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9-08-06 09:46 熱度:
【摘要】《臨床免疫學檢驗技術》課程實驗教學在免疫檢驗技術的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的比重,為適應新學制下醫學檢驗技術人才的培養要求,突出醫學檢驗專業的技術性特點,筆者進行了一些教學改革和探索:在教學內容方面,優化和整合實驗教學內容,使其更貼近臨床實際,強化基本操作的訓練,使學生熟練掌握免疫檢驗相關基本技術,加強生物安全培訓,提高學生的生物安全意識,以及注重工作作風和職業道德的培養;在教學形式方面,引入微課教學的模式;在考核方式方面,增加過程管理和實踐考核比重。上述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和綜合素質。
【關鍵詞】臨床免疫學檢驗技術 ;實驗教學 ;教學改革
《臨床免疫學檢驗技術》是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主干課之一,而實驗教學是該門課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免疫學檢驗的理論課程較為深奧、難理解,在實驗課堂上學生能夠對理論課所學知識進行驗證,加深理解和記憶;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綜合分析能力以及科研創新能力 [1-2]。2012 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已將醫學檢驗更新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為了適應新學制下醫學檢驗技術人才的培養要求,突出醫學檢驗專業的技術性特點,2017 年,本專業教師在學院統一安排下,對原有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進行了修訂,啟用了新版教材《臨床免疫學檢驗技術》(人衛第一版),在理論課與實驗課比例安排上也作了調整,修訂后的《臨床免疫學檢驗技術》課程總學時為 96 學時,其中理論 50 學時,實驗 46 學時,由學時分配可以看出,實驗課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因此,探索實驗教學改革,提高實驗課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嘗試從優化實驗教學內容、利用多樣的教學形式、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現總結如下。
1 實驗教學內容改革
1.1 實驗教學內容的優化與整合以往本專業開設的《臨床免疫學檢驗技術》實驗課內容以經典的驗證性實驗為主,部分內容較為陳舊,學生從多方面了解到實驗課的內容早已不在臨床上開展,因此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鑒于此,筆者對傳統的實驗項目進行優化組合,淘汰內容陳舊的實驗項目,增加臨床上較新的常用檢驗項目 [3]。將實驗內容整合為經典抗原抗體反應(凝集反應、沉淀反應),抗血清的制備、純化與鑒定,標記免疫分析,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的分離、吞噬細胞的分離和功能實驗、免疫性疾病檢測相關技術。其中,凝集反應、沉淀反應等實驗為驗證性實驗,這些實驗雖然在臨床已經很少開展,但是有助于學生對理論課上學到的內容有直觀的認識,有助于鞏固、加深理解理論知識;并且,通過這些實驗,能使學生加強對基本操作技術,以及必要的器材、儀器設備使用熟練度的訓練。免疫血清的制備、純化與 ELISA 法測定效價是綜合性實驗,設計的實驗內容包括抗血清的制備、抗體純化、間接 ELISA 法測定抗體效價幾個部分。該實驗能夠把課程中不同章節相關的知識點貫穿起來,實驗內容具有連續性、系統性,操作也相對較復雜,需要學生發揮主動性積極思考、統籌規劃、團隊協作,考驗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乙肝兩對半檢測、梅毒非特異性和特異性檢測實驗是臨床免疫室開展的項目,我們通過導入臨床病例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淋巴細胞的分離和檢測、吞噬細胞的分離和功能檢測這類實驗是研究類實驗基本操作,目前檢驗專業學生有相當一部分畢業后選擇報考研究生繼續深造,這類實驗也是開展相關研究工作的基礎性實驗。另外,專業教師與附屬醫院檢驗科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針對免疫學檢驗項目和儀器設備不斷更新的特點,定期帶學生去醫院見習,讓學生了解臨床免疫檢驗的最新檢測方法和發展趨勢,使學生熟悉、了解臨床免疫檢驗常用儀器的操作規程,從而避免了實驗教學和臨床脫節。
1.2 強化基本操作醫學檢驗學生畢業后大部分將主要從事臨床檢驗和相關研究及技術工作,因此我們著重強調學生必須要熟練掌握基本操作技術,專門在第一次實驗課中開設了移液器的使用和離心機的操作的實驗內容,給學生詳細介紹了移液器的操作要點、影響加樣準確性的因素,讓學生理解并學會在精度要求較高的實驗中如何最大程度的提高移液準確性;并從一開始就讓學生熟悉和掌握不同型號離心機的使用注意事項和樣本快速配平技巧。在一些基礎性實驗的內容中貫穿了對基本技術的訓練,如不同規格的離心管、試劑瓶的混勻方法;在一些驗證性實驗中,教師提出要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實驗室現有的材料和試劑自行完成實驗方案設計,包括倍比稀釋、稀釋度的換算、對照的設置等,這樣的方式改變了以往教師完全設計好實驗,學生僅機械化操作的模式,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深學生理解記憶和結果分析能力。
1.3 加強生物安全培訓內容以往,教師對實驗安全的培訓僅限于在第一次實驗課時對實驗室規章制度和注意事項的介紹。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較弱,對來自實驗室的各種潛在危險因素認識不足,視各種實驗材料為普通物品,忽視了其生物危害。面對今后工作中隨時可能發生的職業暴露,應該從學生的實驗教學起加強生物安全培訓 [5]。對學生進出實驗室的基本要求包括:進實驗室必須穿實驗服,書包、衣物、水杯等個人生活用品物品一律存放指定區域內;嚴禁在實驗室進食、飲水和吸煙;出實驗室必須洗手,必要時用消毒液洗手;實驗用品不準隨意放置,要置于指定位置。對于實驗課每一次實驗內容中可能涉及生物安全的內容都加以強調,提高學生安全防護意識。臨床檢驗科的免疫室對檢驗人員健康的威脅主要是患者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等陽性標本。需要向學生強調,日常工作中所有來自患者的血液、體液及接觸過上述體液的物品都應視為具有傳染性物質,接觸時必須采取防護措施。我們特別給學生培訓了標本溢灑、職業暴露的處理程序、免疫檢驗陽性標本高壓蒸汽滅菌處理、一次性吸頭、吸管、離心管、注射器等醫療廢棄物的使用處理等環節。
1.4 注重工作作風和職業道德培養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科學嚴謹、規范操作的工作作風,每堂實驗課中給學生講解清楚注意事項,反復強調要認真仔細,操作要符合規范,實驗的過程中設立對照,才能對于實驗結果進行質量控制。強化責任心和質量意識,要對標本、對自己負責;最大程度的減少人為因素對檢驗結果的干擾,避免差錯過失。在實驗教學中,滲透醫德醫風教育,讓學生正確認識到醫學檢驗在臨床實踐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到免疫檢驗對疾病的診斷、治療、療效監測、預后判斷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給學生傳遞正能量、增強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2 教學形式的改革在實驗教學形式上,筆者引入了微課教學的方式,制作了 20 分鐘的微課《多克隆抗體的制備》,該實驗是一個綜合性實驗,涉及的實驗內容較多,包括免疫原制備、免疫方案選擇、動物采血技術和抗血清的分離保存等方面,特別是頸動脈放血,技術難度大,對操作要求較高,通過微課制作,全面的展示了多抗制備的原理、流程、技術要點以及注意事項。微課視頻形象直觀,學生們可以反復觀看。經過這次微課實驗教學的實施后,訪談了部分學生,他們均反映微課教學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方法,使同學們對課程內容更易于理解、對所學的知識具有更深刻的印象,對課后復習有較大幫助。后續我們還打算在更多的實驗內容中引入微課教學模式。
3 考核方式的改革考核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是衡量教學效果、調整教學過程的重要手段。本門課程實驗考核分為兩個部分,包括平時成績(30%)和實驗操作技能考核(70%)。平時成績包括出勤、實驗課回答問題情況,實驗報告成績等 [3]。實驗技能考核在課程結束后最后進行,設置了十余個實驗操作基本技術的場景。每個學生在老師面前現場隨機抽題,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指定操作。評分標準包括實驗材料的選用、操作正確與否、動手能力、熟練程度、儀器操作程序、實驗臺面整理等方面。通過這樣的考核方式,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實驗課的重要性,從一開始就加強練習,提高動手能力。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實驗教學在免疫檢驗技術的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應該不斷總結經驗,探索改革,培養基本功扎實、具備專業素養、能夠勝任臨床檢驗工作的新時代科技人才。
參考文獻 [1] 馬華,汪洪濤,夏曉影,等 . 《臨床免疫學檢驗》實驗教學方法的優化與改進 [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31):3953- 3954.
[2] 徐軍發,呂世靜,楊維青,等 . 《臨床免疫學檢驗》實驗課教學改革嘗試 [J]. 西北醫學教育,2008,16(5):913-915.
相關推薦:有收錄臨床病例的雜志嗎
文章標題:臨床免疫學檢驗技術實驗教學改革及探索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yixue/linchuang/4061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