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4:05:23
現代免疫學
北大核心Current Immunology
現代免疫學最新期刊目錄
嗜酸性粒細胞在肥胖及相關疾病中的作用————作者:胡雅楠;王克凡;路麗明;Svetoslav Chakarov;
摘要:近年來肥胖的患病率不斷上升,人們對肥胖的精確細胞和分子機制仍知之甚少。肥胖過程中脂肪細胞過度聚集會引發一系列低豐度炎癥,并對全身生理功能產生許多影響。該文聚焦于嗜酸性粒細胞在肥胖及相關代謝紊亂進展中的重要作用,嗜酸性粒細胞的生成、發育和其在脂肪組織(adipose tissue, AT)中的募集,同時介紹AT微環境與嗜酸性粒細胞的相互作用。詳細了解AT微環境中嗜酸性粒細胞的特性將有利于更好地挖掘和...
白花丹素調節AMPK/CREB/BDNF信號通路對癲癇大鼠神經元損傷的影響————作者:任廣偉;耿彪;李明偉;王海敏;梁曉燕;
摘要:初步探討白花丹素(plumbagin, PL)調節單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cAMP反應元件結合蛋白(cAMP-responsive element-binding protein, CREB)/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
乙型肝炎相關肝病患者血清可溶性CD39的表達水平及臨床意義————作者:張倩格;馬海霞;陳開勇;曹磊;劉瑩;龔燕萍;蔣廷旺;楊文燕;
摘要:為檢測乙型肝炎相關肝病患者血清可溶性CD39(soluble CD39, sCD39)水平并探討其臨床意義,選擇134例HBV感染患者[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4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 HBLC)56例,乙型肝炎相關性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32例]和同期4...
骨碎補總黃酮對去卵巢骨質疏松大鼠子宮內膜炎癥損傷的緩解作用————作者:方虹;龍鳳;魯林;
摘要:探究骨碎補總黃酮(total flavonoids of rhizoma drynariae, TFRD)對去卵巢骨質疏松大鼠子宮內膜損傷和細胞凋亡的影響及可能機制。卵巢摘除術建立絕經后骨質疏松癥(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大鼠模型。將SD大鼠隨機分為4組:假手術組、模型組、 TFRD治療組、陽性藥物(戊酸雌二醇片)組,后2組于術后第7天開始每天灌胃108...
lncRNA USP2-AS1調節miR-299-3p/MMP2軸對非小細胞肺癌細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間質轉化的影響————作者:舒德軍;沈玉光;周維富;盧勛;唐激楊;
摘要:為探究lncRNA USP2-AS1調節miR-299-3p/基質金屬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 MMP2)軸對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細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間質轉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影響,將si-NC、 si-USP2-AS1、 si-US...
基于網絡藥理學及實驗驗證探討南天竹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作用機制————作者:劉道忠;馮佳;張宗星;江露;肖婷;劉義;李瑋怡;包卓瑪;袁林;
摘要:結合網絡藥理學與實驗研究探討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治療痛風性關節炎(gouty arthritis, GA)的潛在作用機制。研究步驟:(1)經查閱文獻獲知南天竹的藥理活性成分,并通過SwissTarget、 TargetNet數據庫取得藥物的作用靶點;經OMIM、 GeneCards數據庫篩選GA相關靶點;取二者共同靶點導入STRING平臺展開蛋白質互作(prot...
肉桂醛調節RhoA/ROCK信號通路對急性胰腺炎大鼠腸道免疫功能的影響————作者:張宇;趙娜娜;吳偉民;
摘要:為探討肉桂醛調節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員A (Ras homolog gene family member A, RhoA)/Rho相關的卷曲蛋白激酶(Rho-associated coiled-coil protein kinase, ROCK)信號通路對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大鼠腸道免疫功能的影響,將大鼠隨機分為假手術組、模型組、肉桂醛組、 RhoA/ROCK...
芍藥苷調節IL-6/STAT3信號通路對慢性萎縮性胃炎大鼠的治療作用研究————作者:毛衛玲;梁榮珍;吉貞料;方翔宇;
摘要:為探討芍藥苷(paeoniflorin, PF)調節IL-6/STAT3信號通路對慢性萎縮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大鼠模型的治療作用,準備SD大鼠84只,隨機分為6組(14只/組):control(對照)組、 Model(模型)組、 PF低劑量組(5 mg/kg)、 PF中劑量組(15 mg/kg)、 PF高劑量組(30 mg/kg)和激活劑組[IL...
炎癥性腸病局部腸黏膜體液免疫的研究進展————作者:吳心宇;陳可;王小云;
摘要:炎癥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種反復發作的慢性腸道炎癥性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羅恩病(Crohn's disease, CD)。盡管它的病因尚不明確,但一般認為與遺傳、環境、微生物感染、免疫失調等多種因素有關。國內外多項指南共識均指出腸黏膜基底部漿細胞增多是IBD的重要病理診斷,漿細胞在黏膜中下層...
單細胞RNA測序技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中的應用進展————作者:侯顯良;劉珍玉;胡子鵬;徐玉嬌;廖松柏;
摘要:單細胞RNA測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scRNA-seq)技術是一種對整個轉錄組進行高通量測序分析以揭示單個細胞基因狀態的新技術。作為細胞異質性研究的重要工具,可以幫助識別細胞異質性的復雜機制,發現新的細胞亞群,并有助于揭示疾病致病機制、演進及耐藥性的分子機制。近年來該技術發展迅速,積累了大量的研究數據。文章主要對scRNA-seq技術的發展現狀及其在自身免疫性...
琥珀酸-SUCNR1軸調控巨噬細胞極化表型在炎癥和纖維化疾病中的研究進展————作者:田琦;常凱凱;易曉芳;
摘要:免疫代謝領域的深入發展揭示了細胞代謝在調控免疫細胞表型和功能中的關鍵作用。琥珀酸是三羧酸循環的重要代謝產物,越來越多的研究揭示其超越代謝之外的“類激素”樣信號分子作用。巨噬細胞(macrophage, Mφ)是免疫反應的核心,在炎癥相關的代謝性疾病中起著關鍵作用。Mφ極化狀態影響代謝物,而代謝物反過來又會影響其極化狀態,從而參與不同疾病進展,甚至導致組織中代謝功能障礙。研究發現,琥珀酸可以根據環境...
肥大細胞影響免疫相關疾病發生、發展作用的研究進展————作者:諶梓同;姚釔辰;楊鄭喆;操天擇;陳廣潔;
摘要:肥大細胞是一種固有免疫細胞,在全身多處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血管和神經附近。在IgE等刺激下,肥大細胞通過信號轉導發生脫顆粒作用,釋放炎性介質及多種細胞因子。肥大細胞有復雜的致炎作用和免疫調節作用,該文關注肥大細胞對過敏性疾病的作用,通過脫顆粒作用、免疫調節和神經-免疫調節促進疾病的發生、發展;關注肥大細胞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分析肥大細胞在不同組織器官中的免疫調節功能及其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雙重作...
抑制性受體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T細胞耗竭中的研究進展————作者:李孟清;張芳雄;唐家濤;付強;
摘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持續影響著全世界人的健康。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征冠狀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通過呼吸道傳播以及與免疫系統的相互作用引起各種COVID-19的臨床癥狀。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在機體感染病毒時可發揮抵御病毒感染的作...
T細胞免疫療法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治療作用研究進展————作者:呼日樂巴特爾;蘇力德;立新;
摘要: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種髓系原始細胞克隆增生的惡性血液腫瘤,具有高度異質性。AML的發生、發展與T細胞表型和功能的改變密切相關,可使T細胞群發生異常,最終導致機體免疫功能衰竭。近些年來,在研究者利用T細胞抗腫瘤活性治療AML的過程中發現,患者體內功能恢復的T細胞對白血病細胞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目前,基于T細胞的免疫療法可分為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
中性粒細胞胞外誘捕網與適應性免疫細胞失衡關系的研究進展————作者:楊康潔;蘆永良;鄂維建;
摘要:近年來的研究發現中性粒細胞存在著一種特殊的防御模式,即中性粒細胞胞外誘捕網(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 NET),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病原體入侵,但過量則會造成機體的過度炎癥,出現免疫失調。現有研究證實NET與適應性免疫細胞失衡密切相關,在適應性免疫應答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綜述NET的組成成分、形成機制及功能檢測,重點闡述NET與適應性免疫細胞失衡關系的相關研究進展...
外周血和腦脊液中炎癥相關標志物在炎癥相關神經精神疾病中作用的研究進展————作者:姚鵬浩;陳慧靈;曹霞;
摘要:炎癥反應在神經精神類疾病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近年來人們對外周血和腦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中炎癥相關標志物與該類疾病的關系展開廣泛研究,該文總結了近年來這一領域取得的重要進展。研究表明,許多炎癥相關標志物在神經精神類疾病發生、發展和預測方面具有重要價值。通過檢測外周血和CSF中不同標志物的水平變化,可以更好地了解神經精神類疾病和炎癥反應的關系,并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
TIM家族蛋白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作者:陸正梅;潘勇;續力云;李世波;
摘要:磷脂酰絲氨酸(phosphatidylserine, PS)受體是宿主細胞表面表達的重要分子,主要參與2個生物學過程:清除凋亡細胞和促進包膜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增強病毒的感染能力。近幾年來,PS受體特別是人類T細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結構域(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structural domain, TIM)基因家族的成員可以調控包膜病毒進入宿主細胞而備受關注...
肥大細胞源活性介質激活NLRP3炎癥小體在過敏性炎癥反應中的作用————作者:潘越月;舒文;尹悅;崔澤林;廖煥金;
摘要:肥大細胞(mast cells, MC)是廣泛存在于全身皮膚和黏膜組織下的固有免疫細胞,當受到外源或內源性物質激活后,能快速將細胞內的細胞因子、蛋白酶和脂質等活性介質釋放到胞外,參與抵抗細菌、病毒和寄生蟲感染,以及過敏性炎癥反應等。NOD樣受體家族含pyrin結構域蛋白3(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 NLR...
lncRNA PVT1靶向miR-484調控KLF12影響IL-6/STAT3信號通路促進宮頸癌進展的機制研究————作者:包克勇;王東;包麗紅;張莉;張雪;陶曉玉;高涵;
摘要:為探討長鏈非編碼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漿細胞瘤變體易位1(plasmacytoma variant translocation 1, PVT1)對宮頸癌細胞增殖、凋亡、遷移、侵襲的影響,和其對miR-484、 Krüppel樣因子12(Krüppel-like factor 12, KLF12)的調控,以及其對IL-6/STAT3信號的調節機制,采用qRT...
遠志寡糖酯A通過調節Treg/Th17平衡和ERK1/2/BDNF信號通路減輕產后抑郁大鼠的抑郁癥狀————作者:朱長巍;王佩佩;葛海艷;
摘要:為了揭示遠志寡糖酯A(tenuifoliside A, TFSA)的抗產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作用及機制,將大鼠隨機分為5組:假手術組、PPD組、PPD+25TFSA組、PPD+50TFSA組和PPD+100TFSA組,每組12只。建模后,假手術組和PPD組大鼠每日灌胃2 mL 1%二甲基亞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O)溶液,PPD+...
現代免疫學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3年前中的第一篇核心期刊,想起來了記錄著紀念一下。
2023-05-07 11:43第五編 醫藥、衛生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