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7-01 15:07:45
旅游學刊最新期刊目錄
喜“聞”樂見?目的地吸引物的視-嗅線索一致性對旅游者記憶的影響————作者:李慧穎;陳夢媛;
摘要:雖然視覺、聽覺仍是人們感知外界環境的重要通道,但視聽嗅覺新技術交互應用促使旅游者在線體驗目的地旅游吸引物的廣度與內容不斷延展,也使得感官各維度間的因果關系變得更為復雜。文章通過兩項行為實驗,借助眼動和腦電設備來捕捉觀眾實時注意力和情緒變化,以生理數據為支撐,探索在線視頻中目的地吸引物的視-嗅線索的存在及其一致性對潛在旅游者視覺注意、臨場感、情緒及記憶的影響。研究發現,相比于傳統的視-聽感官體驗,添...
城市兒童的自然建構與游憩感知體驗——以廣州為例————作者:陳淳;朱竑;林煦丹;肖潤琦;
摘要:在人地關系日趨緊張的背景下,城市兒童與自然的關系成為兒童地理學關注的焦點。已有研究更多關注兒童群體的異質性,忽略了兒童主體視角下對自然的具象理解以及對不同類型自然的感知與體驗。文章以廣州市為案例地,通過問卷調查、焦點小組、深度訪談等混合式研究方法,嘗試分析自然游憩過程中城市兒童對于不同類型自然的建構、感知與體驗。研究發現:1)日常自然為城市兒童提供了主要的自然游憩空間,依托居住社區、城市公園以及校...
共同富裕目標下民族村寨旅游收入分配涓滴效應————作者:楊懿;李瑋濤;
摘要:近年來,在推動共同富裕的進程中,民族村寨旅游收入分配不均的問題日益突顯,在旅游市場規模較大的前提下,涓滴效應先富帶動后富的實際效果如何?文章結合大理雙廊鎮下的案例地3村整體情況,對雙廊村、大建旁村、長育村3個處于不同旅游發展階段的村寨進行分析,利用熵值法、減貧等值增長率指數、空間自相關、障礙度模型,分層分類對旅游收入分配涓滴效應進行測度與分析。結果表明:1)案例地3村企業-家庭的就業涓滴效果最差,...
基于圖式理論的博物館數字展陳兒童觀眾認知研究————作者:陳雯敏;郝小斐;
摘要:數字展陳是博物館變革的趨勢,深刻影響博物館旅游體驗。當代學齡兒童既是數字時代原住民,也是公共博物館觀眾主體。文章從兒童視角出發,基于圖式理論,采用馬賽克方法進行以“兒童數字展陳認知體驗”為核心的觀察、繪畫、訪談多維數據收集,后通過質性分析提煉兒童數字展覽認知圖式基本特征。研究發現:1)當代兒童社會性認知水平發展超前,其數字展陳認知體驗受到游覽與訪問雙重動機、休閑娛樂與社會教育雙重需求間協商的影響;...
復雜系統的簡單機制及對旅游研究的啟示————作者:陳勇;
摘要:旅游系統作為典型的復雜系統,其結構特征可通過網絡科學理論進行解析。當以旅游者作為網絡節點時,系統內呈現出多維度的連接關系:既包括旅游者之間的社交互動,也涵蓋旅游者與目的地居民、服務提供者之間的社會文化交互,更涉及旅游者與交通設施、住宿場所等物質要素的供需關聯。同理,若將目的地作為核心節點,其網絡結構同樣呈現出多層次性:在微觀層面,目的地需要協調游客與本地社區的利益平衡;在中觀層面,目的地與交通樞紐...
家庭旅游與青少年人力資本形成——事實、機制與政策含義————作者:朱志勝;呂瑞雪;
摘要:非慣常環境中旅游式學習被視為促進個體人力資本形成的重要方式,理解旅游活動與人力資本積累之間的因果聯系與發生機制對培育和釋放人口質量紅利至關重要。文章基于新人力資本理論框架,利用中國教育追蹤調查數據,實證檢驗了家庭旅游對青少年人力資本形成的影響及其潛在的作用機制。結果發現,家庭旅游對青少年的認知發展與非認知發展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尤其是對青少年的外傾性、親和性等非認知能力提升價值更為明顯。上述效應在...
避寒旅游療愈:旅游者注意力恢復和壓力緩解的腦電實驗研究————作者:沙莎;楊振之;
摘要:文章基于壓力緩解理論和注意力恢復理論,采用腦電實驗,對比分析了28位旅游者進入避寒旅游療愈目的地前后一個月執行匹配延遲工作記憶和探索性行為靜息態腦電實驗任務的準確率和反應時間、腦電波地形圖數據,探析避寒旅游療愈對旅游者注意力恢復和壓力緩解的相關機制。研究結論進一步明晰了旅游者赴避寒旅游目的地后注意力恢復與壓力減緩這一復雜、動態、連續的生理和物理反應和改變過程。研究發現:1)避寒旅游療愈能提升旅游者...
解鎖縣域文旅基層治理的密碼——評《縣域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研究》————作者:保繼剛;
摘要:<正>縣域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單元,是文旅深度融合戰略落地生根的關鍵區域。如何通過縣域文旅深度融合促進或者引領縣域經濟發展,是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必須回答的現實課題,兼具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縣域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研究》是崔鳳軍教授及其團隊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領域多年研究的成果結晶。該書從理論、實證和實踐3個維度,深入探討了縣域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理論內涵、實踐經驗與政策...
鄉村民宿數字化轉型對生存韌性的影響——“雙階動態能力”的中介效應————作者:王彩彩;邱依思;徐虹;周鍵;
摘要: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化轉型作為企業發展的新引擎,將影響鄉村民宿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文章基于動態能力理論及生存倫理視角,采用我國429份鄉村民宿問卷調查數據,遵循“戰略-能力-效果”的邏輯,構建民宿數字化轉型對民宿生存韌性的影響機制模型,進行結構方程建模及統計分析。結果表明:1)鄉村民宿數字化轉型對生存韌性產生顯著正向作用;2)民宿組織學習能力(低階能力)、商業模式創新(高階能力)均在民宿數字化轉型與...
日常生活批判視角下后發旅游地的發展迷思————作者:朱竑;胡蕊純;林煦丹;
摘要:<正>隨著當代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和大規模開發,后發旅游地作為一類特殊而重要的研究對象,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此類地區通常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與文化資源,但由于歷史積淀、發展區位和經濟狀況等多重因素的制約,它們在旅游發展時序上較晚進入公眾視野。隨著旅游市場需求的多元化和個性化發展、文旅融合進程的日益深化以及交通和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后發旅游地開始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世界文化遺產地景邁山的旅游化————作者:唐雪瓊;楊君杰;
摘要:<正>在外部力量和內在發展需求的雙重驅動下,地方往往經歷社會、經濟、文化、空間等多方面的重構。作為推動地方發展的重要力量,旅游通過賦予地方新的功能、強化文化表現力及促進經濟增長,推動地方在文化內涵、空間結構和經濟形態等層面的轉型(2)。云南景邁山作為新興的世界遺產地,其旅游化進程展現出地方經濟形態的多元化、文化符號的市場化及生態資源的價值化等復雜且多元的演變特征
流量經濟與地方文化生態平衡————作者:林娟;林明水;
摘要:<正>進入數字文明時代,以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表的數字技術不斷推進數字文明建設,數字轉型成為21世紀文化變遷最深刻、最基本的特征,“數字化將決定我們生存”(2)的著名論斷正在逐步實現。文化與技術相伴相生,移動互聯網、數字媒介、社交互動在數字平臺上催生流量經濟,改變了文化生態環境,打破了地方文化生態平衡,衍生出新的文化生態
中國紅色旅游政策擴散的時空特征及影響機制——基于286個地級市的事件史分析————作者:王金偉;袁佳欣;張宏;雷婷;周志華;曹淑婷;
摘要:政策擴散是推動紅色旅游融合創新發展,推進旅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文章基于2004—2021年全國286個地級市的面板數據,運用事件史分析方法對紅色旅游政策擴散的時空特征及影響機制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發現:1)紅色旅游政策在地級市層面呈現階梯形累積增長,且形成了以華東、西北和西南為核心的“三極多島”空間格局。2)外部組織因素、城市內部因素和領導特征因素均會影響紅色旅游政策的出臺(頒布...
中國城市旅游安全事件集群的驅動因素與形成機制——基于NCA和動態fsQCA的分析————作者:黃銳;謝朝武;賴菲菲;
摘要:集群化旅游安全事件已成為制約中國城市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瓶頸,厘清旅游安全事件集群的成因機制是對其進行有效管控的前提。文章以中國121個典型集群城市的80 298起旅游安全事件為案例樣本,通過引入“集群強度”指數對事件集群進行量化,基于風險系統理論建構事件集群的驅動因素框架,采用NCA和動態fsQCA方法探索2010—2019年中國城市尺度旅游安全事件集群的成因機制。研究發現:1)風險源危險性...
鄉村旅游與鄉村居民心態秩序重構————作者:溫士賢;蔡曉梅;
摘要:<正>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2)鄉村旅游有效促進人、物、資本、信息和技術在城鄉之間大規模流動,成為鄉村現代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3)
美美與共:旅游推進民族地區融合的邏輯與實踐路徑————作者:馬利邦;陳賢斐;
摘要:<正>“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是新時代賦予旅游業的重要使命。在“旅游中國”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旅游正成為越來越多百姓的日常消費和體驗(3)。隨著人民文化水平、審美素養和文化自信的不斷提升,文化差異性成為人們出游的主要內驅力,游客渴望了解多元文化,渴望與之深度交流來豐富人生體驗,喚醒自己的民族文化記憶和共同體意識(4)...
鄉村民宿“家”屬性的主客建構——基于莫干山莫梵民宿的個案研究————作者:吳文智;劉詩逸;
摘要:作為非標準化住宿產品,鄉村民宿的核心吸引力之一就是為顧客提供“家”屬性的住宿體驗,這也成為其區別于傳統酒店業的重要特征。然而,隨著民宿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投資經營者在一味追逐經濟效益中忽視了鄉村民宿這一核心屬性,以至于讓民宿淪為純粹的商業性經營場所,誤導了顧客對民宿的消費認知,最終損害了民宿發展的韌性。為此,文章以莫干山仙潭村網紅民宿“莫梵”為例,采用深度訪談和網絡文本分析等方法探究了鄉村民...
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污名感知、職業認同與對口擇業意愿————作者:黎耀奇;許汶婷;彭菲;
摘要:人力資源危機是制約旅游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提高相關專業學生對口擇業意愿是應對這一危機的重要方式。而近年來旅游職業逐漸呈現污名化趨勢,相關專業學生對口擇業率處于低位,使得旅游業高質量發展面臨人才短缺的困境。針對這一問題,文章選取43名來自不同辦學層次旅游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基于扎根理論探究學生的職業污名感知與對口擇業意愿的關系,構建“職業污名感知-職業認同-對口擇業意愿”模型。文章...
情動到身動:旅游地居民生態情感生成及對旅游價值共創的影響研究————作者:王群;牛倩倩;
摘要:生態情感是人地互動過程中的情感反應,居民生態情感的激發有助于旅游地生態環境保護,促進旅游價值共創。文章以關懷理論為基礎,以刺激–機體–反應(S-O-R)理論為主線,構建了由情動到身動的旅游地居民生態情感生成及對旅游價值共創影響的理論模型,并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和半結構化訪談,對生態旅游資源豐富的安徽省黃山市山岔村進行實證研究,結果發現:1)人與人、人與地、人與環境的互動能顯著激發居民生態情感,其中,人...
數字經濟、虛擬網絡嵌入與旅游經濟聯系————作者:劉震;楊勇;劉安禹;王靜;
摘要:增強地區間旅游經濟聯系對暢通區域經濟循環至關重要,發展數字經濟則成為構筑旅游經濟聯系的有效抓手。文章基于2011—2019年我國285個地級市的多源研究數據,實證考察了數字經濟對旅游經濟聯系的影響效應及作用機制。研究發現:第一,數字經濟發展能夠顯著提升旅游經濟聯系水平,并且這一影響效應在考慮不同類型市場分割及內生性問題下均得到證實。第二,虛擬網絡嵌入是數字經濟增強旅游經濟聯系的關鍵機制,具體表現為...
旅游學刊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常見問題及解答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