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21:05:44
高校化學工程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低共熔溶劑吸收CO2/SO2/H2S混合氣體的分子動力學模擬————作者:劉佳星;花兒;
摘要:針對工業廢氣中酸性氣體的污染問題,開展了以丙三醇(Glycerol)為氫鍵供體,辛基乙二胺(Octen)為氫鍵受體的Glycerol-Octen型低共熔溶劑(DES)對CO2/SO2/H2S的吸收能力的研究。首先,DES由Glycerol和Octen以1:1混合加熱制備,并通過測定形成DES前后的熔點驗證了其成功制備。然后,采用GR...
重組大腸桿菌轉化L-阿拉伯糖合成木糖醇————作者:徐旭東;袁東旭;林建平;蔣亦琪;吳綿斌;
摘要:L-阿拉伯糖是半纖維素水解液的重要成分,在木糖結晶制備過程中,由于分離困難常隨母液排放,造成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本研究在大腸桿菌E. coli W3110 中構建了將L-阿拉伯糖轉化為木糖醇的生物合成途徑。通過構建包含木糖醇生物合成所需的DPE、AraA、LXR三種酶的多順反子表達模塊,并敲除E. coli W3110基因組上L-阿拉伯糖代謝支路的araBAD以及lyxK基因,成功獲得木糖醇生產菌...
特斯拉閥結構參數對單向導通性的影響及優化研究————作者:蘇春雷;丘東亮;葉楷;陳龍祥;
摘要:特斯拉閥作為一種被動式單向閥。其單向導通性的提升能夠優化流體控制效率和提高閥體結構的緊湊性。針對這一問題,基于現有特斯拉閥,提出一種創新結構優化方案。采用三維(3D)打印制備閥件,搭建平臺驗證數值仿真準確性,利用仿真分析擋板高度、閥距、級數對其單向導通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優化后單級特斯拉閥的單向導通性提升20.82%,與八級常規結構相比,在減少兩級的情況下,正向壓降降低、而反向壓降顯著升高,并且可...
單丁酸甘油酯的酯化動力學研究————作者:劉昊;王成習;王恒秀;陳紀忠;
摘要:在攪拌釜式反應器中,采用固體酸催化劑催化甘油與丁酸酯化制備單丁酸甘油酯,考察了反應溫度、反應時間、催化劑用量等對反應過程的影響。研究了甘油與丁酸酯化生成單丁酸甘油酯的化學平衡和反應速率。根據實驗結果建立了二級可逆反應的動力學模型。結果表明:合成單丁酸甘油酯的化學平衡常數隨溫度的增加而增大,變化規律符合Van’t Hoff方程,反應為吸熱反應;在加入丁酸質量2% 催化劑下丁酸甘油酯的酯化、水解和二丁...
基于金屬氫化物的氫氣純化反應器參數優化————作者:黃獻春;吳震;張早校;
摘要:由于對氫氣的選擇性化學吸附,金屬氫化物吸附純化(MHAP)被認為是一種可實現氫氣分離與純化的有效方法。本文針對終端的MH反應器,系統地探究了從材料到操作條件的最佳選擇。研究搜集并整理了部分材料在雜質氣氛下的儲氫性能,篩選出相對可靠的MH材料。通過PCT實驗測定了材料的吸放氫反應熱力學,考慮反應器內的復雜傳熱、流動等物理條件,得到控制方程及耦合模型。根據耦合模型進一步研究了反應器的設計參數和操作參數...
基于新型微流控芯片的有機胺化學發光檢測技術————作者:李文;郭淇;劉瑛;王恩紅;李德健;
摘要:近年來,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中有機胺含量普遍超標,不僅加劇了水體污染,而且對人類健康產生嚴重影響。在現有研究中,針對常見的有機胺測定方法會造成試劑消耗量大、檢測步驟繁瑣和成本高等問題,提出一種基于新型微流控芯片的有機胺化學發光檢測技術,設計了復合結構的芯片微管道,并從機理分析、芯片研制、系統設計、實驗驗證多個維度進行設計研究。實驗表明,通過60秒測試,輸出電壓維持在173 mV,誤差范圍小于2....
條紋狀化學異質表面上的液滴潤濕特性————作者:劉玉行;劉淵博;李啟迅;馬學虎;
摘要:表面上的非均勻潤濕行為無處不在,為了研究條紋狀化學異質表面上的潤濕特性,利用涂層技術及機械加工方法制得相對疏水性不同的7種毫米級條紋狀可溶性聚四氟乙烯(PFA)-Cu表面。搭建三維可視化實驗臺,以速度為0的狀態放置液滴,探究液滴體積和放置位置的影響。結果表明,隨液滴體積增大,液滴經歷均勻—非均勻—均勻潤濕的過程。其中,親水區寬度起決定作用:液滴直徑與親水區的寬度之比小于8時,呈各向異性潤濕;大于8...
無摻雜g-C3N4促進光催化甲苯氧化————作者:石雄飛;高燊原;王曉鐘;戴立言;
摘要:以O2選擇性氧化甲苯轉化為高附加值氧化物意義重大且具有挑戰。為解決甲苯C(sp3)-H難以活化問題,成功將無摻雜的g-C3N4應用于甲苯氧化反應,展現出優異的光催化氧化活性。經二次熱剝離處理的g-C3N4,比表面積顯著增大,可以提供更多的活性位點,同時促進了光生電子-...
纈沙坦與氫氯噻嗪藥物-藥物共晶的制備與表征————作者:王青青;盧慶梅;張立國;倪力軍;欒紹嶸;錢俊紅;
摘要:為改進難溶性藥物纈沙坦與氫氯噻嗪的溶出性能,采用液體輔助研磨法制備了纈沙坦-氫氯噻嗪共晶產物。通過粉末X-射線衍射法、拉曼光譜法、紅外光譜法等對共晶產物、纈沙坦、氫氯噻嗪粉末及二者物理混合物進行了系列表征,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方法分析了上述4個樣品中藥物活性成分(APIs)的體外溶出性能。結果表明,纈沙坦與氫氯噻嗪之間形成了共晶,共晶中APIs的溶出性能較原料藥有顯著改進,溶出曲線具有協同溶出的趨勢...
黃鐵礦流化床還原磷石膏制備SO2的實驗及機理分析————作者:田治華;馬棟;王勤輝;章斌;解桂林;
摘要:為了將黃鐵礦和磷石膏(PG)中的元素S盡可能地轉化為SO2,同時明晰該過程的反應機理,通過流化床實驗結合熱重和熱力學計算,系統研究了黃鐵礦添加量、反應溫度等對PG分解過程的影響。結果表明黃鐵礦的加入降低了PG的分解溫度,并且提高了PG的分解率。該過程的最慨然機理函數為G(α)=1-(1-α)1/3,表明反應受相邊界控制。優化的反應條件:溫度為1 100℃...
α-酮戊二酸在3種溶劑及其丙酮酸混合溶液中的溶解度測定及關聯————作者:李曉婷;陳葵;何笑塵;武斌;紀利俊;吳艷陽;
摘要:采用靜態法測定了常壓下α-酮戊二酸在水、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和丙酮酸中的溶解度,并研究了丙酮酸對α-酮戊二酸在水、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3種溶劑中溶解度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α-酮戊二酸在水-丙酮酸、乙酸乙酯-丙酮酸、乙酸正丁酯-丙酮酸3種混合溶劑中的溶解度總體與溫度呈正相關;在水-丙酮酸混合溶劑中,丙酮酸摩爾比(y1)增大會使α-酮戊二酸的溶解度減小;在乙酸乙酯-丙酮酸、乙酸正丁酯-丙酮酸混合體系...
二氧化鈦包覆二氧化硅擔載鎳催化劑用于二氧化碳甲烷化————作者:葛陶晨曦;楊妍;姜雅楠;張弦;劉源;
摘要:針對SiO2作為CO2甲烷化催化劑載體比表面積小、不利于活性組分高分散的問題,采用醇分散水解法將TiO2均勻包覆于SiO2納米顆粒表面,制備了具有大比表面積的TiO2-SiO2載體。采用絡合浸漬法將活性組分Ni擔載于該載體表面得到Ni/TiO2-...
NiPd/SiO2雙金屬催化劑上糠醛還原胺化制糠胺————作者:鐘齊鋒;胡錦波;張志揚;郭珊珊;陳夢婷;劉迎新;
摘要:為了進一步提高糠醛還原胺化反應中Ni基催化劑活性和穩定性,采用共浸漬法制備NiPd/SiO2雙金屬催化劑,在氨水作為氨源、分子氫作為還原劑條件下,催化糠醛還原胺化合成糠胺。研究了Ni/Pd摩爾比、反應溫度、氫氣壓力、催化劑用量等對糠醛轉化率和糠胺選擇性的影響,同時研究了催化劑的重復使用性和普適性。結果表明,在優化的NiPd(1∶4)/SiO2催化劑上13...
無溶劑納米CaCO3流體的制備及其流變性能分析————作者:李韓飛;趙旭波;朱廣凱;張俊;李曉亮;白星星;童張法;廖丹葵;李立碩;
摘要:為了解決納米碳酸鈣(CaCO3)在貯存和使用過程中易發生團聚的問題,改善其與聚合物材料共混的相容性,通過共價接枝的方法將長鏈有機物聚醚-硅烷(KHM)接枝到納米CaCO3表面,制備出新型的穩定無溶劑納米流體(CaCO3-KHM),并考察其流變學行為。結果表明,所制備的CaCO3-KHM中的CaCO3<...
Ni2P/ppy/rGO復合材料的制備及析氧性能————作者:徐海升;劉佳欣;薛媚月;丁麗芹;李善建;
摘要:為了設計和開發一種經濟高效的析氧反應(OER)催化劑,采用化學氧化法和水熱法等方法,使用聚吡咯(ppy)對還原氧化石墨烯(rGO)進行功能化改性,再結合磷化鎳(Ni2P),制備Ni2P/ppy/rGO催化劑。運用X射線衍射(XRD)、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和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XPS)對材料進行結構和形貌表征,再通過電化學測試研究了催化劑的析氧反應性能...
蒸汽輔助低成本合成多級孔ZSM-5分子篩及其催化裂解性能————作者:葛虎城;顧宇飛;黃雪;劉菲菲;黃艷梅;李福威;李志霞;
摘要:針對ZSM-5分子篩合成成本高、微孔結構易引起擴散限制的問題,文中以六亞甲基亞胺(HMI)為主模板劑,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F68)為介孔模板劑,采用蒸汽輔助晶化法合成多級孔ZSM-5分子篩(SFZ),探究NaOH添加量、晶化時間以及F68添加量對分子篩結晶度的影響。此外,采用X射線衍射(XRD)、掃描電鏡(SEM)、N2吸附-脫附及氨程序升溫脫附(NH3...
超臨界水氧化放射性廢樹脂的研究進展————作者:徐甜甜;張倩;李潔;劉海華;李妍;
摘要:放射性廢樹脂處理是放射性廢物管理的重要挑戰之一,目前尚缺乏有效解決方案。傳統方法如直接水泥固化、熱態超級壓縮、焚燒等,存在明顯的局限性。超臨界水氧化技術因其對有機物處理迅速徹底且能高效減容而備受關注。首先,從超臨界水的基本特性出發,綜述了溫度、壓力、氧化系數、停留時間及物料濃度等反應條件對放射性廢樹脂有機物去除效率影響的研究進展;其次,分析了超臨界水氧化技術的優缺點;最后,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展望了...
氮摻雜碳材料分離煙道氣的分子模擬————作者:彭潔;王子瑤;唐忠利;李文彬;張東輝;
摘要:針對氮摻雜碳材料的微孔孔徑分布和氮含量對CO2吸附的單一影響難以量化問題,構建碳基吸附劑的狹縫孔模型,使用蒙特卡洛模擬方法,定量研究孔徑結構、氮摻雜量、吸附溫度對CO2吸附及煙道氣分離性能的影響,并從吸附質的相對濃度分布角度分析吸附機理。結果表明:CO2吸附容量受孔徑分布和氮摻雜量的協同作用,但0.8 nm以下的窄微孔對吸附量影響更...
乙二醇-1,2-丁二醇-5-壬酮體系液液平衡數據的測定————作者:陳培昱;王成習;王恒秀;陳紀忠;
摘要:針對乙二醇與1,2-丁二醇性質相近且存在共沸物導致分離難度大、成本高的問題,選擇了5-壬酮為萃取劑分離乙二醇和1,2-丁二醇混合物。在常壓下測定了40、60、78℃時乙二醇-1,2-丁二醇-5-壬酮三元體系的液液平衡數據,使用Hand方程和Othmer-Tobias方程驗證了數據的可靠性。采用NRTL和UNIQUAC模型方程對液液平衡數據進行關聯,分別得到了三元體系的模型參數,同時計算了1,2-丁...
攪拌釜內高固含率攪拌功率的實驗測量及模擬預測————作者:張琳偉;陳冰冰;陳律名;張瑋;
摘要:為了提高攪拌釜中高固含率工況下固-液兩相攪拌功率的數值模擬預測精度,通過流變儀探究了固含率及剪切速率對甘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固-液兩相體系黏度的影響,基于實驗結果提出了考慮固含率與剪切速率影響的固-液兩相體系黏度計算模型,并與計算流體力學(CFD)方法結合,對攪拌釜內固含率為0.1~0.4的固-液攪拌功率進行預測。結果表明,隨著固含率的增大,尤其是當固含率大于0.2時,甘油-PMMA固...
高校化學工程學報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整體來說高校化學工程學報很好,修改時我針對每條修改意見逐一修改,并給出修改理由后返回,不到2周時間確認錄用,個人感覺文章只要夠原創,低重復率,錄用的機率就很大。最重要的,編輯特別好。
2024-08-18 18:28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