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1-09-16 10:45 熱度:
功能性腹瀉指經過電子結腸鏡等檢查排除結直腸器質性病變、全身器質性疾病及抗生素等藥物因素引起的腸道癥狀�;颊咭愿篂a為主要表現,通常以排松散糞或水便主要特點,且腹痛或腹脹癥狀不明顯[1]。本病與患者的飲食、情緒、生活或工作壓力等情況息息相關,雖沒有器質性改變,但是也給患者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目前現代醫學治療功能性腹瀉主要以改善癥狀為主,包括改善胃腸動力、調節腸道菌群、精神類藥物等,起效快,但是療效持續時間短,病情容易反復。
1 中醫對于功能性腹瀉的認識
功能性腹瀉屬于中醫“泄瀉”的范疇。泄瀉是以排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者完谷不化,甚至瀉出如水樣為主癥的病證[2]。是由感受外邪、飲食所傷、情志失調及臟腑虛衰等因素導致脾虛濕盛、脾胃運化功能失調、腸道分清泌濁、傳導功能失司,病位在腸,主病之臟在脾,與肝、腎關系密切[3]。
2 從《傷寒論》中探討中醫對于功能性腹瀉的治療
2.1 調節脾胃升降而止瀉
《明醫雜著·枳術丸論》曰:“胃司受納,脾司運化,一納一運,化生精氣,津液上升,糟粕下降,斯無病矣。”脾胃居于中焦,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脾以升為健,胃以降為和。飲食水谷入于胃,經脾主運化而產生水谷精微,并由脾氣將水谷精微,輸布到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周慎齋言:“胃氣為中土之陽,脾氣為中土之陰,脾不得胃氣之陽,則多下陷,胃不得脾氣之陰,則無以轉運”,脾升胃降的協調關系一旦得到破環,則會影響正常的生理功能�!端貑�·陰陽應象大論》云:“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指出脾氣不升,運化失司,則泄瀉。張仲景在《傷寒論》中用葛根湯、葛根芩連湯治療泄瀉,兩方均重用葛根�!侗窘浄暝分杏涊d“葛根性升屬陽,能鼓舞胃中清陽之氣”,故而張仲景重用葛根以升清陽,助脾氣上升,從而恢復脾主運化的功能,而治療泄瀉。
2.2 溫補脾陽止瀉
《素問·臟氣法時論》云:“脾病者……虛則腹滿腸鳴,饗泄食不化”,提出脾虛可致泄瀉。《諸病源候論·傷寒病后胃氣不和利候》云:“腹內雷鳴而泄利,此由脾胃氣虛冷故也”,認為泄瀉是由脾胃氣虛日久,中陽不足所致。脾主運化升清,胃主受納降濁,脾胃虛寒,則運納升降失常,故而泄瀉。《傷寒論》中的理中丸、吳茱萸湯均是補脾氣、溫脾陽而治泄利。
2.3 溫補腎陽止瀉
中醫認為腎為“五臟陰陽之本”,能夠資助、促進、協調全身臟腑之陰陽。腎陽充盛,臟腑形體官竅得以溫煦,其功能活動得以促進和推動。若腎陽虛衰,溫煦、推動等功能減退,則臟腑功能減退。而脾主運化,化生水谷精微,有賴于腎陽的推動。命門之火不足,不僅不能助脾胃之運化,相反陰寒更盛,故而可見下利之證�!秱摗分幸愿阶�、干姜為主的四逆湯、通脈四逆湯、白通湯等,正是溫腎陽而止瀉利。附子大辛大熱,入腎、脾經,溫壯元陽,破散陰陰寒,回陽救逆;干姜辛熱,溫中散寒,助陽通脈。脾胃者,入納腐熟,“后天之本”也。腎者,生化之源,“先天之本”也,兩藥合用,一溫先天以生后天,一溫后天以養先天,是回陽救逆的常用組合[4]。
2.4 調節氣機止下利
在人體臟腑氣化過程中,清者上升,濁者下降,氣機上下內外不斷地運動,人身的陰精、陽氣、營血、津液才能正常地進行新陳代謝,從而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如果由于外界或內在的某種原因而致氣機升降出入失常,則會造成疾病。正如《素問·六微旨大論》所云:“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臨床治病的關鍵是糾正氣機升降的失常,使當升者升,當降者降,升降有序,則病變自可康復。肝主疏泄,調暢氣機,協調脾胃升降,助脾運化。正如《臨證指南醫案》所說:“木能疏土而脾滯以行。”《傷寒論》中小柴胡湯、大柴胡湯,均是以調理少陽機樞而治下利。少陽為一身陰陽氣血水火之樞機,樞機暢利,則全身氣機升降出入自調。少陽樞機不利,可導致陽明熱郁,雖然沒有形成陽明燥結,但陽明熱郁于里,故而可見發潮熱、大便溏。郝萬山[5]認為,柴胡氣質輕清,疏散少陽經中之邪,又有疏理少陽氣郁之效,黃芩苦寒,氣味較重,可清少陽膽腑郁火,二藥同用,經腑同治,疏清并行,經邪外解,膽熱內清,氣郁得達,火郁得發,樞機可得調暢通利。少陽樞機暢利,氣機通達,則表里調暢,陽明熱郁可疏解,故而便溏自愈。
2.5 久瀉則可澀腸止瀉
《傷寒論》條文[6]云:“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糧湯主之”,提出泄瀉日久,此利在下焦,治當澀腸固脫,故用赤石脂禹余糧湯治療。正如吳昆所云:“下之利不止者,下之虛其里,邪熱乘其虛,故利;虛而不能禁固,故不止;更無中焦之證,故曰病在下焦。澀可以固脫,故用赤石脂;重可以鎮固,故用禹余糧。然惟病在下焦者可以用之。”
小結:《傷寒論》中認為泄瀉與脾胃、肝、腎、大腸、小腸密切相關,脾胃升降運納、肝疏泄中焦氣機、腎溫煦脾土,若臟腑功能失常,則均可發生泄瀉,故而治療泄瀉應調節脾胃升降、溫脾、溫腎、治肝以調氣機,久瀉則可澀腸止瀉,若仍泄利不止,還可利小便以分利水濕而止泄。
參考文獻
[1]方秀才羅馬IV功能性腸病診斷標準的修改對我國的影響[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7,26(5):481-483.
[2]吳勉華,王新月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8:179.
《從《傷寒論》中探討功能性腹瀉的治療》來源:《中國民族民間醫藥》,作者:田揚 李衛強 劉幫
文章標題:從《傷寒論》中探討功能性腹瀉的治療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yixue/linchuang/4672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