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作物生產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7-06-20 14:01 熱度:
羊肚茵因外形酷似羊肚而得以此名,羊肚茵是一種具有較高營養價值的菌類,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本文主要研究林下種植羊肚菌的栽培技術。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Journalof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雙月刊)創刊時間為1955曾,用刊名:山東農業大學學報&山東農學院學報本學報,為農業綜合性學術刊物,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登載農學、園藝、植保、動物科技、林學、資源與環境、食品科學、農業工程、農業經濟、生命科學、生物技術、水利及土木工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羊肚茵常生長在槭樹、楊樹、樺樹為主的針闊葉混生林下的腐殖土中,在田邊、溪溝及背光陰濕地也有發現,每年春季4~6月雨后陸續長出發生,它對海拔高低無特殊要求。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20~24℃,晝夜溫差大,林間溫度在6~16℃有利于子實體的形成。
羊肚菌又叫羊肚菜,屬子囊菌亞門、盤菌目、馬鞍菌科、羊肚菌屬的大型食、藥兼用菌。羊肚菌菌蓋呈不規則圓形或長圓形,長4~16cm,寬4~6cm,表面有許多凹坑,似羊肚,淡黃褐色,菌柄白色。羊肚菌營養豐富,含有多種具有抗病毒、抗腫瘤等效果的活性物質,在食品、保健品、醫藥、化妝品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羊肚菌位居世界名菌之首,是價格最為昂貴的野山菌之一,市場收益非常可觀。
1.生長特性
羊肚菌常生長在槭樹、楊樹、樺樹為主的針闊葉混生林下的腐殖土中,在田邊、溪溝及陰坡地也有發現,一般4~5月初雨后大量發生,對海拔高低無特殊要求。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18~24℃。晝夜溫差大,林間溫度在4~16%有利于子實體的形成。羊肚菌適宜在土壤濕潤的環境中生長,子實體大量發生時,土壤含水量50%~60%,空氣相對濕度80%~90%,最喜腐殖質較厚的坡地楊樹林,潮濕的環境最適宜子實的形成。
2.原種培養基制作
羊肚菌原種培養基配方如下:闊葉木屑50%,玉米芯25%,麥麩20%,豆粕3%,石膏1%,糖1%,水150%,均勻攪拌后裝入750mL菌種瓶內,常壓恒溫100℃滅菌10小時。然后降溫至30℃以下開始接種,每支母種接5~8瓶原種。接種過程要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原則進行。將接好種的原種瓶放到23~25℃培養箱中培養60天左右,即可進行軒接出菇菌。
3.栽培種生產
栽培種配方:榆樹木屑50%、雜木落葉30%、麥麩14%、豆粕3%、草木灰1%、石膏1%、糖1%,混勻后裝入16.5cm×34cm的栽培袋中即可。其它滅菌、接種方法同原種,培養60天左右即可下地。
4.原種制作、林地采集
到子午嶺林中采摘新鮮羊肚菌為母種,采用孢子彈射法收集羊肚菌孢子。收集孢子放置于室溫下(溫度不超過25℃),7天左右,待菌絲爬滿培養基后接種,或采集林地的原生態羊肚菌進行接種繁育。
原種制作:接種須在無菌的接種箱內操作,接種后將試管放置于溫度25℃以內的避光環境內。菌絲10~15天便可長滿培養基。
5.栽培種培養基制作
培養基配方:棉籽殼20%、木屑40%、麩皮20%、石膏1%、石灰1%、豆粉1%、腐殖質土17%。
制作方法:料水比1:1.3,濕度60%左右,攪拌混合后裝菌瓶,培養基裝至瓶高4/5處,用棉花塞住瓶口。蒸汽消毒8~10小時,待冷卻后取出備用,消毒過程中要連續加溫不能間斷,以免感染。
6.栽培種制作
原種選擇:選擇菌絲生長健康、無雜菌、無變色的原種。羊肚菌菌絲為白色,略微發黃,成熟后產生菌核,菌核為黃褐色,肉眼可見。栽培種制作:接種須在無菌、無塵、密閉的空間內進行,操作全程須進行蒸汽消毒。每支原種可接種栽培種10瓶左右。栽培種菌瓶放置在溫度不超過20%以上的窯洞內約30天,菌絲長滿菌瓶,以出現黃褐色菌核為宜。
7.林下栽植方法
場地選擇:選擇以楊樹或樺樹、槭樹為主的闊葉林,林分郁閉度0.6~0.8以上,林下以疏松、肥厚、濕潤的腐殖質土為宜。栽植方法:10月底進行播種。播種前淺翻林下土壤,然后直接將菌瓶內的栽培種撒播至土壤中,播完后,覆蓋腐殖土2~4cm,再在上面覆蓋2cm的闊樹葉。
8.栽后管理
(1)選地栽種。選擇生長過羊肚菌的天然林下栽培羊肚菌,做床:挖寬1m、深10cm、長不限的凹床,床內需要撒石灰消毒、甲拌磷殺蟲,然后將培養好的羊肚菌栽培種脫袋后放人床內,放40袋/m2放好后上面覆蓋3~5cm厚的腐殖土,再蓋上1層2cm厚的落葉以利保溫、保濕。(2)田間管理。第1年基本不需要特殊管理,如果連續干旱需要噴水栽培。當表層土壤含水量低于50%時,需進行人工噴水增加濕度。(3)后期管理。當第2年春季日平均氣溫達到18℃時,開始進入出菇前期管理工作,主要是遮蔭、保溫2個方面。如果自然條件干旱需要澆重水1次,使土壤濕度達到70%,空氣濕度正常。如果林地遮避度低于70%需要架設遮陽網。等到出現羊肚菌菇蕾時需將空氣濕度提高至85%左右。
9.采摘和加工
采摘:當羊肚菌子實體生理成熟后必需馬上采收,采收過早影響產量,過晚則質量下降,成熟后菌體釋放出一種特殊的氣味若不及時采摘,很容易被蟲或動物采食。采摘時用手捏住菌柄,左手搖動連同菌根一起拔出,順便剪去泥腳,分級放入筐內,采收時要注意不要傷到附近的小羊肚菌。每天要及時采收,直至不再有子實體出現。加工:子實體出土后7~10天,便生長成熟,顏色由深灰色變成淺灰色或褐色,菌蓋表面現蜂窩狀凹陷充分伸展即可采收。采收后清理泥土及時曬干或烘干,裝塑料袋密封保藏或分級裝禮盒。
文章標題:林下種植羊肚菌栽培技術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nongye/zuowushengchan/3596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