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21:05:48
外語界最新期刊目錄
超文化中國話語的多模態建構與傳播————作者:馮德正;李欣;
摘要:本文提出了超文化中國話語多模態建構的理論框架,并對比分析了兩部國家形象宣傳片《角度篇》(2011)與《PRC》(2023)中的超文化理念與話語策略。分析發現,超文化中國話語體系呈現出兩種形態:前者以隱性評價為主,關注中國文化的包容性及其內部的多樣性;后者側重顯性評價,強調不同文化的互聯互通。超文化多模態中國話語研究能夠促進高素質復合型外語與國際傳播人才培養,提升我國全球傳播效能
人工智能推進外語教育改革的探索————作者:鄭燕虹;羅常軍;蔣洪新;
摘要: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在以不可逆轉的方式重構外語教育生態,外語教育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人工智能賦能外語教育只有朝著正確方向行進,才能造福專業發展和人類自身進步。推進外語教育改革,須主動擁抱人工智能技術,融入大勢,找準外語教育的時代方位;強化內功,加強外語教育的內涵建設;優化結構,革新外語教育的類型模式;守正創新,堅持外語教育的人文屬性
人工智能賦能中華文化融入外語教學:文化理解與講述————作者:孔蕾;楊鑫蕊;
摘要:本研究探討以大語言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在中華文化融入外語教學中的應用,主要從文化理解和文化講述兩個層面展開分析。文化理解層面,大語言模型支持文化主題分析和跨文化概念比較,能夠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增強其跨文化敏感性。文化講述層面,大語言模型協助優化表達內容和講述策略,提升文化傳播的精準性。研究指出,為實現有效的人機協作,需注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認知投入;面對大語言模型生成內容中潛在的意識形態問題,教師...
大學外語教育的中華文化意識建構:內涵闡析與實踐探究————作者:肖維青;
摘要:本研究探討了大學外語教育的中華文化意識建構內涵與實踐。研究闡述了中華文化融入大學外語教育的重要性,闡析了中華文化意識建構的中華文化認知、中華文化認同與中華文化自信三維度,并結合對大學外語教師的問卷調查和訪談,從教材、教法、教師層面提出了中華文化意識建構路徑,著力促進學生從中華文化認知到中華文化認同再到中華文化自信的發展,培養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新時代人才,助力實現建成文化強國的國家愿景
外語專業教學融合中華傳統文化的路徑探索——以浙江大學“中國傳統文化專題”教學為例————作者:杜磊;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外語專業教學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突顯。本文以“中國傳統文化專題”課程教學為例,主要從課程架構與教學方法兩方面探討傳統文化融入外語專業教學的路徑。課程架構方面,確立了以中華傳統哲學思想“儒、釋、道”與傳統文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為主干的課程主題,構建了“文化認知、外語表達、譯介分析”三大教學模塊;教學方法方面,提出了“細讀賞析法、術語翻譯法、多譯比讀法、跨...
二語教育中的研究與實踐關系:問題與對策————作者:Masatoshi SATO;楊姍姍;
摘要:本文概述了二語教育中研究與實踐關系的相關問題。在二語教育領域,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長期存在脫節,主要原因包括:(1)研究者和教師之間存在實踐和認識論障礙;(2)過往研究側重關注教師,忽視了教育生態系統中的其他利益相關者;(3)實證研究具有局限性,難以直接適用于復雜的教育情境。為彌合研究與實踐之間的鴻溝,文章提出了研究者可以實施的行動方案,包括培養協作意識,重新審視研究主題、設計和傳播,確立研究方向,...
英語學習多元互動作用機制研究:給養感知的塑造————作者:徐錦芬;楊嘉琪;邱鈺景;
摘要:本研究結合問卷調查和半結構式訪談,考察776名大學英語學習者的英語學習多元互動水平,并從生態視角挖掘學習者的給養感知對多元互動作用機制的塑造。研究發現:(1)學習者的多元互動各維度水平整體中等偏上,但不同互動模式及互動階段的表現輕微失衡;(2)學習者在多元互動環境中感知到的給養類型一致,但對給養的必要性、有用性和可及性感知存在差異,由此多元互動機制可劃分為3種路徑:師生互動→人機互動→生生互動(感...
外語焦慮與愉悅對學習投入的影響研究——基于二次響應面回歸分析————作者:彭仁忠;胡啟琴;
摘要:應用語言學領域的外語情緒研究主要關注情緒的線性影響效應,相對忽視了變量間的非線性關系。本研究通過對325名本科生的問卷調查,采用二次多項式回歸與響應面分析方法,探討了外語焦慮與愉悅對學習投入的非線性影響。研究結果顯示,當外語焦慮與愉悅同方向變化時,低焦慮—低愉悅情境的學習投入顯著大于高焦慮—高愉悅情境;當二者反方向變化時,低焦慮—高愉悅情境的學習投入顯著大于高焦慮—低愉悅情境。本研究為外語情緒探究...
教育生態視域下“外語+專業”跨學科教學共同體構建研究————作者:顧曉樂;
摘要:本研究從教育生態學視角出發,提出構建共生共贏的“外語+專業”跨學科教學共同體的途徑和外語教師與其他學科專業導師的協同機制。跨學科教學共同體通過目標理念、教學活動、教學資源和教學研究的協同機制,形成育人合力。教學共同體與學習活動、學習工具、學習物質環境等生態因子相互作用,形成動態的ESAP教學生態系統。初步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外語+專業”教學共同體能有效促進學生外語和專業學習,使ESAP教學生態系統...
外語專業課程檔案袋評價標準的師生共建研制——以“綜合英語”課程為例————作者:孔菊芳;
摘要:檔案袋是課程評價的重要形式,科學的評價標準是檔案袋有效應用的基本依據。本研究以“綜合英語”課程為例,通過教師與學生對檔案袋的獨立評分與書面匯報、焦點小組討論及問卷調查,采用師生共建方式研制檔案袋的評價標準,并通過對學生檔案袋評分數據的多層面Rasch模型分析,驗證評價標準的信度與效度。本研究能為檔案袋在外語專業課程中的應用提供實踐證據,并為外語專業其他課程評價標準的研制提供范式參考
高質量發展視域下的外語學科新質建設路徑探究——兼論第六屆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年會————作者:李欣然;周茂杰;
摘要:構建高質量外語教育體系、推進外語學科新質建設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戰略。本文結合相關研究和第六屆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年會的會議觀點,從學科內涵式發展、人才培養機制重塑、課程體系構建、教育模式變革、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等層面探討了外語學科新質建設路徑,以期促進外語學科的創新發展
外語界2024年總目錄
摘要:<正>~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部分新書目錄
摘要:<正>~
建設教育強國的大學外語教師素養新定位————作者:何蓮珍;
摘要: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本文在教育強國建設背景下,闡釋了“五位一體”大學外語教師素養,并重點闡述了大學外語教師應提升數字素養、應用人工智能促進大學外語教育數字化轉型。大學外語教師應自覺以教育家為榜樣,立德樹人,精研學術,不斷提升自身素養,推進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教育強國
我國大學英語信息化教學研究的可視化分析與展望————作者:李芳媛;楊港;張英;
摘要:本文借助可視化分析軟件CiteSpace,分析評述2000至2023年我國大學英語信息化教學研究。結果顯示,大學英語信息化教學研究經歷了成長期、穩定發展期、轉型期三個階段,研究主要采用建構主義理論視角,研究方法以非實證研究為主,研究主題包括教學模式、學習方法、教學效果、教師發展和教學改革等層面。文章最后展望了大學英語信息化教學研究發展方向,為我國深度融合信息技術的大學英語教學實踐與研究提供參考和啟...
人工智能賦能的CSE筆譯能力量表在教學評價中的應用————作者:呂曉軒;馮莉;
摘要:本研究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基于新修訂《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CSE)生成的分項評分量表,引入ChatGPT作為評分員和人工評分員共同評價筆譯能力,并運用多層面Rasch模型對基于分項評分量表的人工評分與人工智能評分開展效度驗證。研究發現,ChatGPT經訓練后可依據分項評分量表對譯文進行有效評分,且與人工評分的一致性較高。ChatGPT賦能的CSE在翻譯教學評價中的應用具有一定可...
大語言模型與外語教育:基于語言能力的應用研探————作者:秦洪武;魯艷芳;
摘要:本文探討大語言模型(LLMs)在外語教育中的實際應用。文章從LLMs語言能力入手,探究LLMs語境嵌入、預測能力、語義能力賦能外語教育的方式,并通過應用設計闡述LLMs賦能翻譯教學和寫作教學的應用場景。合理運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有助于強化學習過程評估,維持學習者長效學習動機,推動外語教育范式深刻變革
外語教育中的數據驅動學習:研究現狀與實踐路徑————作者:董記華;吳昊;
摘要:數據驅動學習(DDL)是當前外語教育領域一種重要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對于教育數字化進程具有直接推動作用。本文闡述了DDL的內涵和特征,圍繞數據資源、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語言測評闡述了國內外DDL研究動態,并對新技術與數據環境下外語教育中DDL的實踐路徑提出建議,旨在為外語教育的數字化和信息化建設提供理論依據與實踐參考
人工智能時代的翻譯教學研究:概念界定、邏輯框架與實踐路徑————作者:王律;王湘玲;
摘要:本研究在界定人工智能時代翻譯教學研究新內涵的基礎上,構建了翻譯教學研究的邏輯框架,明確其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研究進而從變量設置和數據采集角度提出翻譯教學研究的實踐路徑,揭示人工智能背景下翻譯教學實證研究的要素和方向,為翻譯教學和研究創新提供思路,以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翻譯教學的深度融合
《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在外語能力考試中的應用研究——以PETS考試為例————作者:吳莎;
摘要:《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CSE)應用于現有英語考試的研究較為有限。本研究提出了應用CSE改進考試的步驟框架,并以“全國英語等級考試”(PETS)改革為例,著重探討了CSE在考試檢視、目標語言使用任務分析、考核目標界定、測試任務設計等方面的應用,闡明效度論證是貫穿考試研發及標準對接的主張建構過程,以期為英語考試改革提供新的視角
外語界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投稿被拒,期刊水準比較高。
2020-11-25 17:17審稿周期巨長,郵件發出半年沒回復!忍不住用投稿平臺再投,幾天內秒回,拒稿!簡單的幾句退稿原因。就仔細查看了兩期已發表的文章的來源特點,難下結論。偶爾聽說這個刊用稿比較注重關系的,大概是外語教學出版社相關聯的原因吧!
2020-11-22 10:17人生第一次發表的論文。
2020-08-14 17:41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