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21:05:03
價格月刊
北大核心Prices Monthly
價格月刊最新期刊目錄
碳排放權交易政策對企業環境產品出口影響研究————作者:王文治;任暠凱;
摘要:綠色貿易是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點,碳排放權交易作為重要的市場型環境政策工具,在有效抑制碳排放增加的同時,對參與企業的環境產品出口也將產生影響。通過構建漸進式雙重差分模型,經過一系列內生性和穩健性檢驗后發現,碳排放權交易政策顯著促進了試點區域內企業環境產品出口,且隨著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不斷成熟,該促進效果不斷增強。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政策通過激勵企業綠色技術創新促進了環境產品出口,但試點階段企業更傾向...
中國與RCEP、CPTPP伙伴農產品進口貿易增長:事實特征與動力機制————作者:程秀娟;朱文博;李國祥;
摘要:在RCEP已簽署生效、中國積極申請加入CPTPP的背景下,重點分析了中國與RCEP、CPTPP伙伴農產品進口貿易的事實特征與動力機制。2002—2022年,RCEP、CPTPP伙伴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提升,中國與RCEP伙伴農產品進口貿易增量更大、增速更快,并向東盟國家和果蔬產品類集聚發展,有力抵御了不確定性因素的內外部沖擊。中國與RCEP、CPTPP伙伴農產品進口貿易增長呈供需交互驅動態勢,中國農...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反補貼稅的依據、本質與影響————作者:何梓建;裴瀟;
摘要:為了打壓中國電動汽車產業,保護本土產業,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展了反補貼調查并加征關稅。但是反補貼調查的事實依據不充分,法律依據牽強,明顯違反了WTO的相關規則,體現了其貿易保護主義本質。這種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不僅對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也對其自身相關產業發展產生了負面效應,更是破壞了世貿規則,影響了中歐及全球經貿關系。對此,中國電動汽車(產業)不僅要在戰術上積極應對,更要在戰略上長遠...
區域一體化與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提升——來自長三角地區的準自然實驗————作者:成麗紅;夏耘;孫天陽;
摘要:長三角地區是中國最早實施區域一體化的地區之一,也是優化貿易結構,提升貿易質量的先行區,是提升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的關鍵區域。基于2005—2021年中國城市層面數據,利用雙重差分法考察了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政策對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研究發現: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政策顯著促進了城市制造業出口技術復雜度的提升,且傾向得分匹配檢驗、共同趨勢檢驗、安慰劑檢驗等顯示這一結論非常穩健。異質性分析表明...
中國糧食進口的結構性變遷:核心驅動、現實困境與應對策略————作者:焦玉平;
摘要:加入WTO以來,中國糧食進口結構經歷了從以大豆為主的大規模進口向大豆、玉米、小麥、大麥、高粱等多元化大規模進口的轉變。居民膳食消費結構從“以糧為綱”向“糧+肉蛋奶多元消費”轉變,帶動了飼料用糧需求增長,而本土糧食生產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是當前糧食向大規模、多元化進口轉變的核心驅動力。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至2010年,中國對外開放程度加深、城鎮居民膳食消費結構轉型升級,催生了第一階段飼料用...
自由貿易試驗區與企業綠色創新增量提質————作者:胡青江;高勝;
摘要:在推進“雙碳”目標進程中,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能否驅動企業綠色創新增量提質?基于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年度數據,采用多時點雙重差分模型實證檢驗自由貿易試驗區對企業綠色創新增量提質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研究發現:自由貿易試驗區能夠顯著促進企業綠色創新增量提質;機制檢驗表明,自由貿易試驗區能夠通過降本增效效應、人才集聚效應與協同創新效應推動企業綠色創新增量提質;異質性檢驗表明,自由貿易試驗區對非國...
鐵路運輸價格規制的動態演化與市場化轉型路徑研究————作者:魏曉勇;王懷相;
摘要:本研究著重探討了中國鐵路運輸價格規制從傳統嚴格管制向市場化改革轉型過程中的動態演化與路徑選擇。通過系統梳理價格規制理論,對中國鐵路客貨運價格形成機制、運價規制演變歷程、特點及存在的問題等進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當前中國鐵路運價規制在平衡社會福利最大化、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與維護公益屬性方面面臨的制度約束與操作難題,進而得出中國鐵路價格規制的時空多元性特征。通過進一步構建競爭類運輸服務及公益性運輸服務價格...
林業新質生產力賦能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耦合機理、作用機制與實踐路徑————作者:羅賢宇;吳興強;黃登良;
摘要:林業新質生產力是提升森林資源利用效率、推進林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力,而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打通森林資源轉化通道、促進鄉村綠色共富的重要路徑。基于功能、理念、路徑三個維度,分析了林業新質生產力與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耦合關系,進一步,從林業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等視角探討了賦能森林生態產品價值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機制。根據研究結論,提出了引領智慧林業關鍵核心技術探索、構建...
數字貿易與新質生產力協同發展測度、區域差異與動態演進————作者:柳凱;馮偉;
摘要:基于2013—2021年中國省級面板數據,對數字貿易與新質生產力協同發展水平進行了測度。在此基礎上,運用Dagum基尼系數、核密度估計、莫蘭指數、馬爾科夫鏈等方法分析其地區差距來源及時空動態演進趨勢。結果表明:數字貿易與新質生產力的總體協同發展水平逐年上升,但仍然具備較大提升空間,在地理區域上呈現“東高西低”的不均衡空間分布特征;兩者協同發展的區域差距逐漸擴大;區域內差異表現為東部地區>西部地區>...
算法個性化定價中數據競爭風險的生成及治理————作者:孫宇;
摘要:算法個性化定價中的數據競爭,源于數字經濟中的網絡效應以及算法定價的數據驅動特征。在競爭法視域下,算法個性化定價中的數據競爭存在數據不正當競爭與數據壟斷的法律風險。鑒于《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在規制算法個性化定價中的數據競爭時,分別存在一般條款與互聯網專條的適用難題及價格中心主義的范式困境。因此,可以通過規范《反不正當競爭法》中互聯網專條的適用與商業道德的認定,在《反壟斷法》框架下引入SSND...
數字貿易開放驅動全球供應鏈重構的機制、效應與對策研究————作者:鄺玉坤;
摘要:隨著數字技術快速發展,數字貿易開放正成為全球供應鏈優化重構與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從貿易全球化入手,系統梳理了數字貿易的起源、內涵與數字貿易開放的概念界定及全球供應鏈的發展歷程,全視角分析了數字貿易開放驅動全球供應鏈重構所面臨的“四大挑戰”和“四方壓力”,有針對性設計了驅動全球供應鏈重構的“四條渠道”與“四項機制”,并從六個方面來深入剖析數字貿易開放驅動全球供應鏈重構所產生的具體效應。在此基礎...
價格理論支持下國際貿易與FDI關系框架的構建策略研究————作者:李華京;蔣薇薇;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國際貿易與FDI的協同發展對全球經濟資源配置具有關鍵作用。基于價格理論,探討國際貿易與FDI的動態關系框架構建策略,旨在為政策制定與企業決策提供理論支持。研究發現,價格理論通過相對價格優勢、成本收益分析及市場均衡機制,能夠有效解釋國際貿易與FDI的互動邏輯。在宏觀層面,價格信號引導政府靈活調整關稅、補貼及產業政策,優化貿易投資協同效應;在微觀層面,企業可通過價格風險管理、技術創新及...
農產品電商供應鏈收益分配及優化策略研究————作者:周向陽;沈辰;吳建寨;
摘要:以土豆為例,根據電商供應鏈實地調查,研究供應鏈各主體收益分配格局。結果表明,農產品電商供應鏈有效促進了中高端農產品供需匹配,實現了中高端農產品的品質溢價,顯著提升了供應鏈整體收益水平。按照傳統Shapley值法,電商企業收益分配比例從35.7%升至49.1%,而農戶收益分配比例從35.7%降至28.5%,合作社收益分配比例從26.5%降至22.4%。從對合作收益貢獻程度角度看,應將農戶與合作社的部...
京津冀區域跨境物流協同發展評價及促進機制研究————作者:易舒心;張紫琳;
摘要:針對京津冀區域跨境物流協同發展的現實需求,基于2015—2022年京津冀13個城市的面板數據,構建涵蓋跨境貿易規模、物流基礎設施、物流服務能力、經濟發展水平、政策環境及物流行業發展水平六大維度的評價指標體系,綜合運用綜合指數法和熵權TOPSIS法對區域協同發展水平進行實證測度。研究表明:第一,京津冀跨境物流協同發展整體呈“核心突出、梯度分化”特征,北京、天津在跨境貿易規模、經濟實力及高端物流服務領...
數字技術對知識產權保護與數字貿易關系影響的研究————作者:羅澤偉;岳紅強;
摘要: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深刻重塑了知識產權保護與數字貿易的互動關系。基于技術賦能與法律挑戰的雙重視角,系統探討了數字技術對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重構及其對數字貿易格局的影響。研究發現: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為知識產權確權、監測和交易提供了高效工具,但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權屬爭議、物聯網數據泄露風險等新型挑戰持續涌現;數字貿易的全球化特征要求構建統一的知識產權保護標準,而各國制度差異與跨境執法難題成為主要障礙。為此...
中國公共服務領域定價機制探析及優化建議————作者:秦秀蓮;
摘要:當前,中國公共服務價格管理體系亟待優化與改革。一方面,政府定價與市場調節價并存,另一方面,調整機制尚不完善,價格透明度不足,削弱了公共服務的公平性與可及性,制約了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提升。以政府為主導的定價模式缺乏靈活性與透明度,難以迅速適應市場波動及需求變化;市場調節在公共服務范疇內應用有限,競爭與創新動力不足,致使服務質量與效率提升受阻;價格調整頻次低、幅度不合理且程序不透明,致使價格與成本、...
新質生產力對出口貿易競爭力的影響效應與作用機制————作者:楊習銘;康子齊;高志剛;
摘要:基于2010—2021年中國30個省份的面板數據,從新勞動者、新勞動對象、新勞動資料三個角度構建新質生產力指標體系,運用熵值法測算出各省份新質生產力發展水平。從產業結構升級和貿易開放度的雙重視角,通過中介模型進行“假設”檢驗,以此揭示新質生產力對中國出口貿易競爭力的影響效應與作用機制。結果顯示:新質生產力對中國出口貿易競爭力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且在不同省份間存在區域異質性;產業結構升級和貿易開放度是...
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與CPTPP成員國的貿易效率及潛力分析————作者:李瑩;
摘要:現階段,在全球經濟向深度融合演進的同時,逆全球化現象也不斷涌現,直接影響著中國對外貿易發展。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作為當前最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有效促進了成員國間的經貿合作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通過研究中國與CPTPP國家的貿易現狀,全面審視中國與CPTPP成員國的貿易效率及潛力,明確深化與CPTPP成員國貿易合作關系的實踐路徑,提出對策建議,助力中國早日融入CPTPP體系,為挖掘中國經...
全球供應鏈重構下跨境電商賦能新質生產力——基于省域數據的實證研究————作者:候杰;張心雨;
摘要:在全球供應鏈重構的背景下,基于跨境電商對新質生產力的賦能機制,構建了相應的指標體系,并采用熵值法對2013—2022年中國30個省份的跨境電商發展水平和新質生產力發展水平進行測度。利用省域面板數據,實證分析跨境電商發展對新質生產力的賦能效應及其作用機制。結果表明,跨境電商發展對新質生產力具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機制檢驗顯示,技術創新在跨境電商賦能新質生產力過程中發揮了正向調節效應,跨境電商可通過數...
基于“結構-行動”方法的中國電商價格形成機制分析————作者:門豪;
摘要:二十多年來,中國電商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了重要位置,尤其是近些年來,中國電商轉型出海,誕生了SHEIN、Anker等一批能夠與國際領先企業抗衡的行業獨角獸。以結構-行動分析視角為切入點,綜合考察了電商交易網絡中行動者所處的結構地位及賣家的策略性行動,同時借助于電商定價實踐,抽離出平臺定價及賣家自主定價兩種類型,分析了賣家的多元定價博弈策略及其在平臺強權控制下逆勢增長的微觀機理,將定價...
價格月刊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