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2 11:05:08
人民黃河
北大核心Yellow River
人民黃河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遙感影像的潰壩風險人口估算模型研究————作者:余再康;程井;余雷;向思瑤;李宗樾;
摘要:針對小型水庫生命損失風險評估中面臨的下游人口分布資料缺乏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Sentinel-2A遙感影像的潰壩風險人口估算模型。以DYJ水庫為例,采用監督分類法快速提取遙感影像中鄉村居民房屋建筑信息,結合潰壩洪水演進結果,以洪水是否淹沒到房屋建筑為判據,對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機法、馬氏距離法和最小距離法4種監督分類方法進行對比,結果表明:最小距離法總分類精度只有65.7%,其余3種方法總分類精...
基于Godunov格式的一維明渠水流運動數值模擬————作者:梁鑫;侯精明;李東來;呂佳豪;荊海曉;王添;王明宇;
摘要:針對復雜地形上存在急流、激波或急緩流交替等問題的一維明渠水動力模擬,基于Godunov格式的有限體積法離散Saint-Venant方程組,建立了復雜明渠水動力模型。采用HLL近似Riemann解計算界面通量,通過MUSCL格式和Runge-Kutta方法將時空精度提高至二階,同時將流量替換為連續性方程中的通量形式以保證流量守恒。采用水面梯度整體作為源項的方程形式,并引入底坡通量法對其求解,摩阻源項...
1993—2023年黃河中游岸線利用時空變化分析————作者:董震;楊高;鄧榮鑫;康建軍;焦祿霄;
摘要:利用遙感技術對黃河岸線利用類型進行動態監測,有助于了解沿黃生態廊道建設進程。以黃河中游為研究對象,基于1993—2023年Landsat-5 TM、Landsat-8 OLI影像,以5 a為間隔提取岸線利用信息,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后岸線利用時空變化特征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黃河廊道生態保護成效。結果表明:1993—2023年黃河中游生活岸線占比由2.12%增至16.96%...
基于STOA-VMD和改進TCN模型的水泵機組振動趨勢預測————作者:王偉生;張寧;邢磊;周保林;郭新帥;安東;高源;張孝遠;
摘要:水泵機組振動趨勢預測是保障機組正常運行的重要措施,而振動信號的復雜性和非線性使預測變得困難。為此,提出一種基于STOA-VMD和改進時間卷積網絡(TCN)的水泵機組振動趨勢預測模型。首先采用烏燕鷗算法(STOA)進行變分模態分解(VMD)參數優化,實現振動信號的最優自適應分解,然后利用改進TCN對每個分解模態進行預測,最后疊加所有結果得到最終預測結果。以國內某雨水泵站水泵機組為例,基于水導軸承水平...
基于區間數群決策的土石壩施工期度汛方案風險評價————作者:關莉莉;衣建妮;李巍;李松濤;張雪婧;段舒予;
摘要:土石壩施工期抵御洪水能力不足,度汛方案的選擇直接影響工程的安全風險與成本,但針對土石壩施工期度汛方案的安全風險與成本協同控制的研究相對缺乏。同時,多目標協同控制中評價指標涉及多個專業領域,單一專家對各個評價指標的把握程度不同,難以準確賦值。因此,采用多位專家以區間數形式對評價指標賦值,通過最小化專家賦值之間的距離構建專家群體意見協商模型,將多位專家區間數賦值轉化為綜合所有專家意見的一個實數,建立土...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漿體流變性能試驗研究————作者:李曉克;王琳;耿海彬;丁新新;杜浩;李長永;
摘要:通過試驗研究了UWB-Ⅱ型絮凝劑和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摻量對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拌和物漿體的流動度和流變性能的影響,分析了漿體流動度與屈服應力的關系。結果表明:小摻量絮凝劑可以增大漿體的流動度,減小其屈服應力、黏稠度;大摻量絮凝劑則顯著增大漿體的屈服應力和黏稠度。減水劑的加入可以小幅增大漿體流動度,減小漿體屈服應力和黏稠度,但其摻量較大時對漿體屈服應力、黏稠度的影響減弱。絮凝劑摻量較小時漿體表現為剪切變...
基于原位高光譜的極高懸浮泥沙濃度監測模型研究————作者:侯崢;侯英卓;邢前國;馬永剛;明星;劉昕悅;
摘要:懸浮泥沙濃度(SSC)是重要的水質監測參數。以寧夏清水河王團段為研究對象,基于2022年8月26日至11月5日原位高光譜數據與SSC構建了適用于極高含沙量水體的SSC反演模型,選用單波段模型、波段差值模型、波段比值模型、二元線性模型4種經驗模型,對比其精度。結果表明:針對極高含沙量水體,單波段模型擬合效果不佳,模型決定系數(R2)不足0.25。波段差值模型、波段比值模型、二元...
多沙河流水庫徑流泥沙聯合調節方式研究————作者:陳翠霞;王海霞;溫志超;梁艷潔;王天格;
摘要:多沙河流水庫供水興利與排沙減淤之間具有獨立性與融合性,如何長期保持有效庫容且滿足供水要求,是水庫高效運用面臨的待解難題之一。以涇河東莊水庫(年均入庫含沙量為140 kg/m3)為研究對象,采用實測資料分析和數學模型計算等方法,研究利于減輕下游河道泥沙淤積、長期保持東莊水庫有效庫容的水庫排沙流量指標,提出水庫徑流泥沙聯合調節方式。結果表明:攔沙期主汛期7—9月當入庫流量大于60...
黃河三門峽水文站非汛期流量預測研究————作者:程桂芳;周蕓;
摘要:黃河徑流具有非穩態、非線性的特點,為了給河南省保障水安全等提供參考,對黃河三門峽水文站非汛期流量進行了研究。構建變分模態分解(VMD)與長短期記憶網絡(LSTM)、支持向量回歸機(SVR)相結合的非汛期徑流預測模型,利用麻雀優化算法(SSA)調節模型參數以提高預測精度。采用VMD算法將非汛期流量數據分解為多個本征模函數(IMF),基于K-Means聚類法計算分量間的歐氏距離,將歐氏距離的倒數作為各...
黃河水沙過程變化趨勢及階段劃分研究————作者:葛雷;甘茶;燕文昌;冀翔;
摘要:為合理劃定黃河水沙變化階段,采用Mann-Kendall趨勢檢驗法和貝葉斯模型平均法對黃河干流唐乃亥、蘭州、頭道拐、潼關、花園口、利津6個主要水文斷面1956—2022年的水文泥沙序列進行趨勢分析和突變點檢測。結果表明:黃河源區水沙變化趨勢不明顯,其他水文斷面呈下降趨勢,徑流序列突變點為1969年、1986年和2018年,與水利樞紐工程蓄水運用密切相關,且具有流域性影響;多數水文斷面泥沙序列突變點...
弧形鋼閘門支臂弦桿結構優化布置研究————作者:王晨;劉亞坤;張帝;曹澤;
摘要:基于特征屈曲分析方法理論,考慮弦桿結構材料利用率,采用數值模擬方法對無弦桿、單弦桿、雙弦桿支臂穩定性進行計算,分析弦桿位置、數量和截面特性對鋼閘門支臂穩定性的影響,提出弦桿結構優化布置方案,在此基礎上對鋼閘門支臂整體穩定性進行有限元分析。結果表明:對于單弦桿支臂,弦桿與支鉸的距離/支臂總長度(l/m)取0.60~0.75時,支臂單位質量承載力最大;遠離支鉸端布置雙弦桿可提高支臂單位質量承載力,但是...
基于水資源承載力的青島市城鎮化發展評價研究————作者:張立新;顏世強;邵志國;
摘要:為計算青島市城區水資源能夠承載的最大人口規模和經濟規模,制定城鎮化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城市發展模式,利用熵權法測度2015—2022年青島市城區水資源承載力與城鎮化水平綜合指數,并從水資源和社會經濟兩方面構建系統動力學模型,仿真模擬2023—2030年自然發展、高速發展、節水優先和綜合發展4種模式的水資源供需情況。結果表明:2015—2022年青島市城區水資源承載力呈波動上升趨勢,城鎮化水平穩步提...
廢棄礦山地下水重金屬元素空間分布特征及健康風險評價————作者:張穩;趙玉潔;朱明澹;劉國;劉晶京;陳珈靜;張宏煒;
摘要:為探究廢棄礦山地下水中重金屬空間分布特征及健康風險,以瀘州市敘永縣后山鎮廢棄礦山為研究區域,對研究區7種重金屬(Fe、Cd、Cu、Pb、Zn、Mn和Cr)進行測定和分析,利用污染指數評價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和健康風險評價模型揭示了后山鎮廢棄礦山地下水中重金屬的污染特征、空間分布狀況和健康風險,并采用蒙特卡羅模擬法進行了健康風險評價的不確定性分析。結果表明:研究區地下水中Fe、Pb、Mn、Cd的質量濃...
寧夏水土保持措施碳匯能力現狀評估————作者:張國軍;馬文濤;魏小燕;張虎威;王霄;陶清瑞;蘇利平;張榮;王立明;肖培青;王志慧;
摘要:為了探索準確核算水土保持措施碳匯的方法并為水土保持項目碳匯交易等提供技術支撐,以寧夏為研究區,綜合利用文獻資料和遙感技術、人工智能算法、統計分析方法等,構建基于多模態數據和人工智能算法的生態系統固碳速率及水土保持措施碳儲量反演方法,定量評估了2022年寧夏水土保持措施碳匯能力現狀。結果表明:1)在隨機森林(RF)、人工神經網絡(ANN)、支持向量機(SVM)、輕量級梯度提升(LGB)、極端梯度提升...
濕陷性黃土區渠道防滲體不均勻沉陷破壞治理技術研究————作者:王緒存;張海軍;李建國;許軍;高陽;黨澤川;
摘要:為解決濕陷性黃土區渠道不均勻沉陷、混凝土襯砌板沉陷滑塌嚴重、影響渠道安全運行的問題,通過對寧夏固海擴灌十干渠沉陷原因進行分析,對渠道基土進行翻夯,增設土工格柵,增加基土的承載力;采用弧底梯形現澆混凝土斷面、鋪設復合土工膜和苯板等綜合措施對渠道沉陷進行治理。結果表明:渠道基土經過翻夯后密度達到1.78 g/cm3,孔隙比大幅度減小,密實度增大;采用現澆弧底梯形斷面,其結構受力條...
克里雅河地下水埋深空間插值方法優選及影響因素分析————作者:馬艷霞;郭玉川;李偉旭;張穎杰;馬開俊;
摘要:為選擇合適的插值方法揭示干旱區綠洲地下水埋深空間變化特征,以克里雅河尾閭綠洲、沙漠段河道、于田綠洲為研究區,依據53口地下水監測井觀測資料,采用樣條函數法、反距離權重法、克里金法3種插值方法對地下水埋深進行空間插值,選擇交叉驗證法驗證插值效果,并對影響克里雅河地下水埋深空間分布的因素進行定性分析。結果顯示:2019—2021年,尾閭綠洲地下水埋深隨時間呈由西南到東北逐漸增大的趨勢,沙漠段河道地下水...
灌排洗鹽條件下吉林西部灌區地下水水質演變特征分析————作者:陳彩蝶;王宇;卞建民;呂川;汪彥辰;王世界;
摘要:為了明晰吉林西部鹽漬灌區地下水水質演變特征和地下水化學組分來源,選取2012—2014年和2019—2020年地下水水質監測數據,綜合采用數理統計、圖解法、熵權貝葉斯、因子分析、絕對因子得分-多元線性回歸(APCS-MLR)模型,開展吉林西部灌區地下水化學特征、水質評價和水化學組分溯源解析研究。結果表明:灌區及周邊地下水Fe、F、Mn、三氮化合物嚴重超標;水化學類型主要為HCO- 基于Petri網的城市干旱應急供水流程策略推演————作者:牛文娟;劉明慧;戴文杰; 摘要:為提高城市干旱應急供水效率,基于城市干旱應急預案,建立了城市干旱應急供水流程及其Petri網仿真模型,以內蒙古伊金霍洛旗2022年6月旱災為例,結合各類用水部門用水過程,進行9種單一策略情景和4種混合策略情景的城市干旱應急供水流程策略推演,基于推演結果得出不同策略的作用效果。結果表明:1)利用城市應急備用水源增加水庫供水量,供水量由524萬m3提升至614萬m3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智慧防汛關鍵技術研究與實踐項目成果(三):三維仿真引擎技術 摘要:<正>作為數字孿生水利領域的先鋒,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入開展河防工程安全態勢感知能力擴展、大流域多節點預報調度模型算法算力提升、國產化水利時空三維仿真技術構建等系統研究,取得了水工程智能感知、預報調度、智慧防汛等創新成果,多項專有技術領跑國內,榮獲國家級、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及“四優獎”等 汾河流域土地利用變化對洪水過程的影響————作者:梁紀堯;郭青霞; 摘要:為探究土地利用變化對流域洪水過程的影響,以汾河流域為研究區,通過SWAT模型和極端土地利用情景分析法,分析不同時期和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類型變化對場次洪水過程的影響。結果表明:1)率定期和驗證期納什系數ENS均值大于0.70,決定系數R2均值大于0.65,表明SWAT模型在汾河流域具有較好的適用性;2)2000—2020年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積減少... 人民黃河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