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高等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9-02-20 11:17 熱度:
【摘要】本科生做科研是研究型大學實現科研和教學相融合的重要手段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通過對指導本科生科研實踐工作的階段性總結和思考,分析了本科生科研的特點和問題。并對全面推進本科生科研提出一些建議,希望對我國El益擴展和深化的高等教育改革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一、研究背景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一錢學森之問是我國高等教育必須面對和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我國的高等教育工作者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等方面均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和努力,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1-31。但是,在以科研成果和爭取更多經費為目標的研究型大學中,學校教師不可避免地把科研和研究生教育放在優先的地位,進而忽略本科生教育。高校教師對科研工作的過分傾斜直接激化了研究型大學中教學和科研的矛盾。一方面,學生抱怨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理論知識過于空洞,缺乏實際的應用價值和吸引力;另一方面。教師指責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
推薦期刊:《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學》立足本校,面向社會,推動高等教育科學研究,總管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經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研究高等教育基本理論,探索高等教育基本規律,為推動高等教育事業可待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針對研究型大學中教學和科研工作的矛盾,美國研究型大學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在教學和科研融合中進行了實踐。其中主要的方法是在引導本科生參與實質性的科研工作,并建立相應的機構對本科生的研究工作進行管理。而且對優秀的本科生研究項目給予經費支持。通過近四十年的教學實踐,美國逐步改變了研究型大學的本科教育,而且這一模式已向中小學教學中逐步實踐【6J,為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的優秀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可以從近二十年諾貝爾獎獲得者中美籍獲得者占獲得者總數的三分之一這一事實可見一斑。與之相比,我國的高等教育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固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的數量劇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民族的整體素質。但是,高等教育質量的嚴重下滑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高校畢業生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天之驕子,到如今“畢業即失業”的待業青年可以說一落干丈,本科畢業生缺乏創造力和實際工作能力已被社會詬病多年。歸根到底。本科生缺乏在實際工作中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高校教師偏重科研,輕視本科教學、教學方法陳舊和缺乏學生參與環節存在著直接的關系。針對這一問題,我國科研工作者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實踐與嘗試,翻轉課堂和網絡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已基本在高等院校中普及,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更新換代仍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高校中教學和科研之間的矛盾,仍然無法使學生直接接觸研究前沿中的實際科學問題和鍛煉學生實際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此,借鑒美國在本科生科研實踐中的經驗。引導本科生從事科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我國“985”“211”重點高校已開展了培養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和教學經驗[7-1o]。但是,由于重點高校本科生數量占全國高校本科生比重較小,加之學生自身素質相對較高,所以其相關研究不具有較強的代表性。長春理工大學作為一所以光電技術為特色,光、機、電、算、材相結合為優勢,工、理、文、經、管、法協調發展的吉林省省屬重點大學。綜合排名在全國高校中位于150名左右,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其本科生素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真實反映全國高校本科生的一般水平。其本科生科研的教學研究相比重點高校本科生科研更具有代表性。2010年以來,長春理工大學以教學班為單位,聘請教師擔任導師指導本科生的研究工作。自2015年開始,本人被聘任為2015級理學院電子工程專業本科生導師。經過三年的實踐工作,指導優秀本科生參與本人承擔的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與此同時,在指導本科生科研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教學和科研相結合的工作經驗,為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打下了基礎。本文是指導本科生科研實踐的階段性工作總結和思考,希望可以對我國日益擴展和深化的高等教育改革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二、實踐過程與成果
(一)本科生科研人才的篩選
理學院2015級微電子工程專業1321班共有學生35人,以學生和教師雙向選擇為原則,經過近三年的逐步篩選,最終形成了三名學生組成的科研小組.這一過程主要包括三個階段:1.學生自愿報名形成科研小組;2.依據第一學年的專業成績優化整合:3.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學術科研小組,進行實質性研究工作,產出科研成果。
2015年度在人學之初。學生從事科研工作的熱情較高,加入人數最多,達到8人。但是,由于此時小組成員完全以學生自愿報名為主,因而缺乏一定選拔和考核機制。經過一年的學習和研究工作,其中大部分學生由于科研熱情減退或基礎課學業壓力較大,7人退出科研小組;2016年度,基于上一年度本班學生的專業課成績,吸收了3名優秀學生加入科研小組;2017年度。由于科研小組中有兩人學習成績突出,在2016年調入“大珩班”(長春理工大學優等生實驗班)而退出科研小組。由于2017年度科研小組同學通過前期的努力,撰寫并發表了工程索引(EI檢索)論文,這一正向的激勵又吸引一名學業成績優秀的同學加入了科研小組,進而形成了三名同學構成的較為穩定的科研小組。
三年以來科研小組形成過程表明:1.不是所有的本科生都適合做科研工作,在科研小組形成前期考核選拔是十分必要的,單憑學生的熱情自愿參加,既不利于基礎較差的本科生的基礎專業課的學習,而且還會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2.本科生科研不同于研究生科研,研究生科研較為穩定,導師的指導和掌控能力較強;而本科生科研人員流動性很強,9幣生關系不固定,指導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退出情況對科研計劃及時進行調整或修改,這對指導教師對研究課題的掌控能力要求很高。同時針對這一情況.導師在本科生科研的初期應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基礎性的講解和參考資料,便于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了解科研的要求和難度,做出進一步研究還是退出的決定;3.經過篩選確定的科研小組的人數約是班級總人數的10%,基本符合我國研究生與本科生的比例。’
(二)本科生科研實踐指導過程
在本科生科研指導過程中,本人以承擔的科研項目為依托,在講解相關基礎知識和提供基礎參考資料的基礎上,指導科研小組的成員進行研究,具體可以分解為以下四個階段:
1.在科研小組形成的第一年,由于本科生的基礎知識較差,小組成員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基礎知識的學習,同時為了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和研究狀況,建立每周組會報告制度,與學生交流研究內容與心得,同時適時推進學生的研究進展:
2.在科研小組搞研發的第二年,在科研小組成員已有一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給有發展潛力的學生確定具體的研究方向,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能力特點給予相應指導;
3.密切關注和監督本科生的研究進展,適時指導學生對工作進行總結,指導學生撰寫學術論文;
4.對學生撰寫的內容進行修改,指導其投稿、修改和發表等相關工作。
(三)本科生科研成果總結
隨著科研小組成員的逐步穩定和科研工作的逐漸深入,研究工作在以下三方面取得了成果:
(1)發表學術論文四篇,均為EI檢索;
(2)小組成員參加2017年中國光學學會學術大會,并作分組報告;
(3)獲得“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資助(項目負責人為本科生)。這些成果的取得充分驗證了本科生在學術研究方面的能力和潛力,指導本科生進行學術研究切實可行,是推進高校教學與科研相融合的有效途徑。同時,學術成果的取得為科研小組良性發展以及開展更加深入的本科生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礎。
在學術論文的撰寫過程中發現.本科生撰寫中文學術論文尚可,但是由于英文寫作水平較低,難以勝任英文論文的撰寫,所以沒有更高水平的科學引文索引(SCI檢索)論文的英文論文的發表。這一結果也為今后深化本科生教學改革提出了努力的方向,即與本科生的英語教學相結合,提高本科生的科技論文寫作能力應擺在重要的教學位置上。三、實踐總結與心得近三年的本科生科研實踐,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協作,在實現教學與科研相融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積極意義。但是,反思本科生在科研中遇到的問題,也深切地感到其本身需要調整和改進。因此,對本科生科研的積極作用和問題歸納總結如下,以期對高等教育改革實踐提供參考。
(一)本科生科研的積極作用
1.有助于本科生深入理解基礎理論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理工科基礎理論的教學是本科教學的重要環節.但是對于學生而言,過于抽象的理論和具體實際相脫節,往往會造成本科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消化理解從而產生厭學情緒。本人在本科生的基礎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經常被學生詢問“學習基礎理論課有什么用?”,“學習陳舊的基礎理論究竟有什么用?”。針對此類現象,本科生科研不失為一種非常有效的措施,學生可以在解決具體科研問題的過程中,在應用基礎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進而深刻體會基礎理論知識的“無用之用”。以本人所從事的光學薄膜的研究為例,其涉及的基礎理論知識非常廣泛,涉及了理科生基礎物理的大多數課程(熱學、電磁學和光學等等)。因此,本科生科研可以實現學生學以致用。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進而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2.有助于本科生較早接觸科研,準確設定人生規劃
當代大學生大多數缺少明確的人生規劃。考入大學后往往感到迷茫而整天無所事事。本科生做科研可以使學生在本科階段接觸學術研究。這種經歷可以使學生明晰什么是科研,以及自己是否適合從事科研工作,從而盡早地確立自身的人生發展方向和目標,而不是不了解何謂科研而隨著大多數學生去考研,或者轉向應用工程方面的研究【”一21。另一方面,對于能夠堅持下來的學生,可以使其更加深刻地了解什么是研究和如何作研究,盡早地使適合科研的人才脫穎而出,推進拔尖創新人才更好、更快地成長。
3.有利于展現學生才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科研的主要目的是交流,在交流中為學生提供了展現自我的舞臺。如:科研小組的張超同學在2017年中國光學學會學術年會中就其研究結果進行了分會場學術報告,并與參會專家進行了學術交流。令人欣喜的是,由于張超在會議中的優秀表現。其發展潛質獲得與會專家的賞識,與會議主席初步達成保送其攻讀研究生的意向。
4.有助于形成崇尚協作、崇尚知識和崇尚創新的良好學風與班風
在擔任本科生導師的過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良好的學風對整個班級發展的重要性。特別是在當今高等教育普遍浮躁的大背景下,單憑教師的說教幾乎是杯水車薪。但是,隨著本科生科研實踐的推進,特別是當有學生的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時,其所起到的正面激勵作用是深刻和持久的,使得更多的學生有信心加入科研小組。靜下心來學習和研究。同時,先期加入科研小組的同學可以引導后加入的同學進行文獻查新、收集資料以及指導設備的操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之間將非常自然地形成相互協作、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進而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這一結果可以通過對比由同一教師授課、統一命題的《光學》理論課期末考試中各班不及格率得到印證,實施本科生科研的1321班的不及格率(28%)明顯低于其他班級的不及格率(均高于35%)。2016年,理學院2015屆1321班被評為“長春理工大學先進班級”。
(二)本科生科研的問題
1.本科生急功近利的心理和自私心理
在本科生科研實踐的過程中,有些同學參加科研小組的動機不純,不能腳踏實地地學習和研究。而是懷著投機心理想在科研小組內獲得好處。比如,有的同學有這樣的疑問“在小組內學習,多長時間可以發表文章?”或者“從事研究會占用多少業余時間?”等等。對此類問題和相關想法一定要予以關注,對相應的學生應進行引導。講明科研的意義與難度。因此,在本科生科研實踐中。導師不僅要關注其研究工作,還必須對學生的研究動機和心理予以深切的關注,對錯誤思想予以疏導。另一方面。作為本科生的“9o后”多為獨生子女,其行為處事多以自我為中心,不利于需要多人緊密協作的學術研究的開展。對此,導師在科研過程中要對成員間的協作多做協調,避免組員之間出現不必要的矛盾。
總之,指導本科生科研與研究生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本科生具有年齡偏小和閱歷較為簡單的突出特點;其次,研究生在科研過程中,導師和研究生之間存在類似于師徒間的緊密關系。而本科生科研過程中,學生和導師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合作關系.不存在明確的9幣徒關系。因此,導y幣在指導學術研究的同時必須深切關注學生的心理和組員間關系。在構建和諧的科研團隊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2.本科生科研的學術不端現象
由于在本科生科研過程中,導師和學生之間沒有非常確定的師徒關系,加之學生的投機心理,所以本科生科研更容易出現編造數據、篡改數據和“一稿多投”等學術不端現象。因此,相比于指導研究生。導師必須對本科生的科研結果進行嚴格檢驗和監督,對學術不端現象必須予以嚴肅的批評與督導。
四、全面推進本科生科研的建議
本科生是轉型中的中國科研隊伍中最年輕的力量,其充滿了青春的朝氣和拼搏創新的熱情.本科生科研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我國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舉措。但我們必須認識到培養創新型人才,提高創新人才的質量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學校、科研管理部門、期刊雜志社和企業的共同努力。通過三年的本科生科研指導實踐,深切地感受到本科生科研的積極意義與重要性,同時也深切的感受到只有高等院校、科研項目管理部門、學術期刊雜志社和企業單位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進~步推進本科生科研,全面提升本科生的學術研究水平。
首先高校應將科研實踐工作納入本科生培養計劃中,給予一定的學分并對表現突出的學生予以獎勵。在這方面,長春理工大學在本科生培養計劃中設定了4學分的創新學分。要求學生必須從事科研相關的工作或活動以獲得學分。以此促進學生的學術研究工作。此外,長春理工大學還設立了一定的專項科研獎學金或助學金,以此獎勵科研工作突出的學生。但是要求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競爭科研獎學金,由于本科生的科研經歷和時間很難和研究生相比,本科生很難獲獎。因此,建議高校建立僅面向本科生的專項獎學金。其次,資助本科生從事學術研究的科研項目比較少,在這方面吉林省教育廳進行了探索,設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但是由于資助的項目額很小,學生很難進行較為深入的研究。再次,學術期刊對發表文章的第一作者的學歷一般有較高的要求,以我國光學類的核心期刊為例,很多學術期刊(如《光學精密工程》《光子學報》和《紅外與激光工程》等等)要求投稿文章的第一作者必須具有碩士或博士以上學歷。固然,導師可以擔任第一作者,但這樣往往會降低本科生的研究熱情,也是對本科生從事科研和文責自負的一種否定。因此,希望學術期刊可以放寬對文章第一作者學歷的要求,通過加強對文章的評審或者導師出具明確證明來保證文章質量。最后,企業資助的本科生科研的項目很少,有待高校與企業進一步加強合作,將企業研發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本科生科研對象,以此加強本科生科研的實際意義并促進其成果轉化。
總之,本科生科研乃至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與實踐不僅需要高校教師的不斷探索與努力,還需要全社會各個方面配合與協作。本文以三年以來指導本科生科研實踐為基礎,以所從事的光學領域研究為代表,希望可以以點帶面,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為其他高校,以及其他研究領域的高校教師和管理人員的改革創新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于淑云,劉建強.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Ⅱ】.物理與工程,2016(z1):143-146.
【21趙俊芳,崔瑩.反轉課堂的內在意蘊及高校教學改革的未來走向U].中國高教研究,2016(6):105-110.
【3】劉翠紅,陳志鋒,張冰志,梁銓廷.基于信息技術背景下物理光學課程教學資源建設與實踐U】.新課題研究旬刊,2017(5):45-47.
【4】楊鑫利.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科研發展概述U】.高等教育研究,2004(4):105—109.
【5】謝方毅.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生科研的組織與實施【『】.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2):91—94.
【6】祝懷新,吳伊琳.“為創新而教”:美國促進科學教育的新途徑U】.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2):55-59,70.
【7】施林森,劉貴松.我國研究型大學教學科研融合的方式、問題及對策U】.中國高教研究,2o15(5):31-35.
【8】任良玉,張吉維.本科創新人才培養的制度環境和文化環境——以“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實施為例U].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9(3):108-113.
【9】曹建,王海欣,朱若珊,盧曉東.以本科生科研促進創新能力培養——北京大學的個案研究Ⅱ1_中國高校科技.2013(z1):16—19.flO]梅中磊,劉敏,楊帆.指導本科生參與科研活動的體會與思考Ⅱ].高等理科教育,2014(3):98-101.
【11】范皚皚,王晶心,張東明.本科期間科研參與情況對研究生類型選擇的影響U】.中國高教研究,2017(7):68-73.
【l2】李湘萍.大學生科研參與與學生發展——來自中國案例高校U】.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o15(1):129-147.
文章標題:指導理科本科生科研的實踐與思考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jiaoyu/gaodeng/4004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