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6-09-10 16:05 熱度: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著博大精深、兼容并包的特點,具有著非常重要的社會價值。目前,國外掀起了一陣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浪潮。我們國內也開始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然而我國在傳統文化的傳承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短板。本文通過深刻剖析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并且提出了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效方式,以促進國民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全面而理性的認識,進而提出科學發展觀的、促進全世界文化交流的意見建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文化產業》國家級期刊,創刊于2008年,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核定,山西出版集團主管、主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文化產業研究所作為學術支持單位的全國性期刊。雜志以“關注文化、關注產業”為創刊宗旨,堅持“用財經理性融合文化感性”的辦刊理念,整合各方資源為文化產業發展服務,達到“感受文化、創造財富”的目的。
曾在一評論文章中讀到這樣極富哲理又震撼人心的話語“現在到了一個談文化的時代,要以文化的執著,文化的擔當,文化的自覺,文化的尊重,傳承民族文化的精華。”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金錢物質充溢著人們精神領域的今天,可以說這樣的呼喊無疑是向平靜的文壇投一巨石,在真正文化人的心中驚起的那份欣喜和感動是無法言表的。近年來,人們都追求物質享受,唱歌、跳舞乃至寫作都要與經濟利益密切相關,本該在經濟發展物質文明進步的歷史時期文化應有更高的發展,文化應該更加繁榮的時期,我們古老的歷史民族文化卻被冷凍被遺棄被毀滅,這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悲哀一段歷史一種文明的不幸。然而,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傳統文化遭到了極大破壞,優秀文化的傳承出現了嚴重缺失。大量舊城改造、城區改造,甚至很多國家級別的古建筑也被頻頻拆掉,取之以具有歐美風格的高樓大廈,現代化建筑。每個城市都是高樓林立、千篇一律,而國人卻以此為榮,君不見我國的瓊樓宮闕擁有著中國最為經典的傳統文化精神。城市已經步入歐美的后塵,可是節日呢?西方的情人節、萬圣節人人狂歡,而中國的重陽節、端午節卻無人問津,現在的孩子們已經離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越來越遠了。對中國優秀文化的情感漸行漸遠,日益淡泊,乃至消失殆盡。
我們國內不重視傳統文化節日的現實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由于國外影視劇、港臺劇、和書籍中對于國外節日的影響,耳濡目染的人們在圣誕節,無論是商店還是大街上都裝飾著圣誕老人和圣誕樹之類的,還搞出很多的慶祝活動。國民一片歡騰,卻不知道這根本就不是屬于我國的節日。而在我國的重陽節、端午節,與之相配的教育活動、舉家一起進行活動少之又少。只是成為一家人在一起吃喝、旅游的噱頭,并沒有觸及我國傳統文化的內涵。現在的孩子知道屈原的少之又少,對端午節的來歷更是迷茫。而一直重視歷史傳統的韓國竟然搶先將端午節申請為它國的文化遺產。這種情勢下如果再不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那么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將會遭到嚴重的流失,也會給我國的發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看看當今舉國“崇洋媚外”的現象,其實從根本上來說,并不能責怪誰。而是因為我國近年來一直重視經濟的發展,而忽視了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繁榮。然而,作為炎黃子孫,作為中華民族的后代,我們有責任和有必要將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傳承和發揚下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最根本的就是實現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而要實現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并不只是制定只條規章制度、在學校里開幾門傳統教育課就可以實現的,傳統文化的傳承的需要從人民生活的點點滴滴抓起,從城市建設和規劃中細微之處做起;在傳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借鑒韓國的經驗,在他們的影視劇作品中無不時時向國民滲透韓國的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建筑文化。而我國的影視劇中,大多以宣揚歐美的生活方式為榮,太少結合國內建筑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的例子。
作為對國民最為直接的具有教育作用的影視行業,應當擔負起將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到國民身邊的歷史責任。同時,我們應當制定出與中國各項節日相配套的喜聞樂見的慶祝活動和慶祝方式,以讓青少年從小就對我國的傳統節日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合理規劃,保護好歷史文物式的建筑。當前,黨中央開始重視構筑專屬于中華民族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建專屬于中華民族的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黨中央要求高度重視中國傳統歷史文化和文物的傳承和保護。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得到應有的地位,文物保護采取了一定搶救措施,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走進春天。其實,早在民國時期,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就為文物保護工作做出了重大貢獻。面對被拆毀的文化,他們痛哭流涕,到處奔走,保護中國的古建筑、古文化。而我們現在做好民族文化傳承工作,就是需要培養出像梁思成、林徽因夫婦這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又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專業技能的文化工作人才。歷史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是靈魂、是血液,是經濟騰飛的根基。沒有根基的發展是疲軟的,就仿佛沒有翅膀的飛翔,是飛不遠的,甚至還有跌下來的可能。從古至今,一個朝代的更替先從對國民進行滲透教育開始,因為他們明白文化的教育意義和傳承意義以及對于穩定和發展的作用。漢唐盛世,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引得世界各國朝服,無論是漢唐舞蹈、漢唐建筑,漢唐的文字和文化至今都被韓國、日本等國家傳承至今。我國幾千年的文化靈魂,值得我們炎黃子孫傳承下去,而且我國的古典禮儀、傳統哲學,都是我們的祖先遺留給這個世界最為珍貴的禮物。當今世界乃至中國都存在世界觀混亂、禮儀失序的亂象。若想要改變世界乃至我國這種混亂之象,唯有中華民族的禮儀文化、中華文明才能拯救。我們的習總書記非常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他本人也是傳統文化的愛好者,在他的《之江新語》以及各種報告中,到處可見《大學》、《中庸》、《論語》上面的名句,深刻引用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的富有教育意義的名言,引起了一陣舉國上下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古籍的熱潮。發展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一定的時間沉淀和具體的操作流程。
當今世界正處于多極化發展的歷史階段,中國作為非常重要的歷史角色在世界上注入一股維護和平的清流。各國都在這個多極化的世界格局中,充分展示著自己的民族力量,而在綜合實力的競爭之中,文化的競爭將會成為未來最為基本的競爭。面對世界各國不斷向國外輸出自身民族文化的同時,我國國民正在遭受著國外文化糟粕品侵蝕的現狀,我們要加大中華民族文化傳承力度,從日常的生活中向國民滲透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力量,讓這種力量自覺地融入國民的血液,形成中華民族特有的語言、文明、素質。讓文化力量,最終成為國民凝聚力和團結一致謀發展的力量。我們一定要以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基礎,大力發展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通過中國傳統節日教育、影視劇傳媒滲透、保護中國傳統文化建筑、加強中小學文化傳統課程,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民的傳統文化教育方式,構建專屬于中國民族的特殊的精神境界。同時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與時代步伐結合起來,取其精華、尊重歷史,用進步的發展的眼光去解讀,去傳承,去發展。將傳統文化教育與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和大繁榮。中華民族一直都是一個自強不息的民族,一個有著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民族,一個追求厚德載物精神的偉大民族,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生生不息、薪火相傳,讓我們在傳承中華民族力量的過程中,以獨特的民族精神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隨著經濟全球化日益深入,各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已成為國際政治、經濟連接的橋梁和工具,對于國家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世界歷史文明古國的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猶如長流不息的長河,作為現代的中國人,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歷史。尤其是我們積極倡導和平與發展這一世界主題的今天,時代,歷史呼喚、提醒我們務必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結語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全人類最為珍貴的寶藏。身為炎黃子孫,中華文明的傳承者,我們要承擔起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的歷史責任,將中華文明傳統文化融入到我們中華民族全體國民的血液里和精神里,從發展中前行,在發展中進步,讓中華文明照亮世界大地。
文章標題: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wenyi/wenxue/3334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