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4:05:53
土壤最新期刊目錄
幕阜山典型埋藏古土壤腐殖質特征————作者:程利花;張亮;向利利;袁紅;盛浩;
摘要:本文以幕阜山埋藏古土壤為研究對象,并以上覆的現代土壤作為對比,結合土壤剖面序列挖掘與取樣化驗,深入解析埋藏古山地土壤中殘留腐殖質的積累、組分與質量特征。結果表明:①古今土壤發生層中腐殖質總量積累相同,均為淋溶層的積累更為明顯;②就土壤腐殖質組分含量而言,除古淋溶層以胡敏酸含量最高外,其余剖面序列土層的腐殖質組分含量特征總體相似,均為胡敏素>富里酸>胡敏酸;③就土壤腐殖質組分占比而言,現代淋溶層與現...
緩釋技術在有機污染土壤-地下水原位化學氧化修復中應用的研究進展————作者:姜貴達;張寧;趙玲;舒英格;滕應;駱潤來;馬文亭;駱永明;
摘要:原位化學氧化是修復土壤-地下水中難降解有機污染物的主力技術,但其實際應用中存在著停止施用氧化劑后拖尾反彈、無法控制污染羽流等問題。緩釋技術通過在土壤-地下水污染區域緩慢釋放氧化劑,控制氧化劑長時間保持在有效作用濃度范圍,很好地解決了原位化學氧化在污染修復方面存在的瓶頸問題,具有極為廣闊的應用前景。因此,本文從材料制備與應用研究的角度出發,介紹了緩釋型氧化劑的制備方法,評述了緩釋型氧化劑的釋放性能及...
綏化市典型黑土硒含量、賦存形態及有效性影響因素————作者:劉立芬;欒欣婷;楊興;
摘要:以我國典型黑土核心分布區綏化市的五營鄉-三合鎮一帶耕作層土壤為研究對象,以地統計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土壤硒元素含量、分布及賦存形態特征,探討了土壤硒有效性影響因素。結果顯示:研究區表層土壤硒元素分布較均勻,平均含量為0.343 mg/kg,高于全國平均值,約15% 地塊符合綠色富硒土地標準;土壤中各形態硒含量從低到高依次為離子交換態、鐵錳結合態、水溶態、碳酸鹽結合態、殘渣態、腐殖酸結合態、強有機結合態...
不同種植模式對烤煙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樣性、酶活性及理化性質的影響————作者:劉士瑤;金江山;李虎林;郭興柱;陳巍;張大志;劉譽;王國徽;李玉娥;金洪石;金哲;南力;
摘要:為明確輪作與連作對吉煙九號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樣性、酶活性及理化性質的影響,試驗以烤煙連作(N-N)、玉米–烤煙輪作(Z-N)、大豆–烤煙輪作(G-N)的根際土壤為研究對象,測定土壤養分及酶活力,根據高通量測序結果,分析微生物群落結構及多樣性,計算烤后煙葉經濟性狀。結果表明:①輪作提升土壤有機質和全氮,連作富集土壤速效鉀和有效磷;G-N處理土壤脲酶、Z-N處理土壤酸性磷酸酶表現最優。②Z-N種植模...
高吸附量ZIF-67合成及其在水土體系三氯乙烯檢測中的應用————作者:馬瑞;檀頂;張玥;江煜;蔣倩;王小治;劉海龍;劉云;
摘要:在常溫條件下合成金屬有機骨架材料ZIF-67,制備固相微萃取涂層,建立了三氯乙烯(TCE)固相微萃取方法,并對水土體系中TCE進行了檢測。結果表明:ZIF-67具有高比表面積以及微孔結構,對氣態TCE最大飽和吸附量達626 mg/g。采用物理涂敷法制備ZIF-67固相微萃取纖維,在240℃的解吸溫度下,涂層材料的色譜基線穩定,在水和水土體系中最佳萃取溫度和萃取時間均分別為60℃和30 min;土壤...
典型黃綿土團聚體穩定性變化對植被演替的響應————作者:郭正;張風寶;黃悅;李玄添;李潼亮;申楠;楊明義;李舒暢;
摘要:本文選取黃土高原子午嶺林區4種植被演替階段(草地、沙棘、山楊和遼東櫟)的土壤作為研究對象,以農田土壤為對照,采用高能水分特性法測定不同植被演替階段下的土壤團聚體穩定性,探究其變化特征以及響應因子。結果表明:表層(0~15 cm)土壤團聚體穩定性指數(SR)表現為草地(0.43)<農田(0.46)<沙棘(0.49)<山楊(0.59)<遼東櫟(0.70),亞表層(15~30 cm)土壤SR則表現為農田...
萊州灣南岸土壤鹽漬化與養分特征————作者:姜冰;馬健;張德明;李明波;劉陽;范海濱;
摘要:為研究土壤鹽漬化水平對土壤養分指標的影響,以萊州灣南岸為研究區域,通過系統采樣測試,獲得了212件表層土壤樣品的全鹽量、p H、全氮、全磷、全鉀、有機質等各項指標數據,結合地統計學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采用相關分析、單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探討了土壤鹽漬化對養分特征的影響。結果表明,研究區土壤全鹽量均值為0.84%,空間變異性強,總體呈現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土壤p H均值為8.28,主要為堿性土壤。土...
重慶市植煙土壤交換性鎂含量時空特征及其影響因素————作者:韋育新;徐宸;周鑫斌;羅建欽;韋建玉;李承榮;黃崇峻;
摘要:通過大樣本采樣方法,采集了重慶市2 513份植煙土壤,應用傳統統計學和地理統計學方法系統研究了土壤交換性鎂時空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土壤交換性鎂平均含量為0.88 cmol/kg,缺乏比例為49.5%,偏高比例為37.3%,適宜比例僅為13.2%。土壤交換性鎂含量在空間上呈現無規律的斑塊狀分布;與10年前相比,大部分植煙區縣土壤交換性鎂含量明顯下降。土壤交換性鎂含量具有中等強度的空間自相...
煙草根腐病不同抗性品種根際土壤真菌群落結構及功能對連作的響應————作者:敖金成;秦樹剛;邱學禮;周敏;周紹松;魯耀;扶艷艷;孔垂思;毛妍婷;余小芬;羅以貴;
摘要:采用盆栽試驗,利用Ⅰllumina MiSeq高通量測序技術對連作條件下煙草根腐病抗病品種云煙87和感病品種紅花大金元(以下簡稱“紅大”)根際土壤真菌ITS序列進行測序分析。結果表明:長期連作(4 a和8 a)下,感病品種根際土壤真菌群落相對豐度、多樣性及特有物種數高于抗病品種。門水平上,感病品種根際土壤優勢菌群子囊菌門(Ascomycota)相對豐度高于抗病品種,被孢霉門(Mortierello...
刈草種林對濱海濕地土壤氨氧化微生物豐度的影響————作者:葉瑞超;葉桂萍;楊平;馮蒙蒙;韓風毅;成于恒;賀紀正;林永新;
摘要:依托福建省閩江河口鱔魚灘濕地建立的短葉茳芏本地植物、互花米草入侵和互花米草刈割種植紅樹林(刈草種林)樣地,利用實時定量PCR方法,研究互花米草入侵和刈草種林對土壤氨氧化微生物豐度的影響。結果表明,植被類型和季節變化均顯著影響土壤理化性質,互花米草入侵提高土壤硝態氮含量,刈草種林則降低硝態氮含量。冬季土壤p H、有機碳、全氮和銨態氮含量均顯著高于夏季,鹽度則顯著低于夏季。植被類型顯著影響氨氧化古菌(...
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對皖北麥玉輪作區土壤細菌亞群的影響————作者:彭敬軒;陳玲姐;徐暢;劉琴;高壯壯;李孝良;汪建飛;
摘要:采集7種經過不同長期處理的土壤樣品,利用16S rRNA基因擴增子Illumina測序技術,探究在皖北麥玉輪作區農田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對土壤細菌亞群特性及理化性質的影響。結果表明:長期施用化肥顯著降低了土壤p H,有機肥的應用則可以緩解土壤酸化現象,長期施用有機肥和秸稈還田可以顯著提升土壤有機質和速效養分含量。在細菌亞群方面,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并未顯著改變其多樣性,但其組成卻顯示出顯著差異。在各處...
不同產地三七皂苷累積差異及其與土壤病原真菌的關系————作者:劉子豪;夏青;王夢琦;魏富剛;楊紹周;張金波;蔡祖聰;趙軍;
摘要:為研究不同產地三七主根中皂苷含量和累積量的差異及其變化規律,解析三七皂苷含量及累積量與土壤病原真菌數量的關系,以建立在傳統產區(文山丘北)和新興產區(昆明石林)的三七種植基地為研究對象,于2年生苗期、2年生根部生長期、3年生花期和3年生采收期分別采集三七植株和根際土壤樣品,通過高效液相色譜、實時熒光定量PCR等技術,對三七主要皂苷(R1、Rg1、Rb1和Rd)含量以及土壤病原真菌尖孢鐮刀菌(Fus...
種植米櫧、杉木土壤DOM濃度和光譜特征差異及其對短期增溫的響應————作者:黃煖;王海珍;楊智杰;林偉盛;鐘羨芳;郭劍芬;
摘要:為揭示不同樹種土壤可溶性有機質(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對全球變暖的響應,在福建三明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采用根箱增溫法,選取亞熱帶地區代表性植物幼苗米櫧(Castanopsis carlesii,CC)、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CL)為研究對象,設置未種樹作為對照處理,結合紫外可見光譜和熒光光譜分析,探究短期增溫對種植米...
丁香酸對不同類型土壤硝化作用與N2O排放的影響和因子分析————作者:王方嘉;陸玉芳;華瑤;施衛明;
摘要:通過室內培養試驗,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硝化抑制劑丁香酸對3種典型農田土壤(潮土、水稻土和黃壤)硝化速率與N2O排放的影響及其主要因子。結果表明,丁香酸對中性水稻土和酸性黃壤的硝化作用和N2O排放具有抑制效果,對兩種土壤硝化速率的抑制率分別為20%~55%和11%~60%,對N2O排放量的抑制率分別為55%~65%和13%~24%。但是,...
城市污水污泥–滸苔共熱解生物質炭對濱海濕地土壤微生物殘體碳的影響及其機制————作者:花玉婷;于紀民;紀濱玲;劉斌;陳飛潼;任海溪;郗敏;姜志翔;
摘要:針對生物質炭在濱海濕地土壤改良應用過程中對土壤有機碳(SOC),尤其是對微生物殘體碳(MNC)的影響及其微生物作用機制不清楚的問題,以城市污水污泥和滸苔為原料,在不同條件下制備了6種生物質炭,開展了為期100 d的室內土壤培養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相比,高溫(700℃)熱解污泥生物質炭(特別是經海藻酸鈉改性的污泥–滸苔共熱解生物質炭,SA-SEB7)顯著增加SOC含量,卻顯著降低MNC含量。利用磷...
不同吸水材料對鎘溶液的吸收性能及對土壤鎘的去除效果————作者:金云飛;施維林;倉龍;陳睿涵;
摘要:以市場主流的吸水材料為對象,研究了不同吸水材料對鎘溶液的吸收性能及對土壤鎘的去除效果。結果表明:不同吸水材料對溶液的吸收量和對鎘的吸收量存在明顯差異,東洋紡明顯高于其他材料,其對溶液的吸收量可達46.2~49.4mL/g,對溶液中鎘的吸收量可達0.009~0.016mmol/g;不同吸水材料對鎘離子溶液的吸收要優于對絡合態鎘溶液的吸收。結合活化劑EDTA和GLDA,東洋紡對土壤鎘的去除率(30.4...
過氧化物對連作花生土壤化學性質和微生物群落的影響————作者:李小雪;莊舜堯;劉明;
摘要:通過田間試驗,設置CK處理(不添加試劑)、過氧化鈣處理(400 g/m2)以及過氧化氫處理(2 L/m2) 3種土壤處理方式,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測序方法,探究過氧化物處理對土壤化學性質以及微生物群落的影響,以明確過氧化物的應用效果。結果表明:過氧化鈣處理提高了土壤pH,而過氧化氫處理則相反,過氧化鈣和過氧化氫處理均顯著降低了土壤養分含量,有效磷含量分別下降了46.80%和42....
植物源有機物料添加對農田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擴散影響研究進展————作者:趙力娟;劉源;李嗣藝;李中陽;
摘要:抗生素作為新污染物在環境中的行為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一方面,土壤環境中存在大量天然抗生素;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畜牧養殖業的發展,畜禽糞便中攜帶的大量外源抗生素及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隨糞肥施入土壤,通過食物鏈的循環,進入人體,嚴重危害人體健康。近年來,我國提出了“種養結合”循環農業,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有機物料添加是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的重要一環...
東北薄層黑土區根系抗土壤壓實的覆蓋作物品種篩選————作者:王健豪;張中彬;錢泳其;蔣發輝;董芳瑾;甘磊;彭新華;
摘要:為篩選出適宜薄層黑土區且具有消減下層土壤壓實作用的覆蓋作物品種,在吉林省典型薄層黑土區設置未壓實與壓實處理,分兩個播期(春播、秋播)種植不同覆蓋作物品種(苜蓿、毛苕子、草木樨、沙打旺、田菁、高丹草、蘿卜、油菜、菊苣、松香草、魯梅克斯、黑麥草、田菁+高丹草+蘿卜+菊苣混播、草木樨+黑麥草+油菜+魯梅克斯混播),分析覆蓋作物根系對壓實土壤的響應。結果表明:春季機械壓實處理顯著增加了0~50 cm土層土...
基于SHAW模型的長江源區水能平衡研究————作者:劉艷強;劉歡;甘永德;吳玉帥;李青青;
摘要:基于長江源唐古拉地區2020—2021年土壤水熱及氣象數據,運用SHAW模型對土壤溫濕度進行模擬,計算土壤水量平衡和地表能量平衡特征。結果表明:(1)土壤溫度的模擬效果優于土壤濕度,溫度模擬NSE(納什效率系數)>0.93,R2>0.97,土壤濕度模擬NSE均值>0.61,R2均值>0.79,模擬結果具有一定可信度;(2)水量平衡各分項具有明顯的冷暖季變化特征,降水和深層向上補給構成水分收入,分別...
第六編 農業科學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