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經濟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1-08-27 09:56 熱度:
隨著兩會的召開,地攤經濟又一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引發了熱烈的討論,人大代表提議要因地制宜,釋放地攤經濟的最大活力。各地積極響應號召如火如荼地開展地攤經濟,然而在正式擺上臺面的時候,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如何避免“一放就亂,一收就死”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1、 地攤經濟概念及其發展
1.1、 地攤經濟的概念及特點
地攤經濟指的是通過擺地攤而獲得經濟收入的一種經濟形式。地攤經濟作為一種城市的邊緣經濟,一直被視為影響市容的經濟形式。地攤經濟作為一種特殊的經濟形勢,自古有之,在現代社會仍然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工商管理部門并不會對擺地攤的經營模式進行注冊,再加上其流動性較大,又存在臨時性的特征,在日常中很容易產生矛盾和沖突,更容易成為社會熱點。
低成本、流動性、靈活性、自由性等是地攤經濟區別于其他經濟形式的顯著特征。地攤經營首先就可以節省房租這一大項支出,由于其經營規模較小,又可以省去人工成本,既然無需工商注冊也就免去了交稅,最主要的支出是原材料或商品。地攤經濟多是用三輪車等小型載貨工具載著商品進行售賣,其經營地點并不固定,可以邊走邊賣,可以選擇人流量大的地方售賣,這是地攤經濟流動性的體現。靈活性指的是地攤經濟并不需要像大型商超一樣要在規定的時間開門營業,可以根據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選擇擺攤經營的時間和地點。地攤經濟的自由性體現得更加明顯,地攤多為個人小本經營,其經營方式和時間長短等,均按個人喜好設置,很少受監管的影響。
1.2、 地攤經濟的發展及現狀
我國地攤文化可以追溯到商朝,商朝末年地攤經濟已經發展成一種普遍現象。姜子牙也曾擺攤賣過笊籬。秦朝、漢朝以及唐朝地攤經濟雖然得到了發展,但仍受到較為嚴格的限制,到了宋朝由于宵禁制度的取消,使得地攤文化空前繁盛。《清明上河圖》中展示的繁華的汴京城風貌,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地攤。“鬼市”也隨著宋朝的開明統治應運而生。
2 、地攤經濟的積極影響
2.1、 緩解就業壓力
數據表明,2020年將會有874萬應屆畢業生,比2019年多了40萬人。年后本是大學生的春季招聘,是應屆生找工作的好時機,然而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校園招聘活動暫停,打亂了就業。由于疫情的巨大負面效應,我國經濟遭遇重創,全行業遭受巨大震蕩,根據數據調查,2019年12月失業率為5.2%,2020年1月失業率達到了5.3%,到2月失業率甚至高達6.2%,到2020年5月失業率仍然高達5.9%。數千萬的人員失去了工作機會。擺地攤成為失業人員在緊張的形勢下的新出路,對我國經濟及全行業的復蘇,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是一種快速、低成本的復工復產,根據數據估計,地攤經濟將為我國大部分勞動人口提供支撐,也將會對廣大勞動者就業提供幫扶,地攤經濟將創造出前所未有的價值,正如前文提到的成都,最好最快地落實“全員擺攤”,設置了3.6萬個流動攤位,一夜解決了10萬人的就業。擺地攤對于底層百姓來說,是其重要的收入來源,甚至是唯一來源,是通過自己辛勤勞作換取回報的最簡單的方式,保障了底層人民的收入,才能更好地恢復社會的平衡和穩定,穩步復工復產,緩解就業壓力。
2.2 、促進經濟穩步發展
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在疫情期間表現的后勁不足,投資熱度降低、消費意愿不強,出口受限。2020年兩會將疫情后經濟重建的首要任務放在了擴大內需上,疫情的原因,讓廣大人民群眾面對高價望而卻步,不是不想買,而是不敢買。發展地攤經濟能夠進一步落實“六穩”“六保”,促進消費,擴大內需。擺地攤通常售賣的是比較簡單的商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活百姓對消費的熱情,對逐步提升消費意愿與需求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甘肅省商務廳發布的緊急通知中提到:發展地攤經濟和夜市經濟對穩就業保民生、推動消費回升、擴大有效需求、提振消費信心、推動經濟社會穩定繁榮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地攤經濟的發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經濟的生機與活力,活躍市場消費,讓市場更具煙火氣。
2.3 、促進產業升級與發展
5月27日,中央文明辦明確馬路市場、流動商販等不再被包括在文明城市評選范圍,地攤經濟得到了全面的恢復。
首先,集市上販賣種植的瓜果蔬菜,養殖的家禽等各式各樣的農產品,一直以來都是以地攤展示,對于農民而言,地攤經濟的全面恢復,使得其經營有了依靠,不會再糾結城管等外在不利因素的影響,能夠充分調動種植戶的積極性,引導農業領域健康發展。
其次,進城擺攤,促進了人口流動,增加了城市的服務業、餐飲業等產業的發展,最簡單地說,地攤附近的餐飲業或者是說餐飲地攤將會受到其自身或周邊攤位的需求拉動,而且大量的通勤,乘坐交通工具對于當地的交通運輸業也是極大的促進。
最后,政策“松綁”,電商巨頭入場,為其注入了一劑“強心針”。騰訊、阿里巴巴等電商巨頭緊跟政策腳步,紛紛發布與地攤經濟相關的文件。就在中央文明辦發文后的兩天,阿里巴巴針對地攤經濟在其網站上設立相應的批發專區,而且還提供了免息賒購的業務,京東也不甘示弱,緊隨其后表示全力支持地攤經濟;微信支付發布“煙火計劃”、美團也推出“春風行動”計劃。地攤經濟也不一定是占道經營,在各路電商巨頭的引領下,逐步走向數字化經營。
蓬勃發展的電商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巨大沖擊,使得實體門店經營愈發困難,地攤經營終將走向門店經營,轉型為實體門店也是一些地攤經濟的發展和生存之路,電商的引領,將對地攤經濟的產業升級與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3、 地攤經濟的消極影響
盡管地攤經濟緩解了嚴峻的就業形勢,提升了居民生活的便利性,但是環境污染、占道經營、衛生臟亂差等負面因素正是地攤經濟此前遭受到抵制和嚴查的原因。地攤經濟的發展一直伴隨著爭議,無論是由于城管和小販的矛盾還是地攤經營帶來的臟亂差的感官體驗,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激起陣陣回響,引發人們的熱烈討論。
3.1、 不利于疫情防控
2020年的新冠疫情影響范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是始料未及的。隨著疫情防控的情況一變再變,很多地區的防控已經出現了松懈,有多個地區出現疫情的輕微反彈,這都是防控松懈的體現。對于地攤來說,疫情防控更是難上加難,地攤的人流量本來就大,加上人員流動快,一旦發現確診病例,由于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很難進行密切接觸者的調查,這無疑增大了疫情防控的困難。
3.2、 劣質產品盛行,侵害消費者利益
地攤上的產品可謂琳瑯滿目,吃穿用等產品一應俱全,因其產品價格低廉,備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價格低廉也就不得不讓人考慮產品質量問題,一分價錢一分貨,低成本經營理念使得地攤貨的質量很難得到保證。尤其是放在餐飲行業,地溝油、瘦肉精等事件雖然已過去多時,但其造成的惡劣影響仍然歷歷在目、令人擔憂。一方面是制造商為了謀取利益選擇仿制產品或生產質量低廉的商品,另一方面是由于消費者愛面子用地攤貨裝大牌的行為,促使了假冒產品的盛行。制造商是罪魁禍首,地攤經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幫兇,難以流進商場的假產品充斥在地攤之中,又逐步流向消費者。假冒偽劣產品大多存在安全隱患,很容易對消費者造成損害,對其生命財產安全產生不利影響。更進一步地看,假冒偽劣產品的使用壽命短,這無疑是一種資源的浪費,甚至是一種變相的環境污染。
3.3、 空間擠壓矛盾
空間是有限的,用來擺地攤就喪失了從事其他活動的機會成本。人流量大,人員密集的場所是擺地攤的首選。像火車站、汽車站、地鐵站等交通樞紐處,基本遍布地攤;繁華的步行街、商業街和商場附近大都是小商小販云集之地。當然,在一些文體中心、市民廣場也多能見到地攤的身影。在這種人員密集,車輛交匯的地帶擺地攤,難免會加重交通堵塞,增加交通壓力。再者,正是由于地攤經濟流動性的特點,其沒有固定的經營場所,不能像大型商超一般,占道馬路和廣場的空地成了其無奈之舉,也正是這種占地經營進一步加劇了空間矛盾。
4 、解決地攤經濟問題的對策
地攤經濟的發展無疑對緩解我國目前的經濟狀況有著不言而喻的好處,然而其負面的影響也難以忽視。揚長補短,解決和降低負面影響是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4.1 、借鑒國外經驗
擺地攤當下是個十分火的詞,練攤并不僅僅是賣貨那么簡單,法國蒙馬特高地上民間藝術交易場隨處可見。地攤文化在世界范圍內早已有之,并且在許多國家早已經深入民間,發展十分有序。
例如,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為了生存,開始兜售家中物品,這是他們地攤文化的源頭;美國人既可以在自己的車庫里擺攤,也可以定期去公共場所交易,攤位提前申請,政府還幫忙做宣傳。在中國地攤經濟一直受到主流經濟的歧視,而國外的地攤卻和其主流經濟兼容。其原因值得深究。
首先,相較于國內,國外地攤定位明確,以羅馬為例,地攤是為低收入人群提供的,提供質次價低的商品,與大型商場互為補充,且兩者的進貨渠道完全不同,而國內,這種競爭卻很難避免。
其次,地攤經濟經營的時間和地點是十分有序的,羅馬的跳蚤市場遠離繁華的商業中心,有的甚至是在周日上午營業,選擇了大型商超關門休息的時間,雖然國內外國情差異較大,但是仍然有值得借鑒之處。國內的地攤多擺在商業繁華之地,一是加大了擁堵,二是搶奪了商場的生意。
最后,在亞洲境內來看,韓國選擇明確劃分三大區域進行管理,在允許擺攤的地點也有著十分嚴格的限制;日本擺攤則需要政府的批準,而且必須通過培訓,且在各地均存在相應的管理機構。
4.2 、加快相關法規建設
地攤經濟不需要辦理工商營業執照,也不需要交稅,所以就沒有受到保護,我國《民法典》規定,為了盈利而實施的擺地攤是一種經營行為,包含在民法所規范的“民事法律行為”的范圍之中。因此,作為成年人有權去擺地攤。然而,各地區的情況不盡相同,既有成都地攤經濟兩個月新增崗位10萬人的創舉,也有大連夜市被緊急叫停的尷尬場面,在具體實踐中應該如何管理,各地應該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去規范地攤的經營,要盡量避免一刀切,加快相關法規的建設,對地攤的經營管理將會更加方便快捷。
4.3 、加強行業監管,開展宣傳教育
地攤經濟僅僅依靠自律,沒有外在的監管很難得到有效的管理,難免會滋生事端。
首先,可以成立地攤協會處理日常的事務,使用注冊后才可經營的辦法,對地攤主進行約束,對其平常的經營狀態不正常的、誠信品質存在問題的、不服從管理的地攤列入黑名單,不再具備入協會進行經營的資格。其次,行業協會需要組織培訓,促進攤主之間的交流,減少惡性競爭。最后,行業協會可以頒布營業的規則,對營業時間、營業行為等進行規定,也需要對亂丟垃圾、隨意占位擺攤的行為進行處罰,以雷霆手段整治違反規定的行為。
多數商販都是為了生計,才開始擺攤經營,大多數攤主文化程度不高,生活陋習比較多,政府的相關部門,或是地攤經營附近的小區居委會等可以利用電視廣播、新聞報紙等手段,加大對誠信經營、講求衛生等知識的傳播,提高攤主的自身素質和經營理念,甚至可以對攤主約談,讓文明經營、誠信經營成為一種習慣。
5 、結語
地攤經濟的存在,是人民生活的需要,既可以緩解疫情沖擊之下嚴峻的就業形勢,也能促進城市和諧有序的發展。現代化的城市發展需要對地攤持有寬容之心,政府也應該加大對地攤經濟的管理,揚長補短,引導地攤經濟進入新時代。地攤經濟最近是一個熱詞,但熱詞也需要冷思考,人民日報也發文稱:地攤經濟升溫不能發燒。地攤經濟與城市管理并不矛盾,收放自如、進退有序是地攤經濟管理的精髓,有序地把握管理力度,便能激活地攤經濟這一池活水,提升民眾的幸福感受,讓城市更具煙火氣。
參考文獻
[1] 楊滿珍.議地攤經濟對城市發展的影響——以樓底城區為例[J].北方經貿,2015(09):51-53.
[2] “引導灰色經濟發展的正規化探索”實踐創新小組.試析地攤經濟的正負效應及對策[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3(15):17-20.
[3] 王巖.城市精細化管理如何包容地攤經濟——基于上海中心城區的實證調查研究[J].中國發展觀察,2018(13):47-51.
《地攤經濟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來源:《中國商論》,作者:宋恩軒
文章標題:地攤經濟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jingji/jingjixue/4656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