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民商法論文 發布日期:2021-06-16 09:22 熱度:
21世紀是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網絡購物逐漸成為主要購物模式。購買者在網購時必須填寫姓名、電話、收貨地址等詳細信息,部分場景甚至需要填寫卡號、信用卡有效期等個人關鍵信息。這些個人信息如若保存不當,將導致消費者個人信息頻繁曝光,嚴重侵害消費者的隱私權。
一、相關理論概述
(一)概念界定
第一,網絡購物。
網絡購物一般是指經營者在網站上銷售產品,消費者通過了解相關商品信息,以簽訂電子訂單的形式購買產品。消費者通常會在網上填寫個人信息,各電商對消費者身份進行核實,再通過各物流公司根據買家所填寫的地址信息進行配送。
第二,網絡購物消費者隱私權。
網絡環境具有復雜性、虛擬性和諸多不確定因素,導致消費者面臨風險。通常各大電商會將消費者手機號、身份證以及銀行卡等個人信息填寫放在首位,目的是為了確認身份以及后續的購物便利。這一行為使得網絡購物平臺能輕易獲得消費者的銀行卡號等。同時,一些第三方軟件在消費者進行身份填寫以及購物時都會將每一筆賬單進行后臺保存。
總體來說,線上購物消費的隱私權主要涉及以下方面。一是消費者個人資料,包括申請賬戶或注冊網站的電子郵箱、微信號、QQ賬號,家庭住址、姓名、電話號碼、公司地址等個人信息。二是消費者在線隱私,其中包括消費者在網絡上的活動痕跡,如IP 地址、網頁瀏覽記錄等。
(二)網絡購物的特點
第一,虛擬性。
網絡購物與傳統購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由于網絡購物是在互聯網上進行的,交易雙方互不相識,且無論是交易過程還是支付方式都依托于虛擬互聯網,因此網絡購物具有虛擬性。
第二,開放性。
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徹底打破了傳統實體店購物限制,給廣大用戶提供了更廣闊的購物空間,消費者可以不受時間、空間和地域限制。
第三,高效性。
網絡購物是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的,可以短時間之內把商品信息、訂單信息以及物流配送相關信息傳遞到世界各個角落。
(三)網絡購物消費者隱私權的特點
第一,客體范圍擴大。
隱私權主要指的是每個人都有權利掌握自己的信息,不被他人知曉,具有明顯的排他性。網絡購物使得隱私權的范圍不斷擴大。包括消費者進行網絡購物而將個人信息給予經營者,都屬于消費者隱私權的范疇。
第二,傳播速度難以控制。
網絡信息傳播速度較快,可以在短時間內傳播甚廣。如果消費者的相關個人隱私被泄露,那么其傳播的影響就難以估量。
第三,管轄沖突越來越突出。
在網絡購物中,消費者隱私信息傳播不受地域空間限制,導致很難對侵害消費者隱私權的行為人進行定性,較難確認侵權行為的實施地和造成的損害后果。法院在審理該案件時,往往較難明確管轄權,時常會有沖突發生。
(四)網絡購物中消費者隱私權被侵權形式
第一,非法泄露消費者的個人隱私信息。
消費者在網站上注冊填寫相關的個人信息,以及在各種軟件上進行網絡消費時,瀏覽的產品種類、瀏覽時間以及消費者的個人喜好等隱私信息,都會被網站所記錄。一些不法網站會有意或惡意將消費者的個人隱私信息泄露出去。
第二,不當利用消費者的個人隱私信息。
網上購物經營的普及,滋生了消費者個人信息的二次開發利用。一些網店非法收集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對其中所包含的于自身存在利益的信息加以利用。通俗的說,這就是不法經營者針對某些消費者進行"二次信息利用"的行為。
第三,"黑客"入侵。
"黑客"一般指那些精通計算機程序技術,非法攻擊網站、竊取網站信息并進行傳播的行為。"黑客"的侵權行為相對來說比較隱蔽,同時需要具備極強的技術,這使得消費者根本無法察覺自己的信息已經被竊取(見陳兵《網絡安全與電子商務》,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40頁)。"黑客"出售賬戶密碼等個人信息,給網絡消費者造成重大損失。
二、我國網絡購物消費者隱私權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一)立法保護的問題
第一,保護范圍不明確。
網絡空間具有不確定性、虛擬性。我國針對網絡隱私權益的相關法律法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相關制度并不完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
第二,侵權責任歸屬不明確。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36條規定: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知道網絡用戶利用其網絡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這一系列不明確的條款導致網絡用戶和網絡服務提供者兩者的界限無法區分開。近幾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第6條1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24條2抓緊了網絡實名制的整改,但時效較慢,某些網站對侵權者的身份難以核實,并不能做到真正有效的覆蓋,許多網站由于技術問題遲遲得不到相應的整改,以至于利用網絡進行違法犯罪的情況時有發生。
第三,缺乏專項法律。
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缺乏對網絡購物明確的權利義務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網絡交易服務規范》等相關規章制度當中都對網絡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做出規定,但是都比較簡單,涉及面不廣。
(二)司法保護的問題
第一,責任主體難確定。
一些不法經營者經常利用虛假身份或不明信息,導致消費者遇到網絡交易侵權時,很難確定責任主體。關于網絡交易侵權訴訟的管轄權,基于一般侵權行為的角度有以下幾個選擇:一是將侵權者所在地區法院作為第一訴訟法院。但網店經營者或者其公司注冊地很難查詢到;二是將合同履行地所在法院作為第一訴訟法院,但網絡交易的合同履行地十分復雜,很難統一界定合同履行地。
第二,調查取證難。
在出現網絡侵權糾紛案件后,調查取證較難。由于網絡交易的虛擬性,消費者很難提供紙質版證據,不方便調查取證,也就難以合法地維護自己權益。
(三)其他方面的問題
一些消費者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消費者網絡購物時會將其個人信息通過網上填寫的方式提供給經營者,為自己后續的購物提供便利。一些網絡購物平臺會利用廣告、垃圾短信甚至是以電話的形式進行推銷。但是只有少數消費者可能意識到這些現象的潛在危險,并自覺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不被他人利用。
三、對于保護我國網絡購物消費者隱私權的建議
(一)立法保護
第一,加強保護網絡購物消費者隱私權的立法。
首先,應嚴格審核網店的設立標準,審查網店資質,確保網絡消費安全。制定詳細的網店審核制度,詳查商家貨物渠道、系統體制、售后賠償體制等網店必備條件。其次,規定網絡消費者的義務,更要對商家應履行的義務做出詳細說明。最后,對網店禁止性行為做出詳細說明,禁止網店發布虛假廣告,禁止利用虛假廣告欺詐消費者以及對消費者進行騷擾等。
第二,制定保護網絡購物消費者隱私權的專門法律。
我國立法機關應該根據目前我國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以及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實際需求,建立一套完整且適合大多數消費者的法律法規。另外,針對未成年人進行網絡購物等相關權益也應做出調整。
(二)司法保護
第一,明確侵權責任主體,落實網絡實名制。
可設計并創建許可證用于消費者個人信息授權并需本人簽字。
第二,確立舉證責任分配制度。
網店經營者必須主動承擔自身的責任或者默認的責任。在交易中,網店經營者已經掌握了消費者的基本個人隱私,因此必須對消費者負責。此外,實行舉證責任倒置。
第三,簡化訴訟程序。
面對高昂的訴訟費用和復雜煩瑣的程序,大多數消費者選擇私下解決或者停止訴訟。所以,應適當簡化訴訟程序,鼓勵網絡消費者在個人信息被泄露時使用非訴訟爭議解決機制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三)其他保護
第一,引導消費者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首先要建立健全訴訟和仲裁制度,制定強有力的法律制度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其次對消費者進行適當援助。
第二,確保網絡交易安全。
首先,加強政府的監管。為了更好地對網絡消費者的權益進行合法維護,要謹慎立法,更要嚴格執法。其次,加強社會的監督。需要把社會監督和行政監督結合起來,達到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目的。可以利用廣播電視、報刊、新媒體等新聞媒介營造輿論力量,達成加強社會監督的目的,以維護網絡消費者權益。最后,加強行業內的監督。網上交易比現實交易情況更復雜、更難以把控,需要加強行業內監督,以更好維護消費者權益。
參考文獻
[1]許多奇。互聯網金融法律評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2]梅紹祖,范小華黎希寧電子商務法律規范[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3]王忠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數據規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作者:王茜
網絡購物中對消費者隱私權的保護相關推薦電子商務中消費者賬號安全問題
文章標題:網絡購物中對消費者隱私權的保護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anghan.cn/fblw/zf/minshang/4593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