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7-02 09:07:11
軟科學最新期刊目錄
企業數字化轉型同群效應下市場競爭與信息傳遞效應研究————作者:胡平波;彭修遠;寧亮;
摘要: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不僅受內部資源與戰略影響,還因同群效應呈現出顯著的群體互動特征。本文聚焦企業數字化轉型同群效應,構建數理模型分析其內在差異性。在差異化產品市場需求影響下,同行企業存在市場競爭壓力,形成企業競爭網絡關系;信息傳遞通過數字技術共享與經驗溢出,形成企業信息傳遞網絡關系,推動企業邊際成本加速下降。同群效應內在差異性導致市場競爭阻礙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信息傳遞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實證...
人智協同下情緒穩定性如何影響員工越軌創新行為—一個有調節的中介模型————作者:梁愿;吳東儒;陳默;
摘要:隨著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人智協同儼然已成為新工作模式。何種人格特質能在此新工作模式中發揮得更好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基于目的工作行為理論,本研究探討了情緒穩定性對員工人智協同工作意義感和越軌創新行為的影響,以及人智協同事件強度的調節作用。通過情景實驗(研究1)以及多時點問卷(研究2)兩項研究,本文發現,情緒穩定性顯著預測人智協同工作意義感,進而提升越軌創新行為;并且,人智協同關鍵性強化了情緒穩定性...
人口增長與收縮對城市綠色發展的影響————作者:范兆媛;杜偉泉;
摘要:基于2006-2023年中國28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面板數據,通過雙固定效應模型,調節效應模型與面板門檻模型,系統研究了人口增長與收縮對城市綠色發展的影響。研究表明:人口增長與收縮對城市綠色發展呈顯著影響;機制分析表明,在人口增長與收縮演變過程中,技術創新對城市綠色發展發揮了正向調節作用,地方財政壓力發揮了負向調節作用;異質性與階段性演變表明,人口增長與收縮對城市綠色發展的影響存在區域和資源稟賦異質...
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協同推動機制研究——基于多主體行為演化視角————作者:阮榮彬;朱祖平;陳莞;
摘要:通過構建起政府、科技企業、社會公眾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討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協同推動過程中各方的策略選擇問題,并運用MATLAB2024a進行數值仿真分析,模擬不同參數條件下三方主體策略選擇的演化過程。結果顯示,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過程中,三方最終的演化穩定策略為政府采取強引導策略、科技企業采取積極推動策略、社會公眾采取參與策略;政府補貼與處罰、科技企業成本、社會公眾收益、三方主體損失與額外投資、...
傳統能源產業如何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基于行動者網絡觀的縱向案例研究————作者:陳珊珊;陳勁;董巍;
摘要:文章基于行動者網絡理論,以大亞灣石化區為案例對象,探析傳統能源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合作網絡的動態建構過程與演化機理。研究發現:(1)傳統能源產業綠色低碳轉型遵循“議題驅動-機制協同-能力生成-轉型溢出”的演進邏輯,關鍵行動者通過構建適應性網絡驅動園區依次實現環保安全規制、綠色基建支撐、智慧管理賦能與綠色創新引領等四個發展階段躍遷;(2)轉型合作網絡形成“主體協同-利益平衡-征召動員-策略適配”的內在驅...
數綠政策協同能否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來自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與低碳城市雙試點的經驗證據————作者:聶蕊;孫慧;陀才進;陸瑤;
摘要:基于2007—2021年中國278個地級市面板數據,運用多期DID模型,實證檢驗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與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協同對新質生產力的影響效應和內在機理。研究發現:(1)雙試點的建設能夠顯著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并且“雙試點”政策對新質生產力發展具有顯著的協同作用,相較于單試點,雙試點對新質生產力的促進作用更強。(2)資源配置優化和產業結構升級是“雙試點”政策驅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機制。(3)“雙試...
二元政策組合能否提升企業突破式創新效率?——兼論技術創新與轉化————作者:李雙圓;徐曉莉;
摘要:加強“有為政府+有效市場”之間的政策協同,是完善新興舉國體制下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舉措。以2014-2023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系統考察“創新補助+技術轉移”二元政策組合的協同效應。研究發現:(1)當創新補助不夠有效時,市場介入的二元政策組合能通過緩解創新資源錯配、發揮制度資源疊加優勢、減少企業研發操縱并拓寬知識搜尋廣度等路徑來提升突破式創新效率;(2)只有在良好的監督和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下二元...
智慧城市政策與區域數字創新能力——理論機制與實證檢驗————作者:梅燕;馬振寧;
摘要:隨著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提升區域數字創新能力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議題。本研究采用多期DID模型與QCA方法探討智慧城市試點政策對區域數字創新能力增長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發現:智慧城市試點政策對推動城市創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顯著正向作用,且政策效應呈現倒U特征;數字環境與創新資源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二者耦合協調性的提高有助于放大政策效應;而城市數字創新能力的提升可通過建立數字優勢、建立知識優勢及其...
政策“組合拳”何以有效增強“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作者:徐妍;張亞雯;
摘要: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突破創新困境,發揮政府作用并優化財政政策組合,是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重要路徑。基于2015-2023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相關數據,采用文本分析方法識別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創新領域的采購合同與補助明細,實證檢驗政策組合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發現:(1)政策組合顯著增強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且“先補助后采...
企業數字創新前因及后果研究的元分析————作者:呂沖沖;劉依然;苑春;
摘要:目前學術界已對數字創新進行了廣泛實證研究,但結論間存在一定差異;74篇數字創新相關領域的實證文章進行元分析,研究結果表明:(1)管理者因素、環境因素、組織能力和組織特征四個類別中的十二個前因變量對數字創新有顯著影響;(2)企業數字創新能提升財務績效、創新績效和可持續績效;(3)數字創新的維度和數據來源能調節數字創新與前因后果變量間的關系
人工智能企業數字責任的倫理決策機制—基于吞吐量模型的實證研究————作者:潘楚林;姜雨峰;
摘要:文章引入吞吐量模型,提出六條關鍵的算法路徑和倫理立場,包括道德利己主義、道義論、功利主義、相對論、美德倫理和關懷倫理;構建人工智能企業履行數字責任的動力機制模型,明確管理者的倫理決策過程包括信息因素、感知因素、判斷因素和決策行為四個方面,據此提煉影響企業數字責任倫理決策的眾多前置因素并進行實證檢驗。研究結果表明,管理者人工智能倫理風險感知對企業數字責任具有顯著影響,情感反應在二者之間具有中介效應。...
經濟下行時期ESG表現對企業風險的影響——基于金融危機和公共衛生危機的準自然實驗————作者:袁曉軍;孫藝芹;
摘要:經濟下行時期企業履行ESG責任是否依然能夠對其經營產生積極作用?基于2009~2023年A股上市公司數據,聚焦雙重危機情境,實證檢驗了經濟下行時期中ESG履責的風險對沖效應。研究表明:(1)融資約束在ESG表現緩解企業風險中起到中介作用;(2)經濟下行時期ESG表現的對沖效應尤為明顯,特別是在公共衛生危機期間;(3)欠發達地區、國有屬性和重污染行業的企業具有更強的ESG避險功能。研究結論有助于評估...
環境監管精準化的減污降碳效應研究——基于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的準自然實驗————作者:程洪飛;李豫新;趙晶;
摘要:以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作為環境監管精準化的典型工程,構建時變雙重差分模型并利用中國工業企業相關數據實證檢驗環境監管精準化的減污降碳效應。研究發現:污染源在線監測顯著降低了企業二氧化硫與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明顯的減污降碳效應;機制分析表明,污染源在線監測不僅通過強化企業源頭管控與提升末端治污能力驅動其減污降碳,而且能倒逼企業綠色技術創新“量質齊升”進而促進企業可持續減排;異質性分析表明,污染源在線監測的...
網絡視角下“共軛環流”的價值鏈地位攀升研究——以成渝地區為例————作者:鄭遠芳;曾慶均;
摘要:測算并考察了成渝地區“共軛環流”的客觀事實,探究了成渝地區“共軛環流”價值鏈地位攀升的影響效果和作用機制。研究發現:(1)成渝地區在“共軛環流”中發揮正向樞紐作用。成渝地區“共軛環流”網絡樞紐地位顯著促進價值鏈地位提升。(2)在“共軛環流”技術進步顯著促進價值鏈地位攀升的前提下,成渝地區在供給側強化了技術進步促進西部地區價值鏈地位攀升。(3)從“共軛環流”互動機制來看,成渝地區在供給側強化了西部地...
數字經濟對協同性三次分配的影響研究————作者:劉林;趙怡陽;柳菁;
摘要:基于2011-2022年我國285個城市的面板數據,構建協同性三次分配指標體系,運用多種統計模型,探究數字經濟對協同性三次分配的影響。研究發現:(1)數字經濟能夠顯著促進協同性三次分配,且存在多方異質性影響。(2)數字經濟能夠通過推動產業結構升級與降低資源錯配程度促進協同性三次分配。(3)人力資本的積累以及良好的制度環境能夠在數字經濟推動協同性三次分配過程中產生正向調節效應。(4)進一步研究表明,...
快遞企業低碳活動目標進展對消費者參與意愿的影響研究————作者:賀愛忠;鄧雯忻;
摘要:基于目標梯度理論和概念隱喻理論,構建快遞企業低碳活動目標進展相關要素對消費者低碳活動參與意愿的影響機制模型。對三個實驗獲取的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表明:(1)快遞企業低碳活動目標進展水平與進展信息可視化類型存在交互效應,具體表現為當目標進展水平低時,快遞企業采用條形進度條呈現進展信息更能促進消費者低碳活動參與意愿,目標距離感知在其中發揮中介作用;當目標進展水平高時,快遞企業采用環形進度條呈現進展信息更...
海外知識產權調查中企業學習路徑的組態研究————作者:徐晨倩;滕子優;
摘要:海外知識產權調查是發達國家對我國企業進行技術封鎖的重要知識產權手段,但在調查過程中卻不可避免地產生了知識溢出,反而給了我國企業學習先進技術知識的機會。通過采用fsQCA和NCA研究方法,以技術-組織-環境(TOE)理論為研究框架,探討了人力資本、企業年齡、知識儲備、技術距離、技術搜索多元化、政策環境和制度距離對我國企業在海外知識產權調查中學習效應的“聯合影響”。研究結論表明,有四類企業可以在調查中...
數字技術鎖定對經濟增長質量的影響————作者:茹慧超;鄧峰;肖鴻波;
摘要:結合技術路徑依賴理論構建數字技術鎖定理論模型,基于2011—2022年中國上市公司數字技術專利豐富數據集,使用超效率SBM模型測度中國區域層面數字技術鎖定效應。研究發現:數字技術演化過程中存在鎖定效應,且這一癥結制約著中國經濟增長質量提升。作用機制檢驗得出,數字技術鎖定通過強化創新資源錯配、侵蝕關鍵核心數字技術對經濟增長質量發揮消極影響;受外國對華技術封鎖戰略影響,數字產業集聚機制因“綁定效應”而...
大數據發展促進城市碳減排了嗎——基于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準自然實驗————作者:劉運材;李倩;楊潔;
摘要:大數據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要素,為經濟低碳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對中國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國279個地級市面板數據,選取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作為準自然實驗,運用多時點雙重差分(DID)模型,探討了大數據發展對城市碳排放的影響。研究發現:大數據發展能夠顯著促進城市碳減排,并在平行趨勢檢驗等一系列檢驗后仍穩。粰C制檢驗發現,大數據發展通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環境監...
城市創新能力影響因素及其效用的元分析研究————作者:段永彪;楊青;
摘要:城市創新能力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進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現階段圍繞城市創新能力影響因素及其效用的研究日益豐富,但實證的結果差異顯著。本文基于TOE模型和創新系統理論構建分析框架,運用元分析方法,對148篇城市創新能力實證文章進行分析,檢驗其影響前因和結果變量。研究顯示:(1)影響城市創新能力的因素包括技術、組織、環境三個類別的18個變量,其中,除房價上漲、土地錯配起抑制作用外,其余變量均起...
軟科學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臭名昭著的一本期刊 不會再投
2024-12-09 15:57極限退稿!周二晚上8點投稿,周四上午10點拒稿
2024-11-14 10:03外審專家水平令人堪憂!有一種自己發表不順(審稿人基本都是在這一期刊發表的人),也就搪塞審稿的文章也不行傾向,甚至感覺審稿人幾乎審稿時間不超過5分鐘!
2024-11-10 10:44求助有發表經驗的學友們。目前是第一輪外審返修通過,已送第二個外審(流程顯示一個月預計完成時間),可是第二個外審超期了半個月,目前已經投稿將近4個月,應該不會送第三個外審了吧?
2024-11-02 19:36經管類中文期刊越來越難發了,因此,強烈推薦ssci經管類期刊阿。 比如finance research letter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 energy economic等等,都是非常好的英文期刊。 有需要的,可以私聊我阿, 我有關系,非?孔V, 扣扣,二三五九零零六零二一
2024-10-31 10:01常見問題及解答
四川省成都市地區核心期刊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