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7-11-30 11:24 熱度: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居住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同時人們對居住環境的需求越來越高,居住小區的規劃建設就很重要了,本文主要研究生態小區建筑規劃設計。
《城市住宅》建筑期刊發表,創刊于1994年,由亞太建設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國建筑設設計研究院主辦。是城市市長、建筑管理部門、規劃建筑設計、開發建筑部門、建材部品企業、物業管理公司、家居裝飾行業及購房人都關注的一本精品期刊。雜志有高度和廣度,有理論有個案,有前瞻和實用,有宏觀和微觀,是城市住宅領域與部權威的百科全書。
居住小區是城市的基本構成。住宅小區居住環境的優劣,首先取決于規劃方案的好壞。 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明顯提高和對改善居住環境的迫切需求,全國各地相應建成了一批具有當地特色、環境良好、功能完備、經濟適用的生態居住小區,要搞好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首先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 生態小區規劃的特點
1.1生態小區是通過調整人居環境生態系統內生態因子和生態關系,使小區成為具有自然生態和人類生態、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統一、可持續發展的理想城市住區。生態小區空間結構合理、基礎設施完善,生態建筑、智能建筑和生命建筑廣泛應用,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融合。它符合城市規劃和區域規劃,與區域和城市融洽,是生態城市的一部分,體現了所在城市的風貌和特質。
1.2生態小區與傳統小區相比有本質的不同,主要有以下特點:和諧性的生態小區內自然與人共生,人類回歸自然,親近自然,自然融于小區,小區融于自然;同時,能營造滿足人類自身發展需求的環境,富有人情味,充滿濃厚的文化氣息,擁有強有力的互幫互助的群體,呈現出繁榮、生機和活力。
1.3可持續性的生態小區是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的,因而它能實現小區社會、經濟、環境的發展,能夠在取得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同時推動經濟發展,實現經濟快速高質增長;能把小區自然環境作為小區公共資源得到永續利用。整體性的生態小區不是單單追求環境優美或自身的繁榮,而是兼顧了社會、經濟、環境三者的整體協調發展,小區生態化也不是某一方面的生態化,而是小區整體上的生態化,實現整體上的生態文明。因此,生態小區的建設規劃將會逐漸改變目前我國城市建設中環境污染、缺乏有效環境保護的不合理現狀,實現節能、節地、節水、低污染以及物業等的有效管理,為城市和小區自身環境改善帶來強大動力。
2 小區空間環境規劃設計
我國古代建造出的聞名于世的園林之所以能在當今還受現代人取悅觀賞而久居不衰,其巧妙支出就在于以自然為背景,取之自然,還之自然,形成一幅整體美的畫卷而意味無窮,這種技巧對我們現代小區的規劃設計是有很好的啟迪的。
2.1為豐富生態小區空間的外部輪廓,力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不宜將單體住宅重復布置,應將高、中、低層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營造,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各住宅組團之間由綠地、低層公共建筑隔開,使生態小區成為建筑高低錯落、綠地相連、道路便捷的既統一又有變化的整體。在規劃中密切結合綠化布置,住宅組團綠地根據配置的花草樹木相互區別,各具特色,使居民從室內到外部都能看到綠地,提高小區環境質量。(如下效果圖)
2.2為充分利用空間,把小區環境從室內延伸到室外,擴大小區空間,方面居民的活動,創造一個整體的住宅組團是適合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要的。整體住宅組團的規劃布局就是對空間的化零為整之典范。這種規劃布置的特點是對空間給予了充分的重視,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縮短了公共建筑與住宅的距離,方便了居民;小區空間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土地可以重復利用,群體景觀比較完整,給住戶安靜、安全、方便之感;住宅組團內外用綠化來聯系,既有小范圍的外部空間,又有區域性的大范圍的公共空間。居民圍繞公共空間活動或是游憩、打牌下棋、玩球和談家論政,都有一個適合的位置。
小區效果圖
總之,優美的小區環境是現代化城市景觀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城市文明的標志。在小區環境設計中,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健全適宜于人類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小區,同時給人提供一種富有生機的“生態美”,這也是中國古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在人居環境的設計營造過程中,要采用不同的美學手段和審美取向,結合地域文化、本土文化、社區文化,形成各具特色、風格迥異的居住區環境。T
3 小區規劃設計應注意的幾方面問題
3.1小區規劃應注重人文環境居住小區是城市的組成部分,所以其規劃也應該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歷史人文環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使整個小區有機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環境中。例如襄樊昭明臺小區規劃就力求在這一點上有所突破,在對舊城區進行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注意保護古城風貌,保留原有的城墻、街巷、樹木及傳統的建筑形式,增加了碑、坊、亭、廊和住宅里弄,并依據歷史原貌修建了昭明臺等具有標志性的傳統古典建筑,這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了襄陽古城的歷史文脈,使得建成后的小區既體現出一種文化傳統的沉積,又具備了現代化的生活環境,滿足了人們對小區人文氛圍和社區功能的要求。
3.2小區規劃應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生態環境是影響小區居住條件的關鍵因素。所以,在規劃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點,在盡可能不破壞建設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樹木、綠地等地理條件的同時,加以利用,創造出建筑與自然環境和諧一致、相互依存,富有當地特色的居住環境來。
3.3小區規劃應注重安全防衛的設置住宅小區的居住環境安全與否,是小區居民極其關心的問題,要創建一個安全的居住環境不僅要有科學的小區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賴于小區規劃的安全性,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會安全等因素。在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居民的有效防范行為,通過控制小區和組團入口、明確劃分空間領域等措施來提高小區的安全防衛能力。一是在小區和組團的入口處設置明顯標志,使住宅小區具有較強的領域性和歸屬性。二是注重院落空間的強化,使居民之間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機會,又可以使住戶視線能夠觸及到住宅入口,便于對陌生人進行觀察、監視。三是注重小區交通網絡的合理組織。在小區主干道的規劃設計上要做到“順而不穿,通而不暢”,減少交通環境的混亂交雜,提高安全系數,在小區級道路的規劃上盡量作曲形設計,限制車輛穿行的速度,達到安全與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時,規劃時應盡量減少組團的出入口,一般設置兩個即可,以便有效控制外來行人任意穿行,從而起到安全防衛的作用。
3.4小區規劃應注重服務系統的完善在住宅小區規劃中,社會服務環境的營造也是不可忽視的內容,因為它不僅是解決居民日常生活活動需要的基本保證,也是小區穩定的物質基礎。在服務設施的設置上要考慮居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動軌跡,如小區級商業服務設施應布置成外向型,設在人流交通必經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居民方便順路購買。自行車、摩托車存放與垃圾處理也是小區服務環境的關鍵問題之一,住宅小區中的自行車庫應遵循集中與分散的布置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種途徑。如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以及高架平臺下部等。以往住宅的垃圾處理通常是將垃圾道附設于住宅的樓梯平臺處,因而經常發生堵塞而造成臭氣四散、影響居住環境,在住宅小區規劃中可以將垃圾道改設在住宅內部生活服務陽臺處,避免公共場所的交叉污染,也可以放棄垃圾收集方式而采用室外垃圾桶、垃圾箱和中轉站來處理。在垃圾中轉站的設置上應注意便于垃圾清運和處理,不要使清運垃圾的車輛橫穿小區,造成污染的擴散。
4 結語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居住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同時人們對居住環境的需求從基本生理需求的滿足逐步向心理與文化領域的更高層次推進。住宅小區規劃設計最終是為人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能更好的適應和滿足人的需求。
文章標題:生態小區建筑規劃設計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ligong/jianzhusheji/3719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