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7:05:51
中國地震
北大核心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中國地震最新期刊目錄
東天山地幔過渡帶及660km間斷面P波速度結構及其對巖石圈拆沉的啟示————作者:崔冉;周元澤;蘇慧;崔清輝;
摘要:天山作為重要的活躍陸內造山帶之一,具有特殊的地貌特征和復雜的形成與再活化過程。地幔過渡帶內的速度異常結構以及間斷面的起伏形態,可為理解天山深部動力學過程提供重要參考。但受到前期臺站覆蓋的限制,對東天山速度結構的研究仍存在不足。本文利用蒙古中部流動地震臺站的地震波形資料,通過三重震相波形擬合方法,獲得了伊犁盆地東部和東天山中西部地區下方地幔過渡帶及660km間斷面附近的P波速度結構。研究結果表明,在...
2024年4月3日中國臺灣花蓮海域MS7.3地震震源參數測定————作者:任梟;姬運達;陳經綸;史健宇;張琪;梁姍姍;鄒立曄;
摘要:2024年4月3日中國臺灣東部花蓮海域發生MS7.3地震,該地震位于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強烈碰撞的縫合帶上,對該地震序列震源參數的研究將有助于認識臺灣花蓮地區縱谷斷裂的地震活動特征。本文利用寬頻帶數字地震資料,對該地震序列開展震源機制解、地震輻射能量、持續時間和庫侖應力的測定工作。研究結果表明:(1)花蓮海域主震是一次逆沖型為主的地震事件,4次MS≥6...
四川地震預警緊急地震信息服務系統設計與應用————作者:王宇航;馬康熙;范軍;吳朋;梁厚朗;李萍萍;
摘要: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系統主要包含臺站觀測系統、數據處理系統、緊急地震信息服務系統、網絡通訊系統、技術保障系統五大模塊。基于四川地震預警臺網實際情況,規劃設計了緊急信息服務系統中發布系統的架構。本文對系統中運用的MQTT協議、HAProxy開源軟件、Dubbo框架等技術進行了介紹,并以2022年蘆山6.1級等地震的預警信息發布情況為例,闡述該系統在實現地震預警中的優勢與作用
北斗大規模區域網觀測數據高精度解算影響因素分析————作者:王東升;蘇小寧;吳偉偉;袁金鳳;寇瑞雄;
摘要: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大規模區域網的高精度數據解算中缺乏精細化的策略參考。本文利用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提供的北斗觀測數據,對北斗的定位性能、觀測數據質量、不同精密星歷的軌道精度以及基線解算參數4個影響北斗高精度數據解算結果的因素進行系統分析。結果表明:(1)包括北斗二號(BDS-2)和北斗三號(BDS-3)衛星在內的BDS星座定位性能與GPS相當,且北斗星座具有更好的穩定性;此外,BDS-2衛星觀...
防震減災公共服務公眾需求和滿意度調查指標體系構建及評估應用————作者:李玉梅;連尉平;朱林;
摘要:2020年中國地震局首次開展防震減災公共服務需求調查與滿意度評估,調查采用電話問卷方式,共獲取有效樣本18007個,調查內容覆蓋地震速報信息、防震減災知識科普、各級地震部門門戶平臺、自建房抗震咨詢及震后災區應急服務等關鍵服務項目的公眾接觸現狀、滿意度評估及服務需求。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重點闡述防震減災公共服務公眾需求和滿意度調查指標體系的具體構建方法,深入分析調查結果,探討我國公眾對防震減災服...
2022年11月19日紅河5.0級地震前地磁異常研究——基于高密度地磁臺陣觀測數據————作者:樊麗云;何志輝;楊正綱;朱培育;樊文杰;
摘要:基于小江斷裂中南段布設的110個高密度地磁臺陣觀測數據,利用地磁加卸載響應比和日變幅逐日比兩種方法分析了2022年11月19日云南紅河5.0級地震前地磁日變化異常特征。研究結果顯示,震前1個月左右,編號043、052、068三個測點出現了同步加卸載響應比超過3.0的高值異常,震前兩個半月左右,編號008、037、052、060、062、076六個測點出現了同步日變幅逐日比超過3.0的高值異常,排除...
基于標準分數比較法的地震應急信息發布策略研究————作者:梁厚朗;申源;肖本夫;蔡一川;羅松;程思智;黃新茹;曾維祖;
摘要:地震應急處置工作包括“啟動期”、“黑箱期”、“黃金期”三個階段。如何為地震應急處置工作的不同階段提供定制化的信息發布需求服務是地震應急服務工作中亟需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本文在問卷調研和輿情檢索統計的基礎上,采用標準分數比較法對地震應急信息發布渠道和發布內容進行標準量化,從而開展需求分析研究,獲得了以下主要認識:(1)政府部門在制定地震應急信息發布策略時,應結合典型歷史地震案例數據,重點考慮不同地震...
地震應急響應信息自動推送功能設計與實現————作者:張偉;譚慶全;劉英華;郁璟貽;
摘要:為提高地震應急響應的時效性和應急信息服務能力,整合現有地震速報信息共享服務系統、快速評估系統、自動觸發監控系統的功能,通過相關應用接口設計開發,實現了關聯地震應急預案的地震應急響應信息自動提取與打包推送,確保應急人員第一時間獲取所需的地震應急響應信息。相關功能在北京市本地化地震應急平臺集成應用以來,在多次地震應急處置過程中提供了快速準確的信息服務,取得良好應用效果
2023年中國大陸地震災害損失述評————作者:陳雅慧;鄭通彥;張云芝;段乙好;王尅豐;李華玥;
摘要:本文整理統計了2023年中國5.0級(含)以上地震目錄,歸納2023年度中國大陸地震災情信息。結合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地震局的地震災害評估報告等資料,列舉典型震例的災害損失結果和地震災害特點。通過綜合對比近20年來中國大陸地區歷史地震災情數據,分析災害性地震發震頻次和地震傷亡人數的年際變化得出,2023年中國地震災害損失較重且較為集中,房屋損壞、人員避險不當以及次生地質災害是造成人員傷亡的主要...
2023年全球地震災害概要————作者:馮蔚;錢庚;
摘要:利用2023年度全球地震災害資料,對2023年全球地震活動及災害進行梳理,繪制了1980年以來全球災害地震頻次與傷亡情況變化曲線及2023年災害地震分布圖,全面匯集了災害地震信息及損失情況,并詳細分析了重大地震災害。與往年地震情況相比,2023年全球地震活動性與21世紀平均水平持平,未發生8級以上強震,但7級以上地震頻次增加。2023年全球地震災害表現為頻次高、傷亡重,“雙震”頻發并造成重大傷亡是...
2024年7—9月全球火山活動簡報————作者:葉希青;康建紅;盤曉東;
摘要:<正>0全球火山活動概況2024年7—9月全球共有56座火山出現活動,其中,警戒級別Ⅰ級的火山9座,警戒級別Ⅱ級的火山20座,警戒級別Ⅲ級的火山21座,警戒級別Ⅳ級的火山6座(表1)。從空間分布上看,絕大多數活動火山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帶上,少數分布在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帶上,個別活動火山處于其他板塊交界地帶、板塊內部、洋中脊邊緣(圖1)。從國家分布來看,大部分活動火山集中在印度尼西亞、俄羅斯、美...
SeisComP在國家測震臺網中心地震編目業務中的應用研究——以甘肅積石山MS6.2地震為例————作者:陳經綸;鄒小波;任克新;任梟;徐泰然;
摘要:為提升國家測震臺網中心地震編目的自動化水平和地震參數的測定精度,對國家測震臺網中心地震編目數據處理流程進行優化,研制了國家測震臺站震相數據導入軟件,實現了SeisComP平臺系統與現有國家測震臺網中心地震編目業務相融合。本文介紹了國家測震臺站震相數據導入軟件的設計思路和主要功能,以2023年12月18日甘肅積石山MS6.2地震的分析處理為例,充分利用SeisComP系統的地震...
防震減災知識普及法律實踐進展與展望————作者:晁洪太;張干;魏瑋;宋金龍;權騰龍;張冬靜;宋昊冉;劉福順;賈震;張慧峰;
摘要:防震減災知識普及屬于地震災害預防非工程性措施,其目的是通過提升社會公眾防震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實現降低地震災害損失的目標。中國是地震災害多發國家之一,在應對地震災害實踐中,防震減災知識普及逐步走向有法可依新階段。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各級地震工作主管部門制定了相關法律制度,加大普法力度,防震減災知識普及取得明顯成效。本文利用文獻調研和案例分析方法,總結中國防震減災知識普及法律實踐進展,包括立法現狀...
中國地震斷裂帶CO2觀測研究現狀————作者:彭萊;樊春燕;汪倩;蔣雨函;周啟超;高小其;
摘要:CO2氣體可以反映地球深部活動信息,且被廣泛應用于深部斷層活動以及構造運動的研究。本文初步探討了地下深源CO2的化學特性以及有機成因、變質成因和幔源成因三大形成機理,探求其來源判定方法。同時,基于氣相色譜儀、CO2快速測定管和數字化CO2儀三種監測分析方法,分析了斷裂帶CO2觀測研究的進展...
礦山爆炸當量估算方法分析——以內蒙古黑岱溝露天煤礦為例————作者:張珂;馬亮;王玥;王鑫;王勇;
摘要:爆炸當量是描述爆炸能量的重要參數,準確快速地估算爆炸當量是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的關鍵。隨著觀測技術的不斷革新與地震學方法的快速發展,利用地震學方法進行估算成為爆炸當量估算的一種重要手段。本文通過收集內蒙古黑岱溝露天煤礦爆炸資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利用爆炸地震效率與震級-當量經驗關系兩種手段研究礦山爆炸當量的估算方法。結果表明,當礦山等爆炸事件發生后,可利用爆炸產生的地震波形記錄計算地震波能量,進而通過爆炸...
2024年7—9月全球地震活動述評————作者:劉琪;李華玥;侯旭婷;馬秀丹;翟穎;張晉輝;
摘要:通過收集中國地震臺網發布的2021年以來全球5.0級以上地震數據,以季度為單位進行統計分析,重點對2024年7—9月的地震情況進行統計分析。選取本季度發生的智利北部7.3級和薩爾瓦多附近海域6.1級兩次地震作為典型地震進行重點分析、整理和歸納,對地震造成的災害及其影響進行匯總,并分析本季度地震活動及災害損失的特點,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寒潮對鉆孔體應變的影響特征與機制————作者:楊小林;
摘要:中國是寒潮天氣多發的國家,但寒潮對鉆孔體應變觀測的影響特征與機制如何,截至目前還鮮有針對性的典型個例研究。為此,本文以2022年11月27日—12月1日發生在江蘇省的寒潮事件為例,并采用數字信號處理和理論氣壓負荷計算等方法,率先對江蘇省內5個鉆孔體應變臺進行了系統分析。結果表明:(1)在較大范圍內,寒潮可以導致氣溫和氣壓出現群體性突變,其中,前者的驟降幅度可達17.51℃、后者的涌升幅度高達29....
渤海及鄰區地震活動的周期性特征及其在地震預測中的應用————作者:沙海軍;呂悅軍;彭艷菊;謝卓娟;修立偉;
摘要:本研究使用最大熵譜分析方法對渤海及鄰區的歷史地震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揭示該地區地震活動的周期性特征。研究結果顯示,渤海及鄰區的地震序列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征,其優勢周期分布在29~36a之間;自公元1517年以來可劃分為16個地震活動期,目前,該地區處于地震平靜期的中期。此外,對各個地震期內的地震次數進行統計分析,估算了地震活動的平均水平
下承式鋼管混凝土系桿拱橋近斷層地震響應分析及減震技術研究————作者:李曉莉;李焱;周世豪;
摘要:本文以泉州百崎湖大橋為背景,采用Midas Civil橋梁有限元分析軟件,研究橋梁在近斷層地震作用下的地震響應。分析各種因素對橋梁地震響應的影響,包括近斷層地震輸入模式、近斷層地震動脈沖效應和近斷層豎向地震動。基于原橋結構設置摩擦擺支座和粘滯阻尼器,研究減震裝置對橋梁地震響應的影響;改變減震裝置參數,分析參數敏感性。研究表明,近斷層地震輸入模式改變了拱圈的豎向位移響應,在橋梁抗震設計和分析中,采取...
基于機器學習隨機森林算法的地震序列類型判定研究————作者:王錦紅;蔣海昆;
摘要:基于1970—2021年中國大陸地震目錄、地震序列目錄和歷史地震震源機制資料,構建地震序列類型判定訓練、檢驗特征樣本數據集,將地震序列標簽分為多震型、主余型、孤立型三類。采用特征遞歸消除-隨機森林(RFE-RF)機器學習算法建立地震特征參數和地震序列類型之間的非線性映射關系,對震后3個不同時間節點的地震序列類型進行早期預測,并對特征重要性進行討論。結果顯示,數據預處理方法對模型分類性能有重要影響,...
第四編 自然科學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ang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