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0-07-16 09:41 熱度: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水平與醫療保健意識水平的提升,接受手術治療的人數逐年上升,手術已成為較為常用的臨床治療手段。但手術治療是創傷性操作,伴隨著諸多危險因素,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如果在手術過程中出現護理操作不規范、醫療器械管理不得當等,極易造成手術安全風險隱患,對手術治療效果及術后患者恢復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提升手術室護理工作者的風險意識,加強手術室風險護理管理,是確保手術治療安全性的關鍵[1]。基于此,本文選取了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間內,于我院行手術治療的患者78例,研究了風險意識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并將詳細的研究資料介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期間內,于我院行手術治療的患者78例,其中以常規護理者39例為A組,以風險意識管理者39例為B組,A組當中有20例患者為男性,19例患者為女性,年齡介于25~6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4.32±5.78)歲,病程在3天~8年之間,平均病程時間(3.41±1.27)年;B組當中21例患者為男性,18例患者為女性,年齡大小介于26~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19±6.03)歲,病程時間在4d~9年之間,平均病程時間為(4.38±2.01)年。此研究已取得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入選患者均為自愿參與,統計比較兩組的基本信息資料,結果P>0.05,證實可作對比。1.2方法A組患者開展常規手術室護理管理。B組患者開展手術風險意識護理管理,具體為:(1)護理人員風險意識培訓:定期對手術室護理人員進行風險意識培訓,內容包括手術室相關的風險因素知識,組織護理人員以小組為單位至具備先進手術室風險護理管理經驗的醫院觀摩和學習,每月考核,提升風險管理意識。(2)手術前風險管理:手術室護理人員需在術前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視,詳細了解患者相關資料,包括手術方式、手術時間、特殊體位、患者特殊情況等,對相關資料進行嚴格、詳細的審核與核對,確保每位手術患者資料信息均與手術通知單完全對應。對于存在擔憂、懼怕手術等不良情緒的患者,護理人員要及時與其溝通,進行心理疏導,向其講解手術室環境、手術流程等,并列舉一些手術成功的案例,緩解患者負面情緒,提升患者對于手術治療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讓患者以良好的心態配合手術治療。術前由手術醫師、麻醉醫師以及巡回護士開展三方核查,于麻醉實施之前、手術開始之前以及患者離室之前,共同對患者的身份、手術部位、手術方式、麻醉、手術風險以及手術所有物品清點等內容進行詳細的核對與記錄。(3)術中風險管理:護理人員需在患者身邊全程陪伴,及時溝通減輕患者心理壓力;協助患者將手術體位擺放正確,確保手術部充分暴露的同時,及時加蓋遮擋患者非暴露機體;加強預防壓瘡管理,體型消瘦、手術時間長的患者使用高分子體位墊,隨時查看患者受壓部位情況,發現異常,立即對應用處理,降低壓瘡發生率;加強低體溫預防的管理,皮膚大面積暴露、大量的液體輸入、體腔沖洗致使患者溫度下降,可能會引發低體溫。將手術室調整至合適溫度,使用恒溫箱加溫液體,并做好患者機體的保溫措施,同時嚴密監測患者的體溫變化,降低低體溫發生率;加強器械敷料清點的管理,手術中護理人員密切關注主治醫生的實際操作情況,及時配合,及時清點器械敷料,以防患者體內遺漏手術殘留物;此外,加強合理用藥的風險管理,嚴格遵醫囑指導患者正確用藥物,手術醫師多次重復所用藥物的具體名稱、劑量、使用方法等,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必須先對患者實施藥物過敏試驗,對于需要進行輸血的患者,輸血之前詳細核對患者的血型、血量等。(4)手術后的風險管理。依據科室規定將切下來的組織及時放于標本袋內,貼好標簽貼,第一時間送至實驗室做標本檢驗;全面清理手術室,對各類醫療垃圾進行分類處理,防止發生污染事件;術后嚴密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變化,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醫生處理;術后2~3天對患者進行術后訪視,查看患者刀口情況,了解患者對手術室的滿意度、意見及建議,解答相關問題。1.3指標觀察護理管理后,評定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項目主要包括護理操作、基礎護理、物品管理、安全管理以及無菌管理等,各個項目最高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護理質量越。詳細記錄兩組患者風險事件的情況發生。1.4統計學分析將本研究獲取的所有數據和信息均輸入SPSS22.0軟件中,實施分析和處理,以%代表計量資料,采用χ2開展檢驗,以(_x±s)代表計數資料,以t開展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對比管理后,B組患者的護理操作評分(94.38±2.32)分、基礎護理評分(31.41±3.02)分、物品管理評分(94.15±3.43)分、安全管理評分(95.32±2.61)分以及無菌管理評分(95.51±2.37)分明顯高于A組的(82.18±2.41)分、(84.33±2.86)分、(85.51±2.63)分、(84.39±2.74)分以及(82.19±2.56)分,P<0.05。2.3兩組患者的風險事件發生率對比管理后,B組1例患者出現錯用藥物,風險事件發生率為2.56%,B組3例錯誤用藥,3例電刀灼傷,1例異物遺留,風險事件發生率為17.94%,B組的風險事件發生率與A組相比明顯更低,P<0.05。
3討論
手術是較為常用的一種臨床治療方式,同時也具有較高風險性。在對患者手術治療的同時,也會對患者機體造成一定創傷,因此,手術治療的每個步驟、每個環節都必須要做到精細、嚴謹,避免出現差錯,否則威脅患者安全[2]。而手術室醫護人員作為手術操作與護理的執行者,必須要具備超強的風險管理意識,警惕所有可能發生的風險問題,針對手術過程中的安全隱患進行排查、預防,以提高手術室的整體護理質量,進而避免風險因素對手術治療效果造成影響,避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強化風險意識管理與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通過科學有效的手術室風險護理管理方案及時預防、發現、控制、處理各種手術護理風險,對降低手術室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3]。另外,在日常工作當中,定期組織手術室護理人員學習風險管理有關知識,采用列舉典型事件的方式,不斷總結經驗與教訓,讓護理人員在不斷的學習探討中,樹立良好的風險管理意識。注重手術室護理風險的預防與控制,在日常手術室護理工作當中能夠以更加嚴謹的態度依據規范做好各項護理工作,打消護理人員僥幸心理,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4]。此外,加強風險意識管理,可以幫助護理人員形成敏銳的觀察力,懂得預見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并采取對應的風險預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大程度的降低手術室風險事件發生率,提高護理質量[5]。綜上所述,加強手術室風險意識管理可有效提升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降低各類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提高手術治療效果與安全性,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宋濤,吳永紅,蘇麗婧.手術室護理質量綜合評價指標在手術室持續質量改進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25):186-187.
[2]李微微,鄧澤敏.風險意識管理應用于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32):168-168.
[3]加子芹,熊金梅.風險意識對手術室護理管理質量的影響效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08):88-90.
[4]陳敏.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中風險護理管理的應用及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01):16-18.
[5]張春艷.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及其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0):269-270.
作者:王艷麗
風險意識對手術室護理管理的效果相關推薦手術室護理的安全與討論
文章標題:風險意識對手術室護理管理的效果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yixue/linchuang/4323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