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2 05:05:24
原子核物理評論最新期刊目錄
核電廠數字化主給水控制系統動態可靠性評估方法————作者:鄭夢琰;李坤祥;隋陽;
摘要:傳統靜態可靠性評估方法難以表征核電廠數字化控制系統的動態交互性和時間依賴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以數字化主給水控制系統(DMFCS)為研究對象,提出了一種基于動態故障樹(DFT)和動態貝葉斯網絡(DBN)的動態可靠性評估方法,對DMFCS進行動態可靠性評估。首先,應用DFT方法,建立了表征DMFCS動態交互性的DFT模型;然后,應用DFT至DBN的轉換策略,建立了表征DMFCS動態交互性和時間依賴性...
基于放大成形甄別ASIC的腦PET前端電子學原型設計————作者:齊葉群;秦家軍;趙雷;李嘉銘;陳楷仁;
摘要: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PET)是一種先進的核醫學成像技術,其中腦PET是專門用于腦部成像的裝置。腦PET前端電子學作為腦PET成像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負責對探測器產生的信號進行高精度電荷與時間測量。基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研發的放大成形甄別專用集成電路(ASIC)開展了腦PET前端電子學原型設計,利用數字求和法與時間數字變換器(TDC)進行電荷與時間的測量。目...
基于邊緣加速節點的直線加速器束流軌道參數預測技術研究————作者:侯明陽;郭玉輝;楊旭輝;楊貴進;
摘要:在目前能源緊缺的國際背景下,核能發展為重要清潔能源,質子加速器成為處理核廢料的重要設備。在加速器束流軌道校正過程中,需要束流軌道參數輔助計算。神經網絡目前已被廣泛應用在工業界各個領域,可以實現準確率高的數據擬合預測。因此,本工作提出了一種基于邊緣智能計算節點的直線加速器束流軌道參數預測技術。該方法通過反向傳播神經網絡(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對過...
128通道高精度時間數字變換模塊設計————作者:張仁祥;趙雷;秦家軍;郭東磊;顧金亮;
摘要:百皮秒精度的時間測量廣泛運用于大型物理實驗、激光測距、醫療影像等諸多領域。在這些領域中,時間數字變換(TDC)模塊除了對時間精度有要求外,對集成度也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在有限的面積內實現多至百通道的TDC。考慮到模塊使用前需要進行性能評估,而對如此多通道數的系統進行手動掃描測試是一項繁雜耗時的工作,因此有必要設計板載自測試功能。為此本工作主要是基于自主研發的時間數字變換專用集成電路(TDC ASIC...
基于ASD芯片的前端電路設計與測試————作者:蔣洪燦;馬冬梅;孔潔;許佳鵬;王世陶;馬朋;劉相滿;顏俊偉;
摘要:為提高HIRFL-CSR外靶實驗終端徑跡探測器多絲漂移室MWDC前端讀出電子學的集成度和動態范圍,設計基于ASD芯片的32通道板載前端電路,用于驗證ASD+HPTDC的讀出方案替代現有SFE16+HPTDC的可行性。該電路主要包括保護電路、時間轉換電路、差分驅動電路。目前已在實驗室條件下完成電子學性能測試,包括動態范圍內的時間精度測試,兩種閾值下的時間精度測試及前沿抖動性能測試。結果表明,32通道...
納秒激光對磷酸二氫鉀晶體的輻照效應及其損傷機理研究————作者:郜洋;陳元攀;周鑫;王玉冉;馬婷婷;張麗卿;周磊;郝辰春;邱榮;
摘要:借助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FE-SEM)和紅外光譜(IR)微區分析技術,研究KDP晶體被不同波長的納秒激光、以不同能量密度輻照后的表面形貌、微結構、化學鍵振動以及晶體光學性能隨激光能量密度的變化規律。SEM結果表明,隨著激光輻照能量密度的增加,KDP晶體表面損傷呈現三個明顯區域,損傷面積隨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加非線性地增大;同時,相同能量密度下,355 nm激光形成的損傷面積遠大于1 064 nm激光...
線粒體核糖體蛋白MRPS28參與碳離子輻照誘導A549細胞凋亡研究————作者:黃國敏;張金花;竇志慧;包興婷;柳佳娣;徐度玲;李鴻巖;張紅;
摘要:線粒體核糖體蛋白(Mitochondrial Ribosomal Proteins, MRPs)是一類既受細胞核調控,又受線粒體調控的蛋白質。我們研究發現非小細胞肺癌A549細胞暴露于碳離子輻照后細胞中MRPS28表達量下降。采用siRNA敲低MRPS28并利用CRISPR-Cas9方法構建穩定敲低MRPS28的A549細胞系。結果發現,相對于對照組,MRPS28敲低能夠降低A549細胞的增殖及存...
18F標記BAY-588分子靶向肺腺癌預后標志物SLC2A1的計算模擬研究————作者:李洋;高菲妃;原凌燕;楊瓊;劉家瑋;邴志桐;
摘要: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 LUAD)是一種發病率、致死率較高的疾病,目前針對肺腺癌的預后診斷的準確性和個體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基于生物信息學和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成像技術(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建立預后模型和發掘靶向藥物對該疾病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采用Lasso-Cox算法對...
核嶺回歸方法中不同核函數對原子核電荷半徑預測的影響(英文)————作者:唐璐;張振華;
摘要:通過采用i)相對論連續譜Hartree-Bogoliubov (RCHB)理論以及ii)Weizs?cker-Skyrme (WS)模型WS*,本工作比較了在核嶺回歸(KRR)方法中采用9個不同核函數對原子核電荷半徑描述的精度以及模型的外推能力。本工作發現,在這兩個模型中使用KRR方法改進它們對于電荷半徑的描述時,除了逆冪律核,采用其他核函數計算得到的電荷半徑的均方根偏差均能達到0.015~0.0...
加速器電子冷卻技術現狀及最新進展————作者:趙賀;冒立軍;馬伏;
摘要:一個世紀以來,人類對新物理、新現象和新結構研究的不懈追求,促使粒子加速器始終向高能量、高流強和高束流品質方向發展。束流冷卻技術作為提高束流品質和亮度的最有效手段,是決定加速器性能和實驗精度的關鍵。隨著國際一系列高能離子加速器的發展需求,尤其是新一代大科學裝置——電子離子對撞機(美國EIC,中國EicC)對高對撞亮度的需求,束流冷卻技術在中高能量區間(離子能量>GeV/u)面臨重大挑戰。作為最具潛力...
基于對稱性原理優化直線加速器數值模擬算法(英文)————作者:金超;楊麗娟;趙曉瑩;齊新;王志軍;何源;
摘要:在研究強流直線加速器的束流動力學時,由于帶電粒子間強烈的空間電荷效應引起了大量非線性效應,需要進行三維的多粒子模擬。然而,多粒子模擬的使用受限于粒子云網格算法(Particle-in-cell, PIC)的計算速度。本工作利用束流的對稱性對PIC算法進行了改進,將空間電荷場的求解過程分為兩步,首先是求解空間電荷場的對稱分量,隨后疊加不對稱的場分量。由于充分利用了對稱性,改進后的算法可以顯著提高多粒...
LECR3 LEBT束流品質參數可視化系統設計————作者:南愛強;張國恒;方興;郭玉輝;張鵬;張迪;
摘要:在LECR3離子源低能束流傳輸線(LEBT)束流調試過程中,需要將熒光靶采集到的束流信息通過數值計算、傳輸和圖形顯示等處理,實現束流品質參數的可視化功能,以方便束流診斷和調試。為此,研制了基于EPICS(Experimental Physics and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的熒光靶剖面參數測量及分析的在線可視化系統SOMS(Scintillator Online M...
空氣熒光法遠程測量α表面污染裝置的研究進展與展望————作者:司書堯;常琪林;韓雪巖;陳俊良;楊惠敏;方開洪;鐘軼強;劉彩兵;李連順;楊廷貴;王健;
摘要:在核工業領域,許多場所、工廠等存在α表面污染情況,在出現應急工況的時候,一般需要先對異常區域進行遠程探測,再結合測量結果科學地制定解決方案。針對此現狀,國際上提出了基于空氣熒光的α粒子測量方法,其原理是空氣中的氮氣在α輻射作用下通過激發退激過程會發射特定波長的紫外熒光,允許被紫外相機遠程探測,從而可以間接檢測α污染。在國內對α污染遠程探測技術的研究報道較少,中核四〇四聯合蘭州大學已經率先開展了此項...
電導法研究PET薄膜中32S核徑跡的熱退火效應————作者:李京京;吳振東;鞠薇;
摘要:本工作通過測量一系列不同熱處理PET薄膜的徑跡蝕刻速率,研究PET薄膜中32S核徑跡的熱退火效應。實驗使用能量為113.7 MeV的32S離子束流在低真空靶室中均勻輻照25μm厚PET薄膜,產生垂直貫通薄膜的核徑跡,對樣品分別進行70~180℃C、1~12 s熱處理使核徑跡發生不同程度的熱退火,然后使用電導法測量核徑跡蝕刻速率。實驗測量結果顯示,熱處理時...
Nupix-H2-單片有源像素探測器電路設計————作者:尹銳;何芮;黃菊;袁紅;趙承心;
摘要:在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實驗中,單片有源像素傳感器(MAPS)廣泛應用于頂點和徑跡探測器。為了驗證強流重離子加速器裝置(HIAF)上物理實驗對MAPS提出的同時具備位置、時間、能量的多維度測量需求,本工作設計了一款名為Nupix-H2-的原型單片有源像素傳感器。該原型芯片采用國產130 nm CMOS四阱高阻工藝,像素陣列大小為1行×16列,單個像素面積為22μm×22μm,采用Rolling Shut...
大面積重離子微孔膜離子輻照均勻性模擬研究————作者:肖明皓;王文濤;李運杰;薛海舟;段敬來;
摘要:重離子輻照在半導體、醫療、材料和生物等多個領域有著廣泛應用,而輻照的均勻性則是許多相關應用的關鍵指標,例如重離子微孔膜,其微孔分布的均勻性直接由輻照的均勻性決定。重離子微孔膜具備孔徑均勻、孔密度可控和孔道筆直等優良特性,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目前,快速輻照大面積重離子微孔膜的設備,如蘭州重離子加速器高通量核孔膜終端(HIRFL-TR3)已經建成,其通過連續傳動寬幅薄膜,同時進行重離子輻照實現高效率的...
600℃塑性形變對SIMP鋼在液態鉛鉍中腐蝕行為的影響及機理————作者:段志國;姚存峰;劉德學;張宏鵬;趙力;秦暢;
摘要:結構材料應用在鉛冷快堆中不可避免會發生塑性形變,因此認識和理解塑性變形對結構材料腐蝕行為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意義。本工作研究不同軋制變形量的SIMP鋼在550℃、液態LBE中的腐蝕行為,探究軋制塑性變形對SIMP鋼抗LBE腐蝕性的影響。研究發現,在腐蝕前期軋制樣品比原始樣品表現出更高的氧化速率,這是由于軋制產生的晶界和位錯會促進原子的擴散,進而加速了氧化層的生長;在腐蝕后期,隨著富Cr、Si氧化物的形...
基于CTMC與ETACHA4的重離子在徑跡上碰撞電離的研究————作者:古敬仁;李國壯;張晟;李新霞;
摘要:離子束驅動是產生高能量密度物質的重要途徑,研究在穿透徑跡上離子電荷態的變化以及產生電離電子的情況,對認識離子束在靶中的能量沉積過程有重要意義。本工作提出了一種計算徑跡上重離子碰撞電離的方法,首先采用ETACHA4程序計算了重離子(如He2+,U92+)穿透固體靶(如D,Pb)過程中能量與電荷態隨入射深度的變化,再利用CTMC程序計算在徑跡上碰撞電離產生的...
基于TALYS程序的175Lu中子俘獲截面理論研究————作者:楊雪;黃美容;張蘇雅拉吐;王德鑫;利國;
摘要:175Lu中子俘獲反應在核反應堆和重元素核合成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76Lu存在一個122.8 keV同質異能態(176mLu),使175Lu(n,γ)176Lu反應截面的測量難度增加。為了研究該反應截面及其在s-過程核合成中的影響,采用TALYS-2.0程序計算了0.01~20 MeV能量范圍內的 CiADS中次錒系核素嬗變實驗燃耗標識核素選取與源項分析————作者:范德亮;楊永偉;郭宇堯;吳翔;房鵬; 摘要:加速器驅動的次臨界系統(ADS)在嬗變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在ADS裝置上開展錒系核素嬗變燃耗測量實驗,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對CiADS堆芯進行燃耗計算,得到了燃料芯塊中各種核素的含量。分析對比這些核素的伽馬光子發射率、半衰期以及能量,分析結果表明:Cs-137是CiADS嬗變實驗最合適的燃耗標識核素
第四編 自然科學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