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y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中華燒傷雜志》
關注()【雜志簡介】
《中華燒傷雜志》編輯部地處重慶市第三軍醫(yī)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西南醫(yī)院)。所在單位全軍燒傷研究所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中華燒傷雜志編輯部及120張病床。2004年被中央軍委授予“模范軍事醫(yī)學燒傷科”榮譽稱號,江澤民主席親筆題詞“模范燒傷科”。
本刊創(chuàng)刊于1985年,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華醫(yī)學會主辦,是國內燒傷學術界惟一的全國性權威刊物。讀者對象為從事燒傷救治和整形的臨床醫(yī)生,以及與燒傷防治研究有關的科研人員。燒傷病情復雜、并發(fā)癥多,涉及許多相關醫(yī)學科學,特別與病理生理學、病理學、免疫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工程學等有密切關系。燒傷病程中出現的休克、感染、營養(yǎng)代謝、內臟并發(fā)癥、水、電解質紊亂及創(chuàng)面修復等既是燒傷的重要問題,也是整個外科的一些基本問題。本刊將擇優(yōu)刊登上述幾方面的臨床和實驗研究論文,為讀者提供燒傷及相關學科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經驗。《中華燒傷雜志》由國內著名燒傷外科及相關學科專家組成編委會,雜志具有科學性、實用性,內容新穎,可讀性強。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目前《中華燒傷雜志》的影響因子為1.250;
國內已被《CNKI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統計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文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資料目錄—醫(yī)藥衛(wèi)生》、《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收錄;
國外被美國國立醫(yī)學圖書館《醫(yī)學索引(IM)》(又稱《Medline數據庫》)、美國化學文摘社《化學文摘(CA)》及《化學文摘:光盤版》(CA on CD)、俄羅斯《文摘雜志》(AJ of VINITI)、荷蘭《醫(yī)學文摘》(EMBASE)、《日本科學技術社科學技術數據庫》(JST)、美國《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波蘭《哥白尼索引》(IC)收錄,在國內醫(yī)學期刊中具有較大的影響。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專家論壇、創(chuàng)面處理、論著、論著摘要、綜述、經驗交流、病例報告、警鐘。
雜志優(yōu)秀目錄參考:
中國燒傷康復的發(fā)展現狀 賈赤宇,鄒曉防,Jia Chiyu,Zou Xiaofang
超脈沖二氧化碳點陣激光結合中藥治療增生性瘢痕的臨床觀察 雷晉,郝振明,禹麗峰,段鵬,孟艷斌,Lei Jin,Hao Zhenming,Yu Lifeng,Duan Peng,Meng Yanbin
我國成年燒傷患者康復護理研究文獻計量學分析 孫穎,曹潔,馮蘋,張玲娟,Sun Ying,Cao Jie,Feng Ping,Zhang Lingjuan
掌骨指骨牽引矯治手掌側燒傷后瘢痕攣縮效果回顧性分析 侯春勝,劉慶葉,郝紅飛,董玉瑩,王峰,雷晉,Hou Chunsheng,Liu Qingye,Hao Hongfei,Dong Yuying,Wang Feng,Lei Jin
加巴噴丁治療深Ⅱ度燒傷后瘢痕瘙癢的臨床效果 李崢,張兵,李巍,王強,Li Zheng,Zhang Bing,Li Wei,Wang Qiang
不同手法分區(qū)按摩治療面部瘢痕的效果觀察 朱嬋,朱雄翔,梁艷艷,石夢娜,周永博,黨瑞,齊宗師,胡大海
音樂治療對燒傷患者疼痛和焦慮干預的研究進展 李瑾怡,王云貴,Li Jinyi,Wang Yungui
血管外肺水指數與肺血管通透性指數及胸腔內血容量指數對燒傷后肺水腫鑒別診斷的意義 李磊,盛嘉雋,王光毅,呂開陽,秦晶,劉功成,馬兵,肖仕初,朱世輝
微管解聚對大鼠心肌細胞自主搏動和動作電位的影響及其機制 蘭曉東,黨永明,李凌霏,張瓊,黃躍生,Lan Xiaodong,Dang Yongming,Li Lingfei,Zhang Qiong,Huang Yuesheng
過表達膠質細胞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的脂肪源性間充質干細胞對大鼠電損傷坐骨神經的作用 楊晨,胡大海,鄭朝,白曉智,王耀軍,湯朝武,Yang Chen,Hu Dahai,Zheng Zhao,Bai Xiaozhi,Wang Yaojun,Tang Chaowu
燒傷患者中產VIM-2型金屬β內酰胺酶鮑氏不動桿菌耐藥機制及同源性分析 楊喜麗,李悅,詹劍華,郭菲,閔定宏,王年云,李國輝,郭光華
經濟職稱論文范文:以農商行為例探究當下農業(yè)經濟發(fā)展趨勢
論文摘要:不可否認,面對當下競爭日益激烈的金融環(huán)境,因多種綜合因素的作用,農商行要想順利推進公司治理,可能不存在一個適合所有機構的通用范本。這就需要相關機構根據當地的實際,結合機構內部人員的整體素質、相關文化和管理水準等,去積極探討最適合自己的治理模式。
從公司治理的環(huán)境說起
此系列報道是以5月12日刊出的《公司治理,農商行剛上路》為開篇的,隨后陸續(xù)發(fā)表了包括《農商行公司治理能力有多大》(5月19日)、《制度和人都很重要》(6月9日)、《農商行股權結構迷人眼》(6月30日)等內容。
中華燒傷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拇與手指再造新進展————作者:王增濤;劉煥龍;郝麗文;仇申強;劉林峰;陳超;
摘要:幾個世紀以來, 人們一直在不斷探索如何重建殘缺的拇、手指。在曾經出現過的數百種術式中, 19世紀下半葉出現的足趾移植重建拇、手指的方法效果最好, 但是因技術水平限制, 當時只能做足趾帶蒂移植再造拇、手指, 患者在治療期間長時間處于手足固定在一起的不適體位, 并且沒有修復神經, 術后再造的拇、手指感覺差, 因而沒有廣泛推廣應用。直到1966年楊東岳用吻合血管的足趾游離移植再造拇指取得成功, 足趾移植...
過表達生長停滯特異性蛋白6的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對糖尿病小鼠全層皮膚缺損創(chuàng)面的影響及其機制————作者:劉培;王超;魏綺鍵;李玉騰;崔麗君;王昌釧;張帆;馬玲;田軒;
摘要:目的探討過表達生長停滯特異性蛋白6(GAS6)的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MSC), 即GAS6/BMSC對糖尿病小鼠全層皮膚缺損創(chuàng)面的影響及其機制。方法該研究為實驗研究。將12只8周齡雄性C57BL/6J小鼠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僅造成全層皮膚缺損的對照創(chuàng)面組與造成糖尿病全層皮膚缺損的糖尿病創(chuàng)面組, 每組6只小鼠。傷后3、7、14、21 d, 計算創(chuàng)面愈合率。傷后21 d, 收集創(chuàng)面組織標本, 行蘇木精...
人炎癥蛋白與瘢痕疙瘩之間因果關系的孟德爾隨機化分析————作者:李濤;朱晨晨;陳今源;李璞真;金培生;李雪陽;
摘要:目的探討人炎癥蛋白與瘢痕疙瘩之間的因果關系。方法該研究為基于孟德爾隨機化(MR)分析的研究。以人炎癥蛋白為暴露因素、瘢痕疙瘩為結局, 從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數據庫中獲取91種炎癥蛋白(14 824個樣本)與瘢痕疙瘩(668個樣本)的數據。設置顯著閾值, 篩選與炎癥蛋白顯著相關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NP)作為工具變量并排除弱工具變量的影響。針對單個工具變量的分析, 采用Wald比率法;針對多個工具變量的分...
糖尿病大鼠創(chuàng)面組織的靶向能量代謝組學研究————作者:王曉陽;扈煜婕;王曉川;趙潔;張基勛;姜篤銀;
摘要:目的探討糖尿病大鼠創(chuàng)面組織能量代謝變化。方法該研究為實驗研究。將6只8周齡的雄性SD大鼠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造成糖尿病全層皮膚缺損創(chuàng)面的糖尿病組和僅造成全層皮膚缺損創(chuàng)面的對照組, 每組3只。計算2組大鼠術后14 d創(chuàng)面愈合率。取2組大鼠術后14 d創(chuàng)面組織, 借助色譜-質譜分析進行靶向能量代謝組學檢測, 篩選2組大鼠創(chuàng)面組織間比較, 表達量有顯著變化的差異能量代謝物并對差異能量代謝物進行京都基因與...
動態(tài)對比增強磁共振成像評估兔肢體高壓電燒傷后早期骨骼肌微循環(huán)灌注的可行性研究————作者:阮鵬;孫斯琴;葛映紅;查云飛;
摘要:目的探討動態(tài)對比增強磁共振成像(DCE-MRI)評估兔肢體高壓電燒傷后早期骨骼肌微循環(huán)灌注的可行性。方法該研究為實驗研究。取32只6~8個月齡雄性大耳白兔,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兔分為右下肢致高壓電燒傷的電燒傷組(20只)及右下肢致假傷的對照組(12只)。傷后0.5、24.0、48.0、72.0 h, 完成2組兔下肢軸位快速自旋回波T1加權成像、快速自旋回波T2加權成像及DCE-MRI檢查, 應用參...
基于多層CT血管成像的穿支皮瓣設計和切取的三維導航流程的建立及其臨床應用效果————作者:尹其翔;糜菁熠;蔡華忠;周峰;姚群;華雍;
摘要:目的建立基于多層CT血管成像(MDCTA)的穿支皮瓣設計和切取的三維導航流程, 探討其臨床應用效果。方法該研究為回顧性觀察性研究。2021年1月—2023年10月, 江蘇大學附屬醫(yī)院收治7例、無錫市第九人民醫(yī)院收治6例符合入選標準的創(chuàng)傷后四肢皮膚軟組織缺損患者, 其中男8例、女5例, 年齡21~68歲。創(chuàng)面位于手部者9例、足部者4例。清創(chuàng)后創(chuàng)面面積為8.0 cm×6.0 cm~18.0 cm×17...
大鯢皮膚黏液多糖對糖尿病小鼠全層皮膚缺損創(chuàng)面愈合的作用及其機制————作者:茍偉茗;楊鵬;盧毅飛;張小容;秦一鳴;李景園;黃勇;張慶;羅高興;
摘要:目的探討大鯢皮膚黏液多糖(以下簡稱大鯢黏多糖)對糖尿病小鼠全層皮膚缺損創(chuàng)面愈合的作用及其機制。方法該研究為實驗研究。自制多糖含量為(70.0±0.3)%的大鯢黏多糖;采用細胞計數試劑盒-8檢測人臍靜脈內皮細胞(HUVEC)活力顯示, 大鯢黏多糖的最佳作用濃度為0.05 mg/mL。取HUVEC,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組方法下同)分為空白對照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組、大鯢黏多糖組, 分別添...
追憶我的良師益友和學習楷模:盛志勇院士————作者:郭振榮;
摘要:2025年1月27日是我的恩師盛志勇院士辭世1周年, 1年來盛院士的音容笑貌時刻縈繞在我的腦海, 他既是我的良師益友, 又是我的學習楷模。回想我的成長和進步, 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 離不開名校、名院、名師的培養(yǎng)。我1962年畢業(yè)于北京醫(yī)學院, 就職于解放軍總醫(yī)院, 師從盛志勇院士, 老師高尚的人品、淵博的學識、開闊的思路、超凡的英語水平, 都給我樹立了良好的學習榜樣, 我在盛老身邊工作了50多年,...
深切懷念王正國院士————作者:夏照帆;
摘要:王正國院士, 一位為我國醫(yī)學事業(yè)作出卓越貢獻的偉大先驅, 他的離去讓無數人深感悲痛和懷念
自制靜態(tài)漸進性支具階梯式治療燒傷后瘢痕攣縮致手屈曲功能障礙的效果————作者:趙海洋;周琴;劉佳琦;張萬福;朱嬋;徐婧;韓軍濤;胡大海;官浩;
摘要:目的探討自制靜態(tài)漸進性支具階梯式治療燒傷后瘢痕攣縮致手屈曲功能障礙的效果。方法該研究為回顧性觀察性研究。2022年1月—2024年3月, 空軍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29例符合入選標準的采用自制靜態(tài)漸進性支具階梯式治療瘢痕攣縮致手屈曲功能障礙的患者, 其中男23例、女6例, 年齡16~55歲, 手背部燒傷深度為深Ⅱ~Ⅲ度。自制靜態(tài)漸進性支具指自制靜態(tài)漸進性關節(jié)牽伸器和自制靜態(tài)漸進性手屈曲牽伸器。階...
糖尿病足潰瘍血管形成障礙的機制及干預策略————作者:陶克;曹濤;郝彤;
摘要:神經、血管受損是糖尿病足潰瘍(DFU)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包括高血糖、神經營養(yǎng)受損、缺血、缺氧、感染在內的多種因素所致的下肢血管損傷合并微血管形成障礙是DFU創(chuàng)面遷延難愈的重要原因。血管形成是內皮細胞、內皮祖細胞及干細胞等在各類細胞因子及微環(huán)境調控下重建微血管網絡的病理生理過程, 是DFU創(chuàng)面愈合過程中的關鍵步驟。DFU創(chuàng)面血管形成障礙的機制復雜多樣, 該文擬從血管形成微環(huán)境、神經營養(yǎng)及細胞...
憶父親王正國院士————作者:王勤;
摘要:父親突然走了, 一直堅信他會好起來的我們許久都回不過神兒來。回想起和父親在一起的點點滴滴, 小時候的往事如潮涌來。寫幾個小故事吧, 把久遠的回憶記錄下來, 讓自己閑時有一寸園地去重溫那曾經的美好
機械應力對上皮細胞影響的研究進展————作者:龐嘉越成;端木穎;靳順欣;房筱婉;肖仕初;夏照帆;
摘要:單個或群體細胞的生物活動有多種信號通信方式, 已被闡明的方式包括神經元電信號通信、激素介導的長距離通信以及細胞分泌到胞外的短程信號通信等。近來大量研究表明機械應力也參與了細胞間或細胞與外界的信息交互, 尤其是上皮細胞間或上皮細胞與細胞外基質間的信號通信。由機械應力引發(fā)的細胞通信瞬時快速, 且影響單個上皮細胞和上皮細胞集群的各種活動。機械應力引發(fā)的細胞通信作用介質包括肌動蛋白、肌球蛋白、細胞骨架和黏...
從一種血液衍生物免疫調節(jié)C反應蛋白中分離的外泌體可加速糖尿病創(chuàng)面愈合
摘要:糖尿病足潰瘍導致截肢的風險不斷增加, 需不斷探索新的治療方法。為此, 該研究團隊探討了免疫調節(jié)C反應蛋白(ICRP)及其成分在糖尿病BALB/c小鼠淺表創(chuàng)面愈合過程中的作用。通過效價試驗確認該批ICRP, 然后將其分離為沉淀、上清液和外泌體, 并加入另外的負載胰島素的外泌體。檢測了小鼠胚胎Fb、人臍靜脈內皮細胞和人永生化KC的活力和劃痕愈合情況。用鏈脲佐菌素誘導糖尿病小鼠并于其背部制造創(chuàng)面, 局部...
巨噬細胞膜包裹的納米顆粒通過抑制擬泛素化促進糖尿病創(chuàng)面的雙重免疫調節(jié)修復
摘要:高血糖引起的氧化應激、感染和血管病變是糖尿病患者足部潰瘍快速修復的主要障礙。擬泛素化作為一種被新發(fā)現的類似于泛素化的蛋白質翻譯后修飾方式, 在細胞周期調控、信號轉導、細胞應激等諸多細胞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擬泛素化的異常活動與多種疾病的發(fā)展相關, 其抑制劑及調節(jié)劑也正在被積極研究, 但是其在糖尿病創(chuàng)面愈合中的作用尚未明確。該研究使用的MLN49224是一種在低濃度下即可抑制擬泛素化的化合物, 可以通...
重組人膠原蛋白生物材料在組織工程領域的應用研究進展————作者:柳歡;奧布力阿西木·牙庫普;金榮華;張惟;韓春茂;王新剛;
摘要:重大創(chuàng)燒傷等引起的大面積組織和器官缺損是臨床上常見的問題。重組人膠原蛋白生物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良好、可定制化、氨基酸序列穩(wěn)定、免疫原性低以及可生物降解等諸多優(yōu)點, 被廣泛用于組織工程領域, 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該文簡要總結了重組人膠原蛋白生物材料的設計與制備方式、加工技術及其在組織工程領域的應用情況及最新研究進展
脂肪間充質干細胞來源的外泌體通過調節(jié)表皮自噬促進糖尿病小鼠皮膚創(chuàng)面愈合
摘要:慢性糖尿病創(chuàng)面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 是導致患者殘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自噬作為生物體溶酶體代謝的一種重要形式, 在促進創(chuàng)面修復中起著重要作用, 而脂肪間充質干細胞來源的外泌體(ADSC-Exo)被認為在生物發(fā)生和分子信號機制中與細胞內自噬密切相關。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病理科王哲教授課題組在《Burns & Trauma》雜志發(fā)表題為《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Netrin-1共交聯水凝膠通過調節(jié)巨噬細胞異質性和促進血管生成來加速糖尿病創(chuàng)面原位愈合
摘要:Netrin-1作為一種可擴散的層粘連蛋白樣分泌蛋白, 廣泛參與調節(jié)炎癥、血管生成和組織重塑過程。鑒于netrin-1在炎癥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該研究旨在探索netrin-1在糖尿病創(chuàng)面愈合中的作用。作者團隊設計了一種用于緩釋netrin-1的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膠水凝膠, 并評估其作為支架在促進糖尿病創(chuàng)面愈合中的作用。結果顯示, netrin-1在普通創(chuàng)面的炎癥期和增殖期高表達, 而在糖尿病創(chuàng)面的...
悼念王正國院士————作者:付小兵;
摘要:王老駕鶴仙游去
胎盤間充質干細胞來源的細胞外囊泡通過微小RNA-145-5p/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抑制劑1A介導的老化成纖維細胞功能改善來促進糖尿病創(chuàng)面愈合
摘要:糖尿病中的持續(xù)高血糖會導致人皮膚成纖維細胞(HDF)的功能異常, 部分導致皮膚創(chuàng)面愈合延遲。含有多種促愈合微小RNA(miR)的細胞外囊泡(EV)被證明有治療糖尿病創(chuàng)面的作用。解放軍總醫(yī)院付小兵院士和張翠萍教授團隊在《Burns & Trauma》雜志上發(fā)表題為《P-MSC-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acilitate diabetic wound h...
相關醫(y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