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偷偷伊人-色偷偷综合-色无五月-色香蕉影院-色亚洲影院

民族服飾研究現狀與傳承發展問題

所屬欄目:文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0-04-21 10:51 熱度:

   關于壯族服飾文化的研究現狀主要取得三個方面的進展:古代對壯族社會調查、族源中涉及服飾整理與闡釋、壯族服飾形式及文化內涵的研究、壯族服飾細節專題的研究。對壯族服飾文化的研究目前仍然存在許多的不足和亟待拯救的問題。筆者通過對壯族地區的民族服飾進行田野考察后,基于在當代社會中壯族服飾的境遇,探索出傳承發展壯族服飾文化的有效途徑。

民族服飾研究現狀與傳承發展問題

  1概述

  我國是一個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共同締造了燦爛的中華民族文化,服飾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壯族的總人口是現今我國少數民族中最多的一個民族,主要聚居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及鄰近的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貴州省從江縣。壯族服飾是在一定的自然環境、生活習俗、歷史條件下不斷豐富與發展起來的,在壯族的歷史發展和演變中,創造了獨具風格的服飾文化,不僅體現了壯族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同時也反映出壯族的獨特審美觀。作為中華民族服飾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壯族服飾文化的研究有利于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的發揚與傳承。以往對民族服飾的研究往往偏重于民族服飾文化的研究,大多以服飾變遷中的宏觀歷史、服飾的外顯形態特征以及服飾本身的文化內涵進行闡述,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馮敏[1]認為目前關于民族服飾的研究停留在民俗學和民族學的研究,交叉學科與跨學科的綜合研究較少。總結我國在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研究過程中,學者都是在基于各自不同的學科背景下,呈現出不同的研究視角,所研究的對象中的關注點也不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也是不盡相同。基于此,在對壯族服飾文化傳承中的問題研究需要深入探討,怎么樣更好的深化壯族服飾文化思維研究,如何從不同的視覺來審視壯族服飾,在現代服飾文化的創新中怎么樣體現壯族服飾文化特色,使得壯族服飾得以傳承、創新與發展,這就需要采用多學科綜合交叉的研究方法,可從傳播學的視角為研究切入點,研究壯族服飾的歷史、文化、現狀與未來,其目的為了讓壯族服飾文化的傳播在這一微觀動態過程中得以傳承與發展,解決壯族服飾文化應該如何傳承以及怎么樣傳承。

  2壯族服飾文化的研究現狀

  筆者通過文獻檢索與分析了解現階段我國壯族服飾文化研究現狀。在文獻梳理中發現,壯族服飾文化的研究也都遵循以下三個視角,這里,以研究實踐歷程為軸,總結了我國壯族服飾文化研究經歷初期掃視、服飾關注、細節關注三個研究時期。

  2.1早期對壯族社會調查、族源研究中涉及服飾的研究

  最早關于壯族服飾的記載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戰國策⋅趙策》《莊子⋅逍遙游》中描述了甌越先民“披發文身,錯臂左衽”,從中可以看出壯族先民的服飾特征。東漢時期的《漢書⋅地理志》記載壯族先民的服飾為“民皆服布如單被,穿中央為貫頭。”[2]到唐宋時期的朱輔、周去非、范成大等都對嶺南地區的壯族服飾有較為詳實的記錄。明清時期謝啟坤和王錫祺記載了壯族服飾的外觀特征。民國時期劉錫藩的《嶺表紀蠻》一書中對壯族服飾的色彩、衣長、刺繡裝飾圖案、服飾面料等描述的較為詳細。

  2.2對壯族服飾形制與文化內涵的研究

  近年來,不少學者開始關注壯族服飾,但是以壯族服飾文化為主體的專著的并不多。例如,玉時階[3]是從廣西各民族服飾的起源、服飾的制作工藝、服飾的色彩分析、服飾的所表達的文化內涵,并從民族的社會發展、自然環境、風俗文化、審美情感、宗教信仰等進行了較為深入闡述。陳麗琴[4]的《壯族服飾文化研究》主要從兩個方面講述了壯族服飾的文化,一方面講述了壯族服飾的制作工藝、服飾形制特征與歷史演變歷程;另一方面探析了壯族服飾的文化內涵。李元君[5]的《美麗的錦繡:壯族服飾》一書,著重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較為直觀來呈現壯族各個族群的服飾特征,屬于收集整理類的專著,對壯族服飾的理論知識研究較為困乏。另外,陸續也有一些學者從多個不同的視角解讀壯族服飾及其文化,從審美的角度和探討了壯族服飾藝術,并對壯族人特有的審美心理和審美追求進行了分析,如王杰、王朝元[6]通過文獻研究的方法梳理廣西的壯族服飾,認為壯族服飾并不是簡答的“漢化”和“西化”的趨向,只是壯族服飾由過去傳統不同族群的服飾演變成單一化、簡單化,但仍然保留其壯族服飾的特色,對壯族服飾文化的傳承具有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

  2.3對壯族服飾細節專題的研究

  除了上述對壯族服飾分地域的綜述及分析以外,一些學者對壯族服飾中的部分“精華”進行了專題性研究,如壯族服飾的結構、壯族服飾的色彩等。

  2.3.1服飾形制關于壯族服飾的形制的研究中,田玉玲[7]對廣西那坡的黑衣壯服飾結構形制進行了較為詳細表述,并對服飾的結構進行改良設計并結合到現代時尚服裝設計中;何鑫[8]撰寫的學位論文涉獵了黑衣壯服飾結構特征。從上述的研究看出,對服飾的結構研究僅僅只有在“黑衣壯”這一族群的服飾研究,壯族因分布廣,族群多,各個族群的服飾因各自不同的自然環境、氣候因素、地域狀況、生產水平以及審美的差異,從而導致了壯族服飾呈現出種類繁多、豐富繽紛和各具特色的服裝形制。因此,“黑衣壯”服飾僅僅是壯族族群的一個族群,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壯族服裝的結構形制。

  2.3.2服飾色彩張愛丹[9]與羅起聯[10]的文章都以色彩為關鍵詞,由分析壯族服飾的色彩搭配,逐漸延伸到探討其色彩選擇背后的文化意義,盡可能由表及里進行文化探索。在對壯族服飾的的色彩研究,不能只研究文化意義,文化意義更多是一種符號化較為表象顯現,更多的是要從服飾的色彩的成因因素來研究,研究壯族先民在地域環境和自然條件中能生產出服裝染色的原材料。

  3壯族服飾文化的有效出路

  壯族服飾是壯族民族文化的載體,它是構建壯族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它既是物質文化遺產的范疇,同時它所蘊涵的服飾文化則屬于非物質文化。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舉目的成就,在現代化的生活中,人們的衣食住行也都發生了巨變,服飾首當其沖的發生改變,如何有效的面對逐漸消失的民族服飾,是我們當務之急所需要解決的問題[11]。

  3.1現代社會中壯族服飾的境遇

  在現代社會中,受到多元化的影響,來自西方文化與漢文化的沖擊影響下,穿西裝或漢裝一件成為日常生活的主流,穿壯族服飾的人越來越少,壯族服飾僅成為壯族人民節日時所穿著,演變成為民族盛裝。筆者通過對壯族地區的進行田野考察時,通過采訪壯族人民為什么現在日常生活中穿著壯族服飾少的主要有以下因素:第一,壯族服飾制作材料缺乏。制作壯族服飾是一項復雜的過程,面料都需要自紡、自織、自染,現在壯族農村地區的農田都以甘蔗、水稻、香蕉、速生桉等經濟作物為主,已經沒有人愿意種植苧麻和藍靛草,導致制作服飾的原材料匱乏。第二,壯族人民的審美發生變化。在時尚潮流服飾的服飾影響下,黑色的壯族服飾顯得極為單調,色彩繽紛的潮流服飾已被壯族人民生活中首選,他們已經開始否認自己的民族服飾,不再喜歡穿民族服飾,也只是在節日時穿著,并且傳統的黑色壯族服飾已經變成大紅、藍色艷麗服飾,這些問題的出現,必然會導致傳統服飾的消失。第三,掌握壯族制作服飾的傳承人越來越少。由于現代年輕的壯族人開始走出大山,融入現代生活中,年輕人也都不愿意學制作壯族服飾,都愿意直接從市場買現成的成衣穿著,不僅省事、省時還方便,這也導致能掌握壯族服飾制作的工藝人越來越少,傳統的服飾技藝也面臨失傳的危險。

  3.2壯族服飾的傳承與發展策略

  壯族服飾的變遷與時代的發展形成對立的矛盾體,面臨這一現實的問題,我們更多的需要去搶救性保護這一珍貴的民族文化,并傳承與發展好壯族服飾的精華。然而,這需要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發展的規律,需要構建一種新的民族文化體系,在尊敬傳統民族文化,也要與時俱進,以“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來更好地傳承與發展民族服飾文化[12]。

  3.2.1保護策略首先,對壯族服飾進行全面系統的收集、整理和記錄壯族服飾,對壯族服飾的結構形制和制作工藝進行全面的記錄,繪制出壯族服飾不同族群的服飾測繪圖、裁剪圖,并制作出服飾的標本,對制作工藝的過程可以采用全程錄像作為圖像記錄的資料保護。其次,在弘揚與傳承民族文化應該從小就開始,在小學生的日常教學中,鼓勵壯族的小學生每周至少要有一天穿壯族服飾,從小養成以愛穿民族服飾為榮,同時也可以把壯族服飾的一些刺繡、印染等手工課融入到美術實踐教育課程中,讓小學生自覺的承擔起保護與傳承壯族民族文化。最后,加大保護壯族服飾制作的傳承人,目前,壯族服飾的傳承人趨于老齡化,新生代的傳承人少之又少,因此對于保護這些傳承人迫在眉睫,更多需要給予他們生存空間和創作時間,讓傳承人參與保護與開發中來,從中獲得經濟效益,激發傳承人招徒授藝,讓更多的年輕人成為傳承人。

  3.2.2改革策略隨著壯族人們的生活改變,傳統的壯族服飾已不適應當代的生活方式,因此,這就需要我們創新與改革壯族服飾,使壯族人民接受、喜歡和愛上民族服飾。在對壯族服飾進行創新設計時,并不是傳統民族服飾的再現,而是應注重民族服飾與時尚元素的融合創新設計,民族元素與時尚元素的有機結合,它們是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同時也要不定期的舉辦壯族服飾的學術交流會、壯族服飾的創新設計大賽、壯族服飾的流行發布會等,讓全壯族人民都參與到壯族服飾的傳承與發展中來,例如在這一點上可以借助蒙古族服飾的傳承與創新,內蒙古每年都會舉辦自治區級別的蒙古族服飾設計大賽,使得蒙古族服飾得到很好的傳承與發展。

  3.2.3開發策略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壯族總人口近一千七百萬人,總全國總人口的1.27%,其龐大的消費人口基數,可以讓壯族服飾走向產業化、規模化的發展,可以使壯族服飾所呈現出來的豐富多彩服飾文化應該得以充分的開發與應用,能更好發揮好壯族服飾文化資源,并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即可促進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可促成壯族服飾可持續發展。同時,也可以借助旅游資源來對民族服飾進行開發策略,廣西作為旅游文化資源大省,將旅游文化與民族服飾文化的有機結合,通過壯族服飾文化提高旅游景區的文化內涵,讓更多的中外游客領略到壯族服飾視覺魅力,將壯族服飾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有所助益。

  4結語

  在對壯族服飾的現狀進行分析可以肯定地看出對壯族服飾文化的研究目前仍然存在許多的不足和亟待拯救的問題。整體來講,在全球文化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壯族民族服飾文化面臨被同化的境遇,在此境遇下通過夯實壯族服飾文化保護、改革、開發的策略,以“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來實踐壯族服飾的傳承與保護,只有如此,才能促進壯族服飾文化長久的傳承發展。

  參考文獻

  [1]馮敏.中國少數民族服飾研究發展的歷程及幾點思考[J].貴州民族研究,2006,26(2):63-70.

  [2](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地理志[M].北京:中華書局,1962.

  [3]玉時階.瀕臨消失的廣西少數民族服飾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4]陳麗琴.壯族服飾文化研究[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9.

  [5]李元君.美麗的錦繡:壯族服飾[M].南寧:廣西接力出版社,2012.

  《民族服飾研究現狀與傳承發展問題》來源:《輕工科技》,作者:匡遷

文章標題:民族服飾研究現狀與傳承發展問題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wenyi/wenxue/42517.html

相關問題解答

SCI服務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91精品福利手机国产在线 |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免费 | 热99精品只有里视频最新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亚洲七区 |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专区 | 特黄一级 | 久久久久久网站 | 免费三级黄色片 |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 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麻豆网站 | 美女拍拍拍免费视频观看 | 日本高清视频一区二区 | 九九热线精品视频6一 | 国产精品a在线观看香蕉 | 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 1024你懂的国产欧美日韩在 | 超91精品手机国产在线 | 日本高清不卡中文字幕 | 国产一级做a爱片久久毛片a | 性大片免费视频观看 | 手机看片自拍自拍自拍 | 在线观看日本一区 |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久男女 | 女人被男人狂躁视频免费 | 18美女福利视频网站免费观看 | 成人激情站|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男人你懂的网站 | 婷婷四房综合激情五月性色 | 伊人看片 | 美国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 中日韩欧美一级毛片 | 麻豆福利视频 |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 | 精品极品三级久久久久 | 成人三级iii | 麻豆成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 亚州一二区 | 国产一区自拍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