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經濟期刊 熱度: 時間:
金融市場研究
關注()《金融市場研究》Financial Market Research(月刊)2012年創刊,自創刊以來,被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以研究中外金融市場發展理論、實務理論評析、制度比較、市場創新的理論邏輯等為重點,秉承“前沿性、創新性、實用性”理念,面向市場,為關注、關心和推動中國金融市場改革發展的人士提供交流和探討經濟金融問題的平臺,奉獻最新研究成果。本刊以研究和評論性文章為主體,主要面向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經濟金融領域研究人員以及其他對金融市場感興趣的讀者。
金融市場研究收錄情況/影響因子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知網數據庫收錄
影響因子:
截止2015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215;綜合影響因子:0.154
金融市場研究欄目設置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金融市場研究編輯部/雜志社投稿須知
1.內容:立意新穎,觀點明確,內容充實,論證嚴密,語言精煉,資料可靠,能及時反映所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本刊尤為歡迎有新觀點、新方法、新視角的稿件和專家稿件。
2.格式必備與順序:標題、作者、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或參考文獻。篇幅以2200-8800字為宜。2200字左右為1個版面。
3.請在來稿末尾附上作者詳細通訊地址。包括:收件人所在地的省、市、區、街道名稱、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信箱、代收人的姓名以及本人要求等,務必準確。論文有圖表的,請保證圖片和表格的清晰,能和文字對應。
閱讀推薦:財經問題研究
《財經問題研究》財經刊物,創刊于1979年,是由東北財經大學主辦的學術刊物。本刊以學術性、時代性、創新性、前瞻性的風格,著重反映國家經濟管理部門、研究部門、高等財經院校的專家學者探討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過程中的熱點與難點問題的成果。
金融市場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進一步推動科創債服務科技創新——以混合科創票據為例————作者:姜濤;郭志強;周云程;
摘要:做好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工作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著力點,也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苿搨墙鹑谥С挚萍紕撔鹿ぷ鞯闹匾ぞ摺1疚氖崂砹丝苿搨陌l展現狀,對科創債發債中遇到的瓶頸進行了分析,建議以混合科創票據為抓手,通過靈活的條款設計(如收益分成、轉股聯動)、優化私募發行機制、培育高收益債券市場、標準化轉股流程及應用區塊鏈技術提升透明度等措施,增強股債混合產品對發行...
金融科技能否推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作者:黃慶華;王浩力;
摘要:金融科技與綠色金融融合發展是當前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的主要趨勢。從理論上看,金融科技可以緩解綠色金融發展面臨的標準識別難、信息不對稱、監管效率低等痛點。金融科技如何助推我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當前仍缺乏量化研究。因此,本文根據經驗數據和問卷調查,通過構建七�。▍^)十地2012—2021年的金融科技應用指數和綠色金融發展指數,運用面板固定效應、兩階段最小二乘法、廣義矩估計和雙重差分法模型,從金融科技平臺建...
“逆向混改”對民營企業環保行為的督促————作者:陸悅寧;石桂峰;
摘要:近年來,在我國經濟綠色轉型的大背景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其中,民營企業作為我國經濟支柱之一,其環保行為更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本文以2010—2022年我國A股上市民營企業為樣本,通過實證分析探究“逆向混改”對民營企業環保行為的影響。結果表明,“逆向混改”可以顯著減少民營企業的環保違規行為。機制檢驗發現:國有資本參股通過改善公司治理和緩解企業融資約束來提升企業的環保表現。在進一步分析...
金融領域可信賴人工智能的基石————作者:德尼·博;徐恒革;
摘要:<正>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從信用風險評估、保險費率設定到資產波動性估測均有所涉及。對監管部門而言,人工智能的影響是把雙刃劍:一方面為行業乃至監管部門帶來了機遇,另一方面也成為新的風險來源。這種雙重影響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歐洲近期推出的相關監管框架
美國制造業生產率增長中的研發謎題————作者:丹尼爾·拉什卡里;杰里米·皮爾斯;徐恒革;
摘要:<正>有證據表明,自2010年起美國制造業各行業和企業的生產率增長普遍放緩。由于企業對新技術的研發投資(R&D)是推動生產率增長的核心動力,本文旨在探討生產率放緩是否源于研發投入的減少。研究發現,盡管生產率增長下降,但“研發強度”在企業和行業層面均有所提高。這表明,研發在推動美國制造業生產率增長方面的有效性正在下降
我國銀行業系統性風險傳染機制——基于SIRS模型分析————作者:李林文;錢東平;謝益;
摘要:銀行業是金融業的核心,研究其系統性風險傳染性對維護金融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剖析銀行業系統性風險內涵與特征的基礎上,運用SIRS模型來分析銀行業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傳染效應,分析初始高風險機構數量和風險處置時間對風險最終嚴重程度的影響,以探討風險早發現與早處置對銀行系統性風險傳染的影響,并從防范風險傳染、維護金融穩定的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議
支付變遷:從“支票興衰”看加密資產的蛻變之路————作者:李銳;
摘要:本文探討了支票及其賬戶體系的發展歷程,分析其從去中心化到中心化的演變軌跡及其對現代支付體系的啟示。支票作為一種兼具“類現金”與“賬戶”屬性的支付工具,其發展過程反映了支付行為中心化程度的逐步增強。從早期第三方介入支付,到集中增信與全國統一清算平臺的形成,支票的支付效率與信任機制不斷優化。同時,支票與支票賬戶的關聯與區別也為理解數字貨幣的“代幣”與“賬戶”屬性提供了借鑒。此外,本文通過對比歷史上的私...
從黃金牛市看全球大類資產配置:不確定性環境下的共識性選擇————作者:盧炫直;馬銘江;
摘要:2025年年初以來,黃金高位盤整后再度突破前高。本輪行情主要催化因素包括美國貿易關稅、央行購金恢復、有關配置及投機需求高漲等。在黃金行情空前矚目之際,有鑒于黃金在國家主權儲備、金融機構和家庭資產配置中益發重要的地位,本文梳理了基于“三重屬性”的黃金分析框架,總結了本輪歷史新高行情的主要催化因素,從市場參與者的角度重點分析了央行購金動因和機構投資者策略行為,經過對長、短周期的綜合研判,展望了2025...
中國經濟潛在增速測算:從要素驅動到創新引領————作者:明明;
摘要:本文聚焦中國經濟長期增長趨勢,通過測算1979—2023年的潛在經濟增速,并預測2026—2035年的發展態勢,揭示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路徑。研究表明,盡管潛在增速逐步放緩,但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內需優化的推動下,中國經濟展現出較強韌性。未來,人口老齡化、資本積累放緩和外部不確定性等因素將帶來挑戰,但通過創新驅動、結構轉型和政策協同,可有效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增強經濟可持續性。本...
暢流提效:高質量發展、全要素生產率與金融資源配置————作者:許志偉;俞錦祥;
摘要:高質量發展不僅是提升國家經濟競爭力的核心目標,也是實現可持續增長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本文從高質量發展的供給端出發,探討全要素生產率(TFP)在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關鍵作用,重點分析其內生驅動因素和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的關鍵作用,并從宏觀金融視角,探討金融市場摩擦對資源配置的影響,尤其是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如何導致高效生產主體難以獲得融資,進而影響經濟的整體效率。本文通過分析金融市場摩擦背后的微...
存款保險對社會公眾的銀行體系信心的長短期影響————作者:張偉;封碧云;方盈贏;
摘要:本文以36家上市銀行為樣本,選取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設立及包商銀行被監管部門接管、包商銀行進入破產程序和存款保險參保金融機構統一使用存款保險標識三個代表性事件,以銀行股票收益率衡量社會公眾對銀行的信心,運用事件研究法分析相關事件對公眾信心的超短期影響;并基于32家上市銀行2010—2023年的面板數據,以銀行存款余額衡量存款人對銀行體系的信心,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存款保險制度對公眾信心的長...
數字貨幣浪潮下,批發支付“革故鼎新”————作者:趙鷂;
摘要:歷史經驗表明,每一輪批發支付的創新,均是金融市場結構調整、技術進步與政策需求交匯的結果。批發支付通過財政貨幣的協調、央行-銀行間的信用機制以及為零售支付提供基礎設施,保證法定貨幣單一性。在全球數字貨幣浪潮興起的背景下,批發支付體系正面臨新一輪變革,中國應當借鑒歷史經驗,加快批發支付創新步伐,以提升金融基礎設施數字化水平,增強人民幣國際支付能力,并助力實現金融強國戰略目標
金融自律組織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的構建與完善————作者:劉欣東;方軍偉;
摘要:金融自律組織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其推行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ADR)在緩解司法壓力、提高糾紛化解效率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成熟金融市場通常以差異化ADR安排應對不同類型的糾紛,并通過上位制度授權強化金融自律組織ADR的正當性依據。更為重要的是,金融自律組織ADR反映出金融自律管理與替代性糾紛解決存在明顯的雙向互動現象。進一步考察理論,金融自律組織ADR面臨的公權不可處分和利益沖突問題都不足以成...
評級導引,債市賦能:共助科創企業融資新局————作者:朱榮恩;張明海;
摘要:內生驅動、協同創新和基礎堅實是中國式科技創新的時代特征。各類主體在戰略引領和政策引導下,基于堅實的物質與人才基礎并通過協調創新,可降低個體層面的創新風險。債券市場賦能科技創新應結合創新主體的基本信用與價值特征,注重與長期資本的協同,進行債務融資產品的設計;拓展項目債券發債主體范圍,全域賦能科技創新事業。信用評級機構應在構建科創型企業信用評級技術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項目債券評級思路并不斷優化、完...
“相契”還是“分離”?中國私募基金存續期和創新企業成長周期匹配度————作者:余春燕;
摘要:本文通過回顧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演變過程,探討私募基金存續期和創新型企業成長周期之間的關系,發現我國基金存續期存在難以匹配種子期和起步期創新企業、難以匹配周期較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存續期偏短導致投后管理缺乏、對創新型企業支持作用偏弱等問題,主要原因在于長期資本缺乏導致存續期偏短、多樣化資本退出渠道仍需暢通、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不夠完善和私募基金業法律制度尚不健全。最后,為完善中國私募基金市場、更好...
信用衍生品支持實體經濟融資的現狀、問題和建議——基于信用風險緩釋憑證視角————作者:陳路晗;葉亞楠;岳子健;
摘要:本文以信用風險緩釋憑證為視角,梳理該工具近年來的業務發展情況,分析信用風險緩釋憑證在幫助實體企業在市場波動環境下融資,并獲取較低融資成本等方面起到的助力作用,結合市場調研分析信用風險緩釋憑證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并建議從發揮信用風險緩釋工具資本緩釋功能、提升定價估值方法水平、加強法律培訓和法律風險提示、持續擴大市場參與者范圍、豐富工具應用場景等方面促進市場發展
場內證券出借涉及的證券權屬變更研究————作者:張橙逸;
摘要: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國內證券借貸業務的創新,相關業務實踐中涉及的證券出現了權屬變更的爭議。文章從制度和操作兩個層面進行分析,根據遵循實質重于形式原則認為出借證券的權屬未發生變更,而擔保證券的權屬則從證券借入人變更成為證券出借人,并建議在實踐中注意防范借入人通過信用擔保證券賬戶規避司法查詢,視情放開其他限售股的出借限制,向出借人充分提示證券出借期間投票權的喪失
金融市場中的異常值檢測的量化方法————作者:宋云飛;程登輝;岳一飛;
摘要:異常值檢測在金融領域具有重要意義,它能夠幫助識別市場中的極端風險事件,為風險管理提供支持。本文系統歸納總結了三類異常值檢測的量化方法:基于統計指標的方法(如經典統計方法、極值理論)、基于規則的方法(如鄰近方法、局部異常因子方法)以及機器學習方法(如孤立森林、單分類支持向量機等);并進一步探討了異常值檢測包括客戶行為分析、反洗錢監測、風險事件預測、網絡安全、市場行情監控以及交易對手意圖分析等金融領域...
氣候政策不確定性對企業綠色債券信用利差的影響程度及作用機制————作者:龔玉婷;余欣晟;崔博文;陳科材;
摘要:本文研究氣候政策不確定性(ClimatePolicyUncertainty,CPU)對我國企業綠色債券信用利差的影響程度及作用機制。通過2016—2022年企業綠色債券及CPU的面板數據分析可知,CPU每降低1個單位,綠色債券的信用利差減少0.0763%。機制分析發現,CPU是通過提高企業特質性風險提升了綠色債券信用利差的,而不是通過降低企業ESG表現來實現的�;谏鲜鰧嵶C結果,本文提出推動我國綠...
以新質生產力為引擎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作者:何誠穎;耿曉旭;劉新文;
摘要: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要將著力點放在強化原始創新能力,增強企業研發效率和創新質量,優化要素資源配置,積極推動資本市場投融資端動態平衡,加大對產業載體的支撐作用,引導資本堅持長期主義精神等方面,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以新質生產力為引擎促進中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相關經濟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