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23:05:31
云南財經大學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城市群政府合作、市場分割與資源空間錯配——基于國家級城市群規劃編制批復的準自然實驗————作者:宋美喆;
摘要:將國家級城市群規劃編制的批復作為準自然實驗,以2006—2022年中國280個地級市數據為樣本,通過構建漸進雙重差分模型探究城市群政府合作對資源空間錯配的影響效應及作用機制。研究發現,政府合作通過抑制市場分割顯著降低了資源空間錯配程度,內生性控制與多項穩健性分析驗證了這一結論的可靠性。從動態性看,合作政策對市場分割和資源錯配的矯正作用隨時間推移逐漸增強,并在達到峰值后趨于減弱。從異質性看,具有多中...
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與企業“脫實向虛”——基于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的準自然實驗————作者:柳雅君;薛文靜;郭宗文;
摘要: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背景下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政策能否抑制企業“脫實向虛”是打造制造業優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所在。基于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政策的準自然實驗,采用漸進雙重差分模型考察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對企業“脫實向虛”的影響。研究發現,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可以顯著抑制企業“脫實向虛”。作用機制檢驗發現,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通過發揮生產規模擴大效應、融資約束緩解效應、技術效率改善效應抑制企業“脫實向虛”。優化...
數字經濟、創新驅動與新質生產力————作者:施君然;鐘昌標;
摘要:數字經濟具有創新性高、滲透性強和覆蓋性廣的特點,能夠深入到各個產業和領域,成為創新驅動的關鍵力量,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和效率提升,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為探討數字經濟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影響效應及其背后的作用機制,首先從已有文獻進行分析,數字經濟能夠提升創新水平,從而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然后從實證角度測度2009—2022年中國28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數字經濟和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并以R&D人員、R&...
制度創新對區域金融協調發展的影響研究——基于國家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準自然實驗————作者:熊德平;孫一磊;楊夢源;
摘要:區域金融協調發展是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與關鍵支撐,但長期以來,如何推動區域金融協調發展未得到充分重視。基于此,在明晰區域金融協調發展內涵的基礎上,結合“誘致性技術-制度創新理論”,使用2005—2022年中國29個省份層面的宏觀數據進行研究,發現國家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設立能夠促進區域金融協調發展,即制度創新能夠推動區域金融協調發展,多項穩健性檢驗均支持該結論。異質性分析表明,在東部地區和...
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內在邏輯、現實困境與突破路徑————作者:王文龍;
摘要:初始發展條件與發展階段不同導致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目標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必須兼顧糧食安全、農民就業與農民增收三重發展目標,因此中國農業現代化既不能盲目模仿歐美大規模資本密集型農業發展模式,也不能簡單借鑒東亞綜合農協主導的小規模勞動密集型農業發展模式,只能走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但中國農業現代化三重發展目標之間存在內在沖突難以兼顧,導致農業發展政策經常顧此失彼,城鄉二元結構進一步發展...
需求有限性與經濟增長研究進展————作者:侯博文;陳昆亭;吉磊;李文華;
摘要:需求有限性是解釋后工業化階段需求不足和破解當前內需動力疲軟的重要且前沿性的問題。追溯至凱恩斯有效需求理論以來的研究,詳盡歸納和評述需求有限性與經濟增長相關的研究和理論,結合實際經濟環境分析和評述各種理論產生緣由、發展脈絡及相互之間的關系。研究表明:隨著工業化程度不斷加深,考慮到勞動供給、工資收入、技術創新及制度改革等因素,先后出現有效需求理論、需求層次理論、需求結構理論和需求飽和理論,這一方向理論...
數據資產與企業資本市場表現:基于股票流動性的視角————作者:盛明泉;劉澤源;
摘要:數據資產是推動企業發展和創新的核心競爭力。選取2013—2022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以股票流動性為切入點,探討數據資產信息披露對企業股票流動性的影響。研究發現,數據資產能夠提升企業股票流動性,這一結論經過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和內生性檢驗后依然成立;機制分析表明,數據資產通過提高媒體正面報道、分析師關注度和投資者關注度來提升股票流動性;異質性分析表明,在民營企業、績效較低的企業和東部地區企業中...
外部不確定性對金融市場風險溢出效應的影響因素及宏觀審慎管理————作者:廖文欣;徐曉光;
摘要:運用基于時變參數向量自回歸(TVP-VAR)模型的溢出指數法測度2002年至2021年9月間中國金融市場風險受外部不確定性沖擊的程度,并深入挖掘各類溢入指數的影響因素。研究發現:外部金融不確定性的傳染力主要受信息因素制約,信息與企業家信心是影響外部宏觀不確定性傳染力的主要因素,而企業家信心與消費者信心是干擾外部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傳染力的重要因素。企業家信心、信息分別是影響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易感程度的...
行業間人力資本錯配、人力資本效能提升與勞動供給————作者:劉子菁;鄭維;
摘要:人力資本有效配置對促進新質生產力形成至關重要。采用跨部門均衡模型核算中國2004—2020年19個行業間人力資本錯配指數,并將錯配指數與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CLDS)微觀數據匹配,研究行業間人力資本錯配、人力資本效能提升與勞動供給的內在關系。研究發現,中國行業間人力資本配置冗余與不足并存,呈現為農林牧漁業、公共服務部門和行政壟斷部門長期配置冗余,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制造業和部分生產性高端服務業配...
商業銀行網點擴張與企業綠色轉型——基于減排和發展的視角————作者:陳國富;張涵;賈寧;
摘要:從金融地理結構視角出發,解析銀企地理信息獲取經緯度,進而測量企業周邊銀行網點數據,基于減排和發展的雙重視角分析銀行網點擴張對企業綠色轉型的影響及其內在機制。研究結果表明,銀行網點擴張顯著降低企業污染排放強度并提高企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對企業綠色轉型起到推動作用。其原因在于銀行網點擴張緩解銀企信息不對稱,改善企業融資環境并增加企業前端污染治理投資。調節效應分析發現,在契約制度相對落后或地形較為復雜的...
金融可得性對家庭貧困脆弱性的影響——基于農戶行為和村莊公共投資視角分析————作者:李藝菲;
摘要:普惠金融重點在于“普惠”,其核心理念是提高金融的普惠性,農戶也能夠得到金融支持,助力解決非貧困農戶陷入貧困和脫貧農戶返貧的問題,穩定脫貧成果。基于2014—2018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研究了金融可得性對貧困脆弱性的影響。實證研究發現,金融可得性能夠顯著緩解貧困脆弱性,使用村莊除自身外金融可得的比例作為工具變量進行估計,上述結果依然穩健。機制分析表明,金融可得性通過提高農戶土地流轉概率、增加農戶...
數字政府建設與創業活躍度:來自中國城市的證據————作者:康茂楠;毛凱林;任靜;
摘要:數字政府建設能夠通過服務與治理雙向激發城市創業活力。文章利用中國2005—2017年城市層面數據,系統評估了數字政府建設對城市創業活躍度的影響效果。研究發現,數字政府建設顯著提升了城市創業活躍度,并且該結論得到了一系列穩健性檢驗的支持。數字政府建設對區域創業活躍度的作用效果存在顯著的差異性,在外圍城市、內陸城市與中西部城市的組別中,數字政府建設對創業活躍度的提升效應更為明顯。機制驗證發現,服務型政...
獨立董事-CEO友好性會激勵企業雙元創新嗎?————作者:彭麗娟;王允婕;
摘要: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與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通過有效治理促進企業雙元創新成為學術界與實踐界的重要課題。以2013—2022年中國滬深A股上市企業為研究對象,構建了獨立董事-CEO人際關系友好性、背景相似友好性與企業雙元創新的理論框架,并進一步探討了吸收能力在其中的調節作用。研究結果顯示,獨立董事-CEO的人際關系友好性與企業利用式創新顯著正相關,但與探索式創新顯著負相關;而背景相似友好性對利用...
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對企業數字技術創新的影響——基于2018年留抵退稅改革的證據————作者:王雪顏;李俊杰;
摘要:增值稅留抵退稅作為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中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科技創新的主要舉措,是中國邁入數字經濟時代促進數字技術創新,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的重要推動力。基于2013—2022年中國A股上市企業面板數據,以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為準自然實驗,考察這一政策對企業數字技術創新的激勵效應。結果表明,留抵退稅政策對企業數字技術創新存在正向激勵效應。這一結論在雙重穩健估計、雙重機器學習估計和雙重選擇Lass...
雙重股權結構有利于激勵企業家創新嗎——激勵適度性視角的再討論————作者:胡秋陽;吳子豪;
摘要:雙重股權結構作為“同股同利,同股不同票”的所有權權益結構不對等的主動安排,是激勵了超額控制權人的能力發揮還是加劇了委托代理傾向存在爭議。文章基于第二類委托代理問題的基礎視角,以企業創新為著眼點,從雙重股權結構剩余索取權與控制權的不對等偏離對超額控制權人產生的激勵效應及其適度性問題進行了探討。結果發現:盡管整體上看,雙重股權結構有利于促進企業創新,但存在激勵適度性問題而導致的企業家超額控制權對企業創...
人工智能、老齡化與財政可持續性:理論分析與展望————作者:龔靈枝;
摘要:中國已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低生育率和壽命延長使得老齡化持續加深。老齡化成為中國人口發展新特征,財政可持續性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人工智能作為當今最具變革性的技術之一,在應對老齡化問題、維護財政可持續性方面展現出獨特且多元的作用機制。在財政收入端,人工智能主要通過勞動力供給、資本積累、全要素生產率和消費需求四種機制應對老齡化對財政可持續性的影響。在財政支出端,人工智能主要通過社會保障支出、公共服務資...
退出失靈、效率分化與全要素生產率增長————作者:王玉喜;卓越;
摘要:非正常經營企業的存續,在導致企業間要素生產率分化的同時,會改變市場退出與進入條件,并抑制市場結構調整,引致集約邊際與廣延邊際的資源錯配,使行業加總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受損。以2012—2021年上市公司數據進行實證檢驗,發現非正常經營企業發生率越高,廣延邊際與集約邊際資源錯配越明顯,凈進入效應與企業間效應的加總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受損越嚴重,且這種關系在穩健性檢驗和內生性檢驗后仍然存在。異質性分析發現,管...
商業銀行數字化與企業杠桿操縱————作者:張海洋;趙晶;
摘要:數字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正在重塑金融行業的業務與服務模式,數字化已經成為商業銀行新的發展戰略。基于中國246家商業銀行及2567家A股上市公司2013—2022年數據,探究了商業銀行是否可以通過數字化來降低企業杠桿操縱行為,并深入分析其作用機制。研究發現,商業銀行數字化能夠顯著抑制企業的杠桿操縱行為,其中管理數字化對企業杠桿操縱的抑制作用更強。提高企業長期貸款水平、降低融資成本、提高內部治理水平、減少...
數據要素課稅的理論進展與實現路徑————作者:方鑄;何倩;趙珅;
摘要:伴隨新質生產力和新業態的發展,數據要素在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性顯著凸顯,從稅收角度研究數據要素治理問題變得更加重要。基于數據要素課稅的理論之維、實踐之困、破解之道,梳理數據要素課稅的研究進展、厘清數據要素課稅的研究重點與難點。理論層面從主要圍繞數據要素“該不該課稅”“該課什么稅”“該如何課稅”三個重要命題展開研究,初步達成了對數據要素應該課稅的基本共識,但針對數據要素應課什么稅、如何課稅尚未達成共識...
數字技術創新、本土市場規模與生產鏈延伸————作者:周宏偉;劉曙光;龐素勤;張露文;
摘要:數字技術創新是重塑國際分工優勢、促進生產網絡深化的重要路徑。以1995—2018年45個國家的17個制造業部門為樣本,實證研究數字技術創新對生產鏈延伸的影響,并進一步考察數字技術創新的溢出效應與本土市場規模的調節效應。研究發現,數字技術創新顯著促進了生產鏈延伸;相對于發展中國家,數字技術創新對發達國家生產鏈延伸的促進作用更為顯著,可能存在“數字鴻溝”與“低端鎖定”;數字技術創新主要促進了勞動密集型...
云南財經大學學報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這本期刊如果是正常投稿的話速度特別慢,建議大家換一換,正常投稿除非學校和職稱啥的都比較頂
2024-12-03 23:23樂澀期刊 不會再投 都是關系戶
2024-11-20 18:30已初審2周沒有動靜,并沒有評論區那么快
2024-10-30 14:00從未見過如此有效率的期刊,投稿到擬采用僅僅一星期時間。希望貴刊越辦越好!
2024-10-11 13:128.22投稿。8.26退稿。無意見
2024-08-27 11:30第二編 經濟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