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北京醫學》
關注()雜志簡介
《北京醫學》為綜合性醫學學術刊物。主要對象是廣大中、西醫學衛生人員及科研人員。本刊的任務是推廣交流北京地區及周邊各省市醫藥衛生科研成果和中、西醫藥防治疾病的實踐經驗,為提高醫學科學水平服務。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系綜合性醫藥衛生類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刊源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有論著、論著摘要、實驗研究、綜述、藥物與臨床、短篇報道、病例報告及臨床經驗交流等。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重視神經系統疾病中罕見病和少見病的診斷及治療 李存江
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46例臨床、影像及病理分析 夏德雨,鄭奎宏,董秦雯,姚生,趙虎林,劉建國,戚曉昆,Xia Deyu,Zheng Kuihong,Dong Qinwen,Yao Sheng,Zhao Hulin,Liu Jianguo,Qi Xiaokun
神經型布氏桿菌病6例臨床分析 矯黎東,王憲玲,袁泉,武力勇,李存江,王向波,Jiao Lidong,Wang Xianling,Yuan Quan,Wu Liyong,Li Cunjiang,Wang Xiangbo
Dysferlinopathy患者臨床表現與基因突變分析 張瑩,李懋,張小蘭,陳朝暉,凌麗,蒲傳強,黃旭升,Zhang Ying,Li Mao,Zhang Xiaolan,Chen Zhaohui,Ling Li,Pu Chuanqiang,Huang Xusheng
慢性軸索性多發神經病的臨床特點、病因及預后 陳亮,張在強,Chen Liang,Zhang Zaiqiang
環孢素A治療全身型重癥肌無力療效及安全性觀察 王中魁,許勝杰,陳玉萍,魏東寧,王衛,Wang Zhongkui,Xu Shengjie,Chen Yuping,Wei Dongning,Wang Wei
齒狀核紅核蒼白球路易體萎縮一家系患者的臨床、影像和基因分析 姚生,王志偉,韓曉琛,邱峰,鄭奎宏,戚曉昆,Yao Sheng,Wang Zhiwei,Han Xiaochen,Qiu Feng,Zheng Kuihong,Qi Xiaokun
神經病學教學實踐中網絡課程的建設與探索 許二赫,王玉平,朱慶雙,樊潔,李存江,賈建平
肌萎縮側索硬化患者電話功能量表的評價 張遠錦,張俊,樊東升,王麗平,張華綱,Zhang Yuanjin,Zhang Jun,Fan Dongsheng,Wang Liping,Zhang Huagang
血壓變異性與腦微出血的相關性研究 唐曉梅,劉偉,馮浩,張燕輝,史冬梅,楊興東,尹鐵輪,馮研,周正宏
卒中相關危險因素4 412例社區調查及干預分析 李芳,顏應琳,高素穎,于凱,王擁軍,趙永娜,Li Fang,Yan Yinglin,Gao Suying,Yu Kai,Wang Yongjun,Zhao Yongna
核心期刊論文發表:風濕免疫科不明原因發熱患者的診斷
摘要:目的對風濕免疫科不明原因發熱患者的診斷方法研究以及病因分析。方法選取我院22例風濕免疫科不明原因發熱患者,并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風濕免疫科不明原因發熱病女性患者較多;18例確診,確診率為81.8%,分別為1例感染后炎癥綜合征,3例肌炎,6例干燥綜合征、2例布氏桿菌病,2例大骨節病、 1例成人Still病、3例混合結蹄組織病;4例未確診,占18.2%。結論對風濕免疫科不明原因發熱患者進行仔細檢查和分析,可明確病因并進行診斷。已明確診斷了的患者需體溫正常后才可出院,但還應長期做隨診。
關鍵詞:核心期刊論文發表,風濕免疫科,FUO,診斷,病因
因其發病原因多而復雜,并缺乏典型的病狀特征,使其成為臨床難題。FUO患者長期使用退熱藥物以及抗生素治療,可能會導致患者臨床癥狀更為復雜多樣化,難以識別。近年以來,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對FUO的診斷也取得了很大進步,越來越多的FUO患者能被早期診斷。但也有一部分患者的病因由于過于復雜而難以明確診斷。風濕免疫科是近年醫學領域中的一門新興學科,主要用來診治和研究風濕免疫類疾病,風濕免疫科疾病屬于FUO的主要病因之一。本文現對風濕免疫科FUO進行診斷分析,并對發病原因進行研究總結,以期為臨床診療提供參考。
北京醫學最新期刊目錄
《肥胖癥診療指南(2024年版)》解讀————作者:楊娜;陳偉;
摘要:肥胖癥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的重要挑戰之一,我國肥胖癥的流行趨勢日益嚴峻。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肥胖癥診療指南(2024年版)》,旨在規范肥胖癥的診療流程。本文圍繞指南的核心要點進行解讀。指南提出的基于“定義-診斷-分型-分期-共病”5個維度的全新肥胖癥診斷分型,便于精準指導個體化治療;此外,指南強化了肥胖癥的生活方式、臨床營養、藥物及手術為主的全流程規范管理,以優化減重效果和改善代謝健康;進一...
全身麻醉下多模式腦監測的理念與臨床實踐————作者:肖瑋;王天龍;
摘要:圍術期神經認知障礙(peri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ND)在老年患者中高發,影響患者術后康復。PND有較多影響因素,其中麻醉管理是PND重要的可調控影響因素。全身麻醉(以下簡稱全麻)下多模式腦監測(multimodal brain monitoring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MAMGA)旨在為患者實施鎮靜深度、鎮痛深度以及腦...
精準多模式鎮痛的理念與臨床實踐————作者:肖瑋;王天龍;
摘要:目前圍術期鎮痛仍然存在不規范與效果欠佳等問題。精準多模式鎮痛(precision multimodal analgesia,PMA)概念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旨在通過切口痛、內臟痛和炎性痛防治的組合式精準鎮痛方法,針對不同疼痛來源實施個性化治療。PMA理念強調圍術期的精準疼痛評估、疼痛相關預康復、麻醉前預防性精準多模式鎮痛、基于術中抗傷害性應激監測的個體化鎮痛管理、術后精準多模式鎮痛和多學科團隊協作...
我國多中心臨床研究倫理審查互認的現狀與展望————作者:李曉玲;張卓然;吳欣怡;岳小林;
摘要:倫理審查互認是提高多中心臨床研究倫理審查效率的重要舉措。國家倫理相關法規和指導原則均提出了多中心臨床研究應建立倫理審查協作與結果互認機制。近年來,北京、上海、廣州等新藥研發活躍的省市已開展了區域范圍的倫理審查互認實踐,全國互認的時機基本成熟,未來應由政府部門和相關學會牽頭,推動全國范圍的倫理審查互認,同時應探索建立全國主審機構清單,提升參與單位互認意愿。此外,倫理審查需與其他關聯流程如立項和合同審...
新冠病毒感染者復陽擔憂程度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作者:李宏陽;王悅永;羅燕;鄒宇華;楊宇彤;秦廷廷;谷明宇;王堯;周立涵;李星明;
摘要:目的 探討我國新型冠狀病毒(簡稱新冠)感染者復陽擔憂程度現狀及其影響因素。方法 選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新冠感染者3 426例,采用在線調查收集其人口學資料、感染后癥狀、復陽擔憂程度及焦慮和抑郁評分,采用單因素分析和有序logistic回歸分析新冠感染者復陽擔憂程度的影響因素。結果 3 426例新冠感染者中,男960例、女2 466例,年齡15~92歲,平均(41.6±12.6)歲。新...
新發病率-窗口期模型用于輸血傳播HCV殘余風險的評估研究————作者:孫曉通;鐘建玲;王穎;吳南;劉春蘭;徐戰鋒;李麗;張劍;馮惟萍;王璐;曹銘靜;劉洋;燕鋒;盧長春;李瑩;汪鵬;杜韶洲;李俊英;周麗君;李瑩;沈有華;甄志軍;付恒;蔡曉波;邱艷;
摘要:目的 探討我國血站輸血傳播丙型肝炎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hepatitis C virus,TT-HCV)的殘余風險(residual risk,RR)。方法 選取2019—2022年中國大陸執業比對工作組信息管理系統中數據完整、無邏輯錯誤的24家血站。分析獻血者人群中初次獻血者和重復獻血者的相關數據及其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nzyme-linked immunoso...
NLR、PNI與FND-CTSI對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預測價值分析————作者:孫阿巧;李敏玲;宋曄;張云玲;宋銀雪;南佳彥;
摘要:目的 探討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預后營養指數(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 PNI)與CT嚴重指數(functional neurological disorder-clinical trait severity index, FND-CTSI)評分預測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程度的臨床應用價值。...
肥大性下橄欖核變性兩例并文獻復習————作者:方世元;孔凡一;毛晨暉;
摘要:目的 探討肥大性下橄欖核變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 HOD)的病因、臨床表現及影像特點。方法回顧性選取2024年1~6月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HOD患者,分析其臨床及影像資料,并復習相關文獻。結果 共納入2例患者,均為中年男性,在腦橋卒中的7~8個月后新發復視、構音不清、走路不穩,查體可見復雜眼震、腭肌陣攣、肢體不自主震顫。影像學可見下橄欖...
WBC和Hb對缺血性卒中患者機械取栓后出血轉化的預測價值研究————作者:李致文;李欣源;高世超;黃耀孟;劉子鳴;耿玉蘭;
摘要:目的 探討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 IS)患者機械取栓術(mechanical thrombectomy, MT)術后發生出血轉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HT)的影響因素。方法 選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和邢臺市第三醫院接受MT治療的IS住院患者80例,根據MT術后3 d內是否發生HT分為非HT組(42例)和HT組(...
術后急性疼痛對子宮惡性腫瘤患者康復質量的影響————作者:黃桂菊;呂曉紅;賈旭琴;謝玉波;
摘要:目的 探討術后急性疼痛(acute post-surgical pain, APSP)對子宮惡性腫瘤患者康復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擇期行子宮惡性腫瘤手術的患者90例。根據術后72 h內數字評價量表(number rating scale, NRS)評分的最大值將患者分為APSP組(NRS> 3分)和非APSP組(NRS≤3分)。記錄術前1 d...
腹膜后腫瘤切除術患者Century clot分析儀檢測參數和常規凝血功能檢測參數的相關性分析————作者:王曉茹;劉鯤鵬;姚蘭;張華;索利斌;王軍;李紅培;王博;陳偉達;苗成利;
摘要:目的 探討全身麻醉下實施腹膜后腫瘤切除術患者Century clot分析儀檢測參數和常規凝血功能檢測參數的相關性。方法 回顧性選取2021年12月至2024年5月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在全身麻醉下實施腹膜后腫瘤切除術的患者145例。記錄患者入室時和手術結束時Century clot分析儀檢測參數,即激活凝血時間(activated clotting time, ACT)、凝血速率(clot rate, ...
經皮穴位電刺激對全麻手術患者拔管期應激反應影響的meta分析————作者:黨夢菡;劉發妮;張可京;李國艷;李春黇;湯雯倩;賈悅;
摘要:目的 探討經皮穴位電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對全麻手術患者拔管期應激反應的影響。方法 選取建庫至2023年12月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Pub Med、CBM、Web of Science等數據庫公開發表的TEAS輔助全麻手術效果的隨機對照研究。對所有文獻進行篩選、整理和分析后,采用Cochrane偏倚風險評估對...
基于生物標志物的兒童血管迷走性暈厥精準化治療的研究進展————作者:王爾遜;石琳;
摘要:兒童血管迷走性暈厥(vasovagal syncope, VVS)的發病機制涉及多種病理生理學過程,根據對應機制或生物標志物選擇相應的治療方式實現精準化治療成為研究熱點,隨著檢驗技術的發展,用于揭示暈厥機制的臨床預測指標逐漸增多。現對口服補液鹽、α1-受體激動劑、β-受體阻滯劑等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血小板輸注效果與血小板抗體和Th17/Treg細胞及相關細胞因子的相關性研究————作者:王亮;柳國良;溫超;陳麗;喬秋芳;
摘要:目的 探討血小板輸注效果與血小板抗體和輔助性T細胞17(T helper cell 17, Th17)/調節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及相關細胞因子的關系。方法 選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滄州市中心醫院輸注血小板的住院患者216例,根據血小板輸注效果分為有效組(n=147)和無效組(n=69)。無效組患者根據血小板抗體表達情況分為血小板抗體陽性表達組(n=5...
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在ABO亞型鑒定中的應用研究————作者:劉婷婷;李曉菲;鄭仲男;許志遠;
摘要:目的 探討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在ABO亞型鑒定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2024年4—8月北京美中宜和婦兒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以及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四家醫院送檢的4份疑難ABO血型血液樣本。應用血清學試管法進行ABO血型正反定型,應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法進行ABO血型基因分型,應用基因測序明確ABO基因的突變位點。...
不同劑量阿戈美拉汀對老年抑郁癥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作者:徐天宏;葉珊;劉冰;
摘要:目的 探討不同劑量阿戈美拉汀治療老年抑郁癥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金華市第二醫院老年抑郁癥患者106例。根據治療方式分為A組(n=30)、B組(n=35)和C組(n=41),A組予以認知行為干預+安慰劑治療,B組予以認知行為干預+阿戈美拉汀25 mg/d治療,C組予以認知行為干預+阿戈美拉汀25 mg/d,2周后增加至50 mg/d治療,3組患者均持續治療6周。比較...
經頜下切口下頜下腺切除術聯合口內小切口解離近端導管治療下頜下腺結石的臨床效果研究————作者:張鵬;許悅;丁瑜;高旭棟;
摘要:目的 探討經頜下切口下頜下腺切除術與經頜下切口下頜下腺切除術聯合口內小切口解離近端導管治療下頜下腺結石的臨床效果、腺體功能及復發率。方法 選取2018—2022年陜西省人民醫院口腔科耳鼻喉科下頜下腺結石患者80例。根據手術方式分為傳統組與小切口組,每組40例。傳統組采用經頜下切口下頜下腺切除術,小切口組采用經頜下切口下頜下腺切除術聯合口內小切口解離近端導管。比較兩組患者圍手術期指標、并發癥、術前及...
孕晚期超聲診斷Ⅲ型胎兒前置血管一例報告————作者:鄭帥;趙華巍;王曉玲;關欣;任曉琪;王夢雪;
摘要:<正>患者孕婦,女,33歲,孕2產0,孕23+3周,于2024年8月4日在北京市海淀區婦幼保健院行產前超聲篩查。經腹部及陰道超聲示胎盤臍帶插入點位置正常,胎盤位于后壁且下界達宮頸內口。超聲示胎盤前置,見圖1。孕30+2周及孕33+0周超聲示邊緣型前置胎盤。孕36+4周經腹部及陰道超聲示胎盤下界距宮頸內口0.7 ...
合并寰樞關節脫位患者行后路頸枕融合內固定術術中發生空氣栓塞一例報告————作者:馮帥;欒秀姝;李萌;王天龍;肖瑋;
摘要:<正>患者女,65歲,因“頭頸部疼痛不適伴四肢麻木乏力10余年”于2024年10月5日以“寰樞關節脫位”收入我院。身高150 cm,體質量65 kg,患者10余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頭頸部疼痛不適,陣發性發作,伴行走不穩及下肢踩棉花感,當時未予重視。2024年5月于外院就診,行頭頸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檢查示“前交通動脈瘤,寰樞關節脫...
本刊可直接用縮寫的常用詞匯
摘要:<正>~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