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城市規劃論文 發布日期:2016-05-06 11:37 熱度:
浙江省作為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經濟發達的省份之一,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呈現出縣域經濟、專業市場、小城鎮發展齊頭并進的格局。本文是一篇北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浙江省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路徑研究。
摘 要 新型城鎮化是我國現有城鎮化的“升級版”。以浙江為例,審視其城鎮化進程,首先,對新型城鎮化進行理論探索,闡述了新型城鎮化的定義,深入分析了新型城鎮化的基本特征。其次,運用了經濟學中SWOT 分析法,結合浙江省省情分析現階段走新型城鎮化道路所具備的優勢、存在的劣勢、面臨的機遇和迎接的挑戰。最后,思考新型城鎮化的路徑,需要推進戶籍、土地、社會保障等制度的改革和創新,需要因地制宜、差異化發展新型城鎮化,需要有序推進農民新型市民化,需要延續文化脈絡和留住刻骨鄉愁。
關鍵詞 新型城鎮化,SWOT分析,路徑,浙江
城鎮化是經濟增長的巨大引擎,而新型城鎮化是現有城鎮化的“升級版”,是實現“中國夢”的有力支撐,是新一屆政府推動經濟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研究新型城鎮化的內涵,以浙江為例對推進新型城鎮化進行經濟學中SWOT分析,思考新型城鎮化路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新型城鎮化的內涵和特征
1.1新型城鎮化的內涵
城鎮化的本質是經濟、社會和空間等結構的變遷,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要求,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戰略選擇,也是人們對現代和未來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把新型城鎮化定義為:是堅持以人為本,以新型工業化為動力,以統籌兼顧以原則,推動城市現代化、農村城鎮化、產業集約化、環境生態化,走科學發展、資源低碳、環境友好、城鄉統籌、社區和諧、文化傳承、個性鮮明、可持續發展之路,達到城鎮化的最佳狀態。
1.2新型城鎮化的基本特征
新型城鎮化是吸收了傳統城鎮化的精髓,摒棄傳統城鎮化的糟粕,是對傳統城鎮化的揚棄。新型城鎮化具有以下幾方面基本特征:
(1)資源要素節約、低碳、集約發展。從根本上避免“攤大餅”式發展模式帶來的城市虛胖,采取集約型城鎮化發展方式,要突出內涵式緊湊型城鎮發展理念,注重資源集約性要求,注重能源績效綜合管理。
(2)城鎮布局、產業、規模協調發展。根據各地的自然、經濟、人口等因素,需要區域內城鎮間的分工協作,使布局得到進一步優化。
(3)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發展。面臨將從土地中解放出來農民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滿足由鄉村文明到現代文明的轉型。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4)鮮明文化特色的城鎮化發展。文化傳承,彰顯特色,能做到延續文脈,留住刻骨鄉愁。要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歷史文化稟賦,提倡地域差異性和多樣性。
2現階段浙江省新型城鎮化的SWOT分析
浙江作為東部沿海省份,正處在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推動新型城鎮化將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和有利因素,但也存在不少制約因素,下面對這些因素進行SWOT分析。
2.1新型城鎮化的優勢
(1)城鎮化快速發展,呈現中心鎮轉型發展態勢。近幾年,浙江小城鎮快速發展,呈現縣域經濟、小城鎮、專業市場齊頭發展的格局。2013年浙江省城鎮化水平達到63.2%,全國平均水平達52%,居全國各省區第三位。溫州市以建設現代化小城市為目標,在5個中心鎮開展“鎮級市”試點,已成為浙江新型城市化進程中的一大亮點。
(2)區位優勢明顯,交通發達。浙江省內沿主要交通線影響的小城鎮密集地帶分布體現在以杭州市為中心的城鎮密集區和3大沿海沿江區域。
(3)專業市場發達,助推城鎮化。浙江有60%以上的新興城鎮是因專業市場的興起而建設起來,通過“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模式發展。如義烏小商品市場、永康五金市場、柳市低壓電器市場等,促使農村勞動力向市場所在的城鎮轉移。
(4)歷史積淀,浙商文化以商興鎮。自古以來,浙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深受永嘉學派、四明學派、金華學派、永康學派的思想影響,或多或少帶有功利主義色彩,造就了經商歷史悠久的文化傳統。
2.2新型城鎮化的劣勢
(1)城鄉分割依然存在,二元經濟社會結構的制約。浙江省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社會結構尚未從根本上突破,其中戶籍、土地、住房、社保等制度障礙依舊存在,農民工難以市民化、農民住房缺乏完整產權等新的城鄉二元問題。
(2)城鄉財政體制不合理,規劃建設不夠超前。把中心鎮改為小城市要求是一級完整的城市政府財政體制,這種改革必然要觸動現有的利益格局,長期以來,我們把小城鎮作為農村的經濟中心、行政中心和農村功能區進行規劃建設,需要改變原有的規劃理念和投資建設的體制機制。
(3)財政預期投入與現實矛盾,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受制約。在中國省域競爭力排名中,浙江省排第五名。近幾年,當地政府財政趨于緊張,存在財政預期投入趨大與財政現實趨緊的矛盾。
2.3新型城鎮化的機遇
(1)快速發展穩定期。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鎮化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推進城鎮化要從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出發,遵循規律、順勢而為、水到渠成,目前浙江省的城鎮化率為63.2%。
(2)全球化、信息化、知識化的有利時機。以信息化、知識化、網絡化、國際化為特點的信息經濟、知識經濟的崛起,賦予城鎮化新的內涵。如能夠形成世界性流通網絡,增強交易能力、便利市場交易、降低交易費用,有利于開發新能源、新材料、環保節能技術,發展循環經濟,優化生態環境。
(3)改革試點給全省新型城鎮化提供借鑒。在浙江省小城鎮綜合制度改革中,走在“排頭兵”的首推溫州市,創造了國內外聞名的“溫州模式”,成為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化發展模式之一。
2.4新型城鎮化的挑戰
(1)環境資源承載力減弱。環境壓力加大的挑戰,資源短缺和水環境惡化問題相當突出,目前,在進行的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的“五水共治”戰略決策就是很好的佐證,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 (2)人口土地矛盾突出。浙江省作為陸域靠海小省,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稱。面積10.18萬平方公里,以丘陵山地為主,可用土地只有2萬平方公里,人口密集,人地矛盾特別突出,人均耕地僅為0.46畝,尤其是耕地承載力嚴重不足的溫州市、臺州市和舟山市等。
(3)戶籍改革有待突破。鼓勵和支持農民進城,對制約人口自由遷移的戶籍、土地制度進行改革,要剝離依附于其中的各項權益、福利以及限制,才能真正實現全體居民在公民權利上的平等化。
3浙江省新型城鎮化的路徑思考
新型城鎮化之“新”在于強調了以人為本和可持續,核心是人的城鎮化,入城農民的新型市民化轉變是新型城鎮化的“神”,只有“形”“神”兼備,新型城鎮化才有外在的高質量和內在的高品質。
3.1探索制度層面的改革和創新
(1)戶籍制度改革和創新。做好城鄉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一個重點就是剝離戶口上的附加功能。參考合法穩定就業和合法穩定住所因素,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因地制宜引導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可以采取“宅基地換城鎮住房,承包地換社保”方式,直接給予其城鎮戶口,應使戶口登記回歸本位。
(2)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和創新。逐步建立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城鄉社會統籌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方面,要實行“發展性救助”,不僅要注意輸血,更重要的是要造血。
3.2因地制宜、差異化發展
(1)中心城市周邊小城鎮。依托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功能,中心城市周邊區域小城鎮要發揮地域優勢,做好配套文章,如杭州市、嘉興市、寧波市三市周邊小城鎮依托中心城市成長,發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產業。嘉興、寧波、舟山、湖州臨近上海地區,發展臨港型產業、跨國公司的出口加工基地,而杭州和紹興要發展以高新技術、現代醫藥、服裝等優勢產業。
(2)東部沿海小城鎮。東部沿海小城鎮以港口資源、海洋旅游資源、海洋生物資源見長,優勢明顯,加上沿海地區培育中心城市,沿海高速公路和沿海鐵路的建設,如浙江省溫州將有望成為浙、皖、贛、閩四省的主要出海通道之一,臺州與溫州連成一體形成全省產業和城鎮布局的軸線。臺溫城市化要繼續培育中心城市,民營企業是小城鎮發展的動力所在,注重對民營企業滋生土壤的培育。
(3)內陸山區小城鎮。山區城鎮加大重點鎮扶持力度,要選擇一些基礎條件較好、具有發展潛力的小城鎮進行重點扶持,義烏是個很好的例子,義烏成為區域增長極的過程也帶動了周邊小城鎮的發展。要盡可能地拓展交通線,實現山區小城鎮與周邊中心城市之間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通。
3.3分階段實現市民化
(1)第一階段―實現工作崗位的非農化。當務工作是解決轉型農民吃穿住的問題,才能夠融入城鎮的生活,成為市民中的一員,才能夠有更深層次的精神方面的需求。改變對農民的就業歧視,平等對待新進城鎮農民與原城鎮居民就業的權利。
(2)第二階段―實現技能提升的職業化。作為新型城鎮化的“神”之所在,直接影響著城鎮化進程的成功與否,因此對轉型中的農民進行培訓,實現技能職業化提升是關鍵。
(3)第三階段―新型市民社會的構建。要帶來農村文明和城市文明的交融,要加強對農業轉移人口的人文關懷,調動進城農民表現自我的積極性,從而使進城農民能夠實現自我價值。
3.4延續文化脈絡和留住刻骨鄉愁
(1)前提是生態環境保護。人類的生存離不開青山、綠水、碧云、藍天,“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它可以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是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的巨大資本,如遂昌縣依托綠色產業、生態農業、旅游的發展帶動了小城鎮經濟的騰飛。
(2)關鍵是文化保護。融自然生態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新型文化城鎮建設也是一個亮點。十里不同姓,百里不同俗,形成了城鎮文化鮮明的地域特色。浙江省城鎮文化相對更開放、兼容、集約、重商、冒險、開拓等性質,城鎮文化雖有差異,卻沒有優劣之分。如杭州的都市休閑茶文化、寧波的港口文化、溫州的崇商文化、金華是婺文化、衢州的書院文化、麗水的生態旅游文化。
(3)目標是文脈傳承。“鄉愁”不是過去時,而是現在時、將來時,“鄉愁”不僅僅是現代人對傳統的一種眷顧,而是對原有精神的依戀,是一個地區走向美好未來的信心。
4結語
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所決定,推進新型城鎮化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具有重要意義,將有力助推“中國夢”的實現。我們相信,有著無窮智慧與勇氣的浙江人民,只要堅持“弘揚浙江精神、凝聚浙江力量”,就一定會將新型城鎮化這一偉大實踐的“浙江夢”變成浙江大地上最為美好的現實。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年度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科研立項課題《浙江省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路徑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張偉(1977- ),男,浙江平陽人,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經貿管理學院黨總支書記,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 葉裕民.中國城市化之路[M].商務印書館,2001.
[2] 周一星.城市地理學[M].商務印書館,2009.
[3] 周起業.區域經濟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4] 新玉言.國外城鎮化比較研究與經驗啟示[M].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3.
北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推薦雜志《現代城市研究》以城市為研究對象的綜合性學術期刊。本刊追求學術性、前沿性和前瞻性,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反映學術界和實際部門的新動態,刊載有創見的現代城市研究成果、述評、實例分析、文摘等。深受高校、研究機構、設計院所的廣大讀者的好評。本刊內容充實、版式清新、裝飾精美。
文章標題:北大核心期刊發表浙江省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路徑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ligong/chengshiguihua/3128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