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熱帶醫學》
關注()【雜志簡介】
《中國熱帶醫學》辦刊宗旨: 中國熱帶醫學貫徹“預防為主,面向國內外”的辦刊方針,突出熱帶醫學與公共衛生特色,促進有關學科發展。介紹防治、研究成果、公共衛生和婦幼保健等經驗,介紹國內外在熱帶病防治與研究中的新技術、新進展及發展趨勢,并力求促進國內外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以嚴謹的技術性,科學性、知識性、實用性,竭誠為全國醫療、衛生、醫藥、環保部門的科研、管理人員和醫藥院校師生,尤其是廣大基層醫療、衛生戰線的同志們服務。
報道內容: 主要報道傳染病,非傳染病和病因不明疾病的防治研究,如各種寄生蟲病、細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真菌病、立克次體病、螺旋體病、性病、皮膚病、艾滋病、營養缺乏或過多病、物理病、職業衛生、中毒、貧血、社區衛生、環境衛生等。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本刊被 <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CNKI)、<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 > 、<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 <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 >、< 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 > 被國際文獻檢索系統MEDLINE和CAB International 收錄;2003年被評為中華預防醫學會系列雜志優秀期刊和國家執行優秀期刊,并與國內外90余種期刊交換。
【欄目設置】
欄目設置: 論著、疾病控制、臨床診治、傳統醫學、檢驗技術、衛生監測、公共衛生、研究進展、理論探討、科技信息、媒介防制、營養與食品等。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肝癌進展過程中QSOX-1的動態變化及意義 謝維,黃天壬,李云西,鄧偉,利基林,曹驥,劉海洲,李科志,張春燕
T淋巴亞群及T-SPOT.TB檢測對活動性結核病的鑒別診斷 羅丹,潘建華,LUO Dan,PAN Jian-hua
HIV-1 B'亞型毒株感染者Nef蛋白氨基酸序列變異分析 陳燕麗,胡園園,郝金娟,任莉,邵一鳴,洪坤學,CHEN Yan-li,HU Yuan-yuan,HAO Jin-juan,REN Li,SHAO Yi-ming,HONG Kun-xue
副溶血性弧菌引發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學檢測及同源性分析 王躍萍,王椏男,鄧慧雅,汪婷婷,李迎慧,WANG Yue-ping,WANG Ya-nan,DENG Hui-ya,WANG Ting-ting,LI Ying-hui
海口市兩個國家監測點車流量對空氣質量影響的調查研究 肖莎,鄺仕成,楊建軍,龍文芳,XIAO Sha,KUANG Shi-cheng,YANG Jian-jun,LONG Wen-fang
利奈唑胺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克林霉素交叉耐藥規律 劉曉軍,陳重,李多云,程航,鄧向斌,鄧名貴,潘偉光,楊唯枝,王紅燕
ICOS+Treg與B10細胞在AD患者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方周賓,林兵英,伍昌林,李卓成,FANG Zhou-bin,LIN Bing-Ying,WU Chang-lin,LI Zhuo-cheng
趨化因子在重癥繼發性肺結核患者表達研究 蘇瑾文,劉艷華,楊秉芬,程小星,SU Jin-wen,LIU Yan-hua,YANG Bing-fen,CHENG Xiao-Xing
營養學論文范文:論鄉鎮對衛生知識的了解程度
論文導讀;態度作為一種可估量的心理構中國組織工程研究成是相對持久和穩定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和預測行為的發生。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消極態度成為對患者進行早期干預和后期康復的障礙。
關鍵詞:調查,態度,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調查方法和質量控制調查人員由課題組和河北省第六人民醫院686項目組的10名醫護人員組成,先期對參與調查的人員進行了統一培訓,培訓人員之間對評定工具的一致性檢測Kappa值為0.72~0.89。2009年7月~2010年1月,采用無記名、自評問卷調查方式開展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當場獨立自行填寫完成問卷,對年齡較大、文化程度較低者,由調查者給予講解帶讀完成,問卷填完后,經調查者檢查,當場回收,保證了調查問卷的真實可靠。共發放問卷4000份,回收有效問卷3854份,問卷有效率為96.35%。統計學方法調查問卷經過嚴格核查后,對有效問卷應用EpiData3.1軟件以雙重錄入方式進行數據錄入,經核對清理后;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構成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中國熱帶醫學最新期刊目錄
乙型肝炎相關肝硬化患者C基因型病毒前S/S區氨基酸的特征————作者:王月梅;袁筱婕;張維璐;吉兆華;張文華;王鳳梅;賀真;周灝溦;李怡君;趙春梅;邵中軍;
摘要:目的 探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S/S區氨基酸位點的變異與肝硬化發生發展的潛在關聯,為進一步理解HBV變異在疾病進展中的作用及開發針對性治療策略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2018—2022年于甘肅省武威腫瘤醫院納入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感染者建立專病隊列,共納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
白念珠菌DNA損傷修復因子MAG1功能鑒定及其調控毒力作用————作者:李錦源;楊莎玲;馮金榮;
摘要:目的 探索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MAG1基因在DNA損傷應答反應和毒力調控中的作用,以期為真菌病的防治和藥物研發提供新的作用靶點。方法 運用瞬時CRISPR/Cas9系統構建白念珠菌MAG1缺失株;同時,利用CIP10-ADH1p高表達質粒構建MAG1高表達菌株。通過平板表型實驗檢測MAG1缺失株、回復株和高表達菌株在不同試劑脅迫下的表型;利用液體和固體菌絲生成實驗探索MAG...
健脾益氣方通過CD40-CD40L通路介導樹突狀細胞調控HIV潛伏病毒庫的作用機制————作者:鄧博文;劉真;李承乘;楊瑤瑤;張清燕;沈俊嶺;李柯瑩;桑鋒;李杰;錢潔玉;岳靜宇;李強;
摘要:目的 研究健脾益氣方通過CD40-CD40L通路介導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s, DC)對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潛伏病毒庫激活的調控作用及其作用機制。方法 SD雄性大鼠制備空白及含藥血清;在體外建立人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細胞(tohoku hospital pediatrics-1, THP-1)源性DC與HIV潛伏病毒...
貴州省2016—2022年成人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療效果及影響因素————作者:查鑫靈;姚永明;黃璐;宋曉甜;王茂思;汪俊華;向靖;陳洋;
摘要:目的 了解2016—2022年在貴州省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療的HIV/AIDS患者的抗病毒治療效果,并分析有關影響因素。方法 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從國家艾滋病綜合防治信息系統收集2016—2022年現住址為貴州省且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患者資料,分析社會人口學特征和抗病毒治療相關信息,了解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療效果及有關影響因素。結果共納入45202例HIV/AIDS患者,隨訪至截止時間,總體死亡率為11....
海南省某三甲綜合醫院2018—2022年食源性疾病監測————作者:廖敏;曹書伶;徐銘;林尤斌;陳媛;吳彪;
摘要:目的 分析海南省某三甲綜合醫院2018—2022年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學特征,為優化食源性疾病監測及防控工作方案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回顧性收集海南省某三甲綜合醫院2018—2022年主動監測的食源性疾病病例資料,運用SPSS 25.0軟件對病例進行描述性流行病學特征分析。結果 海南省某三甲綜合醫院2018—2022年共監測897例食源性疾病病例,采集送檢標本共635份,送檢率70.79%,其中病原學...
靶向高通量測序在鑒別診斷結核病中的應用價值————作者:林佳敏;琚岱晨;陳華;鄒桂敏;蘇碧儀;謝彩云;譚耀駒;朱家樓;胡錦興;
摘要:目的 評估靶向高通量測序(targete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NGS)在鑒別診斷結核分枝桿菌復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 MTBC)及非結核分枝桿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 NTM)感染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收集廣州市胸科醫院2023年8月—2025年1月收治的466例疑診分...
初治肺結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抗結核治療中出現肝損傷的影響因素及預后————作者:宋全全;王朝智;趙毅;柳淑琴;朱文環;孫武;
摘要:目的 探討初治肺結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bined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TB-T2DM)抗結核治療過程中出現肝損傷及預后不良的影響因素,以期為臨床早期防治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提供依據。方法 采用回顧性隊列研究,連續性納入2018年11月至2023年11月廣元市傳染病醫院收治的符合入組標準的170例在抗結核治...
1,25(OH)2D3通過抑制cGAS/STING/IFN-Ⅰ信號通路降低dsDNA誘導的小鼠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IFN-α、IFN-β的分泌————作者:黃詒潔;杭倩如;徐騰姣;張威;翁于格;林奕哲;何小解;丁艷;
摘要:目的 探討1,25(OH)2D3是否通過抑制cGAS/STING/IFN-Ⅰ信號通路,從而使dsDNA誘導的小鼠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中的炎癥因子IFN-α、IFN-β分泌減少,探討1,25(OH)2D3治療SLE的新靶點。方法 取10只8周齡雌性C57BL/6小鼠,10%水合氯醛麻醉小鼠,腹主動脈取血,...
青海省一株GI.3[P13]型諾如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分析————作者:李崇亥;李倩蘭;黃蓉;趙生倉;唐志堅;汪春翔;
摘要:目的 分析青海地區一株GI型諾如病毒全基因組序列,了解其基因結構特點及進化特征,積累我省GI型諾如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學基礎資料。方法 以青海省婦女兒童醫院為監測哨點,按《全國病毒性腹瀉監測方案》(2021版)要求開展5歲以下腹瀉住院患兒病毒性腹瀉監測,采用熒光定量PCR方法檢測病例樣本,篩選Ct值≤30的一株GI型諾如病毒(QH2023/23-24)開展全基因組測序,對測序結果進行系統發育樹分析...
艾滋病患者結核病相關免疫重建炎癥綜合征的臨床特征與危險因素————作者:楊隆平;陳景良;張沁枝;許飛龍;陳諧捷;郭朋樂;蔡衛平;李凌華;
摘要:目的 探討艾滋病患者結核病相關免疫重建炎癥綜合征(Tuberculosis associated 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 TB-IRIS)的臨床特征與發生的危險因素,以提高對該病的診治水平。方法 回顧性納入2020年6月至2024年2月廣州一家艾滋病定點醫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結核病患者,根據抗病毒治療(Antiretroviral T...
分子即時檢測技術在蚊傳疾病中的應用————作者:姜鵬月;張駿;楊俊杰;鄔添;張冬梅;張逸龍;
摘要:蚊傳疾病是由病原傳播媒介雌蚊傳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常見的有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登革熱和黃熱病等危害性較大的傳染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隨著氣候變化與國際交流的發展,近年來國內輸入型蚊傳疾病時有暴發,亟需適用于現場的快速檢測技術,從而將疫情遏制在早期階段。新興的分子即時檢測(Point-of-care testing,POCT)技術,在采樣現場利用便攜式分析儀器及配套試劑即可快速得到檢測結果...
媒介伊蚊綠色治理策略及展望————作者:陳雅婷;蘆瑞鵬;段金花;鄧惠;胡盛鈞;陳宗晶;郭文婷;程明基;鐘昱文;林立豐;鄭小凌;
摘要:媒介伊蚊能傳播多種疾病,嚴重威脅公眾健康。控制伊蚊種群是切斷蚊媒疾病傳播的重要途徑。長期大范圍使用化學殺蟲劑不僅破壞環境,影響人體健康,同時導致野外蚊蟲產生抗藥性,加大了蚊蟲防控難度。為減緩蚊蟲抗藥性的產生和采取綠色可持續地防控,現代綠色治理策略提出將“人—環境—病媒生物”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在有效控制媒介伊蚊的同時維護人體健康,保護生態環境。本文從降低環境容納量、利用生物鏈和生物技術控制伊蚊種群、...
白紋伊蚊唾液蛋白誘導的免疫應答對小鼠體內DENV-2感染的影響————作者:周璐;黃貞植;牟安陽;秦菲;吳家紅;商正玲;
摘要:目的 探究白紋伊蚊唾液蛋白(mosquito salivary protein, MSP)誘導的免疫應答對Ⅰ型干擾素受體缺陷(IfnaR-/-)鼠中2型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 DENV-2)感染的影響。方法 使用白紋伊蚊(廣州株)雌蚊每周叮咬1次,連續4周免疫IfnaR-/-鼠,并觀察其飽血情況,末次叮咬后3周獲取免疫血清。Western...
液質聯用技術在大腸埃希菌鑒定和鞭毛抗原分型中的初步應用————作者:郝佳豪;郭玉梅;葉佳情;陳東科;高偉利;左惠芬;趙連春;徐向東;宋明慧;鄭翠影;馮忠軍;趙振軍;CHENG Keding;張麗杰;
摘要:目的 探討流程簡化的液質聯用技術(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在大腸埃希菌實現鑒定和鞭毛抗原分型同步聯檢分析中的應用潛力。方法 基于全基因的蛋白質組學細菌鑒定數據庫以及包含大腸埃希菌所有鞭毛抗原蛋白質的數據庫,利用流程簡化的LC-MS/MS技術對8株標準菌株以及來源于臨床分離出的54株大腸埃希菌同時進行鑒定和鞭毛...
腦室-腹腔分流術在隱球菌性腦膜炎的療效觀察————作者:李孟亮;肖芳;廖柏明;
摘要:目的 觀察隱球菌性腦膜炎患者行腦室-腹腔分流術的療效及其積極作用。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之間,在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性疾病科治療的隱球菌性腦膜炎病人26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將患者分為行腦室-腹腔分流術組(10例)和未行腦室-腹腔分流術組(16例)。兩組均予有效的抗隱球菌及甘露醇脫水降顱壓治療,對比首次腰穿及治療1周后腰穿腦脊液壓力、腦脊液生化指標、腦脊液隱球菌...
PPAR-γ/RXR-α信號激活促進大鼠肺組織脂肪酸氧化速率減輕豐宮并殖吸蟲感染引起炎癥————作者:王晴晴;李娜;馬志強;華麗娟;李生浩;
摘要:目的 研究調控宿主肺組織PPAR-γ/RXR-α信號對通過提升脂肪酸β氧化速率是否減輕豐宮并殖吸蟲感染引起的炎癥影響,為豐宮并殖吸蟲病防治提供依據。方法 建立豐宮并殖吸蟲感染大鼠模型,予PPAR-γ激動劑羅格列酮或RXR-α激動劑蓓薩羅丁干預。用DNBSEQ平臺進行大鼠肺組織轉錄組測序,qRT-PCR、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熒光分別檢測PPAR-γ/RXR-α信號關鍵靶分子的mRN...
我國基孔肯雅熱流行病學和病原生物學研究進展————作者:馮云;張海林;
摘要:基孔肯雅熱在全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廣泛流行,近20年在印度洋地區、南亞和東南亞地區流行日趨嚴重,并導致我國多地發生輸入性病例,廣東、浙江和云南省還發生本地流行。云南省發熱患者和蚊蟲、浙江省蚊蟲和廣西壯族自治區蠓蟲中還檢測到基孔肯雅病毒基因序列,我國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分布地區仍存在本病暴發或大流行的風險,輸入性病例的監測和管理以及媒介伊蚊控制是當前亟待加強的防控工作。本文對我國基孔肯雅熱流行病學和病原...
上海市公園蜱種群分布及系統進化分析————作者:伊波;范明秋;付永鋒;劉洪霞;
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市公園蜱種群分布情況及其系統進化關系,為蜱及蜱傳疾病的防控提供決策支持和科學依據。方法 2023年3—10月,以上海市松江區、金山區、青浦區等10個區的25個公園作為調查點,采用布旗法收集游離蜱,并記錄布旗拖行距離;采用動物體表法收集寄生蜱。通過形態學鑒定和基于16S rRNA基因分子生物學的鑒定方法,對采集到的蜱鑒定和進行蜱種分類。同時,根據檢測結果計算蜱構成比、侵害率和游離蜱平均...
山東省2023—2024年猴痘病例流行病學特征分析————作者:段青;李琛;張玉薇;逄博;田雪瑩;張曉梅;丁淑軍;寇增強;
摘要:目的 了解2023—2024年山東省猴痘病例流行病學特征,為猴痘疫情科學防控提供依據。方法 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調查信息系統獲取山東省猴痘病例信息及個案調查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分析猴痘病例流行特征,采用SPSS 25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使用Arcgis 10.7軟件進行可視化展示。結果 2023年6月15日青島市報告山東省首例猴痘確診病例,截至2024...
上海市大型公園蚊蟲叮咬風險調查————作者:元永艇;李慧慧;陸奇;顧盈培;林晨;葛鴿;劉洪霞;劉漢昭;
摘要:目的 通過對上海市大型公園開展蚊蟲監測和人群的蚊蟲叮咬調查,了解其蚊種密度及構成情況,以便根據蚊蟲叮咬特征,為公園內媒介蚊蟲的預防和控制提供相應的措施。方法 選擇上海市中心城區大型公園、郊野森林公園和野生動物園作為調查地,每個公園按東、南、西、北設置4個調查點,共12個點。2023年5—10月每旬開展1次監測,使用BG-Trap法開展蚊蟲監測,并記錄監測時段內氣象信息,同時對游客開展蚊蟲叮咬相關因...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