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2 03:05:43
中國癌癥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早期乳腺癌輔助治療的進展和爭議————作者:王稚晴;劉西禹;范蕾;
摘要: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隨著篩查和診斷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乳腺癌患者得以在早期即被確診。不同類型的早期乳腺癌輔助治療方案不盡相同,但近年來,其治療策略的重心均在于根據患者的個體風險特征,在最大化療效的同時避免過度治療。對于激素受體(hormone receptor,HR)陽性乳腺癌,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4/6抑制劑的引入顯著...
2024年度晚期乳腺癌共識與爭議的現狀及展望————作者:王小波;王濤;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晚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20%。隨著對乳腺癌發生、發展機制認識的深入,以及越來越多新藥、新方案的問世,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不斷延長。晚期乳腺癌的治療進展推動了治療共識的形成,但與此同時新的爭議也在不斷發生。本文基于2024年度關鍵臨床研究證據,系統性梳理當前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治療的共識與爭議,旨在為臨床實踐提供更全面的循證醫學依據。針對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
乳腺病理學新技術的進展和爭議————作者:張鈺佳;馬力;
摘要:乳腺病理學技術的發展為乳腺癌的精準分型和個體化治療提供了基礎支撐。目前,乳腺癌診療精準化已成為基本趨勢,多種新型藥物的出現對乳腺癌病理學診斷的精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的應用為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低表達(HER2-low)與HER2超...
2002—2017年上海市女性乳腺癌生存分析————作者:吳春曉;龐怡;顧凱;顏佳穎;王春芳;向詠梅;施燕;
摘要:背景與目的: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每年更新上海市惡性腫瘤流行統計資料。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上海市女性乳腺癌發病率仍在上升,死亡率已呈下降趨勢,本研究旨在進一步分析2002—2017年上海市女性乳腺癌診斷病例的生存情況。方法:采用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立的人群基礎腫瘤登記管理系統和全死因登記系統收集的2002—2017年上海市女性乳腺癌發病、死亡和隨訪資料,按診斷年份、年齡、病理...
宮頸病變中HPV DNA檢測與IHC檢測P16蛋白的關聯性研究————作者:王皓晨;賈利晴;楊瑜;王乾;郁成禮;田田;畢蕊;涂小予;柏乾明;朱曉麗;周曉燕;任敏;
摘要:背景與目的:人乳頭狀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狀態在宮頸癌前病變診斷和宮頸癌分型中具有重要意義,而在宮頸病變中高危型(high-risk,HR) HPV感染通常與P16蛋白的過表達密切相關,因此在臨床上對組織樣本進行病理學診斷時將免疫組織化學(immunohistochemistry,IHC)檢測的P16蛋白表達作為判斷HPV感染情況的重要依據,但兩者之間仍有...
SEC14L1P1對口腔鱗狀細胞癌細胞增殖和遷移的影響————作者:鄭文甜;公慧;張馨月;郝嘉儀;王亞杰;蔣英英;
摘要:背景與目的:SEC14L1P1是SEC14家族的一種假基因,已被發現與多種腫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但其在口腔鱗狀細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作用尚未明確。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SEC14L1P1在OSCC細胞內的表達特征和亞細胞定位,以及其對OSCC細胞增殖和遷移的影響。方法:通過ENCORI數據庫對SEC14L1P1在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ead ...
直腸癌DCE-MRI定量分析參數與微血管生成的相關性分析————作者:宋丹;柴亞欣;葛延平;
摘要:背景與目的:腫瘤微血管生成是腫瘤生長、轉移的重要基礎,其特征包括血管新生、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毛細血管結構異常等。微血管生成不僅影響腫瘤的供血和代謝,還與腫瘤的侵襲性、患者預后及治療反應直接相關。動態對比增強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是一種非侵入性的影像學技術,通過定量分析對比劑在腫瘤組織中的分...
惡性胸膜間皮瘤治療的研究現狀與展望————作者:趙鍇樂;王磊;耿健雄;崔成偉;于雁;
摘要:惡性胸膜間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的發生主要與石棉接觸史有關,主要特點為惡性程度高、死亡率高、預后差。目前治療MPM的手段有限、效果不甚理想,導致MPM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僅為1年左右。現有治療手段(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等)在不斷發展,為MPM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TNM分期為早期的MPM...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相關胸腔積液的研究進展————作者:安天棋;田建輝;周奕陽;羅斌;闕祖俊;劉瑤;于盼;趙瑞華;楊蘊;
摘要:腫瘤免疫治療作為一種新興的治療手段,近年來取得了顯著進展,已成為繼手術、放療、化療和靶向治療之后的重要腫瘤治療措施。特別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臨床應用,不僅提高了難治性或復發性腫瘤患者的生存率,也極大地優化了腫瘤治療的整體策略。然而,隨著接受免疫治療的腫瘤患者人群的逐漸擴大,免疫治療在帶來臨床獲益的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特殊的不良反...
《中國癌癥雜志》長摘要寫作要求
摘要:<正>文章摘要寫作需要以長摘要格式,中文摘要字數在800~1000字,一般不超過1000字。英文摘要的內容應與中文摘要一致。寫作要求如下:(1)論著類稿件的摘要需按照結構式摘要的模式寫作。《中國癌癥雜志》要求的結構式摘要包括:背景與目的(Background and purpose)、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及結論(Conclusion) 4個部分
觀察性流行病學研究的報告指南——STROBE聲明
摘要:<正>觀察性研究在調查疾病病因、醫療干預的效果和危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設計類型包括隊列研究、病例對照研究和橫斷面研究。如果觀察性流行病學研究的報告不完整、不充分,就會妨礙對研究結果的嚴格評價與合理解釋。因此,觀察性流行病學研究必須完整、詳細地報告與研究結果、偏倚、適用性等密切相關的重要內容,使讀者能夠對研究的內部和外部真實性進行評價
CDK4/6抑制劑后時代下的乳腺癌精準診療————作者:李彬;陶中華;胡夕春;
摘要: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 4/6抑制劑聯合內分泌治療是激素受體陽性、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陰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標準一線治療方案。CDK4/6抑制劑的出現使患者預后得到進一步提升,但也帶來了新的臨床問題,如許多患者在治療后仍會出現進展和耐藥,而目前對于...
直腸癌患者經肛門或腹腔鏡行全直腸系膜切除術后的生活質量分析:一項回顧性隊列研究————作者:陳佳鈺;李玥;陳帆;李玉雪;封士冬;黃琦;李大衛;廖芝偉;
摘要:背景與目的:針對直腸癌經肛門全直腸系膜切除術(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研究較少,缺乏循證證據。本研究旨在探討與腹腔鏡全直腸系膜切除術(laparoscopic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LaTME)相比,TaTME對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對2019年9月—2022年9月上海大學附屬仁和醫...
編者的話————作者:邵志敏;江一舟;
摘要:<正>乳腺癌是全球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嚴重危害廣大女性的身心健康。在我國,乳腺癌也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呈現快速升高的趨勢。乳腺癌是一種分子特征和臨床表現高度異質性的腫瘤,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特征、診治及療效差異顯著。多年來,在基礎和臨床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基礎轉化研究不斷發展,乳腺癌篩查逐步普及,診斷、治療的新技術和新策略不斷涌現,新藥的研發和應用持續推進,使乳腺癌的療效不斷提高...
中國乳腺癌重要基礎轉化研究——進展與展望————作者:盧愚風;王晗;謝亦璠;江一舟;邵志敏;
摘要:乳腺癌作為威脅中國女性健康的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和死亡率正持續攀升。面對這一嚴峻形勢,迫切需要通過基礎轉化研究來優化治療方案,以應對當前治療中存在的挑戰。本文綜述中國近5年在乳腺癌基礎轉化研究領域的關鍵進展,旨在為乳腺癌的精準治療提供科學依據和新方向。研究涵蓋乳腺癌的分子分型、生物標志物發掘、耐藥機制探索、精準治療策略優化以及新靶點的鑒別等多個方面。在分子分型方面,研究者通過深入分析乳腺癌亞...
抗體藥物偶聯物在乳腺癌領域的研究現狀與展望————作者:林佳琳;王文娜;徐兵河;
摘要:抗體藥物偶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作為乳腺癌精準治療的突破性藥物,其獨特的靶向遞送機制能夠有效地提高抗腫瘤治療的選擇性,并降低傳統化療的非特異性毒性。近年來,ADC在乳腺癌治療中的應用范圍不斷拓展,尤其是在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陽性及HER2低表達乳腺癌中的成功應用,顯...
2024年中國乳腺癌重要臨床研究成果————作者:楊鑫;史錢楓;劉強;
摘要: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患者發病率最高的癌癥,嚴重威脅女性的健康。2024年,中國學者在乳腺癌臨床研究的各個方面都有很好的進展:在外科手術方面,新型光學成像技術為手術邊緣的準確評估助力,靶向腋窩淋巴結清掃(target axillary dissection,TAD)繼續為手術降階梯治療提供循證醫學證據,影像組學聯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也有助于手術決策。在靶向治...
2024年改變早期乳腺癌臨床實踐的重要研究成果及進展————作者:黎星;彭子琪;于鑫淼;金鋒;
摘要:隨著腫瘤篩查的普及和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診斷率明顯提高。臨床研究作為指南及共識的證據基礎,可為乳腺癌的治療提供更加優化的治療方案。本文根據2023—2024年國內外重要指南及共識更新,對改變早期乳腺癌臨床實踐的多項重要臨床研究進行歸納,包括新輔助治療及輔助治療的優化、輔助內分泌治療的升階梯、局部治療的優化,以及患者生活質量等。在新輔助治療和輔助治療的優化方面,KEYNOTE-522研究...
2024年改變晚期乳腺癌臨床實踐的重要研究進展————作者:吳淞;袁洋;江澤飛;
摘要:隨著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深入和精準醫學的發展,晚期乳腺癌的治療手段日益豐富。2024年,不同分子亞型晚期乳腺癌治療領域的多項研究均取得了進展。其中,內分泌治療聯合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4和6(cyclin-dependent kinase 4/6,CDK4/6)抑制劑已成為激素受體陽性晚期乳腺癌的一線標準治療方案。氟維司群聯合阿貝西利可作為CDK4/6抑制劑治療失敗后的治療選擇。而對于伴有AKT信號轉...
早期乳腺癌局部治療與全身治療的進展與展望————作者:李俊杰;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早期乳腺癌指病灶局限在乳房和區域淋巴結,并無遠處轉移的乳腺癌,其治療策略包括術前新輔助治療、局部治療[手術和(或)放療]以及術后輔助治療。早期乳腺癌具有高度異質性,因此需要根據不同的分子亞型以及臨床病理學特征制定對應治療策略。目前將乳腺癌根據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和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中國癌癥雜志來自網友的投稿評論:
1周退稿,理由是綜述是約稿的,建議轉投。整個投稿流程還是比較清楚的,感覺如果有論著還是可以試一試。
2023-12-21 17:37審稿速度非常快,6.23投,三天拒稿,但是毫無理由,打電話過去也說不能說的秘密。
2023-09-12 20:08第五編 醫藥、衛生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