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6:05:35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持續元音多波段倒譜特征的兒童聲帶小結檢測————作者:雷簡菡;劉陽;劉伯權;劉恒鑫;
摘要:目的 提出一種檢測兒童聲帶小結的有效的嗓音聲學客觀評估方法。方法 對48例兒童聲帶小結患者及40例嗓音正常兒童的持續元音/a/進行多波段倒譜分析,提取各波段的13個梅爾頻率倒譜系數(MFCC1~MFCC13)、5個倒譜峰值(DAP、DQP、EP1、EP2、EEP)及6種倒譜距離(D1~D6)作為子帶特征,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對兩組聲學特征參數進行差異比較,...
健康聆聽,無礙溝通:守護聽力,暢享美好生活————作者:韓東一;
摘要:<正>三月三日,全國愛耳日如約而至。今年愛耳日的主題是“健康聆聽,無礙溝通”,這一主題深刻揭示了聽力健康與溝通交流之間的緊密聯系,也提醒著關注聽力健康的重要性。1聽力損失:一個不容忽視的全球性健康問題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約有4.66億人患有殘疾性聽力損失,其中我國聽力殘疾人數高達2 780萬,居各類殘疾之首[1,2]。聽力損失不僅影響個體的聽覺感知,更會對其語言發展、認...
人工智能輔助耳科臨床診療研究進展————作者:任柳杰;郭天翔;傅窈窈;張天宇;
摘要:<正>近年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術飛速發展,特別是在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領域,正在推動醫療模式的深刻變革[1]。AI通過復雜數據的自動特征提取和模式識別,基于統計數據的精準預測,已廣泛應用于疾病診斷、治療方案優化和患者管理等方面,顯著提升了醫療效率和質量。醫學與...
中文版聆聽自我效能感問卷信度和效度評價————作者:姜汶伶;朱珺妍;周嵌;金宇琪;任燕;李海峰;黃治物;
摘要:目的 研譯中文版聆聽自我效能感問卷(Chinese listening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 C-LSEQ),并探討其信度和效度,為聽力損失者提供一種簡便、可行、有效的評估方法。方法 通過直接訪談法,對172例年齡≥60歲的老年性聾患者進行C-LSEQ問卷調查,并進行純音聽閾測試、普通話噪聲下言語測試和老年聽力障礙篩查量表簡化版調查。初評兩周后,從中隨機抽取20...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第十四次全國聽力學及嗓音言語醫學暨第十一次全國人工聽覺技術學術會議征文通知(第一輪通知)
摘要:<正>擬定于2025年7月在貴州省遵義市中建建國酒店(具體時間詳見第二輪通知)召開由《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編輯委員會聯合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協辦的“第十四次全國聽力學及嗓音言語醫學暨第十一次全國人工聽覺技術學術會議”,同期召開《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第十四次編委會、聽力及嗓音學組會議。本次會議形式以大會專題報告、論文交流、圓桌討論及疑難或典型病例分析為主。歡迎全國同道踴躍投稿參會,望各位學組成員...
青年人群擴展高頻聽力調查及其特征分析————作者:董新宇;林穎;高前進;武子琪;杭鵬飛;樊小勤;趙哲勱煒;齊柳;陳俊;查定軍;
摘要:目的 調查青年人群擴展高頻聽力并分析其特征。方法 對空軍軍醫大學230例2023級入學新生(男101例,女129例,年齡17~19歲),進行聽力檢測,包括聲導抗、常規頻率和擴展高頻純音測聽及畸變產物耳聲發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 DPOAE),根據擴展高頻純音測聽結果分為正常組和異常組,比較兩組間常規頻率聽閾。結果 230例學生擴展高頻...
沉痛悼念吳展元教授
摘要:<正>我國著名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專家、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心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吳展元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于2025年2月3日5時10分在武漢逝世,享年91歲。吳展元教授是我國耳顯微外科、顱底外科、頭頸外科的先驅者之一,對我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作為《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創刊人之一和首屆副主編之一,他對雜志的發展給出了很多良好的指導和建議...
助聽行業發展的新引擎——國家標準《聲學 助聽器驗配管理》發布————作者:郗昕;曹永茂;
摘要:<正>助聽器驗配是對聽障者最主要的干預措施之一,對提高交流能力、改善生活質量、參與社會生活有顯著作用[1]。依托系統性、專業化的驗配服務,大多數助聽器潛在用戶有望從中獲益[2]。20年前我國相關機構和學術團體已經注意到助聽器專業驗配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分別發布了若干行業規范:2005年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聽力語言康復專業委員會的《中國小兒助聽器驗配程...
英國正規聽力學教育體系發展及對我國聽力學教育的啟示————作者:徐帥;趙鑫宇;梁冰;黃治物;
摘要:<正>聽力學教育是培養聽力康復人才最重要的途徑,我國聽力學教育事業正蓬勃發展,但仍有很多不足,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均有待加強[1-4]。英國是聽力學教育起步較晚、發展較為完善的國家,包含各層次的學歷教育及非學歷教育,對聽力師認證的最低要求是獲得本科學位并通過臨床實踐考核[5]。本文通過梳理英國正規聽力學教育的發展,以期為我國聽力學教育的發展提供參考。1英...
雙側蝸神經發育不良患兒人工耳蝸植入后聽覺言語康復效果及影響因素分析————作者:張曉;楊揚;劉薇;劉瀚迪;陳敏;馬寧;劉冰;邵劍波;劉海紅;鄭軍;張杰;
摘要:目的 分析雙側蝸神經發育不良(cochlear nerve deficiency,CND)患兒人工耳蝸植入(CD)后聽覺言語康復效果及其影響因素。方法以20例雙側CND患兒為研究對象,其中,5例雙側植入,15例單側植入;顳骨CT顯示蝸孔狹窄14例,蝸孔閉鎖6例;伴其他內耳畸形8例,不伴其他內耳畸形12例;內聽道MRI顯示1根神經5例,2根神經6例,3根神經8例,4根神經1例;術中EABR未引出6例...
年齡相關性聽力損失與認知功能評估橫斷面研究:言語識別率與純音聽閾的預測價值————作者:刁聰;王強;劉敏;王藝博;趙宇;孟照莉;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聽力狀況與認知功能的關系,探討年齡相關性聽力損失聽覺干預的時機。方法納入老年受試者266例,采用純音測聽、聲導抗測試以及言語分辨率測試進行聽力學檢查,采用中文版簡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數字符號替換測試(digit symbol substitution test,DSST)進行認知功能評估;采用回歸分析和ROC...
功能性構音障礙兒童的喉部輪替運動能力特征研究————作者:黃天翊;王曉雨;趙紋笙;KIM Hakyung;劉恒鑫;
摘要:目的 探討功能性構音障礙(functional articulation disorder,FAD)兒童不同語料下的喉部輪替運動能力特征。方法 對上海市普通幼兒園4~6歲的FAD兒童23例和典型發育(typical developing,TD)兒童21例,采集五類聲學參數:喉部輪替運動(laryngeal diadochokinesis,LDDK)(/?a/、/ha/、/??/、/h?/)的平均速...
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成像在卒中后失語中的應用進展————作者:吳泓江;喻安琦;鐘妤婕;楊力凝;
摘要: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成像技術(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是一種新型的腦成像技術,因其具有無創、一定的運動耐受性和實時捕捉大腦活動變化等優勢,使得fNIRS在研究卒中后失語方面,成為一種高效而可行的工具。本文總結了fNIRS的基本原理和特點,在卒中后失語中的應用現狀,同時探討fNIRS在當前臨床應用中的局限性
全耳內鏡下中耳乳突膽脂瘤術中人工骨粉填塞療效研究————作者:王樂揚;周雅琪;劉洪宇;楊媛媛;韓淑晴;陶源;
摘要:目的 探討全耳內鏡下中耳乳突膽脂瘤手術中使用羥基磷灰石人工骨粉進行術腔填塞的臨床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36例行全耳內鏡手術治療的中耳乳突膽脂瘤患者的臨床資料,在耳內鏡下徹底開放上鼓室、鼓竇、乳突并清除病灶后,利用羥基磷灰石人工骨粉行上鼓室鼓竇乳突填塞術腔,分析術后術腔恢復情況、干耳時間及聽力療效等。結果 36例患者術后隨訪12~49個月,平均32.52±11.50月,術后干耳時間15~54天,平均...
以CUSUM法分析顯微鏡下夾層法鼓膜修補術的學習曲線————作者:黃慧美;莫偉堅;譚頌華;謝鎮陽;謝利紅;
摘要:目的 以CUSUM(cumulative sum analysis)法分析顯微鏡下夾層法鼓膜修補術的學習曲線,為開展該術式的初學者提供參考。方法 回顧性分析由同一醫生連續開展的73耳顯微鏡下夾層法鼓膜修補術的相關臨床資料,采用術后鼓膜愈合情況制作學習曲線,用CUSUM法分析該手術方法相關指標的變化規律。結果 夾層法鼓膜修補術的學習曲線可分為學習階段(第1~18耳)、鞏固階段(第19~39耳)、穩定...
腦卒中后漢語失語癥患者音系意識特征研究————作者:陳嘉穎;王玥;萬勤;黃昭鳴;
摘要:目的 探討腦卒中后漢語失語癥患者的音系意識特征。方法 選取22~75歲的正常成人15例及腦卒中后漢語失語癥患者21例為研究對象,其中非流暢性失語癥11例,流暢性失語癥10例,采用《漢語失語癥音系意識評估工具》比較其音系意識差異。結果(1)漢語失語癥患者的尾韻意識、頭韻意識、音節意識、聲調意識和音素意識正確率均顯著低于正常成人(P<0.001);(2)非流暢性失語癥和流暢性失語癥患者的尾韻意識、頭韻...
嵴帽結石癥的研究進展————作者:張樂;魯振俊;
摘要: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是常見的前庭周圍性眩暈疾病,包括嵴帽結石癥和管結石癥。臨床上嵴帽結石癥較管結石癥少見,治療效果也不及管結石癥,而且臨床醫師對嵴帽結石癥的診治尚存在很多疑惑和困難,因此本文就其發病機制、流行病學、臨床特征、診斷、鑒別診斷、治療和預后的相關研究進展進行綜述,以幫助臨床醫師更好地認識和診治嵴帽結石癥
單側聾人工耳蝸使用者在空間競爭性言語噪聲中的言語識別————作者:陳婧媛;劉萍;陳彪;石穎;鄒馨悅;張欣怡;孔穎;李永新;
摘要:目的 評估單側聾(single-sided deafness,SSD)人工耳蝸使用者在空間競爭性言語噪聲中的言語識別能力,探索其利用基頻線索、空間線索識別競爭性言語的能力。方法 對8例漢語普通話SSD人工耳蝸使用者,采用閉合式漢語普通話言語測試材料,分別在裸耳和助聽模式下,在四種條件下進行空間競爭性言語噪聲下的言語識別閾測試。根據目標言語與競爭性言語噪聲的基頻差異和空間位置的差異,四種測試條件分別...
多元復合聲治療耳鳴的短期療效及其對額極皮層HbO濃度的影響————作者:潘慶春;李蓓;米雪芹;宋小影;唐曉茗;王媛玲;張靜;
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主觀性耳鳴患者額極皮層(frontal polar cortex,FPC)血流動力學特征,探討多元復合聲(multielement integration sound,MIS)治療的短期療效及其對FPC血流動力學指標氧合血紅蛋白(HbO)濃度的影響。方法 以慢性主觀性耳鳴患者50例(耳鳴組)及年齡性別相匹配的無耳鳴者50例(對照組)為研究對象,分別接受15 min的MIS治療。耳鳴組...
康復訓練療法對胸腔手術后單側聲帶麻痹患者嗓音與吞咽障礙的改善作用————作者:王璐;趙大慶;任盼;劉靜;
摘要:目的 初步探究康復訓練治療法對心胸外科手術后單側聲帶麻痹患者發音及吞咽功能恢復的效果。方法 對心胸外科手術后并發聲帶麻痹的患者28例,實施12周的嗓音與吞咽康復訓練,每周2次,每次0.5~1 h。康復訓練前后以GRBAS評估系統、嗓音障礙指數量表(VHI)、計算機嗓音分析儀、最大音量發音時間(MLPT)和最長發聲時間(MPT)等主客觀指標評估嗓音質量;應用誤吸等級評估法及纖維內窺鏡吞咽檢查(FEE...
第五編 醫藥、衛生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