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1日發表報告指出,由于海洋污染、氣候變化以及過度捕撈,到2050年左右,海洋生態系統將出現明顯變化,全球幾乎所有海域的捕魚量都將隨魚資源的減少而下降,包括日本在內的西北太平洋地區,只能捕撈到長度在23厘米的藍圓鲹等魚類。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1日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的《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次締約方會議上發表報告指出,如果地球繼續變暖,珊瑚礁等海洋生態系統將受到巨大影響。同時,由于過度捕撈,位于食物鏈上端的大型魚類減少的趨勢在各個地區會越來越明顯。此外,船舶把壓艙水排放到所停泊的港口時,會有大量外來生物隨之進入當地海域,這也加速了本地物種滅絕的危險。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負責海洋生態系統的官員稱,聯合國曾提出在2012年前將全球海洋面積的10%設為保護區,而現在只達到1.17%的水平,因此有必要擴大海洋保護區。近10年來,對海洋生態系統的破壞未得到遏制,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人們對海洋生物多樣性的認識不足,希望通過《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次締約方會議,提高有關方面的認識,更好地保護海洋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