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2 01:05:26
炭素技術
北大核心Carbon Techniques
炭素技術最新期刊目錄
煤基碳量子點緩蝕劑的制備及其防腐性能研究————作者:張翔翔;陳晨;趙天彪;呂榮歡;錢曉明;陳佳樂;嚴君;朱榮濤;
摘要:碳量子點(CQDS)因其較大的比表面積、高的表面電荷、低廉成本和易改性等優良特性,作為腐蝕抑制劑在腐蝕防護中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本文以太西無煙煤為碳源,以DMF為溶劑利用溶劑熱法制備了煤基O、N原子共摻雜石墨烯量子點腐蝕抑制劑(O-N-CGQDs),并對其結構和性質進行了系統地表征,評估了O-N-CGQDs在質量分數為3.5%的NaCl溶液中的腐蝕防護性能。同時,利用量子化學方...
等靜壓石墨微觀結構對其導電性能的影響機制研究————作者:紀斌;
摘要:通過X射線衍射(XRD)、氮氣吸附-脫附等溫線法(BET)、拉曼光譜等手段,對不同燒結工藝制備的等靜壓石墨樣品的微觀結構如晶粒尺寸、孔隙率、孔隙分布、石墨層間距及石墨化度等進行表征分析。采用四探針法測試導電性能,構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解析微觀結構參數與電阻率關系。結果表明,晶粒尺寸和石墨化度的增加利于降低電阻率,孔隙率增加則使電阻率上升,其中孔隙率對電阻率影響最為顯著。較大晶粒尺寸減少晶界散射、優化...
石墨烯類材料準原位定性分析方法研究————作者:張永紅;王良旺;徐巖巖;文芳;楊娟;
摘要:為解決石墨烯類材料檢測中數據不能對應的問題,本文提出使用在二氧化硅/硅襯底表面光刻坐標系統制備成坐標襯底,對坐標襯底表面的單片樣品進行微觀形貌、拉曼光譜、厚度的準原位表征。采購3款市售機械剝離石墨烯粉體、氧化石墨烯粉體、還原石墨烯粉體,根據提出方法對其進行表征,并根據表征結果進行定性分析,檢驗該方法的適用性。試驗結果表明,使用坐標襯底可以快速定位樣品片所在位置,并在掃描電子顯微鏡、拉曼光譜儀、原子...
球磨時間對鐵炭材料均勻度的影響————作者:張新莊;馬天奇;王丹丹;范昊坤;吳春燕;
摘要:將顆粒活性炭(CAG)和金屬鐵粉(MIP)混合球磨制成鐵炭材料(ICM),并分析了球磨時間對ICM的尺寸和組分均勻效果。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下觀察原材料和球磨樣品的形貌及尺寸變化,并通過空氣氧化熱失重(TG)曲線、能譜儀(EDS)面掃元素百分比和紅外光譜儀(FTIR)吸收峰的變化,衡量原材料和球磨樣品的組分均勻性。結果表明,在設定球磨程序下,ICM的尺寸均一性和組分均勻...
國產炭纖維復合材料復原技術研究————作者:王喜生;張永茂;柳汀;
摘要:隨著國產炭纖維復合材料在新型裝備上的廣泛應用,針對炭纖維復合材料制件在使用和周轉過程中產生的局部磕傷、壓坑、分層、脫粘等問題,開展炭纖維復合材料的復原技術研究,結束了復合材料損傷無法修復而必須整件更換的歷史。該技術對于降低修理成本、縮短修理周期意義重大,特別在戰時搶修和戰訓損傷快速修理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某高壓柱塞泵用石墨密封組件異常掉塊問題分析及解決措施————作者:崔斌;侯姍姍;王永強;
摘要:針對某高壓柱塞泵外場使用時因石墨密封組件石墨表面出現異常脫落引起的產品漏油問題,對石墨密封組件進行了外觀檢查、宏觀分析、微觀分析以及能譜分析等,確定了石墨組件異常掉塊原因為石墨內部局部存在著聚集性孔洞缺陷。經分析及驗證,應用熒光探傷無損檢測的方法,能夠有效避免此類故障的再次發生,為工廠解決此類技術問題提供了合理、簡便的篩查方法
中間相瀝青基炭纖維復合材料應用展望————作者:劉輝;王象東;
摘要:中間相瀝青基炭纖維具有超高導熱、超高模量、高強度、高導電、抗蠕變、低熱膨脹系數、吸波、輕質等諸多優異性能,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本文概述了中間相瀝青基炭纖維的生產工藝、性能和結構特點及國內外研發現狀等,并介紹了目前中間相瀝青基炭纖維在衛星、高超聲速飛行器和隱身技術等方面的應用情況,對我國中間相瀝青基炭纖維未來在高端領域的應用做出了展望
C8H8/PVP-rGO粉體的制備及在非極性溶劑中的分散性研究————作者:吳景旭;陳國慶;吐爾迪·吾買爾;
摘要:針對氧化石墨烯(GO)在非極性溶劑當中團聚現象嚴重和分散穩定性差的問題,采用水熱輔助原位聚合反應成功合成了C8H8/PVP-rGO粉體。通過SEM、XRD、FT-IR和Raman光譜的分析方法,對材料的形貌和結構進行分析。結果顯示,GO被成功還原為rGO,并在表面成功負載了C8H8微球。隨后,將不同GO∶C 煤液化減壓餾分油漿制備中間相瀝青的研究————作者:姜浩強;賈振斌;劉永;田樂斌; 摘要:煤直接液化減壓餾分油主要由3~5環的芳香環結構化合物構成,符合制備中間相瀝青的理想原料。本研究以減二線和減三線油漿為原料,采用熱縮聚法制備中間相瀝青。結果表明減二線油漿制備的中間相瀝青中間相含量更高,并且具有更優的廣域流線型光學組織結構,在溫度460℃、反應時間為12 h條件下,生成的中間相含量達到81%,廣域流線型結構占比約63%。后續可通過優化實驗條件和調整原料組分,有望進一步提高中間相的含量... 膨脹石墨基材厚度對復合柔性石墨雙極板的成型及性能的影響————作者:王登科;陸維;楊培勇;劉浩;武飛宇;盧華興;柴茂榮; 摘要:分別以4 mm和6 mm的膨脹石墨基材為原料,制備厚度為1 mm的單面流道石墨雙極板,研究膨脹石墨基材厚度對復合柔性石墨雙極板的成型及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2種厚度基材模壓的極板流道的尺寸基本相同,極板表面的槽和脊均成型良好。但是6 mm的基材模壓成型之后,極板表面的槽和脊填充得更飽滿,進一步觀察其斷面發現由于壓縮率過大導致石墨層間浸膠不連續,產生斷層結構。進而引發的一系列相關變化,導致導電性較低... 納米氧化鋁強化煤基泡沫炭的隔熱與強度性能研究————作者:馬程;雷鵬;黃天塵;歐陽敏;汪洋; 摘要:用煤疏中質組制備的泡沫炭壁薄質輕,可作為超輕泡沫炭應用,但力學性能較差。為提高其強度和隔熱性能,在550℃下自發泡炭化制備泡沫炭,研究添加納米氧化鋁作為改性劑時泡沫炭的孔泡、力學和隔熱性能的變化。結果表明,添加納米氧化鋁質量分數為0~10%時,可以得到泡沫炭。添加納米氧化鋁可使其作為“泡核”增加泡沫炭的孔泡數量,減小孔徑,增加閉孔率,增厚孔壁,抗壓強度由0.04 MPa上升至1.73 MPa;添加... 瀝青基摻硫多孔炭的制備與儲鈉性能研究————作者:王春舉;吳昊天;宋歌;馮長福;劉清鈺;竇睿智;裴曉姍;王玥;華宇航;史景利;馬昌; 摘要:常規熱解工藝制備的瀝青基炭負極材料具有儲鈉容量低和倍率性能差等問題。以CaSO4作為硫源和模板劑,并將其與瀝青共混后,通過炭化、酸洗工藝制備了瀝青基摻硫多孔炭,系統探討了CaSO4/瀝青質量比對所得瀝青基摻硫多孔炭微觀結構與儲鈉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當CaSO4/瀝青質量比為5∶1時,所得瀝青基摻硫多孔炭(CaSO4
高導熱C/C復合材料的研究進展————作者:常紅;陳超嬋;韓剛;何林鋒;相利學;代旭明;唐波;吳新鋒;
摘要:介紹了3種制備高導熱C/C復合材料的方法,包括化學氣相滲透法、液相浸漬-高溫炭化法和液相-氣相結合法。概述了各方法的原理、制備過程及影響因素,分析了影響C/C復合材料導熱系數的因素。其中填料的種類和含量、溫度、取向度、石墨化程度、纖維的排列和含量、預制體的編織方式、密度、浸漬劑種類等對導熱系數有顯著影響。希望本文為高導熱C/C復合材料的制備提供參考
前高溫熱處理對RMI制備C/C-SiC復合材料影響————作者:馬飛;孫守業;雷步越;楊曉恬;黃鵬;羅瑞盈;
摘要:通過化學氣相滲積法(CVI)制備C/C多孔體,經高溫熱處理后,利用反應熔滲法(RMI)制得C/C-SiC復合材料。通過設置1 600,1 800,2 200℃3個溫度點對C/C多孔體進行高溫熱處理,研究了中高溫區間的變化對C/C-SiC復合材料微觀結構和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通過對C/C多孔體熱處理,可以改善基體炭結構,Si晶體的衍射峰偏移可能受到內應力的影響;隨著熱處理溫度的增加,C/C多孔體的...
專利視角下可紡中間相瀝青研究進展————作者:武云;郭丹;張媛媛;梁晰童;張馨月;李詩文;
摘要:對1970年以來全球可紡中間相瀝青相關專利進行系統分析,從專利申請態勢、制備工藝等方面闡述了全球可紡中間相瀝青技術發展情況,并對主要廠商專利情況進行了分析,全面了解可紡中間相瀝青的專利保護現狀,并提出未來原料關鍵組分預處理工藝研究、中間相瀝青轉化機理研究以及中間相瀝青性質與其可紡性構效關系研究等方面作為該領域的研究方向和重點
酚醛樹脂包覆制備LiMn0.8Fe0.2PO4/C的結構與性能研究————作者:杜碩;劉會忠;陳世遠;劉湘輝;陳石林;
摘要:LiMnPO4雖有較高的電壓平臺(4.1 V)和較大的理論能量密度(697 Wh·kg-1),但其較低的離子和電子電導率影響了放電容量和循環性能。采用溶劑熱法制備了Fe2+摻雜的LiMn0.8Fe0.2PO4前驅體,以酚醛樹脂(PR)為包覆碳源,研究了包覆碳源的添加量...
改性樹脂基活性炭對高濕度碘甲烷吸附性能研究————作者:王艷;梁曉懌;
摘要:為提高活性炭對高濕度碘甲烷的吸附能力,采用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氟硅烷)和三乙烯二胺(TEDA)對樹脂基球形活性炭改性。通過FTIR、SEM-EDS、BET、吸水率測試以及碘甲烷穿透實驗對改性前后活性炭進行表征和吸附性能分析。碘甲烷穿透測試結果表明,質量分數為3%的氟硅烷和9%浸漬比的TEDA復合改性活性炭的穿透吸附容量最大,達到14.29 mg·g-1,與基炭、3%的氟硅...
高溫純化裝備加熱器構型研究————作者:白楊豐;吳忠舉;薛巍;閔宇玉;王冰;
摘要:采用計算流體力學(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結合實驗的方法,在高溫純化裝備n構型加熱器基礎上,提出I構型加熱器結構,并對兩者造成的流場和熱場進行對比分析。研究發現,I型加熱器的爐內氣流場與n型的并無顯著不同,而I型加熱器的爐內溫度極差最大為6.6℃,而n型加熱器的爐內最大溫差為11℃,因此I型加熱器的爐內溫度分布較均勻。且I型加熱器面積較小,加熱能耗可較n...
碳納米管磁改性及其強化含油污泥吸附降解技術進展————作者:張新莊;馬天奇;王丹丹;
摘要:含油污泥(OS)的減量和無害化處理是油氣相關企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就地轉化廢棄輕烴資源獲得的高性能碳納米管(CNTs)可用于OS原位處理。綜述了CNTs的磁性納米粒子改性、強化OS吸附和強化OS催化分解等技術進展,分析了現有技術的優勢、局限性以及用于OS處理的可行性。針對OS處理的現實需要,從技術優化、成本控制和應用落地等方面給出了可行的解決思路或潛在的研究方向
生物炭對有機磷化合物的去除研究進展————作者:蔣永偉;曹蕾;王雨婷;徐超;馬根朝;史靜;
摘要: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有機磷類化合物的生產和使用量逐年增加。由于其耐降解、能與多種金屬穩定絡合,具有致癌、神經毒性和生物積累性而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因此開發高效有機磷類污染物的處理技術具有重要意義。生物炭是一類由生物質高溫熱解得到的碳質材料,因其表面的特殊結構和功能基團,在污染物去除領域具有廣闊前景。本文對近年來生物炭在降解和吸附有機磷化合物的研究成果進行分析總結,包括生物炭制備改性...
第七編 工業技術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