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社會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11-20 13:45 熱度:
每個民族和地區都有其獨特的傳統文化,一些傳統文化也代表著一個民族的特色。很多社會學的研究生都會對民族的傳統文化進行研究和總結,本文就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一篇職稱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經濟生活中的傳統話語。
[摘要]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是道德。道德就是按照自然規律、秩序去工作、去生活。以道德為核心,中華民族在長期“格物致知”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一種整體性的民族精神。隨著現代機器大工業的發展,與之相伴而來的個體性經濟生活與中華民族的整體性傳統話語產生了激烈的碰撞。這一碰撞對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應深入探討、研究。
[關鍵詞]傳統文化,道德,整體性,經濟生活,個體性
“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自身所特有的民族特質。文化的認同與自信、自尊相輔相成,沒有文化認同就會失去力量和信心,也會失去想象力和創造力。
一、重新認識中華傳統文化:以道德為核心的整體性傳統話語
所謂道,就是自然而然的秩序、規律和關系。其不僅包含了宇宙自然界的規律,也包含了社會人倫秩序的規律。在這一層面上講,道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伏羲畫八卦,是以昭示宇宙間的普遍規律;文王演周易,是以將規律運用于萬事萬物;而孔子作大傳,則將周易上升到哲學的高度。《周易》作為群經之首,指出:“一陰一陽謂之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立天之道,曰陰曰陽,立地之道,曰柔曰剛,立人之道,曰仁曰義。”天有道,日月星辰運轉,四季分均;地有道,山川河流,花草樹木,各得其所;人有道,人倫社會充滿仁愛和正義。所謂德,德者,得也,得道之人的品質特征。也就是按照自然規律、秩序去工作、去生活、去待人接物。就如《周易》中所說的“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又說“成性存存,道義之門”,是說人要守住做人的本分。人的本分是什么?就是孔子提出來的仁義禮智信這五常。簡言之,得道之人遵循自然規律,知進退存亡之理。
無論是伏羲畫八卦以昭示宇宙間普遍規律,還是文王演周易以解讀天地間陰陽之道,亦或孔子談五常以規范人世間人倫之理。中國傳統文化所特有的“道德”核心思想,始終以整體性為其首要表現形式,注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整體性關系。可以講,道德思想中所蘊含的整體性傳統話語始終引導著中華民族自身的發展。
在過去相當長時間里大多數人把傳統文化歸之為“封建、迷信、落后”,乃至“反動”的范疇,甚至把近代中國的貧弱、目前中國存在的困難統統歸咎于傳統文化。這種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錯覺,從根本上而言是現代機器大工業下經濟發展所特有的個體性特征與整體性傳統話語相沖撞的結果。
二、現代經濟社會的根本特征:貨幣權力下的自由個性
當今世界人們面臨金融危機、氣候危機、能源危機等諸多生存困境,而這諸多困境從根本上講都源于現代工業文明的發展所無法規避的貨幣權力。這種貨幣權力下人類自身的發展表現為一種顯性的自由個性。
貨幣起初是作為交換媒介出現的,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貨幣從起初的交換媒介轉變為生產的直接目的,并進而轉變為一種新的權力――貨幣權力。與貨幣權力相對應的正是對傳統文化整體性話語的個體性沖擊。貨幣權力下的自由個性相比傳統農業社會,極大地解放了人作為個體在集體范疇中的角色活動范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農業文明之下依靠血緣、宗族、倫常所維系轉變為越來越依附于貨幣權力,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逐漸蛻變為以貨幣為中介的個體性交往。正如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所述:“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因此,就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言,貨幣權力下的現代人擺脫了古代社會那種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依賴關系。個人相比過往,獲得了更多的人身時間、空間、社會關系等方面的獨立性,從某種意義上講,個人不再屬于整體,個人真正屬于自己。
這種以貨幣權力為表現形式的自由個性使的道德所固有的整體性約束越來越被淡忘。尤其是在中國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以貨幣權力為表現形式的自由個性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沖擊著中國傳統文化中所固有的整體性話語。個性的過分張揚將人與人的關系越來越遠離我們傳統的道德約束;個體的自由發展越來越忽視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關系;自由個性的發展使得個人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感、依存感越來越淡薄。在這種情境下,如何看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和弘揚問題,其迫切性不容小覷。
三、經濟個體性與道德整體性碰撞下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思考
從理論的純粹性角度講,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所出現的這種經濟個體性與道德整體性碰撞是一種必然性的出現,而且已經成為事實。可以說,個體性的經濟社會發展一方面帶來了社會經濟的巨大發展和人類自身的個性自由,但另一方面也使人類自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生態危機、道德危機等諸多困境。針對這一事實,傳統性整體話語如何成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石,成為當地中國社會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正本清源,歸正人心
《周易・系辭傳》日:“天地之大德日生。”人效法天地自然,其天性也是善的。著名歷史學家湯恩比博士和世界文化名人池田大作在其合作的《展望21世紀》中談到:自從人類在大自然中的地位處于優勢以來,沒有比今天再危險的時代了,人們不道德程度,已經是悲劇,而社會管理也很糟糕。東方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墨家的仁愛學說,是解決現代化社會倫理問題所急需,孔子的仁愛,是當今社會所必須,墨子的兼愛,過去只是在中國,而現在應該作為世界性的理論去理解。作為人類道德倫理的底線,孔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這用在今天浮躁、功利的社會實不為過。人心思善,萬物隨變。人心向惡,天下溺若。當今社會,唯有正本清源,規正人心,才能治本。而這都有待于以道德為核心的優秀傳統文化對人心的凈化。
(二)踐行美德,修身正己 《論語・陽貨》中孔子說:“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知識再淵博如沒有道德修養上的學問就會是非善惡不分,任性放蕩,膽大妄為。今天我們學習傳統文化,不應該僅僅把其當做一個歷史性的問題去考究。知識的學習,無論是哪一方面都在于其最終對現實問題的回饋。傳統道德文化的學習更加需要自身實際活動的踐行來加固。學習傳統文化的目的就是要自覺踐行傳統美德,做到修身正已,進而以己正人。而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踐行,對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重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個民族,一種普世的社會價值的形成需要從我們已有的優秀價值形態中予以汲取,如果拋棄固有的優秀文化,無異于拋棄我們的靈魂。只有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進一步與時俱進,進一步培育和弘揚新的社會價值形態。
(三)立足傳統,創新文化
如果說對傳統文化的弘揚是對中華民族民族血脈的繼承和延續,那么對傳統文化的創新則是對中華民族民族血脈的壯大和發展。現代社會的生產發展離不開貨幣權力這一讓人又愛又恨的物質基礎,個人的自由發展毋庸置疑也是現代社會的進步,但如何在個體性與整體性的碰撞夾縫中確立中華民族在新時期說特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顯得尤為關鍵。尤其是在傳統文化已然被“誤解”的形勢下。
因此,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弘揚,固然對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重要的意義,但對于這一客觀現實,若想從根本上改變,必須對傳統文化有所創新,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而這集中表現為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傳統話語,尤其是對傳統道德思想所固有的整體性,必須有所側重,在經濟的自由個性與整體性的傳統話語中尋找一種合乎理性的平衡點。如果說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踐行在于對中華民族優秀問題的認知,那么對傳統文化的創新,其目的則在于對中華民族民族血脈的歸宿感和依存感的增強。
結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弘揚,離不開我們固有的傳統優秀文化,但又逃不開整個人類社會進程所處的經濟自由個體性境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新形勢下必須以一種全新的價值形態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而這種全新的價值形態于中國而言,就在于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個體性與傳統話語的整體性間確立一種合乎社會發展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郭或.中華經典藏書:周易[M].上海:中華書局出版社,2006.
[3]孔丘.中華經典藏書:論語[M].上海:中華書局出版社,2006.
[4]尹巖.現代社會個體生活主體性批判[M].上海:海人民出版社,2009.
[5]趙劍英,龐元正.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性建構[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職稱論文期刊推薦《河北師范大學學報》以與時俱進,服務教育為宗旨,以立足河北,面向海內外學人為原則,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為指針,堅持正確導向,堅持環境聯系實際,關注教育科學的前沿,時刻追蹤教育理論界探討的熱點。
文章標題:職稱論文經濟生活中的傳統話語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wenyi/shehui/2881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