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21:05:53
西藏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美麗西藏:建設國家生態文明高地——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西藏的實踐————作者:黃承梁;王娜;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和人類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就西藏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提出了融合認識論、方法論和實踐論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論體系,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西藏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立足世界大生態、全國大環境,牢牢把握擁有大江河大湖泊、大草原大濕地、大森林大雪山的區位優勢,全面加強美麗西藏建設,國家生態文明高地打造成績斐然。新時代新征程,...
“部會之爭”與抗戰時期邊疆教育中央行政管理權的統一————作者:沈杰;
摘要:1929年國民政府教育部蒙藏教育司成立,開始籌謀全國邊疆教育事業的建立與發展。教育部蒙藏教育司與執掌蒙藏興革事項的蒙藏委員會在蒙藏教育事業上存在職能重疊,雙方圍繞邊疆教育中央行政管理權,展開了長達十余年的紛爭。抗戰全面爆發后,隨著邊疆教育地位的上升,“部會之爭”日益公開化和白熱化。經過多方集中討論和國民黨高層的綜合考量,1941年11月,國民政府頒發《邊地青年教育及其人事行政實施綱領》,正式確立教...
西藏亞東關“印茶入藏”問題研究————作者:趙國棟;喜饒尼瑪;
摘要:“印茶入藏”現象是亞東關研究中極為重要的問題,該現象呈現出令人難以理解的吊詭之處。貿易和稅收的經濟分析在理解亞東關問題上存在局限性,某些重要信息由此被掩蓋。從政治經濟史視角把微觀史研究和宏觀大歷史研究相融合,是理解和闡釋亞東關“印茶入藏”問題的正確方法。英印看似“主動放棄”,但“印茶入藏”現象暴露出一個事實:亞東關“印茶入藏”的角色和命運是殖民主義整體運作邏輯的產物。亞東關“印茶入藏”背后的陰謀生...
飲食人類學視域下成都藏族流動人口城市化研究————作者:徐百永;李雨憶;
摘要:藏餐飲經濟是藏族流動人口在城市社會中的主要經濟行為之一。作為藏族文化符號的重要載體,藏餐飲不僅是探究藏族社會和經濟關系的主要形式,其變遷更是藏族流動人口城市化的重要表象之一。成都武侯祠藏餐飲在城市現代化環境的影響下形成以家族經營為核心、以藏族流動人口消費為主并不斷擴展至城市其他群體的特色經濟。同時,城市多元環境使其在保留藏餐飲文化的同時不斷創新,與城市其他群體的交往互動中努力融入主流社會,成為成都...
班班多杰
摘要:<正>班班多杰,男,1952年生,藏族,青海湟中人,中央民族大學資深教授,哲學與宗教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原中央統戰部(國家宗教局)涉藏問題特聘專家,曾任第十三屆北京市政協委員。入選北京市首屆“百人理論工程”,榮獲國務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證書,曾被評為北京市教學名師、北京高校育人標兵,2014年被評為全國第五屆“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歷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權威期...
邊疆地區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歷史砥定、內涵要義與實踐進路————作者:余志坤;普布次仁;
摘要:中華文明是中華大地上各族人群共同創造的。基于邊疆及各民族視角審視中華文明,能夠更加深刻地把握中華文明的基本特征、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從中華文明的五個特征來看,邊疆區域融入國家疆域,生成了中華文明的存續空間;邊疆地區進行開發治理,促進了中華文明創新發展;邊疆政權堅持中華認同,推動了中華文明凝聚一體;邊疆與中原雙向互動,構筑了中華文明的交融格局;邊疆地域扼守內外通道,彰顯了中華文明的世界意義。“第二個...
神山軍鎮和佛教控制:吐蕃統治于闐的方式————作者:魏玉鐲;陸離;
摘要:在與唐朝幾番爭奪后,于闐最終被吐蕃攻陷。吐蕃對于闐的統治以軍事征服為前提,整個于闐處于以神山軍鎮為核心的嚴密控制下。于闐國王的保留既是吐蕃在其被征服地區的通常做法,也與吐蕃在佛教層面加強對于闐的控制有關。這意味著于闐在政治、宗教上附屬于吐蕃。于闐官員在日常政務運作中要接受神山軍鎮的領導。在吐蕃統治時期,于闐地區基層組織實行一種與吐蕃本土制度相混合的制度,且受到吐蕃官員的控制。與吐谷渾因獨特的地理位...
從人類學本體論轉向視角探討時輪歷宇宙結構————作者:拉毛吉;
摘要:人類學、社會學應現代性而誕生。過去與現代、自然與文化、人與物成為人類學關注的焦點。在哲學領域,從康德到黑格爾,再到現象學家和后現代主義學者都試圖彌補主客體之間的溝壑,符號學家也曾嘗試拋棄主客兩極來解決這一困境。然而,無論是哲學家,還是符號學家都進一步加深了主客體之間的距離,加劇了自然與文化、自然與社會之間的分離。時至今日,人類學本體論轉向,跳出以人為主體的視閾,嘗試解決長久以來主客體之間形成的二元...
西藏紅色檔案資源開發的價值意蘊及其現實路徑————作者:邢永民;侯希文;
摘要:發展紅色旅游是紅色信息遺產保護與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紅色檔案作為紅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天然地成為新時代推進西藏紅色旅游融合創新發展的資源基礎。在時間維度上的西藏紅色檔案資源,不僅形成了拓展層、核心層和生長層等多層級的生發路徑與內涵特質,而且具有地方性、主題性、動態性和跨域性等多維特征。基于紅色旅游發展語境中的西藏紅色檔案資源開發,以兼具國家視野與地方視角為統領,堅守紅色檔案的政治底色,實現其傳承...
傳世經典與漢藏交流:新近發現的《法顯傳》藏譯本研究————作者:看本加;夸新木加;
摘要:《法顯傳》藏譯本由蒙古族高僧洛桑達央以漢文《歷游天竺記》為藍本,并參考蒙古文、外文等多種文本,于1918年翻譯而成。藏譯本由序言、正文、跋文三部分組成,正文有40章,并有52條注釋。通過比對漢藏文本發現,藏譯本忠實原文,表達通順,極具風格,質量上乘,但也存在對部分原文理解不夠、缺譯、增譯等問題。此藏譯本也是繼《大唐西域記》之后又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籍的藏譯,對漢藏佛教文化交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
雙重邊緣性及流動性構建的空間凝聚力:羌塘社會的霍爾情結————作者:陳紅;烏尼爾;
摘要:社會空間的理論轉向有利于從群際交往角度探討歷史的空間。長時段的歷史進程蘊含復雜、多維的社會關系,能夠賦予區域社會更高層次的論說維度。已有研究認為歷史包含的關系結構是空間力量的來源。歷史的空間結構塑造區域空間性并使其長期保持特定的空間特征。由此,去考察羌塘社會歷史時發現,在線性時間下并非單純的史事堆砌,羌塘社會空間因其高流動性而保持了雙重邊緣性特征,并表現為羌塘社會的霍爾情結。這是解釋羌塘區域社會空...
郭克范
摘要:<正>郭克范,男,1968年生,湖南人,1986年至1990年就讀于云南大學生物系。1990年至1995年在西藏扎囊縣工作,任縣委辦公室副主任;1995年至1998年在西藏山南地區民族宗教事務局工作,任業務科科長。1998年至今在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從事社科研究工作,2010年被聘任為研究員。曾獲西藏自治區宣傳文化系統“五個一批”人才、西藏自治區學術技術帶頭人
金川勒烏苯教摩崖石刻調查研究————作者:吉毛措;
摘要:金川勒烏苯教摩崖石刻群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縣勒烏鎮金馬坪村,共計約38處110幅,分別由5組苯教《母續》之八大寒尸林、12幅摩崖造像和5組石刻文字組成。在對這一百多幅石刻圖像進行詳細分類、分布標識、翻譯和深入解讀后,發現該摩崖石刻群完整地呈現了苯教大圓滿部的《阿赤》《央澤隆欽》和《象雄耳傳》三大體系的相關內容,有助于推斷苯教《母續》教法在嘉絨地區的傳播年代。金川勒烏苯教摩崖石刻群具有歷...
《慶友譬喻》的版本、內容及影響研究——兼論早期漢藏佛教交流————作者:張凱;
摘要:從玄奘本《法住記》在唐代吐蕃時期敦煌地區的流布,結合西藏地區佛教發展的客觀環境與羅漢圖像的傳入時間,可以推定《慶友譬喻》是在9世紀末至10世紀初被譯出,其譯本來源正是玄奘本《法住記》。相較于《法住記》,《慶友譬喻》弱化了“凈土觀念”和“果報觀念”相關內容,增加了修行實踐方面的闡述,擴充了西藏地方對大乘空性佛典的理解,將《法住記》改造成一部具有藏傳佛教色彩的有關羅漢信仰的典籍,此典籍對西藏佛教后弘期...
數字技術賦能西藏社區治理現代化路徑探析————作者:張婧琳;商繼政;
摘要:社區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基礎,直接關系到各族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近年來西藏社區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面臨著諸多困境與難題。西藏社區治理應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加快轉變社區數字治理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互聯共享彌合數字鴻溝,增強法治意識,強化社區數據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數字素養和能力,加強社區數字治理人才隊伍建設,探索適合社區治理現代化的數字技術賦能模式和...
金民卿
摘要:<正>哲學博士,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機關黨委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監委特約監察員,全國黨建研究會特邀研究員,中央“馬工程”項目首席專家,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副會長,中國現代史學會副會
鑄就譯者風范 溝通漢藏文化——以劉立千翻譯實踐為例————作者:央宗;
摘要:劉立千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藏學家、翻譯家,畢生致力于藏漢翻譯和藏學研究事業,以精深的藏傳佛教理論功底和漢藏語文水平、嚴謹負責的治學態度,翻譯了藏族歷史、文學、宗教領域的重要典籍,為弘揚傳播藏族優秀傳統文化,促進藏學研究事業的發展,以及加強藏漢民族間的溝通、了解和團結方面作出了杰出貢獻。劉立千的翻譯實踐推動了漢藏文化通過經典文本翻譯走向更深層次的交流,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起到了開拓作用。他以翻譯經典文本的...
傳承與創新:11—12世紀藏傳佛教經院教育與量論思想的興起————作者:尕藏加;
摘要:量論在中華傳統文化史和世界邏輯學上均具有獨特的學術價值和文化意義,在藏傳佛教研修中更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事實上,量論是一種既能培養推理能力又可鍛煉智力的學科,被稱為探求真理的方法論和知識論。11—12世紀是藏傳佛教創新發展時期,除道次第學思想的形成和傳播外,量論思想的繼承、創新,造就了攝類學的建立,這成為藏傳佛教思想發展演進的主要標志,同時反映了這一時期形成具有濃郁本土化特質的經院教育和佛學...
檔案所見光緒朝循化廳天花防疫與牛痘局運行————作者:姚三剛;杜常順;
摘要:晚清時期,西北地區天花肆虐,民不聊生。循化廳地處偏遠,醫療條件落后,為扼制天花蔓延,地方政府積極吸收牛痘接種經驗,宣傳推動循化民間接種牛痘,并采取相應社會救濟活動以扼制天花蔓延,有效推動了牛痘接種技術在循化地區的推廣。根據循化廳未刊檔案,光緒朝前中期,循化地區牛痘接種術的推廣主要是由陜甘總督、甘肅善后總局、西寧府等政府部門自上而下進行推動;光緒朝后期則由循化廳地方士紳積極推動,地方政府積極協助設置...
淺析女性藝人在西藏傳統音樂傳承發展中的作用——以拉薩堆諧和囊瑪為例————作者:拉強·珠穆玉妮;
摘要:作為一種傳統文化藝術,堆諧和囊瑪展現了獨特的藝術魅力,其中離不開女性藝人運用各自擅長的表演風格與特點,對其進行的傳承與創新。聚焦女性藝人在傳承和發展堆諧和囊瑪藝術中的角色與地位,對于凸顯她們在文化藝術傳承中的關鍵作用具有重要意義。盡管傳統社會中女性藝人受到一定程度的偏見,然而,這些現象從某種意義上反映了社會對女性藝人成就的認可,以及女性藝人在傳統音樂傳承、創新與文化延續中的深遠影響
西藏研究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2月6號郵箱投稿,系統應該是個僵尸系統,之后一直沒有消息,也沒有電話聯系過,本來以為石沉大海了,結果5月31號收到錄用通知,一個女編輯打電話過來說了一些修改事宜,小幅度修改,目前等待出刊中,應該安排到第四期了。總體來說,因為是郵箱投稿,看不到流程,中間沒有任何反饋,但是最后直接錄取了,編輯態度也很好。
2022-09-15 14:11第一編 哲學、社會學、政治、法律類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