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5:05:36
上海財經大學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新質生產力發展視閾下的會計盈余披露改進研究——基于CAS盈余與Non-CAS盈余功用的實證檢驗————作者:王霞;李泰珉;吳佳琪;
摘要:新質生產力是當下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會計盈余信息作為利益相關者進行判斷和決策的依據,是促進要素有序流動、引導資源高效配置的重要手段,充分有效的會計盈余信息披露對于發展新質生產力至關重要。但是,隨著企業在科技創新推動下不斷發展新業態、新產業,傳統的會計準則已經滯后于復雜的經濟形勢。文章通過實證研究發現,現行會計準則下的盈余(CAS盈余)無法包含新質生產力發展程度高的企業未來業績改善的信息增...
從流動到安居:住房保障制度與城鄉融合發展——基于農民工群體城市融入視角————作者:王詩勇;劉丹丹;孫偉增;王洪衛;
摘要:高質量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基本要求和方向。文章基于農民工群體城市融入視角,采用全國流動人口動態監測調查(CMDS)數據,通過模糊斷點回歸實證研究了公租房政策對城鄉融合發展的影響。研究發現:第一,公租房政策顯著緩解了農民工群體的城市融入困境,對城鄉融合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第二,機制檢驗表明,貨幣補貼直接帶來的收入補償效應和實物補貼間接產生的需求創造效應共同發揮作用...
數字政務服務對人工智能企業創業活力的影響研究————作者:劉傳明;李子騰;賈蕊;
摘要:數字政務服務是政府由管理型政府向數字服務型政府轉變的重要舉措,對激發人工智能企業創業活力、因地制宜布局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基于2005—2021年中國城市面板數據,將信息惠民國家試點作為準自然實驗,采用雙重差分模型識別了數字政務服務與人工智能企業創業活力的因果關系。研究發現,數字政務服務顯著提升了人工智能企業創業活力,這一結論經過工具變量等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后依然成立。數字政務服務通過交易成...
復雜性視角下中央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組態路徑研究——來自中證中央企業100指數成分股的經驗證據————作者:徐鵬;李悅;
摘要: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是中央企業充分發揮產業鏈“鏈長”職能、引領產業技術突破、搶占科技競爭與未來發展制高點的重要引擎。文章運用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方法探討了資源、能力、環境條件對推動中央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聯動效應。研究發現:中央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具有“多重并發”與“殊途同歸”的特點,任何單一因素均不能構成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必要條件;存在五條驅動路徑推動中央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可歸納為四種范...
和諧共生:數字消費對城市包容性綠色增長的影響研究————作者:張邊秀;陳明華;謝琳霄;李倩;
摘要:數字消費為推動包容性綠色增長帶來了時代契機。文章以國家信息消費試點政策為準自然實驗,利用2010—2021年中國25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數據,基于EBM模型測度包容性綠色增長效率,并借助雙重機器學習模型,深入剖析數字消費對包容性綠色增長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數字消費顯著促進了城市包容性綠色增長,在排除其他政策影響、重設雙重機器學習模型等多種穩健性檢驗后該結論依然成立。機制分析表明,數字消費通過...
論企業數據交易的所得稅法適用————作者:李喬彧;歐穎;
摘要:隨著企業數據交易規模的擴張,如何對企業之間數據交易的所得課稅逐漸成為稅法學界的研究重點,其核心在于適格稅目的選取問題。鑒于數據交易的客體并非所有權而系使用權的觀點漸成共識,適用“轉讓財產收入”稅目對企業數據交易所得課稅將有悖于該稅目的適用邏輯。因此,在企業數據交易尚未常態化時,可以適用兜底條款對企業數據交易所得進行稅法評價;隨著企業數據交易的常態化發展,可以由立法機關進行“轉讓數據收入”的稅目提取...
數據資產信息披露與企業合作文化————作者:陳曉珊;李晗菲;劉洪鐸;
摘要: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現實背景下,數據資產作為企業一種新的戰略資源,為企業文化革新和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嶄新的活力。基于此,文章結合2010—2022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微觀數據,系統考察數據資產信息披露對企業合作文化的影響效應及作用機制。研究表明,數據資產信息披露能夠增強企業合作文化。機制分析表明,數據資產信息披露通過提升企業價值、抑制管理層短視和提高信息透明度,進而增強企業合作文化。進一步...
重新認識改革開放的“時代”特征——黨的兩個“三中全會”劃時代的關系新論————作者:馬擁軍;安連新;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首先是一條道路,一條從初級階段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再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走向為世界謀大同的道路。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制度、文化都以這條道路為基礎,因此,堅定“四個自信”需要有辯證思維。作為這條道路的開端,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本身是中國能夠大踏步趕上時代的前提條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它的根據是黨的十三大報告提出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十八...
我國反壟斷領域單一經濟實體原則適用研究:法律實踐和規則構造————作者:任超;吳佳;
摘要:單一經濟實體原則作為反壟斷法重要理論,正確適用單一經濟實體原則對于維護市場公平競爭、提升反壟斷法威懾力、加強重點領域執法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對于單一經濟實體原則尚未形成統一認識,缺少系統性研究。從單一經濟實體原則主要適用范圍,即域外效力、壟斷行為認定、壟斷責任歸屬來看,該原則存在標準不一、理論混淆、歸責不清、規定與實踐錯位等問題,而且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行政處罰領域,對于比重不斷上升的私人訴訟缺乏關注...
數字資產的本質屬性及其物權法定位————作者:陳雪萍;
摘要:作為數字革命產物的數字資產,不屬于任何現有的法律類別,國內外立法和實踐對其屬性采取不同的對待,造成法律的不確定性,對其法律運作也存有爭議。數字資產的屬性如何、可否成為物權的客體、所有權的公示原則以及法律定位等諸多問題尚待厘清。兩大法系有關數字資產屬性之判斷標準存在差異。在大陸法系國家,法國將財產統一概括到“物”的概念之中,而德國物權法則規定財產與物不可以等同。英美等國立法和實務界以及多國學者對數字...
消費端碳普惠數據的治理邏輯與規范構造————作者:翟巍;
摘要:消費端碳普惠是一種數據驅動型的后發性和創新性的自愿碳減排機制,它是綠色消費理念與數智治理模式深度融合的產物。從頂層設計視角出發,依據消費端碳普惠數據呈現樣態與應用場景的差異,對此類數據負載的不同法益類型進行界分,可以深度發掘此類數據的實踐應用價值。依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消費端碳普惠數據治理可分為前后相續的兩階段。在近期階段,亟待通過對現行法律釋讀及續造方式,防范此類數據被濫用和被誤用的風險,...
企業創新信息披露與耐心資本認同——基于機構投資者結構的經驗證據————作者:張悅;汪順;周澤將;
摘要:基于長期價值投資原則,耐心資本往往更注重企業的創新能力和長期發展潛力。然而創新是一項周期長、風險大的投資活動,信息不對稱程度極高,難以準確反映企業的投資價值。因此,探究如何有效緩解創新信息不對稱,進而吸引更多的耐心資本投資對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文章基于上市公司創新文本信息數據,從機構投資者結構的視角,考察了企業創新信息披露對耐心資本認同的影響。研究發現,創新信息披露能夠通過優化信息環...
供應鏈多元化配置、公共治理水平與股票流動性————作者:曹哲涵;
摘要:股票流動性的影響因素和供應鏈配置的經濟后果是近年來理論和實踐中的重要問題。文章構建了供應鏈多元化配置影響股票流動性的理論框架,并以2007—2020年的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進行了實證檢驗。研究發現:(1)供應鏈多元化配置改善了股票流動性,表明資本市場對供應鏈多元化配置的優勢予以了關注;(2)當公司所處環境的公共治理水平較低時(以上市公司所在地區的信任水平和法律環境為度量),供應鏈多元化配置對個...
超額商譽與金融資產配置:資源替代抑或功能補充————作者:董馨格;董盈厚;
摘要:近年來,我國實體企業戰略投資中高溢價并購的超額商譽負面影響日益凸顯,同時非戰略投資的金融化問題也引起廣泛關注。文章選取2009—2023年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檢驗超額商譽對企業金融資產配置影響。研究發現,超額商譽會抑制金融資產配置,兩者呈資源替代關系。機制檢驗發現,超額商譽占用資源、債務約束與非控股大股東治理效應推動促進了兩者替代關系;融券交易、內部人減持動機及商業信用融資約束力下降,削弱了...
數字化轉型與企業社會保險繳費————作者:宋經翔;金剛;武傳昊;范璐璐;
摘要:在數字經濟迅猛發展與新質生產力加速培育的時代背景下,從數字化轉型的視角探討其對社會保險制度的沖擊,對于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與增進民生福祉的有機統一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文章基于企業層面數據,系統考察了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社會保險繳費的實際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發現,數字化轉型顯著提高了企業社保繳費率,且這一效應主要通過人力資本升級效應和企業規模擴大效應實現。進一步分解表明,社保繳費、工資水平以及員工人數均呈...
雙循環參與、數據要素流動與制造業比較優勢躍遷————作者:方慧;姜春宇;呂美靜;
摘要: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為數據要素自由流動創造了良好環境,賦予中國制造業實現比較優勢動態躍遷的全新動力。文章利用2012—2017年中國與世界投入產出表的合并數據,從省份-行業層面考察了制造業參與雙循環對產業比較優勢的影響及數據要素流動的中介作用。研究發現,參與內、外雙循環均能促進我國制造業比較優勢的提升,但國際循環的積極影響主要體現在一般貿易的參與方式上,以加工貿易方式參與國際循環則存在基于技術吸...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視閾下勞動力再生產與健康保障————作者:謝地;武曉嵐;
摘要:健康的勞動者是創造價值、創造財富和維系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的前提,是勞動力再生產的實現基礎。健康問題對勞動力再生產的影響不僅體現在社會生產過程中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四個環節,還體現在勞動力再生產質量引致的不同社會的生產關系再生產屬性。新中國成立75年以來,黨和國家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將人民健康放在至關重要的戰略地位,不斷探索衛生健康事業發展道路,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的衛生健康保障體系。隨...
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能否推動企業去僵尸化?————作者:李靖;畢茜;
摘要:政府濫用行政權力導致的要素資源錯配和競爭機制缺乏是僵尸企業長期存續的根源之一,因此,規制政府行政壟斷與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對于僵尸企業治理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借助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的準自然實驗,以2011—2022年滬深A股工業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通過構建雙重差分模型實證檢驗了該制度對僵尸企業的治理效應及其內在機理,研究發現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能夠有效推動企業去僵尸化,減少企業過度獲得的政府補助、銀行信貸...
住房公積金制度參與能夠緩解消費不平等嗎?————作者:吳義東;張倫;王先柱;
摘要:縮小消費差距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路徑。作為支持居民基本住房消費的重要政策性金融工具,住房公積金制度能否緩解居民消費壓力對激發居民消費潛力意義重大。文章選取2015—2019年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CHFS)實證研究個體層面住房公積金制度參與對消費不平等即消費相對剝奪的影響效應。研究表明,住房公積金制度參與會顯著緩解消費相對剝奪,財富效應、收入效應和儲蓄效應是其主要影響機制。基于人口統計學特征、社會...
財政數字化轉型與新型城鎮化:影響與機制————作者:于文廣;孫榕;黃玉娟;
摘要:新型城鎮化建設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2016—2022年中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面板數據,實證分析了財政數字化轉型對新型城鎮化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發現:財政數字化轉型對新型城鎮化存在正向推動作用;機制檢驗發現,優化公共支出結構和提高財政透明度是財政數字化轉型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兩條重要路徑;異質性分析表明,在完成經濟增長目標、財政汲取能力更強以及財政...
上海財經大學學報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有友友十月中旬投稿嗎,半個月了初審還沒信兒,現在好像變慢了?
2024-10-28 14:342018年2月末投稿——當天收稿 不到一周進入初審——初審時間不到2周 3月10日左右進入外審——2個外審,均在1個月內給出外審意見 4月15日左右退修——給2周時間修改 5月初修后再審——1個月后再次返回外審意見 6月初退修——同樣2周時間修改 6月下旬再次返回給外審專家——再審 6月末再次退修——再審 7月初——復審 7月中旬——終審 11月初稿件錄用及刊出
2024-07-18 11:39二審拒稿,第一輪兩個外審老師提了密密麻麻八九頁意見讓兩周返回,并且文章需要大改。不眠不休肝了兩周返回去,還寫了50頁返修說明。第二輪第一個外審專家較為滿意,但是第二個外審專家覺得大改內容可能存在新問題,細節打磨不夠滿意,直接給拒了,完全不理會時間緊任務重也不給進一步修改機會(也不是難改的問題),現在發表這么難,希望審稿老師能寬容一些,多給機會吧。
2024-06-29 11:04從投稿到錄用僅倆月,中間還有一個春節假期,編輯首先來電,給出初步意見,修改后外審專家審稿,專家也很給力,速度快,春節也不休息。編輯老師也很負責,全程及時溝通。最愉快的一次投稿經歷。
2024-03-16 07:59首先,電話來客氣地問有無一稿多投,如果有把其他投稿撤掉,并且強調他們對作者很友好撤稿后可以專門處理作者的稿件(斷后路)。 其次,一個不屬于文章領域的初審編輯提了一堆與專業領域無關的問題,摘要、引言、綜述、域外經驗、結語、格式,甚至沒有書面意見全是口頭,文章被批評的一無是處。 再次,返修后對方幾乎沒有花時間看,然后拋出一句“看來你不同意我的觀點,我不想花太多的精力來跟你交流了”,然后審稿結束,這就是他所謂的“對作者友好”。 極度套路和傲慢的期刊,一星都算多了,如果能打0分我甚至愿意打0分
2024-02-24 20:39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