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21:05:00
激光與紅外最新期刊目錄
環形摻鉺光纖放大器對ASE噪聲抑制研究————作者:羅代樹;趙鴻;眭曉林;劉波;吳姿妍;張奕康;
摘要:放大的自發輻射(ASE)是光纖激光器中不可避免的效應,它不僅降低1.5μm激光的泵浦轉換效率,還限制1.5μm激光功率提升。為了降低輸出信號中ASE噪聲能量,本文提出了一種新型光纖激光放大系統結構,基于1×2AOM對信號光循環泵浦放大,利用OptiSystem軟件進行了連續和脈沖信號的仿真。對比基于MOPA結構的脈沖光纖放大器,在信號光為連續信號,功率為-30 dBm,泵浦能量為350 mW時,噪...
基于激光點云的輸電線路鐵塔覆冰厚度識別————作者:王紅霞;楊洋;李孟;趙蓂冠;
摘要:輸電線路鐵塔覆冰厚度圖像識別容易受到主觀因素和惡劣天氣的影響,導致識別結果與實際不一致。為了解決該問題,提出了基于激光點云的輸電線路鐵塔覆冰厚度識別方法。在綜合考慮溫度、濕度、風速氣象因素的影響下,通過機載激光雷達獲取輸電線路鐵塔LiDAR點云數據,利用三維坐標轉換算法將其轉換為統一坐標系下的三維坐標,以此構建輸電線路鐵塔三維空間。通過構建的三維空間,獲取地面目標三維坐標,通過對圖像灰度化處理、邊...
激光視覺引導的智能焊縫識別方法————作者:王夢瑩;陸安江;趙文培;李龐躍;姚依瑩;馬青青;彭熙舜;張正平;
摘要:焊縫識別是實現自動化焊接的重要步驟,針對現有焊縫識別算法中缺少可自動識別多種焊縫的高效識別方法的問題,本文提出一種針對多種焊縫類型的激光視覺引導的焊縫識別算法。采用激光視覺系統采集得到焊縫點云圖像,通過點云預處理去除無效點云,改進點云分割及擬合算法快速分割焊縫各特征區域,最后由分割擬合得到直線模型對焊縫接頭進行自主分類,實現焊縫特征點的直接提取。通過對不同類型焊縫特征點提取測試,結果表明,本文算法...
使用TDLAS系統的低濃度CO檢測————作者:王國水;張超峰;栗佩康;裴彥軍;李彬;朱旺旺;趙明陽;
摘要:目前基于可調諧半導體激光吸收光譜(TDLAS)技術,已經可以實現許多種類氣體濃度的高精度檢測。但在實際的工程應用和儀器的批量生產當中,囿于一些激光器本身性能以及檢測儀器體積的限制(無法使用更大的反射池),以及環境因素的影響,給低濃度氣體分辨造成困難或者使檢測精度受到影響。為改善這一問題,本文將主要介紹一種采用固定波門和差值的計算方法,來實現對低濃度的一氧化碳有效分辨,并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對低濃度...
飛秒激光燒蝕模型與面齒輪形貌特征研究————作者:明興祖;李灣;楊向東;伍昆軍;樊濱瑞;劉金華;周旭;
摘要:飛秒激光加工成為當今研究復雜齒輪制造的新方向。本文通過面齒輪齒面網格劃分方法,利用齒面三維模型測量計算每個節點處的激光入射角θ,建立飛秒激光加工齒面材料18Cr2Ni4WA的反射率、能量密度分布等燒蝕模型,研究橢圓形燒蝕光斑面積、燒蝕區面積,以及燒蝕凹坑深度等齒面形貌特征。通過模型仿真和實驗結果分析表明,燒蝕光斑面積隨θ的增大先緩慢增加,后快速增加;燒蝕區面積隨激光功率P的增加而增加,隨θ的增大,...
太赫茲波涂層檢測技術研究進展————作者:時翔;王苗苗;陳健;
摘要:太赫茲(THz)波已經在探測與通信領域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應用。太赫茲波無損檢測(THz-NDT)技術能夠在對物質本身無損傷的前提下穿透表面的掩蓋層,實現物質特征的高分辨率識別,在材料檢測特別是涂層缺陷檢測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本文綜述了近年來國際和國內THz-NDT技術在涂層材料缺陷檢測領域的研究進展,對其發展現狀及趨勢做出總結和展望,為其更進一步的應用提供必要的參考依據和研究思路
基于陀螺的機載光電系統電子穩像技術研究————作者:李超;雷霏霖;胥青青;贠平平;劉長亮;
摘要:針對基于圖像的電子穩像不能適應機載光電系統的復雜應用環境,包括載機機動、光電系統調轉、目標場景不確定等因素造成不能準確獲取抖動量從而難以補償等問題。本文采用陀螺與圖像處理相結合的電子穩像技術,基于陀螺數據估計出穩定平臺的抖動像素,通過圖像序列幀間實時像素補償,消除圖像抖動。在不需要額外增加硬件的條件下,提高了機載光電系統視頻圖像的穩定性。該方法目前已在某型飛行員夜視系統上進行了驗證。結果表明,在原...
無人機視角輕量化紅外與可見光圖像檢測方法————作者:蔣行國;王峣;林國軍;孫瀟;刁豪杰;黎明;
摘要:針對無人機航拍視角目標檢測空間尺度變化大、物體像素占比少,算法部署邊緣計算平臺存儲空間占比大等問題。本文基于YOLOv8n網絡結構,提出一種改進航拍視角輕量化小目標檢測方法DSF-YOLO-P算法。首先,主干網絡C2f模塊融合FasterNet,組成Faster-C2f輕量化模塊,以保證模型在不影響檢測精確度的同時實現網絡輕量化與提升檢測速度。然后,新增160×160預測頭并重構網絡通道,以提升模...
基于背包測量系統的SLAM方法及優化研究————作者:董曉晗;潘潔;李奇;陳俊美;張亦卓;亓立壯;劉承浩;
摘要: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方法(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作為環境感知與地圖構建的關鍵技術,具有靈活高效的特點。但是傳統的背包式激光雷達存在點云特征不完整和數據噪聲大導致的點云分層等問題,導致系統無法進行精確定位與建圖。為了提升自主定位精度,本文采用機器人操作系統搭建自主定位框架,融合激光雷達、慣性測量單元和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lobal Na...
數字像元紅外讀出電路的比較器設計————作者:李曉飛;袁媛;喻松林;
摘要:紅外探測器通常需要通過延長積分時間來積累更多紅外信號,這就會使得傳統的模擬域讀出電路積分電容過早飽和,數字像元讀出電路能夠很好地解決該問題。目前脈沖頻率調制型A/D轉換結構被廣泛應用于像素級ADC方案。比較器作為脈沖頻率調制型A/D轉換單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性能表現直接影響ADC的性能。本文設計了一款帶有遲滯功能的比較器,應用于數字像元紅外讀出電路,具有低噪聲、低功耗的特點,基于0.18μm CM...
p-on-n型碲鎘汞小間距探測器研究————作者:王鑫;劉世光;張軼;趙旭豪;王嬌;
摘要:p-on-n結構的碲鎘汞紅外探測器芯片的暗電流低、少子壽命長,是目前高性能紅外探測器的主流發展方向,同時,為了滿足未來紅外探測器小型化的發展需求,本文主要針對p-on-n型長波10μm像元間距1280×1024探測器芯片進行了研究,采用了p-on-n異質結的技術路線,對小間距臺面成型及鈍化技術進行研究,通過SEM評價臺面及鈍化形貌,通過CV測試評價出鈍化層質量,并進行了探測器的研制,采用半導體參數...
成像器高速相對運動模糊膨脹效應研究————作者:孫子林;王毅;李科;
摘要:針對紅外成像器與探測目標發生高速相對運動(靠近或遠離)時會造成圖像模糊的問題,基于目標輻射特性和光學傅里葉分析,分析推導高速相對運動會造成圖像像素之間信息混合帶來的模糊效應原理,以全方向變速線性運動模糊為主,增添像素值的膨脹或收縮,依據傳統紅外成像系統的響應建模,對像素灰度值在曝光時間的變化和成像器速度建立非線性映射關系,建立成像器高速運動膨脹效應數學模型,并給出其點擴展函數,進而繪制調制函數(M...
基于離軸與非離軸的外腔譜合成研究進展————作者:丁健;張迪;何天浚;鄒林;牛文澤;樂文冉;譚鎮坤;張珺瑚;占生寶;
摘要:譜合成是一種將多個不同波長的激光束合成以實現高功率激光輸出的方法。鑒于當前半導體激光器外腔譜合成的研究現狀,本文以非離軸、離軸譜合成為線索,綜述了各方案的研究進展;總結了各種方法的設計思路;分析了各方案在提升功率與光束質量方面的優勢;并展望了譜合成在提升光束性能方面可能的發展趨勢
基于全光引導的快速捕獲指向控制技術研究————作者:胡晨濤;劉洋;付景怡;滕云杰;劉建華;江倫;趙思思;尚衛東;劉彤宇;
摘要:傳統激光通信受到強電磁信號干擾時,導致電學引導機制失靈,初始指向將無法建立。為了解決強電磁干擾導致無法正常激光通信的問題,提出了一種結合伺服控制技術的全光捕獲的控制技術。該方法對于全光引導光學模型進行解析研究,進而得出全光引導跟蹤數學模型,在此基礎上加入伺服控制技術,通過對高斯—賽德爾迭代算法的融合改進研究,以控制兩個獨立激光通信端機的快速捕獲,精準指向與跟蹤。實驗結果表明,設計的捕獲方案能進行全...
基于偽特征四邊形的三維點云配準算法————作者:王一;姚永康;付智超;程佳;
摘要:為解決傳統描述符算法在進行圓孔局部配準時存在精度低、耗時長的問題,提出了一種通過借助構建偽特征四邊形實現圓孔三維點云配準算法。首先提出了基于直徑系數加權的圓孔骨骼識別算法,該算法引入向量夾角閾值實現直徑特征系數加權,提取出圓孔骨骼點作為關鍵點;然后,基于圓心特征提出了新的描述符,在圓孔骨骼的中心構建了偽特征四邊形,實現關鍵點的粗配準;接著,采用ICP算法對關鍵點進一步配準,并將得到的變換矩陣應用到...
一款適用于高速讀出電路的鎖相環設計————作者:方凱;董瑞清;李敬國;
摘要:隨著紅外探測器系統讀出電路的數字化發展,讀出電路為保證數字信號的運算、傳輸和存儲等處理的正確進行,對時鐘信號的要求越來越高。本文基于綜合性能良好的電荷泵鎖相環結構設計了一款高速時鐘信號產生電路,實現在晶振輸入20 MHz參考時鐘信號的條件下,鎖相環快速鎖定并穩定輸出一個640 MHz低噪聲高速時鐘信號。本設計基于SMIC0.18μm工藝,仿真結果表明:在電源電壓1.8 V下,總功耗小于5 mW,鎖...
基于嵌套管的雙管結構單偏振單模反諧振光纖————作者:劉旭安;郭婧;陳超琦;陳達如;姜小剛;
摘要:本文設計并研究了一種新型單偏振單模空芯反諧振光纖,并對其在近紅外波段的單偏振單模特性進行了數值研究。與傳統的多邊形包層管反諧振結構不同,所提出的光纖由兩個相同的薄壁管組成,它們對稱地位于外包層內部,且各自內部再套嵌一個半徑稍小的套管。套管的加入可以增加高階模的限制損耗,使光纖實現單偏振單模特性。仿真結果表明,該光纖在1450 nm到1700 nm波長范圍內,具有單偏振特性,在1639 nm到167...
面向紅外測溫的雙波段圖像融合人臉檢測方法————作者:李涵鈺;李希才;
摘要:為了提高紅外熱像儀人臉檢測準確度,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雙波段圖像融合的人臉檢測方法,該方法將可將光(RGB)圖像和紅外(IR)圖像經線性融合后,通過Yolo-FastestV2輕量級卷積神經網絡進行人臉檢測。相較于傳統的紅外測溫系統中需要分別對紅外和可見光圖像分別進行人臉檢測,本文提出的雙波段人臉檢測方法僅需要進行一次檢測即可同時獲得IR圖像和RGB圖像中的人臉位置,并減少了傳統方法在坐標映射階段由...
激光無線傳能系統光電池陣列排布研究————作者:孟祥翔;劉雨輝;邱明杰;徐新瑞;
摘要:為提高激光無線傳能系統接收端的光電轉換效率、對比驗證接收端不同優化設計方法的優劣,開展了光電陣列不同排布方式的實驗研究。分別研制了單一串聯排布、順次串并排布、依據照度分布的串并排布三種光電池陣列,并開展了實驗研究。在高斯分布光斑照射下,對比了順次串并排布與依據照度分布的串并排布輸出特性,并對比了單一串聯排布在均勻光照下的輸出特性。結果表明,不同串并聯方式、不同光照條件下,得到的光電效率區別較大。單...
針對紅外弱小目標的多尺度級聯融合分割網絡————作者:楊馨雨;楊曉梅;方璇;
摘要:紅外弱小目標低信噪比、模糊形態等特點使得復雜背景下的針對此類目標的檢測任務研究仍存在一定挑戰。為彌補現有方法常見的目標信息丟失、與背景相互混淆等問題,提出了一種創新性的多尺度級聯融合目標分割網絡(MSCFNet)。具體而言,MSCFNet通過不同尺度特征間的多次信息交互,最大限度保留小目標。同時,設計了一種特征增強模塊,從全局和局部兩個層面有效提取并整合信息,增強目標表征能力并抑制背景雜波。實驗結...
激光與紅外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2024-4-2系統投稿,當天收稿,初審給出第一次修改意見主要是格式問題,提交后4-12通過初審,現在外審中,后面順利會繼續更新
2024-04-14 18:16第七編 工業技術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