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經濟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6-04-27 14:09 熱度:
十八屆三中全會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觀念、新舉措,其中關于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論斷引人注目。本文是一篇研究生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經濟“新常態”時期下對“政府與市場關系”的認識。
【摘要】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一直備受關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期間,我們黨對這兩者之間關系不斷探索和完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對市場與政府關系的又一次升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元年,面對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形勢下,準確把握并實施這一論斷,并構建“有效的市場”與“有為的政府”尤為重要。
【關鍵詞】有效的政府,有為的市場,新常態
《決定》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一、政府與市場的辯證關系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的深化
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論探索上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對市場取向改革的探索;第二階段確定和建立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第三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大體表現為:強調政府與市場的內在統一;建立了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基礎性作用的宏觀調控體系;賦予市場機制更大的力量,在資源配置方面從基礎性作用逐步到決定性作用過渡。
黨的十二大指出“正確貫徹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原則,是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一個根本性問題。”明確提出了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的主輔關系。在著名的南方談話中,鄧小平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
新世紀召開的黨的十六大進一步提出:“健全現代化市場體系,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2007年黨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學發展的宏觀調控體系。”開始從制度上強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
在國際環境日益復雜的新環境下,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把以往市場起“基礎性”作用改為“決定性”作用,只有兩字之變,卻是思想上的重大突破,是對這會注意市場經濟內涵的提升。
可以看出,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一直貫穿于我國改革開放這一偉大課題,隨著歷史的發展進程而不斷完善,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隨著經濟發展歷程呈現不同的狀態。
二、準確把握“有效的市場”與“有為的政府”
2014年5月底,習近平同志說過“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要講辯證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要用辯證的眼光對待兩者關系,厘清兩者關系,對政府行為和市場功能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工,充分發揮兩者作用。“兩只手”都要用,要有效配合,實現“有效的市場”和“有為的政府”的強強聯合,起到1+1>2的雙贏效果,其前提即是準確理解“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的發揮政府作用”。
(一)正確認識“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做到“有效的市場”
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就是理清在資源配置中是誰起決定性作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要把握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一般規律。我國仍處于市場經濟改革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遵守市場經濟的經過長期時間證明的一般規律,經過三十多年的經濟體制改革,我國總體上是遵循這一規律不斷深化的,實踐證明市場經濟為社會主義注入蓬勃生機和活力。
其次,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市場起決定性作用”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為基礎的,并受到國家宏觀和微觀調節的。習近平同志在《決定》中指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可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有其適用范圍的,并非說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全部作用。
另外,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活力競相迸發,還必須僅僅抓住市場的四個特征:統一、開放、競爭、有序。消除市場的條塊分割,實現商品要素的自由流動;打破市場封鎖,釋放巨大的潛在市場規模,使社會經濟生產更有效率;加快形成自主經營自主消費,要素自由流動,形成“有效的市場”。
(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做到“有為的政府”
實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并不是完全排斥政府的作用,有效的市場取決于有為的政府,有為的政府重在促進有效的市場。讓政府這只“有形之手”轉型,更好引導“無形之手”,更好地發揮政府在整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作用,做到“有形之手更有形”。
首先,為市場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爭當市場維護型政府。為微觀經濟主體提供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等,市場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市場的充分競爭、公開競爭,這取決于市場經濟主體之間是否平等。政府要盡可能保證各市場經濟主體自由進出,以確保要素有效回歸市場化。
其次,最重要的改革就是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李克強提出的“三張清單”即是政府簡政放權的有力武器,“捆綁政府的手,放開市場的腿”是對簡政放權改革最好詳解,政府要拿出“權力清單”明確政府該做什么;理出“責任清單”,明確政府如何管市場,糾正社會經濟在運行中產生的問題;給出“負面清單”明確市場的主體,企業不該干什么。只有確切落實對政府的改革,瞄準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才能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進一步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
三、“新常態”背景下需要“有效的市場”與“有為的政府”相結合
如今,面臨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經過近30年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后,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新階段,做到“有效的市場”與“有為的政府”相結合的實踐意義更為重大。面對新常態,首要在于抓住機遇,善于利用市場和政府關系。我國如今擁有廣闊的城鎮化空間、巨大的消費市場、突飛猛進的技術,資本、勞動力及土地潛力等等仍得到充分利用。讓這些潛力源源不斷地得以釋放,關鍵在于“有效的市場”與“有為的政府”有機結合。其次,作為經濟轉型國家,要摒棄“市場萬能”的神話,避免向“全能政府”的回歸。“弱市場+強政府”是指令性計劃經濟模式;“強市場+弱政府”是早期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政府充當“守夜人”作用的模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中國實行的應該是“強政府--強市場”的模式。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3-11-16.
[2]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3]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人民出版社,1996:19-20.
[4]張勇沙,春利.林毅夫:有為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場.21世紀經濟報道,2013-7-20.
[5]高尚全.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一般規律.人民日報,2014-3-26.
[6]程恩富,高建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兼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雙重調節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4(1).
研究生論文發表期刊推薦《天津經濟》由天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管,天津市經濟發展研究擬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經濟期刊。重點反映天津市經濟發展的現狀和走勢,多角度透視經濟熱點,深刻剖析制約經濟發展的難點。
文章標題:研究生論文范文經濟“新常態”時期下對“政府與市場關系”的認識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jingji/jingjixue/3115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