻;朱勇夫;韓育章;盧伶俐;王藝舟;
摘要:為揭示大口黑鱸(Micropterus salmoides)MyD88基因結構特征及其在先天性免疫反應中的功能,本研究克隆了大口黑鱸MyD88的cDNA序列,通過熒光定量PCR分析MyD88 mRNA的組織分布及其對嗜水氣單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的響應。結果表明,大口黑鱸MyD88CDS序列為867 bp,編碼288個氨基酸,具有典型的死亡結構域和TIR(Toll/I...
水生植物對浮游菌群和中華絨螯蟹腸道菌群結構與功能的影響————作者:施林林;王杰;沈明星;梅麗娟;鄧金花;王海候;陸長嬰;
摘要:為理清蟹塘水生植物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生態養殖的微生態學貢獻,實驗設置伊樂藻(EN)、浮床蕹菜(IA)和浮床水稻(OS)三種水生植物處理,并對螃蟹產量、水體質量、浮游菌群和腸道菌群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水生植物對螃蟹產量和水質均有顯著影響,其中IA處理螃蟹產量較高且水質顯著提升。水生植物同時顯著改變了浮游菌群與腸道菌群相對豐度,浮游菌群中α-變形菌門、γ-變形菌門和放...
四方波緣肋縫藻(Frustulia quadrisinuata)-中國淡水硅藻新記錄種————作者:林悅;張瑋;
摘要:2020年,對浙江省麗水市百山祖國家公園松源溪開展了藻類多樣性調查,采集到1種淡水硅藻的中國新記錄——四方波緣肋縫藻(Frustulia quadrisinuata Lange-Bertalot.1996)。本研究使用光鏡對其形態特征進行了觀察,并首次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對該物種的超微結構進行了詳細的觀察和描述。結果顯示,該肋縫藻具有以下特征:(1)殼面輪廓略呈菱形,邊緣具3個波狀突起,末端呈寬圓形...
轉錄組測序分析鈣調素對虹鱒鱗片鈣代謝的影響————作者:任亦柯;王劉永;周啟苓;吳雨薇;馬騫;陳剛;
摘要:為探究鈣調控因子在硬骨魚類鈣代謝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本研究選取細胞內Ca2+信號傳導的關鍵調控因子-鈣調素(Calmodulin, CaM)為研究對象,通過對虹鱒(Oncorhynchus mykiss)幼魚腹腔注射氯化卡咪唑銨(Calmidazolium chloride, CMZ)抑制CaM活性,并在注射后6 h采集實驗組及對照組(腹腔注射同體積生理鹽水)虹鱒鱗片組織,利用...
烏江下游及支流長溪河魚類物種組成與多樣性研究————作者:馬維宋;張煜;吳開陽;陳貞鑫;任軍全;付梅;呂紅健;姚維志;
摘要:為探究烏江下游及其一級支流長溪河的魚類物種組成與多樣性,于2022-2023年在烏江下游及長溪河開展了漁業資源調查。結果顯示,烏江下游共有魚類41種,隸屬于4目9科35屬,其中優勢種為中華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鱖(Siniperca chuatsi)、鯉(Cyprinus carpio)、雜交鱘(Acipenser baerii×A.dabryanus)、瓦氏黃顙魚(...
飼料和水草飼喂對團頭魴腸道微生物菌群組成和豐度的影響————作者:袁子昊;喻淋;劉新明;王衛民;高澤霞;劉寒;
摘要:為了研究飼料和水草對團頭魴(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腸道微生物菌群組成和豐度的影響,用飼料和水草分別飼喂團頭魴8周后,基于16S rRNA高通量測序對其腸道內容物微生物多樣性進行分析。主成分分析結果顯示,飼料組團頭魴腸道微生物組成和水草組不同,明顯聚成兩個簇。菌群組成與豐度分析發現,水草組團頭魴腸道微生物菌群豐度高于飼料組。其中在門水平上,相對豐度最高的前四種菌群分別是變...
基于非靶向代謝組學分析不同飼喂方式下翹嘴鱖腸道代謝的差異————作者:方婷;趙秀俠;高娜;盧文軒;梁陽陽;汪翔;蔣陽陽;孫雯;嚴香蘭;崔凱;
摘要:采用液相色譜-質譜聯用非靶向代謝組學方法,分析了配合飼料和餌料魚兩種飼喂方式下翹嘴鱖(Siniperca chuatsi)腸內容物代謝譜的差異,通過主成分分析與數據庫比對,篩選差異代謝物及代謝通路,為鱖魚養殖及其生理代謝研究提供參考。結果顯示:通過代謝組學分析,兩組間腸道代謝譜存在顯著差異,在正離子和負離子模式下共篩選出735種差異代謝物,其中43種代謝物在飼料鱖組顯著上調,7種代謝物在飼料鱖組顯...
堿度對尼羅羅非魚肝臟免疫、腸道菌群結構和代謝物的影響————作者:蔣利進;衣萌萌;可小麗;曹建萌;劉志剛;王章;譚澤加;盧邁新;王淼;
摘要:為探索尼羅羅非魚(Oreochromis niloticus)適宜的養殖水體堿度,分析了不同初始堿度(3.90、21.57和48.88 mmol/L)養殖的尼羅羅非魚的肝臟免疫指標、腸道微生物和腸道代謝物差異。結果顯示,21.57 mmol/L堿度組尼羅羅非魚的肝臟堿性磷酸酶(AKP)活性最高,肝臟免疫球蛋白M(IgM)和補體C3含量最高,肝臟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含量最低。48.88 mmo...
青鳉eef1a1l3基因的表達特征及抗體制備————作者:黃巖;林淑婷;鄧菊;梁晶婕;陳天圣;
摘要:青鳉(Oryzias latipes)是研究性別分化和生殖調控的重要模式魚類,前期通過青鳉性腺轉錄組發現eef1a1l3 mRNA在卵巢中高表達,而在精巢幾乎不表達,推測其參與性別分化和卵巢發育的調控。生物信息學分析顯示,Eef1a1l3蛋白在硬骨魚類中非常保守。為探究eef1a1l3基因的功能,通過半定量PCR(SqRT-PCR)繪制了eef1a1l3基因在不同組織和早期不同發育時期的表達譜。通...
流水養殖條件下細鱗鮭、哲羅鮭及其雜交種生長、肌肉質構特性和營養的比較研究————作者:蔣湘輝;王興兵;李赫;王旭;徐浩然;
摘要:為比較我國冷水養殖細鱗鮭(Brachymystax lenok)、哲羅鮭(Hucho taimen)及其雜交種(B.lenok♂×H.taimen♀)生長、肌肉的質構特性和營養成分,以體質量為(151.74±3.71) g的三種魚類為研究對象,在模擬自然界流水環境條件下飼養90 d。結果顯示:雜交種的特定生長率、增重率和攝食率顯著高于細鱗鮭和哲羅鮭。雜交種肌肉的咀嚼性和硬度均顯著高于細鱗鮭和哲羅鮭...
營養強化對馬口魚卵巢發育的影響————作者:陳度煌;陳家樂;李文盛;薛凌展;胡振禧;梁萍;廖夢香;曾高雄;樊海平;吳斌;
摘要:為探討營養強化對馬口魚(Opsariichthys bidens)親魚卵巢的影響。設計實驗組(強化飼料)、對照組(普通飼料),營養強化45 d后,進行卵巢切片觀察與計數,測定卵巢常規營養組分、性腺指數、卵子發育至Ⅳ期的相期比例、性激素水平。結果顯示:營養強化45 d后,實驗組的性腺指數(11.06%)顯著高于對照組(9.12%);實驗組和對照組卵細胞進入Ⅳ期的相期比分別為51.60%和44.86%...
第六編 農業科學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