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2 08:05:55
南方水產科學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混合注意力模塊改進StarGAN的水下圖像增強————作者:鄭浩君;王振;張佳鵬;劉勝男;錢程;涂雪瀅;劉世晶;
摘要:圍繞水下圖像色偏和模糊的特點,針對不同渾濁度的水下圖像差異較大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混合注意力模塊(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 CBAM)改進的星型生成對抗網絡(Star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StarGAN)用于水下多渾濁圖像增強。首先使用水下相機采集實驗室和養殖平臺環境2組水下多濁度圖像數據集;其次優化St...
基于前后端生成概率密度圖模型的蝦苗自動計數————作者:蔡潤基;彭小紅;葉雙福;張天晨;高月芳;呂俊霖;
摘要:蝦苗計數是蝦類養殖與銷售中生物量估算的基本操作,對養殖管理和提高產量至關重要。由于受蝦苗體型小、遮擋嚴重以及密集程度不一等因素影響,現有的自動計數方法難以在一定密度下準確計數。基于此,提出了一種基于貝葉斯概率分布的前后端結合計數網絡(Shrimp counting, SC)模型,用于解決蝦苗計數問題。該模型主要由前端模塊、注意力模塊和后端模塊構成。首先,使用前端模塊提取具有判別性的表型特征,并采用...
不同脫腥方法對薛氏海龍肽粉的脫腥效果比較————作者:陳茂森;黃晟;于剛;賴世欽;蔡冰娜;陳華;鄧琬波;唐科;楊文華;王琴;肖更生;潘劍宇;李駿;
摘要:薛氏海龍(Syngnathus schlegeli)肽粉因固有的腥味,限制了其在后續深加工產品中的應用和開發。實驗采用葡萄糖糖化法、β-環糊精包埋法和葡萄糖-β環糊精聯用3種方法對薛氏海龍肽粉進行脫腥處理,并通過運用感官評定、電子鼻和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GC-MS)等技術手段,評估了原料的腥味脫除效果。結果顯示,葡萄糖糖化法處理,可通過美拉德反應產生酯類成分以降低原料腥味成分的相對含量,其中腥味...
冷藏與凍藏條件下燙漂處理對牡蠣肉品質的影響————作者:崔俊偉;鄭惠娜;曹文紅;秦小明;高加龍;林海生;陳忠琴;
摘要:牡蠣肉在貯藏過程中極易發生品質劣化,燙漂可鈍化酶并殺滅大部分的微生物,從而延緩原料在貯藏過程中品質劣化,但熱處理在牡蠣原料貯藏中的研究較少。基于此,以貯藏在4℃和-20℃未經燙漂的新鮮牡蠣肉(CK)和燙漂牡蠣肉(Bo)為研究對象,通過測定貯藏過程中牡蠣肉的安全、外觀、質構、風味指標,全面分析CK和Bo組在4℃和-20℃貯藏過程中的品質變化規律。結果表明:2種貯藏條件下,CK和Bo組均存在品質劣化現...
豐水期珠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結構特征及其環境影響因子分析————作者:粟麗;徐姍楠;李純厚;陳作志;
摘要:珠江口海域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浮游植物是評價水質、生態功能等的重要參考指標,可為該海域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提供科學依據。為了更全面地了解豐水期珠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及環境狀況,根據2020年9月和2021年5月珠江口海域浮游植物調查數據,分析了該海域豐水期浮游植物的群落結構特征及其環境影響因子。共鑒定出浮游植物7門56屬102種,其中硅藻種類最多(69種),占67.65%,甲藻次之(17種)...
雷州半島東部近岸海域春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結構特征及環境影響因子分析————作者:侯迪遙;黎傲雪;呂少梁;董建宇;陳寧;王學鋒;
摘要:于2023年春季(3月)和秋季(10月)在雷州半島東部近岸海域開展了季節性網采調查,探究浮游植物群落結構特征及其與環境因子的關系。共鑒定出浮游植物5門44屬131種,其中硅藻105種,甲藻24種,金藻、裸藻和定鞭藻各1種;硅藻在2次調查中均為優勢類群。春季優勢種為筆尖形根管藻長棘變種(Rhizosolenia styliformis var. longispina)、丹麥細柱藻(Leptocyli...
LH原油和0#柴油乳化液對凡納濱對蝦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及相關功能基因表達的影響————作者:沈楚焰;張喆;陳海剛;張林寶;王學鋒;
摘要:近岸海域溢油污染會對海洋生物的生長發育造成多重危害。為研究LH原油和0#柴油乳化液對凡納濱對蝦(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的毒性影響,將LH原油和0#柴油分為分散劑對照組(D組,0μg·L-1)、低濃度組(A組,25μg·L-1)、中濃度組(B組,50μg·L-1)和...
港珠澳大橋北側沿線中華白海豚棲息地利用及保護建議————作者:黃志雄;溫華;陳濤;王新星;陳宇健;陳希;肖尤盛;張朝明;方亮;
摘要:為了解在港珠澳大橋建成后,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對大橋水域北側棲息地的利用情況,及其可能穿越大橋的潛在通道。在大橋北側沿線水域布置了A、B、C、D 4個固定被動聲學監測位點,總共進行了2 947 h的聲學錄音。在4個監測位點發現中華白海豚聲學事件的概率分別為15.31%(A)、17.30%(B)、8.97%(C)、5.85%(D),表明大橋北側沿線水域依然是中華白海豚的重要棲...
基于底棲生物完整性指數(B-IBI)的仁懷市主要河流健康評價————作者:何浩宇;王芳;龍茂源;張書海;周岳兵;丁獻桃;甘雷;王楨璐;項濤;居濤;石磊;安苗;董響紅;
摘要:健康穩定的河流生態系統對維持生物多樣性和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然而,作為中國醬酒核心產區,仁懷市主要河流的健康狀況評價體系卻尚未構建。基于此,于2023年對仁懷市境內9條河流28個采樣點的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開展了周年季度調查,并在此基礎上創新性地搭建了仁懷市主要河流的底棲生物完整性指數(Benthic-integrated biotic index, B-IBI)評價體系。結果發現:共記錄到大型底...
3組常用魚類eDNA宏條形碼通用引物對三亞水環境樣品的物種檢出效果比較————作者:郭瑤杰;萬武波;王海山;葉樂;陳治;
摘要:環境DNA (Environmental DNA, eDNA)宏條形碼技術是一種高效率、高靈敏度且無侵入性的物種調查工具。目前基于eDNA宏條形碼技術調查魚類多樣性的研究眾多,但是該技術發展尚不完善,對不同引物的實際使用效果缺乏共識。為降低測序成本、篩選出實際使用效果最優的通用引物,選取三亞市魚市場和亞特蘭蒂斯水族館共8個站位的水樣,比較了3組常用魚類eDNA宏條形碼通用引物(MiFish-U、A...
患紅斑病中間球海膽腸道菌群結構和功能特征研究————作者:陳東升;王犖;邢騰宇;陳宇辰;陳新垚;丁君;
摘要:紅斑病是海膽養殖過程中最常見的細菌性疾病之一,具有發病速度快、傳染性強、致死率高等特點。為揭示機體患病和腸道菌群間的相關性,基于16S rRNA測序技術,開展了患紅斑病中間球海膽(Strongylocentroyus intermedius)腸道菌群結構和功能特征研究。結果顯示,與健康組海膽相比,患病組海膽腸道菌群可操作分類單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
秦嶺細鱗鮭子二代與野生群體腸道組織結構、消化酶、抗氧化酶及腸道菌群研究————作者:宋榮群;王楨璐;郭星辰;王藝舟;熊冬梅;葉歡;李志剛;邵儉;
摘要:為探究秦嶺細鱗鮭(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 Li, 1966)亞成體在不同群體的消化系統特性,并為其規模化人工繁育和資源養護利用提供參考,運用組織學和16S rRNA高通量測序技術檢測分析了秦嶺細鱗鮭人工繁育子二代[Bt,體長(15.40±0.82) cm,體質量(51.50±11.90) g]與自然生境野生群體[WBt,體長(18.17±2.57) cm,體質量(85...
尖翅燕魚早期色素細胞發育與體色變化————作者:庾楚霞;郭華陽;林漪;劉寶鎖;劉波;朱騰飛;張建設;張殿昌;
摘要:尖翅燕魚(Platax teira)具有獨特的色素模式,通過體視顯微鏡和倒置熒光顯微鏡對尖翅燕魚的胚后發育過程進行連續觀察,記錄了不同發育階段的形態特征、體色變化以及色素細胞類型及分布,并繪制了早期發育生長曲線。結果顯示,1—24日齡尖翅燕魚生長速度較平緩,從26日齡開始進入快速生長期,且不同胚后發育階段魚體體表呈現明顯的顏色差異。特別是14日齡時,紅色素細胞、黃色素細胞發育明顯,細胞體積增大;2...
高溫脅迫對克氏原螯蝦腸道組織形態與轉錄組的影響————作者:包志明;鄒永烽;曹攀輝;張嘉媛;徐宇;許志強;郭慧;
摘要:為探究克氏原螯蝦(Procambarus clarkii)腸道在接近其生理極限的高溫脅迫下的作用機制,對其進行32和37℃的高溫脅迫實驗,分別于脅迫24、72 h后收集腸道組織,進行組織切片觀察和轉錄組學分析。結果表明,高溫對克氏原螯蝦的腸道組織結構造成了明顯損傷,且隨著脅迫溫度和脅迫時間的增加,損傷加劇。與對照組(26℃)相比,在32℃脅迫24和72 h條件下,分別鑒定到2 462和4 619個...
不同水草種類的中華絨螯蟹養殖池塘水質量評價————作者:華清紅;趙雨軒;肖霖;徐克;葛永春;孫云飛;成永旭;
摘要:為探討零換水養殖模式下不同水草種類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養殖池塘水質的影響,通過單因素評價法、平均污染指數、斷面綜合水質指數(Comprehensive water quality index, CWQI)和主成分分析法評估了養殖池塘水質。種植水草的種類為伊樂藻(Elodea nuttallii)、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輪葉黑藻(Hydrill...
荷-魚共養與常規池塘養殖模式下環境微生物群落比較研究————作者:劉美琦;葉旭婷;楊璐;陳姣宇;顧錢洪;李勝男;
摘要:荷-魚共養是一種典型的生態養殖模式。為探究荷-魚共養模式對各環境因子以及環境微生物群落組成的影響,采用野外原位調查結合宏基因組測序技術,比較了荷-魚共養模式與常規池塘養殖模式下水環境因子、水體和底泥環境微生物多樣性與群落組成的變化情況。結果表明,荷-魚共養池塘中氮(N)、磷(P)等營養鹽含量顯著下降,而溶解氧(DO)顯著上升。底泥中總氮(TN)的平均質量分數從2.323 mg·kg-1<...
不同日齡四指馬鲅幼魚腸道結構和菌群組成變化分析————作者:馮元泰;史榮君;李俊偉;區又君;齊占會;黃洪輝;賈旭穎;
摘要:為研究四指馬鲅(Elen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魚的腸道發育規律和菌群變化特征,為其健康養殖和餌料投喂管理提供科學依據,采集了養殖實驗過程中不同日齡(37、44、58、72、86和114日齡)的四指馬鲅,并結合生長性能、腸道組織結構、腸道菌群組成變化等指標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各日齡幼魚間的生長性能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隨著魚苗日齡增加,其腸道絨毛長度、寬度、肌層...
橫帶髭鯛早期發育階段消化系統組織學觀察————作者:平洪領;付鐵中;張濤;史會來;周群;鄒京華;
摘要:了解橫帶髭鯛(Hapalogenys mucronatus)仔、稚、幼魚消化系統的形態組織學特征,可為其發育生物學、消化生理及投餌策略提供理論依據。通過形態學觀察與連續組織切片及HE染色技術,對橫帶髭鯛0~45 d仔、稚、幼魚消化系統的形態組織進行觀察。結果表明:在水溫(24±2)℃條件下,0~2 d為內源性營養期,口咽腔、食道和胃已貫通;3~8 d為混合營養期,肝臟、胰臟細胞團已形成,可以攝食輪...
廣西漁船在北部灣的捕撈產量評估————作者:龔斌昊;梁情;薛飛;鄒建偉;
摘要:廣西漁船是北部灣的主要捕撈力量之一,為摸清廣西漁船在北部灣的捕撈產量及產量結構,揭示北部灣的捕撈生產和漁業資源狀況,將廣西漁船在北部灣的生產區域分為監控區和非監控區,評估了2019—2023年廣西漁船在這2個區域的產量。其中,監控區的捕撈產量評估基于北斗星通漁船監控記錄,測算漁船的有效捕撈努力量,結合漁船漁獲率進行估算;非監控區的捕撈產量評估采用傳統的漁業調查和產量評估模式進行估算。評估結果顯示,...
基于軸向特征校準和時間段網絡的魚群攝食強度分類模型研究————作者:徐波;袁紅春;
摘要:傳統的水產養殖通過定量投喂或依靠人工經驗投放飼料,易導致喂食不均、飼料浪費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旨在設計一種用于識別魚群攝食強度的模型以提升投喂效率,減少污染。以時間段網絡作為基礎模型,捕捉魚群長時間序列的攝食行為變化,加入時間移位操作,更細致地捕捉視頻相鄰幀之間的動態變化特征,并通過軸向特征校準自適應地調整特征,使模型能夠更加精確地關注到魚群攝食行為的不同軸向變化特征。實驗表明,設計的模型相較于二維...
南方水產科學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期刊的助理編輯非常好溝通,格式要求比較高,需要按規定改好格式再提交。官方是可以加急,投稿信中附上,初審速度我這篇是3天時間,非常快。外審時間可以實時查詢完成時間,共2個審稿人,大約2周時間,第一個審稿人竟然5天就完成了,非常不錯的期刊和投稿。需要注意發表可能需要等版面,需要與編輯溝通
2024-01-19 15:42期刊很棒,有緊急情況的可以加急審稿,我是因為項目驗收需要,一個月走完了流程審稿完畢,版面費也不貴,沒有額外收費,編輯認真負責,溝通很愉快,強烈推薦海科水產行業的朋友投稿。
2023-08-20 08:43三個月從投稿到錄用,編輯工作效率高,流程很快就走完了,期間經歷三位審稿人,最后成功收錄。期刊文章質量還可以,文章格式要求較高。
2022-08-27 12:20第六編 農業科學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