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23:05:54
(1) 題目:文章標題要力求精煉、準確,一般不超過25個漢字。可以有附標題。
(2) 作者:作者署名及署名順序由作者自行確定,每一位作者應是文章真正的著作權人。
(3) 作者單位:是作者完成本文時的所在單位,請用全稱,并注明所在城市及郵政編碼。
(4) 內容提要:一般應寫成報道性文摘,交代清楚論文的目的、方法、主要證據、結果和結論等。但綜述、評論性論文可寫成指示性文摘。
(5) 關鍵詞:必須是意義明確的術語,鑒于地質學論文的特點,關鍵詞應選取能準確反映研究方向、研究領域及研究地點的詞。
(6) 引言:本刊不標“引言”字樣,但必須有引言節,交代清楚本文(研究)的目的,簡要介紹本文研究領域的研究歷史、現狀、存在問題;本文的方法、目標及創新之處等。
(7) 正文:一般應有地質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結果、討論、結論等幾個部分。
(8) 圖和表: 為了使論文清晰明了,應多用圖和表。注意,首次發表的測試數據必須列表給出,不得以圖代替。凡涉及國界的圖件必須繪制在地圖出版社公開出版的最新地理底圖上。設計圖的寬度時應優先選擇以下3個尺寸:80mm(單欄)、168mm(通欄)、240mm(臥排),最大尺寸為168mm×240mm。坐標圖縱軸的標注置于縱軸之左,平行縱軸,字頭朝左、居中放;若右側是另一刻度縱軸,則標注放右縱軸之右,字頭仍朝左,居中。橫軸標注放橫軸之下,居中。頂線為另一刻度橫軸時,標注放頂線之上,居中,字頭向上。圖、表應有名稱以及相應英文,圖例注釋應有相應英文。
(9)致謝:組織創作、為創作提供幫助或咨詢的人和單位可在謝語中表達。
(10) 參考文獻:本刊采用著者—年制。在正文中的引用有兩種方式:一是,作者名作為正文的一部分,后緊跟圓括號,括號內標明文獻形成年代。例:“黃汲清(1984)指出……”;“李春昱等(1980)認為……”;Smith等(1990,1992,1996)研究表明……”; Иванов等(1999)指出……”。二是在所引述內容之后,在圓括號中列出第一作者(多作者時加相應文種的”等“字,如英文的et al.,俄文的и др.)和年代,例:“(李四光,1945)”、“(黃汲清,1978,1984;黃汲清等,1983;Смирнов,1986; 李春昱,1959;李春昱等,1980;Smith et al.,1990,1992,1996;Иванов и др., 1999)” (同時列出多篇文獻時,次序一般按年代先后)。
文后參考文獻表, 所有文獻均放在“參考文獻/References”標題之下。文種按中文、日文、西文、俄文、其他文排列。中文按第一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排列,第一作者相同的按年代先后排列。其他文均按各自第一作者姓名字母順序排列。西文書名、刊名的所有實詞首字母必須大寫,但文章的題目只有全題目的第一個字母和專有名詞的首字母大寫。
《地質論評》自2016年第1期起恢復中文文獻的英文翻譯。詳見本網站推薦文獻欄下的有關文件。
按著作權法和國際慣例,所有作者均必須列全,請列出全部作者。但:專著可按原書封面樣式給出;引論文集中的某篇論文,指明主編一人即可(“見: XXX,等. 主編.”)。
引用博士或碩士、學士學位論文,請注意在論文題目之后(即次要責任人的位置),加上: “導師:XXX”。
引用譯著,作者名按譯著出版時的文種(中文或原文),年代按譯著出版年代,請注意在譯著題目之后(即次要責任人的位置),注明譯者: “XXX,YYY,ZZZ. 譯”。
例: 伊萬諾夫 C C,斯米爾諾夫 И B. 1980. 蘇聯XXXX. 張三,李四. 譯. 王五. 校. 北京:地質出版社, 1~199.
每條文獻的列出格式請參照我刊2001年以來的文章。引用華人的西文文章時,應在正文中的引用處和參考文獻表中均盡量將作者的姓、名均全拼,即除非原著發表時,作者的名就未能全拼。姓在前,名在后。因為絕大多數華人都有太多的同姓者,如Zhang(張、章、仉)、Li (李、厲、黎)、Wang (王、汪)、Liu(劉、柳)、Wu(吳、烏、伍、武、毋、巫、鄔、舞)、Yan (嚴、言、燕、顏、閻、閆、晏、閆、鄢)。僅以姓和名縮寫,往往無法明白作者是哪一位。華人文章的英譯也請將姓和名均全拼給出。
(11)注釋:引用非公開出版物時,文中以作者名后加上角標陰圈碼標注,在文后單列注釋一欄,格式同參考文獻。博士或碩士、學士學位論文,作為公開出版物列入參考文獻中。
(12)英文摘要:在《地質論評》和《地質學報》(中文版)上發表的論文必須提交英文摘要,包括題名、作者、作者單位、內容提要、關鍵詞、致謝、作者簡介。作者和作者單位均應為全名,內容提要與相應中文摘要一致,也可以更為詳細。
《地質論評》自2016年第1期起大大加強了英文摘要。詳見本網站推薦文獻欄下的有關文件。
(13) 作者簡介: 主要介紹作者的學術經歷,自1998年起增加了電話、電子信箱、傳真等,以方便讀者與作者直接聯系,請盡量提供。家庭電話和手機可提供給編輯部,以便編審過程中聯系。
(14) 圖版:現在,圖版一般均按圖處理,直接插入正文內,不再制成圖版。作為圖處理時,各子圖的編號用小寫拉丁字母,且加圓括號。
第四編 自然科學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