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2 03:05:44
環境科學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激光雷達的塔里木盆地南緣冬季“2·18”強沙塵暴過程分析————作者:廖七妹;何清;武勝利;張海亮;李晶晶;徐月月;陳非凡;徐鶴瑄;王宏鈺;
摘要:為研究冬季沙塵暴的污染特點,基于民豐縣與和田市兩站點的激光雷達、地面氣象觀測資料、地面顆粒物濃度數據及ERA5再分析資料,借助HYSPLIT模型,綜合分析了2024年2月18日(簡稱“2·18”)和田地區民豐縣與和田市一次強沙塵暴過程,結果表明:①此次沙塵暴主要因500 hPa高空西伯利亞低槽及槽前鋒區觸發偏西冷平流輸送,配合850 hPa西風受天山地形阻擋形成繞流,部分氣團進入塔里木盆地引發熱力...
基于概率評估和本土化參數推導廣東省土壤中甲醛篩選值研究————作者:劉勁銘;董敏剛;譚海劍;李婧;韓璐;陳夢舫;谷涵遠;程媛媛;江錕鋙;
摘要:廣東省作為我國重要的涉甲醛工業場地聚集地,含甲醛廢水的不規范排放或泄露導致土壤甲醛污染問題突出,然而,國家尚未出臺針對土壤甲醛污染的篩選值標準,限制了監管部門對甲醛污染場地的風險評估與管控。為此,本研究基于廣東省的本土化參數,結合蒙特卡洛概率模型,推導了甲醛在一類用地和二類用地中的土壤篩選值范圍,并對實際污染場地的監測數據進行了風險評估與統計模擬。結果表明:基于蒙特卡洛模擬結果分析,廣東省土壤中一...
中國糧食主產區種植業碳排放及其與糧食生產的脫鉤研究————作者:陳逸;戴小文;
摘要:為考察中國糧食主產區種植業碳排放與糧食產量之間的動態關系,揭示其內在驅動因素,本文測算了2000—2022年種植業碳排放,利用Tapio脫鉤模型構建種植業碳排放與糧食產量的脫鉤指數,并進一步采用LMDI模型對脫鉤指數進行分解。結果表明:①2000—2022年糧食主產區的種植業碳排放量累計減少644.31×104 t,且在趨勢上呈現“短暫下降—持續增長—慢速下調—迅速減少”的四...
基于梯度提升算法的山東省2019年SO2污染物時空變化分析————作者:李隆;杜寧;鄧小東;張洪飛;龔德才;
摘要:連續的SO2污染物時空分布情況對于監測和綜合治理大氣SO2污染、提高環境空氣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使用Sentinel-5P TROPOMI提供的近實時SO2垂直柱濃度數據、ERA5氣象再分析資料和DEM數據,基于梯度提升機器學習模型(CatBoost)對山東省2019年SO2污染物時空變化進行分析。結果表明:①C...
基于污染治理的塑料生態設計發展現狀和展望————作者:徐玥;譚全銀;李金惠;趙娜娜;
摘要:塑料污染問題已成為全球與氣候變化同等重要的環境問題,開展塑料生態設計是防治塑料污染的重要著力點。本文系統梳理全球主要經濟體在塑料生態設計領域的立法進程、標準制定情況,并提出分階段實施策略與發展建議。結果表明:歐盟憑借前瞻性視野,構建起一套全面且強制的法規體系,貫穿塑料從生產源頭到回收末端的全流程,使生態設計成為法定責任;美國聯邦層面立法啟動滯后,不過近年來州級層面積極發力,呈現追趕之勢;日本因熱回...
沙塵降雨疊加過程PM2.5中水溶性有機物光吸收特性和來源差異————作者:楊依諾;楊毅;董承璇;王萍萍;舒麒麟;楊揚;薛力穎;
摘要:為探究沙塵降雨疊加過程PM2.5中水溶性有機物(WSOM)的光吸收特性和來源差異,本文利用熒光光譜法和紫外光譜法,結合平行因子分析和后向軌跡模型,揭示2023年4月1—14日沙塵和降雨對PM2.5中WSOM的濃度、熒光組分、分子特性和來源的影響。結果表明:①在沙塵暴發當天和降雨量較大(中雨)時,WSOM中水溶性有機碳(WSOC)日平均濃度、類腐殖質含量均...
基于復雜系統管理思想的黃河治理理論與實踐探析————作者:曾恩鈺;陶莎;常河;盛昭瀚;
摘要:在新時期生態環境治理背景下,黃河治理作為一項復雜系統工程,面臨著諸多新任務、新要求、新挑戰,這不僅考驗著治理實踐,也促使治理思路亟需進一步升級與創新。本文從復雜系統管理視角出發,基于本體論-認識論-實踐論這一邏輯鏈路,論述了黃河治理的本質內涵,并據此提出適應其本質屬性的治理思路與實踐原則。分析結果認為:①黃河治理的本質是對黃河流域復合系統的重構,通過對復合系統的結構、組成要素或其相互關系進行有意識...
不同水文期流域土地覆被對河流溶解性有機質的影響機制————作者:穆政源;王亞俊;李衛平;魏大和;劉慶慶;方捷;肖秋香;
摘要:河流溶解性有機質(DOM)的動態變化、周轉過程及其影響因素已成為水生態環境健康研究的熱點,而明確土地覆被對河流DOM含量、組成和來源的影響,是流域水質目標管理的理論基礎。本文以福建省東張水庫流域為研究對象,分別在枯水期(2024年4月)和豐水期(2024年8月)采集22條入庫河流水樣,解析不同水文期和土地覆被類型對DOM的影響路徑,并利用熒光激發-發射矩陣(EEM)光譜學結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
藻菌共培養系統去除畜禽養殖廢水營養物質及氟喹諾酮類抗生素的效能研究————作者:屈明祥;朱聯東;
摘要:為評估藻菌共培養系統用于畜禽養殖廢水高效處理的可行性,選取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和活性污泥為研究對象,構建微藻和活性污泥單培養系統及不同接種比例的共培養系統,并對畜禽養殖廢水污染物去除率、微藻生長特性、微生物群落結構、關鍵功能物種的識別及微生物功能豐度變化展開系統研究。結果表明:①與單培養系統相比,共培養系統在污染物去除方面更為有效,最優藻菌接種比例為1:10,對CO...
依賴地下水生態系統中植物群落特征與地下水埋深生態閾值關系研究————作者:張曉宇;習佳興;葉志豪;魏馨語;周欣;何連生;鄭明霞;張洪偉;
摘要:地下水維持了干旱區依賴地下水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研究地下水埋深與其地表植物群落之間的相互作用至關重要。本研究于2023年7—10月在烏魯木齊河流域實地調查了120個植物樣方(其中喬木樣方27個、灌木樣方43個、草本樣方50個),基于樣方調查結果、土壤理化性質和地下水埋深,統計分析地下水埋深變化對植物群落特征和物種多樣性的影響,并探究地下水埋深生態閾值。結果表明:①研究區域內,在地下水埋深10 m...
聚苯乙烯納米微塑料與鎘復合毒性對水稻發芽及代謝的影響————作者:周靖云;李慧;張景茹;蘇海磊;王凡凡;季寧寧;盧歡亮;劉雪松;魏源;
摘要:近年來,微塑料作為一種新污染物受到人們廣泛關注。環境中的微塑料常常與傳統污染物形成復合暴露,進而影響二者的環境效應。本研究探討了暴露濃度為10~500 mg/L的聚苯乙烯納米微塑料(Polystyrene nanoplastics,PSNPs)單一污染以及PSNPs濃度為100 mg/L和鎘(Cd)濃度為30 mg/L的復合污染對水稻種子(Oryza sativa L.)萌發及代謝的影響。結果表明...
長江干流南京段浮游生物群落結構特征及其與環境因子的關系————作者:郭旭東;王雨春;曾艷;張靜;岑模珊;殷超;陳敬安;
摘要:為了解長江干流南京段水生態情況,并為水生態系統健康評估提供基礎數據,分別于2022年6月和2023年9月對長江干流南京段16個點位的水質和浮游生物群落結構特征進行了調查。對浮游生物豐度、物種組成與多樣性等群落結構特征進行了分析,并探究了其與環境因子的關系。結果表明:①南京段共檢出浮游植物8門76屬,硅藻門和藍藻門為優勢門類,Shannon-Wiener指數評價顯示其多樣性處于“中等”至“良好”狀態...
基于多維視角的中國交通碳排放與區域驅動要素鏈分析————作者:劉星星;陳媛;楊青;段召琳;吳嬋媛;
摘要:剖析中國交通碳排放時空關聯特征以及要素驅動機制,有利于強化我國區域間碳排放協同治理,對我國“雙碳”目標的高質量實現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深入挖掘2010—2022年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碳排放的面板數據(不包括港澳臺地區數據)基礎上,利用修正引力模型構建交通碳排放空間關聯網絡,綜合社會網絡分析模型與機器學習模型,從“時空-集聚-要素”三維視角全面剖析中國交通碳排放的時空動態交互特征、區域...
網絡毒理學策略分析十溴二苯醚(BDE-209)的腦損傷機制及作用靶點————作者:劉浩;李志剛;魏永杰;
摘要:十溴二苯醚(BDE-209)是一類典型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長期暴露下可能會干擾人體的神經系統并產生潛在的危害。目前,暴露于BDE-209所產生的神經毒性效應及其機制需要進一步探索,相關的風險預測和暴露模型仍需完善。因此,本文采用網絡毒理學的策略,以BDE-209暴露介導的腦損傷為例,探討BDE-209的潛在毒性和作用靶點,并通過Swiss Target Prediction預測BDE-...
磁鐵礦介導鐵氨氧化體系的碳氮協同降解機制探究————作者:符祥壯;黃博創;朱金浩;王德欣;
摘要:為了探究厭氧鐵氨氧化(FEAMMOX)系統在處理高NH4+-N含量及C/N(COD與TN的濃度比)失調的化肥加工廠廢水中的碳氮協同降解機制,本研究構建中試規模(4.8 m3/d)的FEAMMOX系統進行降解實驗。結果表明:①FEAMMOX體系呈現較好的脫氮降碳效果,NH4+-N和COD的平...
會仙巖溶濕地不同土地利用類型溫室氣體排放特征————作者:李鑫鵬;趙雨晴;李遠俊;梁宇航;李雙燕;
摘要:濕地土地利用類型影響著溫室氣體源匯分布及大小,尤其在巖溶濕地中,其獨特的碳酸鹽巖地質背景,使得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溫室氣體排放呈現顯著時空差異。為了解巖溶濕地溫室氣體排放特征,本文選取我國面積最大的低海拔巖溶濕地——桂林會仙巖溶濕地為研究對象,于2023年11月—2024年10月采用靜態箱法結合氣相色譜儀對濕地內5種土地利用類型(湖泊、林地、荷花塘、魚塘、稻田)開展了以月為周期的甲烷(CH...
基于多種方法的赤水河營養物基準制定研究————作者:苗蔚;歐延靜;吳秋雙;張尚弘;閆龍;林小楠;
摘要:營養物質濃度與生物多樣性及水質息息相關,制定營養物基準是實施河流水生態保護的關鍵手段。赤水河是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營養物基準的制定可為長江流域的水質管理和生態恢復提供科學依據。本研究基于2020—2023年水質監測數據及2023年水生生物采樣數據,采用頻數分布法和壓力源-響應分析制定了赤水河pH、電導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濁度(Turbid...
中國碳減排路徑的動態演進及其驅動效應研究————作者:李春梅;沈文科;蘇穎喆;李詩妍;豆姍姍;
摘要:明確不同發展階段的差異化碳減排路徑對我國分階段分步驟實現“雙碳”目標意義重大。本文運用動態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法(FsQCA)和對數平均迪氏指數法(LMDI)探究“十二五”時期(2011—2015年)和“十三五”時期(2016—2020年)我國30個省份碳減排路徑的動態演進規律,以及各驅動因素在演變過程中驅動效應的變化特征(不包括西藏自治區和港澳臺地區數據)。結果表明:①從“十二五”時期到“十三五”...
京津冀區域生態狀況、問題與研究需求————作者:何萍;全占軍;侯利萍;徐杰;王德旺;艾亞敬;
摘要:京津冀是我國人口經濟密集的區域,但是生態環境狀況與國內外其他特大城市群相比仍具有較大的差距。為了識別京津冀生態環境改善面臨的挑戰和科學研究需求,本文依據各類公開數據和文獻資料,按照區域地理分異,分壩上高原、燕山-太行山山地丘陵、海河平原和海岸帶4個區,剖析了生態環境狀況、演變趨勢和存在問題,提出重點研究主題建議。結果表明,近10年來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穩定好轉,呈現系統性、轉折性變化,但是累積的問題...
北京市不同功能區環境空氣VOCs污染特征及來源的對比分析————作者:李云鳳;湯濟霖;董銘浩;周峰;齊京明;高銳;胡義;張心鈺;王亞飛;李紅;
摘要:較為全面地掌握北京市不同功能區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污染狀況、明晰其污染特征及來源差異,可以為臭氧(O3)污染精準防控提供科學支撐。本文基于2019年8月北京市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示范區〔大興區,北京石油化工學院(BIPT)〕和中心城區〔朝陽區,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CARES)〕2個典型站點的VOCs、常規空氣污染物和氣象參數在線數據,對北京市2個不同功能區的VOCs污染特...
環境科學研究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投稿不到50分鐘拒稿。模板拒稿 說不符合期刊定位。速度非常快
2024-08-15 16:46麻了,投稿三分鐘退稿,方向沒什么問題。從投稿到退稿只用了三分鐘!!!我真服了,三分鐘能看完摘要嗎? 心態崩了!!!!!
2024-02-19 17:10很好的期刊。環境領域的好期刊! 側重于宏觀環境調控與微觀機理的研究。 推薦
2023-07-31 23:01愛了愛了,中了一篇環境科學研究。 這是環境類排名靠前的C刊,核心。第一梯隊的好期刊!編輯效率很高,外審專家意見中肯。
2023-07-25 01:16投稿后一個月郵件就反饋了,也可以在投稿系統看到外審和專家具體意見進行修改,修改一個月內需要提交到系統,否則收到限期催改郵件,最后兩次修改是外審意見通過后編輯溝通修改具體表述表達問題,效率比較快,流程比較清楚,整體進度五個月,版面費也還可以,每期文章挺多的,符合主題且質量不錯,中概率比較大。
2023-04-01 07:44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