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9-07-27 10:54 熱度:
語文是最重要 的 交 際 工 具,是 人 類 文 化 的 重 要 組 成部分。語文學科是一門 基 礎 學 科,對 于 學 生 學 好 其 他 學科,今后工作和繼續學習,以及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的進 步 文 化,提 高 國 民 素 質,都 具 有 重 要 意 義。國學,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它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并歷代史學等一套完 整 的 文 化、學 術 體 系。國 學 是 一 種起源于原始太初,綿延相傳于歷 史 現 實 的 活 著 的 正 在 繼續的中正文明、和諧文化,是中華民族核心的價值理念和追求,是數千年來中國人思維方 式 行 為 方 式 生 活 方 式 生產方式的高度總結,是中華母親的乳汁,是中華兒女的血脈、精神和 靈 魂,是 每 一 個 華 夏 子 孫 心 靈 信 仰 的 精 神 支柱。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 大 復 興 的 偉 大 征 程 中,國 學 肩 負著無法替代的偉大使命。教育部“十二五”規 劃 課 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課題 組 執 行 主 任 張 健在報道中介紹說,目前國家提倡的“中華 優 秀 傳 統 文 化” 至少應該 包 括 國 學 經 典、傳 統 藝 術 和 民 俗 文 化 三 部 分。國學是使中華文化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并 對 整 個 人 類的文明進 步 做 出 特 殊 貢 獻 的 民 族 文 化 體 系。在 中 學 階段,要讓學生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堅持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培養中學生堅定的愛國主義高尚情操,就必須開展和加強國學教育。以文以 載 道 為 己 任 的 語 文 教 學,對 弘 揚國學經典,培育民族精 神 有 著 不 可 推 卸 的 責 任。
中 學 生是一個人人格和信仰形成的關鍵時期,在 語 文 教 學 中 加強國學教育勢在必行。隨著人類文明 的 進 步 和 社 會 的 發 展,工 業 化 對 人 類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壞。愈演愈烈的溫室效應,垃圾污染問題,轉基 因 食 品 等,現 代 化 的 污 染 除 了 看得見的物質世界,更為 嚴 重 的 是 看 不 見 的 精 神 世 界。人們越來越 傾 向 于 把 自 己 封 閉 在 一 個 個 孤 島 上,自 私,冷漠,孤獨。面對著物質家園和精神家園的雙重破壞,加強國學教育,是 實 現 人 類 自 我 救 贖 的 重 要 途 徑。1988年,75位世界諾 貝 爾 獎 獲 得 者 齊 聚 巴 黎,發布了一份宣言: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繼續生存下去,就必須要回首2530年前,從中國的孔子那 里 去 尋 找 智 慧!這 是 世 界 對 中 國五千年歷史和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肯定。在中華民族浩瀚的歷史 長 河 中,國 學 積 淀 了 豐 厚 的 智 慧。孔 子 的 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給今人在處理人際關系乃至國際關系上樹立了很好的標桿,教 導我們保持自己的個性又要有 大 海 般 的 包 容 性;范 仲 淹 的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 而 憂,后 天 下 之 樂 而 樂”,林則徐的擔當,“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塑造著一代又一代中國 人 的 精 神 脊 梁。隨 著 競 爭 的 加 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發緊張,導致不和諧的事件發生的 概率和頻率都大大增加,如“大學生硫酸潑熊案”“公交車跳江案”“投毒案”等駭人聽聞觸目驚心的案件,折射出人性的泯滅和道德的淪喪。現在的教育過程過于強調經濟和科技,卻忽視 了 作 為 人 之 所 以 為 人 的 根 本———道 德。導致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提高了,科技進步發達了,文化卻荒涼了,道德出現大面積滑坡,社會問題日益增多。在培育青少年科技能力的同時,必須加強道德教育,通過對蘊含豐富傳統文化和精神道德 的 國 學 的 學 習,培 養 學 生 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培養共和國合格的接班人,培育一個完整的、和諧發展的大寫的人,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國人的整體素質,為 中 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最有力的支撐。
新課改倡導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以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科 學 文 化、行為規范為目的。為實現這一教育目標,教 育 工 作 者 應 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探 究 國 學 教 育 的 內 容、途 徑 與 方 法,充分挖掘語文學科中的潛在資 源,推 動 國 學 教 學 科 學 理 性發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國學教學,有 助 于 培 養 學生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堅定的民族責任感,對踐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 善”的 社 會 主 義 核 心 價 值 觀 有 著 極 其 重 要 的作用。語文課程傳統文化內涵、外延十分豐富,語文課程集中體現了我們民族文化中最 基 本 的 知 識,包 含 著 豐 富 的傳統的道德文化、禮 儀 文 化、審 美 文 化,體 現 了 傳 統 的 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凸顯了中華民族傳統的性格、精神和意志品質。重振民 族 精 神,語文教學有著義不容辭 的責任。
打鐵還需自身 硬,中學語文教學要擔當起弘揚 國學培育民族精神的重任,作為教育者的教師,應該具備較高的國學素養。加強對語文教育工作者的繼續教育與培訓,強化國學知識在師資培訓中的分量,系統培訓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傳統禮 儀、國 學 素 養、教 法 學 法,整 體 提 高 教師的國學素養。語文教師也應當把提升國學素養當作提升自己最迫切的內在需求,充分利用便捷的網絡資源,耐心鉆研國學經典之作,深入挖掘國學經典中的精髓,并身體力行,借鑒吸 收。精 選 名 家 名 篇,并 以 之 作 為 世 界 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載體,引 導 學 生 涵 詠 探 究,提 升 學 生 的個人素養。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閱讀國學經典 的 習 慣,配 合 語 文 教 學 的 進 度,合 理 安 排 讀 書月、國學講堂、文化交流、朗誦比賽等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大力營造富有豐富 國 學 氣 息 的 校 園 環 境。用 國 學 經典名著熏陶學生,用傳統美德感染學生,用文化情操升華學生,用多姿多彩的國學文化活 動 培 養 學 生 健 康 向 上 的審美情趣,讓學生感受 到 國 學 的 大 美,引 導 學 生 學 國 學,用國學,學以致用,去表現國學的美,創造國學的美,讓每一位中學生成為保護傳統文化,傳 播 和 弘 揚 國 學 的 小 使者。
國學教育并不排斥 現 代 化 的 教 育 教 學 方 法,語 文 教師應該從現代、科學的角度出發,將國學經典內容與語文課堂教學緊密聯系起 來,因 材 施 教,寓 教 于 樂,采 用 多 媒體、網絡、電子白板等形 式 多 樣 的 教 育 教 學 方 式,增 強 語文教學中 的 國 學 因 素,加 強 國 學 教 育 對 學 生 的 感 染 力。語文教育要重視誦讀,中華文化 幾 千 年 積 淀 下 來 的 精 美華章,涵蓋了國學的方 方 面 面。語 文 教 師 應 當 為 學 生 創造朗誦的氛圍,充分利 用 便 利 貼、宣 傳 欄、黑 板 報 等 形 式讓學生隨處可欣賞到詩文佳句,充 分 利 用 學 生 的 業 余 時間讓學生朗讀經典佳作,如“三遷擇鄰”“斷機教子”等,體會父母的良苦用心,并 以 之 作 為 孝 道 教 育 的 切 入 點。充分利用課前演講,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了解到更多的國學知識。讓學生充分利用空閑時間閱讀經典,抄錄經典,培養學生的古典文學底蘊,點 點 滴滴,潤物無聲,學生會在親近國學經典的過程中,逐 漸 提升語文素 養,豐富完善思維能 力、審 美 意 識 以 及 人 格 品質。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 的 一 半”,利 用 學 生 熟 知的國學知識導入課堂教學是一個一箭雙雕的好方法。既豐富了學生的國學知識,又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如《端午日》的教學,可以用屈原的愛國故事導入新課,豐富學生對端午節內涵的理解,深深體會屈原偉大的愛國情操。語文學科中的國學文化內容廣泛,博大精深,教與學都要循序漸進,通過對國學文化的學習,培養學生博大的家國情懷,讓他們能夠成為一個富有愛心,對社會和人類更有關懷和擔當的人,并且鍛煉他們的獨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為他們點燃智慧的燈塔,照亮他們前行的路。
相關閱讀推薦: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師論文發表
文章標題: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國學教育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jiaoyu/jiaoyuxue/4055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