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法理論文 發布日期:2016-08-09 11:43 熱度:
文章闡述了立法初期人民法院參與社區矯正意義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論文僅從基層法院角度下分析法院應在社區矯正入法后如何參與。
《中國法律》目前發行范圍已遍及港澳臺和世界五大洲100多個國家的相關機構和個人,其中包括外國議會、外國司法部、國際相關組織、中國駐外國使領館及商務機構、外國法學院校、外國政治法律研究機構、外國司法機關、外國人權機構、外國工商貿易機構、外國律師事務所和仲裁機構、外國國際關係院校、外國外交部、外國各類圖書館、外國專業法律團體等機構和個人。
刑法修正案(八)明確了對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和裁定假釋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也將暫予監外執行罪犯也納入社區矯正適用范圍。
同時為進一步規范社區矯正工作,加強和創新特殊人群管理,根據中央關于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總體部署,在深入調研論證和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制定了《社區矯正實施辦法》,該辦法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該辦法明確規定,人民法院對符合社區矯正適用條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決、裁定或者決定。
但是筆者認為,《社區矯正實施辦法》作為一部快速上馬的法律配套實施辦法,雖然為全面確立社區矯正制度,進一步完善刑罰執行制度,推進刑罰執行一體化、專門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匆忙制定過程中還是有不少現實問題并沒有納入實施辦法特別是法院如何參與社區矯正問題而導致各地基層法院具體實施時做法各不相同。
一、立法初期人民法院參與社區矯正意義
(一)、人民法院參與社區矯正是由國家法律明確規定,擁有堅實的法律基礎。之前人民法院參與社區矯正的依據只有最高人民法院與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下發《關于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通知》等試點文件,對開展社區矯正工作的內容、程序的規定也過于籠統,各部門之間的權利與義務不明確。刑法修正案(八)出臺后,明確規定了對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和裁定假釋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相應出臺的《社區矯正實施辦法》也明確規定,人民法院對符合社區矯正適用條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決、裁定或者決定。這就使得人民法院參與社區矯正具有可操作性和嚴肅性,這是國家法律賦予人民法院的神圣使命。
(二)、人民法院參與社區矯正有益于合理配置行刑資源,使監禁矯正與社區矯正兩種行刑方式相輔相成,針對不同犯罪分子采用相應的刑罰。這樣不僅增強刑罰效能,降低行刑成本,同時也符合現代刑罰理論所認為的,刑罰目的在于報應和預防的辯證統一[1]。之前罪犯被監禁在監獄中, 與社會分離開來,其職業、家庭關系等受到監禁的困擾,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等也容易受到一起服刑的其他犯罪人的負面影響。而社區矯正刑則可使一些輕罪犯人特別是未成年犯人避免這種負面影響,防止再次犯罪。
(三)、人民法院作為整個社區矯正工作的開頭單位,對于整個社區矯正工作的開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的社區矯正工作遵循的是分工負責、密切配合的原則,實行的是法院判決、裁定,檢察院、公安、監獄等部門密切配合,司法行政機關具體負責的工作模式。法院對于一個接受刑罰人員是否適合采用社區矯正刑的認定,關系到這位人員是否經由社區矯正達到刑罰與教育工作的成敗。人民法院參與社區矯正工作既是人民法院在法律框架內依法行使審判職能的活動,又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刑罰制度,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有益探索,不僅有利于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提高司法的公信度,增強社會穩定,而且還可以促使社會力量對矯正對象關心和支持,自覺營建起一種參與管理、文明向上的社會氛圍。
二、立法初期人民法院參與社區矯正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一)、當前社會重刑理念普遍影響法院對社區矯正刑適用。
(1)對于人民法院來說,由于犯罪人的行為給社會及公眾帶來了嚴重的損害,為懲戒并借以平復和安撫被害人與公眾的傷害及憤怒情緒,廣大群眾紛紛要求對犯罪人苛以嚴厲的刑罰。法院刑事審判庭法官普遍壓力較大,在社區矯正入法初期不敢輕易適用社區矯正刑,這導致現階段我國監禁刑所占比例很大,社區矯正刑所占比例很小。筆者感到由于長期以來我國刑罰重刑主義影響較深,導致法院較少適用社區矯正刑。
(2)對于廣大居民來說,對犯罪懷有的仇恨或恐懼心理,使他們往往希望國家對罪犯嚴加懲處,并將其置于與世隔絕的地方進行改造,因而特別抗拒社區矯正這種類同“放虎歸山”的刑罰方式,特別是這些聞之色變的“老虎”還要繼續生活在他們的周圍,廣大居民往往會持一種抗拒心理。而社區矯正刑的判處往往需要對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居所情況、家庭和社會關系、一貫表現、犯罪行為的后果和影響、居住地村(居)民委員會和被害人意見等進行調查了解,形成評估意見,這時廣大居民往往不愿意配合司法行政機關,導致評估意見報告不能真實反映相關人員的社區危害性程度,影響法院作出公正、客觀的判決或裁決,這也就說明如今社區矯正刑的社會基礎還不成熟。
(二)、當前階段法院難以實施審前社會調查并采納調查結果。
《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第四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監獄對擬適用社區矯正的被告人、罪犯,需要調查其對所居住社區影響的,可以委托縣級司法行政機關進行調查評估。但是在現階段實踐中實踐中,該制度除在未成年犯中運用較為普遍外,成年犯中很少運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實施審前社會調查與法院審限可能存在沖突所致。對被告進行社會調查和影響性評估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若對每一個可能判處非監禁刑的被告均委托社區矯正組織開展社會調查,則審限難以保證。刑事審判一審案件審限僅一個半月,延長審限則需上級法院批準,在社會調查結束后再行審理,往往導致超審限。因此,如何將審前社會調查制度與審限制度很好地銜接起來,現行階段困擾法院的問題之一。
(三)、當前法院對于如何參與社區矯正的矯正階段有分歧。
有人認為法院應該直接配合社區矯正組織從事教育轉化工作,認為這是注重延伸審判職能,充分發揮法院審判的威懾力的體現,可以達到預防和減少犯罪,維護社會穩定的目的。因此當前有些法院在社區矯正工作中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摸索了一些方法參與社區矯正:比如有法院規定判處社區矯正刑相關人員每隔一段時間寫出書面材料,到法院匯報,法院可及時了解他們的生活和矯正情況,找出存在的問題,幫助其改造;有法院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家庭、社區、學校進行跟蹤回訪,通過回訪教育,增強相關人員的法律意識和守法觀念,防止再次犯罪;有法院出具社區服務令,要求社區矯正分子按規定參與社區服務等等。[3]但也有人認為法律沒有授權法院負責社區矯正的后續矯正階段,那么既然沒有權力,也就無權參與。法院摻和到緩刑少年的矯正工作之中,表面上看是打破分工,加強協同。但將來如果因為工作忙等客觀原因,法院一旦無暇過問社區矯正人員,就會留下執法空檔,容易形成“都管或都不管”的混亂局面,這勢必影響仍然脆弱的社區矯正工作正常開展。同時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如果法院參與社區矯正措施不得力,執法不當,造成矯正人員矯正效果不佳,由于無相應法律限制,難以追究法院相關工作人員的責任。[4]而《社區矯正實施辦法》作為一部快速上馬的法律配套實施辦法,并沒有就社區矯正中司法行政機關、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監獄、有關部門、村(居)民委員會之間的分工協作做一個明確的規定,導致社區矯正在入法之初操作有一定混亂性。
(四)、《社區矯正實施辦法》出臺初期尚未建立司法機關之間的信息反饋機制。
《社區矯正實施辦法》規定司法行政機關和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建立社區矯正人員的信息交換平臺,實現社區矯正工作動態數據共享。然而就現行的社區矯正實踐來看,由于技術條件不成熟,立法之初各單位分工不明確等原因,社區矯正組織和法院之間尚未建立這樣的工作聯系。在得不到信息反饋的情況下,一些法院只有通過對矯正對象進行回訪的方式才能了解社區矯正情況。但是由于時間、精力等原因,法官的回訪只能覆蓋很小一部分社區矯正相關人員,對于被判處社區矯正刑的大部分罪犯,法官對其適用社區矯正的效果無從掌握。這樣法官便不能總結經驗,很難把握社區矯正刑適用的寬嚴程度。[5]
三、立法初期法院如何參與社區矯正。
(一)、立法初期,人民法院要加強與司法行政機關溝通與合作,盡快出臺判前社區影響調查評估操作細則。
人民法院要貫徹社區矯正工作分工負責、密切配合的原則,對于可能判處社區矯正刑的被告均可以委托縣級司法行政機關開展社區調查,一方面要盡力縮短調查報告出具時間,必要時可以要求被告人家屬提供一些不會影響調查影響報告公正性、真實性的證明報告等;一方面也可以是從審限方面入手,將出具調查影響報告時間排除在審限之外。目的是將審前社會調查制度與審限制度很好地銜接起來,擴大社區矯正刑的適用范圍。
(二)、法院作為整個社區矯正工作的起點應該嚴格把關,逐步推廣社區糾正刑的適用程度。
就目前試點情況看,司法行政部門是社區矯正工作的主要負責部門。但人民法院作為社區矯正工作的起點,對于社區矯正工作的成敗同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整項工作的起點,人民法院應該嚴格按照社區矯正工作要求,準確適用刑事法律和《社區矯正實施辦法》,充分運用社區矯正刑中的管制、緩刑制度和減刑、假釋等鼓勵罪犯改造自新的刑罰執行措施,轉變社會重型理念,克服壓力,逐步推廣社區矯正刑在刑罰總量中的比例。[6]
(三)、人民法院在社區矯正相關人員交接上盡量實現無縫銜接以防造成脫漏管。
首先在告知矯正對象方面,法院應當做到當庭宣告實施社區矯正并告知矯正對象的權利、義務,讓矯正對象明白什么是社區矯正,如何接受社區矯正,如何在規定時間內到公安機關和司法所去報到,如果違反社區矯正將受到何種刑罰等。
其次實踐中經常出現社區矯正機關好不容易接到法律文書但矯正對象卻未按期報到的情況,特別是無工作單位或無固定居住地址的矯正對象,常常因交接方面的不順暢、不銜接,出現社區矯正刑人員法院無法控制,公安機關無法控制,基層司法行政組織無法控制的“三不管”等現象,針對這種情況,法院一方面應該及時送達法律文書給相應的司法矯正機構,讓這些機構做好接收準備。[7]另一方面法院應該利用法院的震懾力,書面告知其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報到的時間期限以及逾期報到的后果,利用法律的威嚴和判決社區矯正的教育性來引導社區矯正相關人員按時報到,接受社區糾正改造。
再次,法院決不能一判了之,再送出相應法律文書之后,不能坐等送達回執回到法院。法院工作人員要加強責任心,在限定報到期滿后迅速與相關人員居住地的司法行政機構聯系,確保該相關人員已經按時報到,接受社區矯正,才能將案卷整理歸檔。
(四)、人民法院要加強與基層社區矯正小組溝通合作,實時針對社區矯正相關人員矯正表現作出相應裁定,維護法律嚴肅性。
人民法院在具體協調、落實參與社區矯正工作中時,要始終注意加強與司法行政機構、檢察院、公安機關、監獄等社區矯正機構的聯系,對于上報假釋以及社區矯正中表現突出的可以予以減刑的緩刑對象的有關法律適用和評定標準問題,做到每季度溝通和聯系一次,努力確保執法統一。[8]這樣不僅體現了權力制衡,更提高執法效率。同時法院可以根據減刑規律,要求社區矯正組織將被矯正對象實行分類管理,將相近情況對象歸入一類,相比對照,即對在社區矯正中表現突出的緩刑甚至是假釋對象要進行重點考察,建立相對規范、嚴格、透明的考察制度,這樣不僅展示法院裁決的公正,也有利于社區矯正分子積極表現,爭取對他們的依法減刑。同時通過相互的對應比照,對于表現普通的社區矯正相關分子,可以要求基層社區矯正組織、矯正小組對該對象訓勉談話,警示教育。對于在社區矯正當中,有嚴重違法行為或犯罪行為的罪犯,則應依法處理,從而規范社區矯正服刑人員的獎懲制度。
(五)、人民法院要加強與各部門溝通合作,盡快參與建立司法機關之間的信息反饋機制。
《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第三十五條明確規定司法行政機關和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建立社區矯正人員的信息交換平臺,實現社區矯正工作動態數據共享。這個信息交換平臺實際就是貫穿整個社區矯正工作,連接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監獄、司法行政機構的一個工作平臺,具有至關重要的溝通聯系作用。這個平臺的建立和范圍的擴大,將是各部門協同分工合作的基礎。屆時,檢察機關將量刑意見錄入平臺,法院要求基層司法行政機構出具社區影響評估報告。法院判決或裁定后,可以直接通過信息交換平臺抄送法律文書至社區矯正相關人員居住地的公安機關、基層司法行政機關等,確保信息交換無障礙,社區矯正機關相關人員不致進入脫管階段。
但是現實情況中,信息交換平臺的建立還有莫大阻礙。比如各部門的內外網連接,信息保密問題,技術條件不成熟等原因,全國范圍內信息交換平臺的建立尚有較長時間來籌建。但是要意識要這個平臺建立的重要性,各部門要加強協作,共同努力,盡早完成該平臺的建立工作。
文章標題:人民法院如何參與社區矯正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zf/fali/3273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