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9:05:45
撰稿體例
1.首頁:中英文標題 中英文摘要(中文300字左右) 中英文關鍵詞(3~5個) 中英文作者信息 國家或省部級科研基金(含基金號)。
2.各級標題:一級標題須用“一、”“二、”“三、”......;二級標題須用“(一)”“(二)”“(三)”......;三級標題須用“1.”“2 .”“3.”......;四級標題須用為“(1)”“(2)”“(3)”......。
3. 圖表、應分別連續(xù)編號,并注明圖名、表名;圖號、圖名置于圖的正下方,表號、表名置于表的正上方;引用的圖表或數(shù)據(jù)須在圖、表下注明出處。
4.譯名:(1)正文中第一次出現(xiàn)重要的中譯學術術語時(常用的除外),應用括號標明外文原文;(2)正文(不含夾注)中的外國人名應采用中文譯名(除熟知的人名外,一般應用括號注出原外文姓名);(3)譯名須統(tǒng)一,以學術界的通用譯法為準。
5.引用:文中凡采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或引述,須以“夾注+參考文獻”的形式予以說明:(1)引文后以夾注注明作者名、出版年份及頁碼【例:“引文內(nèi)容……。”(費孝通,1981:25-27)】;(2)若引文之前已出現(xiàn)作者名,格式如下例【例:費孝通(1995:25-27)認為“×××……”】;(3)引用文集中的文獻,應直接注明該文獻作者姓名;(4)若引用相同作者同一年份內(nèi)的不同文獻,應在年份后以英文字母標出順序【例:(費孝通,1981a:25)】;(5)若同一夾注內(nèi)引用同一作者不同年份的文獻,則不同年份中間以逗號隔開【例:(費孝通,1981,1998)】;(6)若同一夾注內(nèi)引用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不同譯名的文獻,則不同作者或者同一作者不同譯名之間用分號隔開【例:(涂爾干,1999:123;Durkheim,1973:24)】。
6.注釋:采用頁下注,全文用阿拉伯數(shù)字連續(xù)編號。
7.文獻:
(1)中文文獻與外文文獻分別排列,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以作者姓氏英文字母A - Z為序排列,中文譯名以譯名的首個字母為準。
(2)外文作者(無論原名或譯名)均須寫出完整的姓和名,中間名可縮略表示;多位作者的,第一作者按照“姓,名”格式,其余作者按照外文姓名的正常順序,即“名 姓”,不同作者姓名之間用“,”隔開,最后兩位姓名之間用“and”連接。
(3)若一篇文獻只有兩位作者,兩位作者的姓名在文中夾注中均須寫明;若有兩位以上者,則文中夾注可只寫明第一作者姓名,后加“等”或“et al.”縮略表示,但須在相應參考文中寫明所有作者的姓名。
(4)中文文獻應標明文獻類型(著作為[M],期刊為[J],匯編為[G],學位論文為[D]);外文文獻中的論文用引號標明,著作(包括文集)及期刊用斜體標明;參考文獻的格式為:“作者名.出版年份.文獻名稱[文獻類型].文獻出處(卷期次).出版地:出版者.”;中外文論文應在期數(shù)后標明起止頁碼。具體如下:
李培林、田豐.2012.中國農(nóng)民工社會融入的代際比較[J].社會 32(5):1-24.
徐勇、吳毅.2001.鄉(xiāng)土中國的民主選舉[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Kim,Illsoo.1981.New Urban Immigrants:The Korean Community in New York.Prinveton.N.J.:Princton University Press.
Gallo,William T.,Jennie E.Brand,Hsun-Mei Teng,Linda Leo-Summers,and Amy L.Byers.2009.“Diffenential Impact of Involuntary Job Loss on Physical Disability amang Older Workers:Does Predisposition Matter?”Research on Aging 31(3):345-360.
第一編 哲學、社會學、政治、法律類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wǎng)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