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9:05:01
教師教育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教師實踐性知識合法性的遮蔽與解蔽——兼論職前教師教育“二元范式”的突破————作者:馬陸一首;黃友初;
摘要:職前教師教育中“學術漂移—技能固戀”的二元范式亟待化解,突破的難點在于教師實踐性知識仍未在職前教師教育中獲得合法性。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習化的入侵導致了知識主體的妥協,確定性的表演導致了知識標準抵牾,還原論的約束導致了知識視角爭議。為此,可從三個方面推動實踐性知識合法化,進而突破二元范式:鼓勵一線教師參與教師教育,促進責任與權力平衡;創建開放知識構設,助力職前教師應對課堂不確定性;透視知識...
鄉村定向師范生的文化回應素養:內容結構與培育路徑————作者:張一弛;王衛東;
摘要:當前我國鄉村教育發展陷入文化失根的困境中,亟需通過鄉土文化的回歸與回應實現“以文化人”,使鄉村教師在職前就具備文化回應素養是關鍵策略。研究從應然層面創建了鄉村定向師范生“四愛三知五能”的文化回應素養內容結構:“四愛”即“愛鄉村、愛鄉村教育、愛鄉土文化、愛鄉村學生”;“三知”即“文化回應事實性知識、文化回應特征性知識、文化回應理論性知識”;“五能”即“文化回應性情境創設能力、文化回應性鄉土課程開發能...
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建設與改革的歷史、理路與展望——基于新中國成立75年來教師教育政策的分析————作者:王旭隆;王智超;王雪松;
摘要: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師教育體系的建設與改革經歷了初創與探索時期(1949—1977年)、開放與拓展時期(1978—1999年)、提質與融合時期(2000—2011年)、完善與高質量發展時期(2012年以來)四個階段,改革的總體方向是提升規格層次的高度、涵蓋類別的寬度、主體結構的開放度、培養模式的融合度。國內和國際政治、經濟體制、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都深刻影響教師教育政策,進而對教師教育體系改革發展...
“雙一流”建設高校何以培養專業化中小學科學教師————作者:母小勇;
摘要:教育部實施“國優計劃”旨在探索師范類與非師范類“雙一流”建設高校共同參與科學教師教育的新模式,為中小學培養研究生層次的高素質科學教師�!皣鴥炗媱潯逼谕@些科學教師將來培養出更優秀的學生,推動我國原創性科技成果重大突破。如何遵循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規律與科學教育規律,保持“學術性”與“師范性”之間必要張力,成為試點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試點高校要把“國優計劃”學生培養成為有教育情懷、熱愛教育事業、樂于傳...
民族地區特崗教師緣何“流”或“留”——基于情緒地理學的考察————作者:張智林;程天君;
摘要:特崗教師作為推動西部和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的關鍵力量,其流動問題關系到教育公平實現與教育現代化發展。從情緒地理學的理論視角出發,基于云南省N縣的教育民族志考察,結合人類學參與觀察與深描的敘事特點,通過對特崗教師的質性研究發現,影響民族地區特崗教師“下不去、留不住”的情緒地理因素歸結為:專業質疑中的情感支持、文化沖擊下的情感理解、差序格局下的情感動力、異鄉區隔中的情感歸屬。因此,為了讓特崗教師“留得下、...
美國體育教師教育發展的歷程、主要特征及對我國的啟示————作者:邵婷;
摘要:美國體育教師教育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在發展過程中共經歷了萌芽期、轉型期、改革期和成熟期四個時期。在專業化的視閾中,不同時期的體育教師教育呈現出了不同程度的專業化,經歷了從前專業化階段向半專業化階段向準專業化階段再向全專業化階段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體育教師教育專業化特征。這些特征包括了專業化的培養目標、大學化的培養機構、結構化的培養課程以及標準化的培養制度。結合美國體育教師教育專業化的發展歷史和主要...
名師工作室何以促進教師專業資本發展:制度優勢與理論建構————作者:杜嬌陽;劉許;李瓊;
摘要:名師工作室作為教師學習的中國特色,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必行之舉、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應然之舉和傳承古今師道的恒常之舉,但其促進教師專業資本發展的理論框架亟需構建。鑒于此,基于名師工作室這一教師學習情境及其制度優勢提出機會資本,整合并構建了名師工作室促進教師專業資本發展的理論框架,發現名師工作室具有助力成員提升教師專業素養、驅動成員構建專業學習共同體、引導成員生成教師實踐智慧和推動成員獲得外部合法承認...
教師拓展性學習:建構教師教學變革新系統————作者:李娜;李愛霞;
摘要:教師拓展性學習是一種跨越不同活動系統間界限、建立跨界共同體、在一定時期內合作開展教學探索活動從而創造知識和變革教學的教師學習新形式。在這種教師學習形式中,教師與專家、不同學科教師之間形成跨界共同體,建立新的活動規則與分工,運用新工具與材料進行矛盾與問題解決,經過一個或多個探索、反思與調整的過程最終形成新的概念和教學實踐方式。教師拓展性學習能有效促進教師教學問題解決與新概念、實踐形成,促進教師突破自...
師范生從教動機結構模型:評述、重構與驗證————作者:劉屹;
摘要:“緣何從教”作為師范生教職生涯邏輯起點問題,關系到穩定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然而,目前學界對從教動機類型及結構持不同觀點。本文在評述“吸引—促進(AF)”“外在—內在—利他(EIA)”“影響因子(FIT-Choice)”三種國外典型的教師職業選擇動機模型基礎上,重構了契合職業決策社會學習理論的“蝶式”從教動機結構模型,從教師職業特征具有的“引力”和個人社會經歷產生的“推力”兩個層面,將師范生選擇從...
我國職前教師社會情感能力量表的編制與驗證————作者:郭絨;劉麗莎;張樂;王長中;
摘要:職前教師社會情感能力是當前教師教育領域的新興研究熱點。研發職前教師社會情感能力測量工具是評估和培育職前教師社會情感能力的基本前提。本研究基于理論探究和量化檢驗,首先通過訪談三類26位教師建構職前教師社會情感能力的理論結構與指標,而后參考相關量表并結合專家評定、被試審查編制初始量表,最后基于1380份職前教師樣本完成對量表的修訂與檢驗。結果表明:職前教師社會情感能力是由自我情感駕馭力、專業關系建設力...
自我覺醒并向內深耕:專碩師范生專業跨越式成長的內在支持系統運作研究——基于馬扎諾認知目標分類學視角————作者:江淑玲;林詩慧;
摘要:基于馬扎諾認知目標分類學,研究抓取典型個案,探究了一位專碩師范生實現專業跨越式成長的內在支持系統及其精進過程,揭示其高層次能力與表現達成的深層機理。研究發現,專碩師范生的專業能力提升依賴于全情投入的自我系統、覺醒的元認知系統、進階的認知系統與逐步完善的知識系統。四大系統的融合構建了強有力的內在支持體系,推動外在推力向內生動力轉化,從而實現卓越成長。高質量專碩師范生培養的核心在于通過三位一體的培養模...
我國非高校教師教育者研究的進展、局限與展望————作者:廖偉;張美琪;成群;朱旭東;
摘要:對2000年以來發表在我國CSSCI期刊上的99篇非高校教師教育者相關文獻進行系統性分析,發現我國非高校教師教育者研究主要聚焦教研員、教研組長、實踐導師、教師培訓師、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五類。非高校教師教育者主要承擔引領教師發展、推動課程實施、開展教學研究、服務教育管理四項專業職責,具備同時作為專業人、教育者和教師教育者的三維三階素養,通過個體非正式、個體正式、集體非正式以及集體正式四類方式開展專業學...
國際教師教育研究:前沿與啟示——基于2000-2024年教師教育SSCI期刊的計量與可視化分析————作者:葉芮杏;李盛兵;黃素君;
摘要:教師教育是教育事業的工作母機,是先導性、關鍵性、基礎性工作。教師教育研究是教育知識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運用可視化分析軟件對國際上教師教育領域影響因子排名前三的SSCI期刊,分析其2000-2024年刊載的5632篇文獻信息并繪制知識圖譜,以客觀、直接視化的效果呈現重要教師教育的論述。研究發現:教師專業知能、心理情感特征、數字化能力、專業標準與能力框架等主題構成了當前教師教育研究的前沿。未來...
旅行者、打工人、新教師:教培老師的從業原因與身份建構————作者:周紅;黃亞蘋;王曦影;
摘要:“雙減”政策實施后,教培行業經過轉型重組,大量教培老師的生存圖景值得關注和探討。本研究借鑒貝克的個體化理論,對28名教培老師進行訪談,分析他們的從業原因與身份建構過程。研究發現,教培老師在流動過程中建立起對大都市生活和自由職業的想象,打破穩定就業的主流觀念,向往財務自由的生活方式,秉承“自由地教書育人”的理念。在行業從教和自我規劃過程中,他們建構“旅行者”“打工人”和“新教師”等多重身份,并通過關...
我國體育教師教育:評述與啟示——基于近十年體育教師教育研究的LDA主題分析————作者:張少杰;李游;李筍南;
摘要:新發展階段,體育教師教育成為我國體育教師研究的重點領域,對相關成果進行系統梳理和深度分析,能夠為我國體育教師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縱深發展提供引導與參考。本研究以2014-2023年中國知網數據庫中體育教師教育領域的核心期刊文獻為研究對象,基于LDA主題模型聚合出12個主題,結合pyLDAvis可視化工具與人工編碼確定了體育教師專業化方向與標準、體育教師知識與能力、體育教師培養課程、體育教育專業認證與發...
師道與師范:晚清時期我國師范教育思想中的傳統與現代————作者:胡倩;胡艷;
摘要:尊師重道的師道尊嚴是我國教師思想中延續至今的歷史傳統。師道精神相關研究是我國教師思想歷史文化的重要構成。本研究通過對晚清時期我國師范教育初步建立之際師道、師范與師范教育產生思想的研究,認為晚清時期我國師范教育的主張者、實踐者以師范的現代教師思想與師道的教師思想傳統相統一,從而開啟了我國師范專業教育的規范化與專門化的現代教師職業傳統。具體表現在師范以立師道、明師道與講師道的師范與師道思想的關聯論述。...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下中小學師資需求預測與供給優化分析————作者:潘岳林;荀淵;
摘要:結合當前我國教師學歷結構以及研究生學歷師資供給現狀,對標OECD發達國家師資學歷數據,對我國高質量師資需求進行預測后發現:預計到2035年我國高學歷師資比例能夠達到并超過當前OECD國家下分位數水平,但距離當前OECD國家中位數水平還有約150.5萬研究生學歷師資的缺口。基于此,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角度出發,政府部門應統籌調整各學段師資配置,研制教師分流和退出機制;提高師資培養層次和入職學歷要求,拓...
超常兒童教育教師專業素養結構探析——基于一線教師視角的質性研究————作者:程黎;李佳;劉鑫梅;劉玉娟;
摘要:超常兒童教育工作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密切相關。教師作為超常兒童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否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是影響超常兒童成長為拔尖創新人才的關鍵因素。本研究以21名超常兒童教育專職教師為訪談對象,通過自下而上的文本編碼和自上而下的理論分析,提煉出超常兒童教育教師的素養框架包含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品格三個維度,涵蓋10項具體素養。同時,構建了超常兒童教育教師專業素養的螺旋交互模型,為...
論中國思想政治教師教育:價值闡釋、內涵建構與路徑選擇————作者:朱旭東;李巖;羅仁杰;
摘要:在進一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以及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構建的時代語境下,思想政治教師教育成為一項重大理論與實踐命題。思政教師是開展中小學思政教育活動的核心主體,對思政教師開展專業化的職前培養以及在職專業發展是推動中小學思政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新的歷史階段賦予思政教師教育作為國家事業、專業實踐與學術領域的重大價值需要,進而通過探討思政教師教育的構成、目標、特征建構起思政教師教育的內涵。研究提出需要建...
“語言和文學”學術學科教師教育體系:內涵、現狀與建設路徑————作者:黃菊;蘇佼陽;
摘要:“語言和文學”學術學科教師教育體系的創設旨在構建一個致力于創新教師培養模式的知識領域,完成培養高質量語言教師的實踐任務。它由治理體系、培養體系和學術體系構成相互作用、彼此支撐的統一體。其構建需要治理體系的認證和制度保障,實現“語言和文學”學術學科和教師教育兩層邏輯融合;需要課程體系探索“語言和文學”學術學科教師培養的教育實踐體系多維課程結構,加強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和教師教育學科的耦...
教師教育研究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2023.09投稿,初篩一天,初審一個月,外審兩個月后意見返回,當時有別的事拖了幾天,一個月后才修回,修回后專家評審三個月,之后又終審一個多月,終于是2024年6月錄用了,全過程用了九個月,相對別人來說我還算很幸運的,速度相對不算慢,而且終審沒被退稿,除了等的心急,能自由投中也算很幸運了。
2024-07-26 09:55投稿五個多月,一直顯示在外審中,中間無任何溝通,打編輯部電話也不接,速度太慢了,感覺期刊初審很少拒稿,統一外審拒稿,希望渺茫。
2023-09-05 22:43投稿后一個多月送審,但是審稿半年最后無理由退稿!體驗極差�。。±速M時間!��!
2023-07-26 09:32雙非學校,投稿一個半月退稿,無任何意見。稍作修改后翻譯成英文,投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中科院二區Top)錄用,可見不是文章質量問題,國內有些期刊大家都懂的。。。。。
2023-07-11 00:15審稿時間非常慢,歷時7個月時間,最后退稿。初篩三天,初審一個月,然后外審時間五個多月,最后連個外審意見都沒有。退稿也沒有郵件通知。這篇文章后面投了,被其他C刊錄用了。
2023-06-27 13:46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