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2 03:05:38
泥沙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沙漠公路阻沙措施優化及防護效果研究————作者:李良英;李琦;王旭;辛國偉;王振強;
摘要:阻沙柵欄作為沙漠公路防護的第一道屏障,對公路安全至關重要,采用CFD數值模擬,對比分析阻沙柵欄改進前后防風阻沙效果,結果表明:采用阻沙柵欄高度2.5 m、布設間距20 m改進方案時,相較改進前,第一、二道阻沙柵欄間近地表水平風速和平均防風效率變化不大;第二、三道阻沙柵欄間和第三道阻沙柵欄至高立式大網格沙障間,近地表水平風速分別降低了13.63%和17.63%,平均防風效率分別提高10.26%和18...
基于最小水流功率原理的穩定河灣數學模型在塔里木河的應用————作者:陳沛東;李曉慶;艾尼瓦爾·牙生;
摘要:塔里木河天然河岸狀態造成了每年防洪搶險的巨大投入,如何依據河流演變規律形成有效的防洪搶險防護方案亟待研究。基于最小水流功率原理,建立適用于塔里木河的穩定河灣數學模型,利用該模型計算塔里木河下游不同水沙條件下的穩定河灣形態。塔里木河下游恰拉河段單位河長水流功率最小時,河灣曲率為4.02,此時河灣蠕動速率較小,河道相對穩定。河灣形態主要受來水輸沙率與泥沙粒徑的影響,隨著泥沙粒徑與輸沙率的增加,河灣曲率...
微生物EPS-泥沙底床床面變形與有機質埋藏特性研究————作者:余揚;周吉;童幸子;周蓀瑞;年澤民;陳欣迪;
摘要: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廣泛分布于沉積物表層,然而,低濃度EPS對沙床的床面形態與侵蝕情況及沙紋發育反作用于生物黏質埋藏的影響不明。水槽實驗研究表明,沙床表層EPS含量顯著影響床面的發育速率和沖刷總量,該影響隨EPS濃度變化呈非線性。低濃度(0.005%)EPS抑制沙紋發育尺度,但加劇沙床整體沖刷(沖刷量提高38%);高濃度EPS生物穩定作用凸顯,大幅抑制沙紋發育與床面沖刷(EPS濃度達0...
級配和鹽度對細顆粒泥沙沉降結構濃度影響試驗研究————作者:何哲遵;許春陽;堯印鵬;陳永平;
摘要:分別采用人工高嶺土與江蘇沿海現場沙,在沉降筒中開展沉降試驗。通過改變樣品的鹽度與泥沙級配,系統探究了鹽度、泥沙級配對結構濃度的影響規律。結果表明:含鹽度的增加促使高嶺土顆粒聚集成更大尺寸、更高孔隙率的含水絮團,沉降速率增加,結構濃度降低,當鹽度增加至18‰乃至更高,結構濃度趨于穩定。級配變化條件下,泥沙樣品中值粒徑減小,黏性細顆粒泥沙含量增加,由粉砂單顆粒沉降模式逐漸向絮團沉降模式轉變,沉降速率減...
格庫鐵路應急防沙措施防護效果及優化研究————作者:景文宏;
摘要:風沙危害一直是困擾沙區鐵路安全運營的主要因素。為研究格庫鐵路應急沙障的防沙功效,基于風洞實驗和數值模擬,對已有防護體系的防沙時效性及失效后所需應急措施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已有防護體系在初始階段可攔截過境大部分沙粒,但在較長時間后,沙粒易越過防沙體系在迎風側形成積沙。在路基迎風側設置應急措施能顯著減少軌道積沙。實體式應急沙障作用下集沙儀中積沙量最少,孔隙率60%應急措施下集沙儀中積沙量最多,孔隙率1...
沖積型彎道成因與維持條件研究進展————作者:程韻碩;李志威;
摘要:彎曲河流具有蜿蜒曲折的平面形態和周期迂回的演變特征,是自然界中最為普遍的沖積河型。受到來水來沙條件、動力不穩定機制、河道邊界約束、漫灘植被覆蓋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沖積型彎道的形成和維持條件十分復雜,有必要開展系統歸納和綜述。涵蓋彎曲河流的觸發機制、平面幾何形態、水動力條件、河道演變模型和洪泛平原約束等方面,綜合理論分析、水槽實驗、數值模擬和野外觀測的研究成果,較全面總結沖積型彎道成因和維持條件的...
油氣管道江河穿越工程河床沖刷計算分析————作者:張革聯;
摘要:在油氣管網工程建設中,管道穿越河流工程大量存在,管道設計埋深由河床沖刷深度決定。河床沖刷計算公式按河床泥沙特性可分為黏性土和非黏性沙公式;按阻水建筑物沖刷范圍可分為一般沖刷和局部沖刷公式;按水文資料的豐富程度分可分為行業規范公式和經驗公式等。結合近二十年涵蓋中國大部分地域的油氣管道過江工程實例,分析了各種沖刷計算公式的適用性和局限性。建議利用各規范公式和經驗公式計算油氣管道穿越工程的河床沖刷深度,...
小浪底水庫懸沙對溶解性有機質的吸附特征研究————作者:武俐;劉森;楊佳之;來夢媛;常苗;
摘要:懸沙吸附溶解性有機質(DOM)的過程會影響水生生態系統的氮循環。為探究小浪底水庫水體和懸沙DOM組分及影響懸沙吸附DOM的主要因素,利用紫外-可見光譜技術研究水體和懸沙DOM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DOM組分與來源、DOM與環境因子的關系,通過懸沙吸附DOM模擬試驗,研究兩種粒徑在不同含沙量和DOM濃度變化條件下的吸附作用。結果表明,水體DOM的芳香性高于懸沙,DOM組分均以胡敏酸為主;電導...
黃河河口適宜生態沙量研究————作者:于守兵;
摘要:黃河入海泥沙在塑造和維持河口生物棲息地和提供近岸海域磷酸鹽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態意義。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河口來沙量銳減,行河流路淤積造陸速率放緩,而不行河流路附近海岸缺乏泥沙補給而持續蝕退。濕地面積萎縮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和原有生態系統結構功能發生變化。輸入河口的磷主要以吸附在泥沙上的顆粒態存在,來沙量減少成為近岸海域N/P升高的重要因素。20世紀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近岸海域磷酸鹽濃度約0....
三門峽水庫汛期分期汛限水位運用方案研究————作者:婁書建;劉世帆;
摘要:防洪安全與庫區泥沙淤積一直是制約三門峽水庫綜合效益發揮的關鍵因子。進入21世紀,黃河來沙量的趨勢性減少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實施,為三門峽水庫運用方式調整創造了有利的內在條件和外部環境。基于水庫歷年運用實踐與體會,提出了三門峽水庫后汛期抬高庫水位至310/312 m的運用方案,分析了其防洪安全、庫區淤積風險及綜合效益,結果表明,三門峽水庫后汛期抬高庫水位至310/312 m運用較當前...
洞庭湖區三口河道自然岸線演變過程與主控因子研究————作者:白寬寬;李志威;王在艾;張鵬;
摘要:由于自然和人為因素的雙重影響,洞庭湖區三口河道分水分沙減少,水位降低,河勢發生多次調整,導致自然岸線發生相應的變化。采用多源遙感影像,通過歸一化差異植被指數、最大值合成、大津法和目視解譯相結合的閾值劃分方法,提取松滋河、虎渡河和藕池河1986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植被帶臨水側邊界線。通過ArcGIS的數字岸線分析系統,分河段計算自然岸線遷移的端點速率。結果表明,三口河...
《泥沙研究》投稿和征訂啟事
摘要:<正>《泥沙研究》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水利學會主辦、泥沙專業委員會編輯出版的基礎研究學術期刊(雙月刊),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創刊于1956年,是水利行業創刊較早、泥沙專業影響最大的學術期刊。《泥沙研究》刊登泥沙專業方面的學術論文、專題綜述和工程技術總結。主要專業范圍包括:泥沙運動基本理論,河流動力學,河床演變,河流地貌;流域產沙,水土保持,水沙變化,泥沙配置利用;水庫泥沙...
三門峽水庫汛期壅水排沙影響因素分析————作者:裴柯雄;史紅玲;陳建國;王黨偉;沈銘暉;
摘要:為了揭示壅水條件下水庫排沙比的影響因素及其響應關系,統計三門峽水庫2011—2021年汛期入庫流量在3 000 m3/s以下且壩前水位相對穩定的壅水時期排沙比變化,發現將入庫流量劃分為500~1 000 m3/s、1 000~1 500 m3/s、1 500~2 000 m3/s和2 000~3 000 m 加糙壅水相似特性試驗研究————作者:許光祥;黃愛博;王松寧;童思陳; 摘要:在山區航道整治工程中,常見灘下筑壩壅高水位以整治上游灘險的工程措施,但筑壩處跌水會形成局部陡比降,有礙船舶通航。如果采用灘下河段加糙的方式產生壅水,其分散布置的形式則可克服此不足,但加糙與壅水之間的相似關系有待研究。結合理論分析、現有研究成果和水槽模型試驗,對加糙顆粒與水位壅高之間的相似關系進行了研究。試驗采用預制混凝土方塊作為加糙顆粒,按2.5倍加糙粒徑的間距進行梅花型加糙布置,試驗工況包括5種... 寧蒙河段平灘流量變化過程及其與水沙條件的關系————作者:姚慶鋒;盧書慧;史紅玲;張治昊; 摘要:采用實測資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黃河上游寧蒙河段平灘流量變化過程及其與水沙條件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1986年后,黃河上游龍羊峽水庫與劉家峽水庫聯合調控運用,寧蒙河段年水量和汛期水量有所減小,年沙量和汛期沙量大幅度減小,洪峰流量削減嚴重,發生洪水的幾率明顯降低。水沙過程的變化必然會影響寧蒙河段河床演變過程,寧蒙河段平灘流量由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3 600~5 800 m3/s... 貴陽抽水蓄能電站水庫淤積對過機泥沙的影響研究————作者:王凱旋;何鑫;陳倩柔;余明輝;李大成;李思宇; 摘要:抽水蓄能電站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礎設施,上下庫水流泥沙不斷交換、相互影響,導致庫容損失和電站水輪機磨損。以貴陽抽水蓄能電站為例,基于考慮上下庫水流泥沙交換的一維水沙數學模型,研究電站過機含沙量變化規律與下水庫泥沙淤積時空分布的相關關系,并討論了進出水口附近清淤對過機泥沙的影響。電站下水庫淤積分布為帶狀-三角洲淤積,過機含沙量隨下庫淤積發展而增加,且與水庫來沙量呈良好的正相關關系。進出水口附近實施清淤... 涇渭河高含沙洪水水沙關系及其協調性判定————作者:馮普林;王海軍;李茜;張濤;包歲利; 摘要:基于涇渭河控制站高含沙洪水資料分析,提出了基于河流控制斷面徑流和輸沙之間均衡關系的水沙關系概念,探討了瞬時水沙關系曲線、逐日短歷時水沙關系曲線、年及場次洪水水沙關系曲線的冪函數表達形式。從水沙運動與河床沖淤響應的角度,說明了來沙系數是水沙過程含沙量與流量大小的對比關系這一物理意義,提出了基于水沙運動與河床沖淤響應的水沙關系協調性判定方法,并利用水沙協調度指標反映其協調性程度。提出了構建高含沙洪水及... 山西吉縣清水河徑流輸沙變化及影響因素分析————作者:謝宇;魏天興;張曉明;繆今典; 摘要:為探究多種措施綜合影響下清水河徑流輸沙的變化規律及影響因素,收集1950年以來的降水、徑流、輸沙及水土保持數據,應用突變檢驗、累積量斜率變化率比較法、相關公式法明確徑流輸沙突變點,計算氣候和人類活動的貢獻率與水土保持措施的減水減沙效益。結果表明,清水河徑流量、輸沙量顯著持續減少,輸沙變化對于梯田、淤地壩面積的增長更為靈敏,而徑流量的變化主要取決于五大措施綜合變化;退耕還林之前的人類活動對徑流和輸沙... 黃河頭道拐斷面水沙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作者:郭晶;趙水霞;李超;崔盛杰;梁雅祺; 摘要:徑流量和輸沙量是河道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重點考慮的因素。利用1960—2021年黃河上中游頭道拐水文站年水沙資料,分析了該站的水沙變化過程及影響因素,并對比分析了輸沙量適宜的預報方法。結果表明:61年來,頭道拐站的徑流量和輸沙量均整體呈明顯減少的趨勢,2006—2021年徑流量和輸沙量呈現先減小后增加的特征,典型突變年份為2017年;水沙年內分配表現為冰期徑流量為暢流期的37%,冰期輸沙量僅為暢流... 紊動和含沙量對懸沙絮凝影響的試驗研究————作者:劉潔;謝東芝;周鵬; 摘要:根據三峽庫區懸沙特性配制試驗沙樣,利用粒子追蹤系統在大型水箱中開展絮凝試驗。結果表明,絮凝作用下泥沙粒子通過搭接形成了不同形狀的多孔結構,直接影響絮團的密實程度。存在最佳紊動剪切率使絮團發育達到峰值,其值介于12~18 s-1之間,低于最佳紊動剪切率時,絮團中值粒徑隨剪切率的增大而增大,高于最佳紊動剪切率時,絮團中值粒徑隨剪切率的增大而減小;隨著初始含沙量的增加,當紊動剪切率... 泥沙研究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目前是錄用待刊狀態。泥沙研究是河床演變治理或者是泥沙方向的比較出名的期刊了,術業有專攻,對于本方向的文章要求還是比較嚴格的。審稿速度很快,編輯部老師也非常好溝通,當時投稿流程出現問題之后馬上聯系,得到了很好的答復。基本每過一個星期審稿狀態就會有更新。目前稿件狀態是編輯部處理中,應該是在排版待刊了吧。非常推薦。
Yangming_ak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